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韦雄获“第五届莫扎特国际协奏曲比赛”单簧管组第一名

来源 :音乐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mag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意大利莫扎特协会在罗维雷托举办了“第五届莫扎特国际协奏曲比赛”。此次比赛规定所有选手以演奏莫扎特的器乐协奏曲为主,主办方按协奏曲中的独奏乐器种类分设了5个比赛组别: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巴松及圆号。来自中国的王韦雄精湛的演奏技巧、圆润甜美的音色及富有个性化的音乐处理,从50多名来自不同国家的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单簧管组第一名,成为第一位在此比赛中获得最高奖项的亚洲人。王韦雄在颁奖音乐会上与意大利海顿交响乐团合作演奏了莫扎特的《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赢得了台下观众热烈的掌声。
   王韦雄,1991年出生于西安。自小学习单簧管,在国内曾师从单簧管教育家、中国管乐学会副主席、星海音乐学院管弦系主任席伟龙教授,曾在2004年香港第二届“TOYAMA亚洲青少年音乐比赛”中荣获木管公开组第二名,同年以管乐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美国朱丽亚音乐学院附中,现为朱丽亚音乐学院大学一年级学生、跟随Alan R.Kay学习单簧管演奏。
  “莫扎特国际协奏曲比赛”是每两年一届的世界性比赛,比赛奖项仅设有第一名。比赛获奖者不单可以获取奖金,还能得到由主办方安排的巡回演出及与世界级乐队合作的机会。
  
其他文献
6月27日,当多尼采蒂歌剧《爱之甘醇》热热闹闹嬉笑之时,罕见的多尼采蒂艺术歌曲专场独唱音乐会也首次演出——中央音乐学院硕士王磊华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在多尼采蒂的艺术歌曲中,通俗易记的旋律和高难度美声技巧共存,不论从技术处理还是情感表现上,都对演唱者提出了高要求。当晚,王磊华的演唱音色温婉,圆润通透,情感细腻,与歌曲相得益彰。从音量、气量、纯美声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上,都显示了较好的能力。整
期刊
世界首部iPad歌剧《放逐》(Exile)6月21日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的南岸中心爱华基礼堂亮相,该剧讲述了希腊悲剧戏剧家欧里庇得斯的伊菲革涅亚的故事。1985年,墨尔本女作曲家海伦·基弗德与编剧理查德·梅雷迪斯共同创作这部歌剧后将其总谱寄放在了澳大利亚音乐中心档案馆内。如果不是iPad委约,估计这部歌剧很难有见天日的一天。  作品由墨尔本室内歌剧院、Aphids多媒体艺术机构、阿姆斯特丹数字艺术小
期刊
中国的艺术工作者可能是世界上最有“紧迫感”的艺术家,他们面临官方和市场的双重“鞭策”,最后只能以牺牲内心表达的由衷和艺术品味的前瞻性为代价。    过去读西方音乐史关于古希腊戏剧与音乐一节时,只知道它们源自古希腊人对酒神狄俄尼索斯的祭祀仪式。既然是祭酒神,很自然就联想到中国人对杜康的情感状态,以及南美狂欢节的放纵肆意,想当然的就以为古希腊的戏剧是在狂欢与放纵状态下诞生的。近日偶读房龙的《人类的故事
期刊
室内乐的价值之一或许在于让人们在音乐上能领略莎士比亚所说的“生活中的每日之美”,而不是被大餐惯坏了胃口,成为音乐上的挑食者。    6月19日晚,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的一场看似平淡无奇的室内乐音乐会,带来颇多愉悦、陶醉和感慨。  这场音乐会名为“飞扬的琴键”,是音乐堂举办的“第一届纽约YCA室内乐节”的第三场,也是最后一场。像这样的演出通常并不被音乐听众追捧,因为它的“小”——演出规模和演奏者名气的
期刊
编者按:在林耀基离世后,小提琴家薛伟接过弦乐系主任的帅印。几个月过去了,中央院弦乐系产生了什么变化吗?    最近,薛伟向中央音乐学院院方提交了关于管弦系招生考试和在校生期末考试的新标准,已获院方通过,并将在9月份到来的新学年和2011年专业招生考试中执行。在《关于统一管弦系招生考试要求之新标准》中:考生“需要深化对乐曲及音乐形象的发掘表现,”“鼓励音乐表现的独创性,重视二度创作,”“在两个乐器的
期刊
前“甲壳虫”乐队成员麦卡特尼近日透露他正在创作一部委约的芭蕾舞音乐,但这位在6月初刚刚获得格什温音乐奖并接受美国总统奥巴马接见的老吉他手并不愿意透露有关创作的具体细节,他说:“现在透露具体细节还为时过早。我承认自己对于芭蕾舞音乐创作所知并不多,但这将是我音乐生涯中的一个转折点。”  麦卡特尼1991年曾创作了他的第一部管弦乐作品《利物浦清唱剧》,前不久又创作了《理解我的心》。
期刊
6月17日晚,万思妍硕士毕业独唱音乐会在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音乐厅举行。  万思妍祖籍湖北鄂州,现为中国石油宝石花艺术团团长助理、中国石油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石油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轻音乐协会会员、湖北省古筝协会会员、北京现代音乐学院声乐教育系外聘声乐教师。万思妍2007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攻读声乐硕士研究生,师从于著名声乐教育家郭祥义教授。她的音乐可塑性强,擅长民族、戏曲等不同曲风的演唱。  音乐会
期刊
专业音乐图书馆,应该做好大踏步向博物馆、信息馆、咖啡馆转型的准备。而不仅仅是“变奏”。    在风起云涌、无孔不入的数字化时代,我们要开始思考图书馆,特别是音乐图书馆的未来。  首先是博物馆式变奏。这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传统馆藏音乐文献的属性定位。纸质书还买不买?当然要买,只要纸质书还没有停止生产,我们就要买。但它们的属性将会或者说已经在悄然发生变化:从主要作为书籍供读者借阅,到主要作为“文物”供
期刊
我报自刊登拟组织相关人员赴德国、奥地利、意大利进行奥尔夫专业培训及音乐寻根之旅后,读者报名踊跃,咨询问题较多,现将读者较为关心的问题答复如下:  问:为什么要参加这个团?  答:团组行程由国内和国外专业音乐人士为《音乐周报》的读者共同量身打造,科学专业,兼顾音乐探访与参观游览双重目的,是名符其实的“音乐之旅”。  问:团组在那里进行奥尔夫教学培训?国外培训专家是谁?授课内容有哪些?是否有翻译?  
期刊
●指挥家:汤沐海  ●年龄:61岁  ●目前海外职务:贝尔格莱德爱乐乐团首席指挥;苏黎世室内乐团首席指挥;墨尔本交响乐团桂冠指挥  ●曾任职务:里斯本古本江管弦乐团音乐总监;皇家弗莱芒什爱乐乐团首席指挥;芬兰国家歌剧院音乐总监    ●指挥家:吕嘉 ●年龄:46岁  ●目前海外职务:特内里费交响乐团首席指挥  ●曾任职务:诺克平交响乐团首席指挥;托斯卡纳管弦乐团首席指挥;维罗纳剧院基金会艺术总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