遗失的年画

来源 :走近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rrycheng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百年来,独特的内容与风格让它几度辉煌,但遍寻史料却没有任何记载。
  岁月沧桑,痴心不改的艺人让它缤纷依旧。
  
  2008年1月30日,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河南省安阳市滑县。
  每年进入农历腊月,各地的人们就开始为过大年做准备。俗话说:“二十三,灶王爷上天……二十八,贴哈哈”;“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其中贴哈哈就是贴年画。它与放鞭炮、剪窗花一直是春节民俗中不可缺少的三件事(图1)。
  
  


  (1)“有鱼有肉不像年,贴上年画才过年”,可见年画在过年中的地位
  
  冯敏,郑州大学美术系教授,著有《中国木版年画·新春吉祥画》一书,对各木版年画产地了如指掌。在一次与别人的聊天中,她惊异地得知,离郑州不远的滑县还在生产一种本地特有的木版年画。她决定趁着年关去实地调查,看看是不是自己漏掉了挂在眼前的风景。
  滑县慈州寨乡前二村地处滑县东南,年关前正值村里制作年画最忙的时节。面对远道而来的客人,村里的老艺人们亲自演示起了祖传的绝活。
  家传的手艺中,原材料都是自制的.比如加些面汤就能很好地控制墨汁的黏稠度和附着力。
  韩清亮(河南滑县木版年画艺人):使这个浆,兑上水它印得清清楚楚,不模糊。
  印制滑县木版年画的第一道工序,是在画纸印上墨线轮廓。轮廓印好后,要把画稿粘在墙上着色。为使画稿揭下时既不残破,也不污损,诀窍就是碗里的胶泥。经过摔打和低温冷冻后的胶泥加上水就成了绝好的浆糊,画纸就靠它粘在墙面上。年画完成时,轻轻一揭,画掉土落,不留痕迹。
  为了在上色时控制颜色的深浅,平常吃的鸡蛋也派上了用场。
  韩清亮:使用鸡蛋黄,一蘸是一边颜色深,一边颜色浅。
  几百年来,滑县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始终沿袭手绘着色的技法。相比之下,远不如用色版套色来得高产和标准。但在劳动力密集的滑县,这种半印半绘的方法不仅存活了下来,还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发展。男男女女的年画艺人们往往在没学会干庄稼活的年纪就已经帮家里上色作画了。作为这种产于农村用于农村的绘画体裁,年画大都在新年时张帖,表达了人们驱邪祈福、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几百年来,滑县生产的木版年画不仅供应了本地和周边地区,还远销到东北、华北和西北各省(图2)。
  
  


  (2)艺人正在给年画上色
  
  令冯敏不解的是,她所研究过的一些著名木版年画产地,像四川绵竹、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开封朱仙镇等,都能找到文字记载。滑县距开封朱仙镇仅80公里,但在所能找到的资料中,却没有发现关于滑县木版年画的任何历史记载。即使在河南,也很少有人知道滑县还生产年画。滑县的木版年画似乎在人间遗失了。
  冯敏(郑州大学美术系教授):滑县的行政区划分多次变更,曾归属山东东明,河北大名府和今天的河南安阳。我查完3个省的县志后,大为失望,一个村妇生了三胞胎都被记录到文献中,但滑县的木版年画却没有记载。
  虽然没有文字记载,但当地还留存一些年画古版。滑县民俗博物院就有几块年画古版珍品,冯敏希望从中找到一些研究线索。
  滑县民俗博物院的讲解员为冯敏介绍了他们从老店乡刚刚搜集来的一块古版。
  冯敏:这是我见到的家族族谱画最大的一块。
  讲解员:被他家当案板用了。
  冯敏:这幅老虎跟我以前在你们这儿所见的不一样。
  讲解员:这幅老虎画,是滑县老店乡的艺人耿登朝,用他收藏的一个非常大的老版印了送给咱们的(图3)。
  
  


  (3)老虎画古版
  
  县城东南20公里,是滑县木版年画的另一个重要产地老店乡马兰集村,村支书耿建设是制作木版年画的一把好手。这段时间,他正在进行滑县木版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申报。他特意借了堂弟耿自臣的一块老版,准备精心印制一幅“下山虎”墨样送给冯教授作资料。
  滑县木版年画一直保留着尺幅较大的特点,很多都是整张的6尺宣纸,也就是184厘米80厘米。题材以神像和家族族谱为主,当地人一般悬挂在客厅的墙上,用来敬神镇宅降祥纳福。
  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当年轻人都忙着外出打工时,耿建设的长子耿尚峰对木版年画却表现出了非同寻常的兴趣与执着。利用农闲时间,他和父亲找出了几十张早年间的老画样进行复刻,让许多毁损、遗失的传统年画再度复活。
  冯敏的到来让淳朴的耿家人颇感兴奋,为她找出了不少老版。
  耿建设(河南滑县木版年画艺人):这是现找出来的老八仙版,这是根据不能再用了的一块老版整修的新八仙版。这个老版是传下来的,到底是哪一辈刻的,我也没有查出来。
  冯敏:这上面还做有地址广告。神像是一个种类,大幅家族族谱是一个种类。还有带字画的八仙对,一些配字的中堂和扇面。你们这个地方就是一个北方乡村的民间印刷中心。
  为证实自己所言非虚,耿建设特意找来了一直由族长保管的族谱图。这张巨大的族谱图是耿氏年画艺人在20多年前亲手绘制的,只有年节才请出来挂在山墙上供子孙祭拜(图4)。
  
  


  (4)族谱图(局部)
  
  耿建设:耿氏是公元1286年从山西洪洞迁过来以后,第一代就开始做木版年画,至今已经30多代。
  令冯敏更没有料到的是,木版年画这种貌似平常的家庭手工业,当年,还曾给耿氏一门乃至整个马兰集村带来不小的辉煌。
  清朝年间这里有不少制作年画的字号,比如永顺号、恒顺号等。
  一块乾隆六十年所立的德行碑,记载了当地重修崇兴寺时,这里各个年画字号和个人所捐的款项物资。
  耿建设:俺这一支的老祖宗叫耿九苞,他还捐献金妆罗汉一尊。
  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当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先后因年画名扬天下之际,在明清时间年画已颇具规模的滑县并未得到应有的关注。
  据慈州寨乡前二村的韩姓老艺人讲,他们的祖先也是从山西迁到滑县的年画艺人。说起当年各地贩卖年画的商贩蜂拥而至的盛况,老艺人们都来了精神。
  韩清亮(河南滑县木版年画艺人):阴历十月开始卖画,能卖到腊月初一轴年画贩子来, 有轴年画现货就拿走了。离这儿远的就住下来等上货,离得近的就回去等通知再来。
  韩炳民(河南滑县木版年画艺人):1977年到1990年,年画产业很兴盛。俺村80%的家庭经营年画,不画的也卖。根据市场需要,年画贩子来要啥,咱就画啥。
  素有中国木版年画鼻祖之称的开封朱仙镇。繁盛时每年都有几千万张年画销往全国各地。据考证,其他各地的一些小型木版年画,都是由朱仙镇派生而来。那么,滑县年画是否也是朱仙镇年画的一个分支呢?
  在朱仙镇的万同老店,老艺人们至今仍用传统的技艺制作木版年画。他们所使用的工具和早年间一样,颜料也是用中药材经传统工艺配制而成。印制时首先用墨线版印好轮廓,再用色版套色,明显不同于滑县的手绘着色方法。显然,技法上两地大相径庭。一直以来,这里的老艺人们并不知道还有滑县这样的同行。
  有一张流传于滑县的全神图,端坐在顶端正中的就是曾在朱仙镇大破金兵的大金鹏王岳飞,朱仙镇却从未流传(图5)。
  
  


  (5)全神图(局部),中间的人物为大金鹏王岳飞
  
  与滑县不同,朱仙镇大量生产的是各类小型的门神画。
  张继中(朱仙镇万同老店木版年画传人):我觉得滑县年画所反映的是滑县当地风土人情的风貌。是当地的一种地域文化崇拜,它和朱仙镇年画有着较大的区别。
  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在印好墨线轮廓后,要先后套8种色彩才能完成。而滑县的年画则相对简单得多,印第一遍轮廓后,再手绘着色就可以了。
  从色彩上看,朱仙镇大多使用不透明的原色,紫与黄、红与绿对比鲜明,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相比之下,滑县多使用水稀释过的半透明色与调和色,对比并不强烈。但它讲究颜色搭配,格调柔和雅致,颇有国画韵味。
  在人物造型上,朱仙镇年画的人物头大身小,人物头部占到整个画面的1/3,头身比例高达1比3至1比4,极度夸张的表现手法使人物显得古朴敦厚。而滑县年画比较写实,人物头部与身体的比例是1比5,接近正常人的身体比例,也接近于民间乃至现代画(图6)。
  
  


  (6)滑县年画和朱仙镇年画的比较
  
  栗世坤(河南滑县文化馆馆长):滑县木版年画在群众中虽然受到欢迎,但并没有得到人们广泛的讨论。这并不是说它不被人所知,而是没有人真正了解它内在的意义。
  冯敏:滑县是木版年画刻制、印刷、批发的中心,其产品销往东北、西北等边远地区,从而吸收了更多的艺术元素和民俗文化。可以说从濮阳、文留、白、滑县,一直到新乡的获嘉,形成了一条非常明显的文化带。滑县的木版年画就是豫北木版年画的典范。
  不论有无记载,滑县木版年画已在乡间特立独行了几百年。可能还有很多像它一样古拙的民间艺术还湮没于历史、遗失在草莽之中,这正是今天的人们要去发掘保护的。
  关于年画中那些已经知道的和太多还不知道的,年轻的耿尚峰愿意用自己的青春去传承。
其他文献
意外发现我国目前出土级别最高、保存最完整的西周时期的国王大墓。这座大墓的主人是谁?它的背后又隐藏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20世纪90年代初,三门峡市会兴村的村民在挖地基时,意外发现了地下的古墓,由此引发了当地的盗墓狂潮。为保护文物,有关部门决定进行大规模抢救性发掘。  1990年9月,考古人员开始挖掘编号为M2009的古墓。令人惊讶的是,挖掘了10多米深还没有见到棺木的影子。这预示着它可能是
期刊
2001年,大英博物馆计划进行全球巡回展,经过考察,把中国站的展出,选择在建设中的“新首博”。  在“新首博”工程开始启动时,人们得到了一个消息,大英博物馆在计划进行全球巡回展时,把中国列为目的地之一(图1)。      (1)“新首博”先进的软硬件吸引了世界顶级博物馆的眼球    国内许多有实力的博物馆都在准备竞争此次巡回展的展览地,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克雷戈来到北京,在孔庙看完有关“新首博”
期刊
他放弃了在日本的优越生活;他从黄浦江畔的江景房搬至上海市郊,在自家屋顶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家庭太阳能发电厂。他自家发的电不仅能够自足,还能输送给国家,奇怪的是,他送的电越多,要缴的钱就越多。然而即便承受更大的经济代价,他也无怨无悔。赵春江究竟图的是什么?  这个谈到太阳能就一脸兴奋的人名叫赵春江。8岁的时候,他读《十万个为什么》,书里有一种房子像甲壳虫一样有个发光的外壳,这房子是一种太阳能建筑。从那时
期刊
《目连救母》从湘西小城来到巴黎国际舞台,源自一个法国人的中国情结。        (1)图组:傩戏面具和戏剧脸谱    班巴诺1958年曾经在北京大学留学,后来成为中国戏剧专家。他认为,中国戏剧从戴面具的傩戏发展到画脸谱的戏曲(图1),《目连救母》起着承上启下的传承作用。班巴诺便和中国好友靳之林开始寻找,希望看到这出戏。  班巴诺(巴黎东方语言学院教授):我知道这个故事,我也知道本来有这样的戏剧。
期刊
莫砺锋,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政协常委    今天我们谈论的是唐诗主题的第一大类,叫作咏怀诗。  什么叫咏怀诗?一言以概之,就是写诗人的怀抱,写他心中的感想、情感、精神活动。  中国的诗歌从本质上讲都是抒情诗,主要是写诗人自己的一些情感,一些感想。顾名思义,咏怀也是唐诗中最重要的主题。我们看一看唐人的咏怀有哪些特点呢?  唐代出现最早的一首优秀的咏怀诗
期刊
2007年3月,辽宁省遭受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暴风雪,机场关闭、列车停运,数以万计的蔬菜大棚被大风吹垮暴雪压塌。而阜新市的村民们却在大雪来临时得到预报,及时加固了蔬菜大棚,把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    2007年3月3日晚上,正在值班的阜新市气象局局长崔广和他的同事们在卫星云图上发现,阜新上空被一大片降雨云团覆盖,显示阜新今后两天将会遭遇一次大的降雪过程。  第二天早上崔广他们又认真研究了各种资料,并
期刊
氢弹,他负责核试验诊断;  新一代核武器,他主持中子核物理理论研究;  强激光技术,他曾担任首席科学家。  国家的需要,是他永远的专业——    1959年,在钱三强的积极推动下,杜祥琬等30名优秀的中国学生来到前苏联学习原子能。在此后几年的时间里,他们一直不知道在这里学习这些高深的理论究竟是为了什么?直到1964年10月16日的子夜,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揭开了这个谜底。  1964年10月16日下
期刊
四种伟大的能量——火山、大气层、冰川和海洋联合起来塑造了我们这个伟大的星球(图1)。不可思议地将我们的地球变成一个独一无二的星球,并为生命创造了完美的生存条件。这些力量塑造了这个星球,并一直在保护着它,然而有的时候也会给它带来灾难。地球从光秃秃的岩石变成我们今天熟悉的世界,一共花费了45亿年,那是充满了灾难和重生的不可思议的旅程。这个稀少又壮丽的星球一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包括来自我们人类的。在各种
期刊
1905年,一个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工作的小职员,德国犹太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10年之后,他又提出了广义相对论。相对论同量子论一起推动了20世纪物理学的革命,也为从整体上研究哈勃发现的星系宇宙,奠定了理论基础。    20世纪以前的物理学建立在牛顿绝对时空观的基础上:时间永恒地均匀流逝,空间是不动的舞台,两者相互独立并且不受物质的影响。爱因斯坦的革命性发现是:时间和空间是不可分割
期刊
公元14世纪至17世纪初叶,欧洲大地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的新思潮活跃在社会各领域,宣扬人生价值和人性自由解放,同时追求美丽饰物、奢华享乐的风气日益盛行,服装的象征价值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了巅峰,这一时期的正式宫廷服装是西方文化史中最奢华的部分(图1)。      (1)当时,意大利花样丝绒以其高雅的质感和高昂的价格被视作富贵和奢侈的象征,受到贵族和富有者的狂热青睐,成为许多人喜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