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面纱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ibingg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南的两张面孔,具体到书而言,“一张”是刘士林先生所著的《忆江南》,“另一张”是万宇女士所著的《夜雨寄北》。书的前言里有这样一句话,“用一种现代性的中国话语去建构一个有生命的古典人文江南”,不妨提取出两个词,“现代”与“古典”。这是关于江南的第一组反义词。
  ?筠 现代与古典
  “忆江南”语出白居易的诗《忆江南》,但白居易的“忆”,是空间上的忆,隔着千里,而作者的“忆”则是时间上的“忆”,隔着千年。正如作者所言,“一方面是‘夜深还过女墙来’的旧时明月,另一方面却是‘重过阊门万事非’的江边看月之人”,作者是拿着一张旧船票登上了江南的客船,他要表现的是曾经的诗性与古典的江南———青山绿水、无限春光、如云美女、词人骚客以及诗酒歌舞,这些组成了江南的五官和表情,而下篇《夜雨寄北》却为我们展现了江南的另一张面孔。“一个好的故事,一个人的传说或一个城市意象会比事实活得更久。”如果说,“一个好的故事,一个人的传说或一个城市意象”是江南的一张面孔——诗性的古典的面孔,那么江南的另一张面孔,便是当下的“事实”。相较于《忆江南》呈现的“文本江南”,《夜雨寄北》呈现的更多的是江南的事件,是现代的江南——江南的小吃、书店以及其它一些现代的城市符号。文中说道,“城市与乡村、文明与自然的分裂与对立,把人的生活分隔成两种空间,一种是仍然滞留在大自然中的故乡,另一种则是人类走出大自然之后的社会”,可以这样说,《忆江南》描摹的是“自然的江南”,而《夜雨寄北》描摹的多为“社会的江南”。
  那么,又是什么导致了两者对江南书写角度的不同呢?我以为有两点,一是生活背景,二是写作姿态。作者刘士林生于北方,按照他的说法,“家乡无此好河山”,他自小就做着江南梦,自称是“那古老梦幻中最年轻的郎”,“一方面是街头桂花的叫卖声、桂花酒酿的梆子声声依旧,另一方面却是少年时代的长干、横塘和南浦已不可复闻”,长干曲,横塘路,南浦云,这些常见于诗歌中,具有江南气味的词汇,虽然不可复闻,但作者仍怀念它们,并欲把它们表现出来。所以他要书写的江南是梦中的江南,心中的江南,诗画中的江南,记忆中的江南。而作者万宇,因常年居住在江南(南京),她看到了江南在“慢慢磨灭自己的个性,消解着古典的诗意”,现代的闹钟在吵醒着古典的梦,她说,“对于一些期待和想象,身临其境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我们熟读了这些诗篇,但很有可能对这座城市,这个江南一无所知”,作者是“身在此山中”,去辨识江南面目。这就涉及到了第二组反义词。“远”和“近”。
  ?筠 远与近
  刘士林看到的那张江南的面孔是在远处,朦胧、神秘而又引人惆怅,仿佛“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历史在江南脸上拍下的蚊子血也成了朱砂痣,而万宇看到的那张面孔是在近处,近得能看到脸上苍老的皱纹,能看到褪了胭脂红的唇。这种“远”和“近”又能从文章对插图的选择上看出一二。《忆江南》的插图多是古诗画,而《夜雨寄北》则多是作者及旁人的一些关于江南风物的摄影作品,所以,江南的两张面孔,一张是宣纸做的,一张是胶卷做的。一张是软的,一张是稍嫌硬的。这是生活背景造成的“远”和“近”,还有就是写作姿态。两位作者的“乡土情结”都并不厚重,刘士林说“我自幼随父母漂泊于北方大地,十二岁前踏遍北方诸省,及至成人,又有雷州半岛上的数年行旅,可以说没有什么故乡观念了”,万宇说“在城市之间的漫游使我习惯了生活的变化,没有对于哪个城市产生过很强的依附感觉。倘若真的能自己选择籍贯,考虑再三之后可能也只能保持一块空白了”。一个是“漂泊”,一个是“漫游”,同是游子,但是当在江南驻足,两人又有不同。刘士林说“把美丽的诗性江南作为故乡,是一种最好的栖居方式”,所谓“人人尽道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而万宇则说“我并不知道这种旅行是否还要继续下去,或者什么时候需要开始再次旅行”。刘士林把江南作为自己的一个归宿,是“燕归”;万宇视江南为自己的一个驿站,是“雁过”。这就导致了心理上的“远”和“近”,从而导致了写作姿态的不同。对于江南,刘士林是“归人”式的近,万宇是“过客”式的远。归人,故能觉“故乡”之温妥,作者蘸的感情之墨是饱满的;过客,故能察风物之实貌,作者的观察和体验是冷静而理智的。两张面孔,一张是亲切的故人脸,另一张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脸。一张是曾经的小桥流水,另一张是眼下的枯藤老树。刘士林本是北方人,于江南本是“出乎其外”,但是因为有着一个江南梦和一颗诗人心,却又能“入乎其内”,寻找江南的诗性文化。万宇之于江南本是“入乎其内”,在耳闻目睹后,又能“出乎其外”,不被江南的古典意象所挟持,以温而不烫的笔触去画一张江南的脸。这就要说到关于江南的第三组反义词。在场和离场。
  ?筠 在场与离场
  刘士林和万宇分别为对方写了跋语,一名曰《我在美丽的诗性江南》,一名曰《江南大地上的异乡者》。这两个篇名十分有趣,一个是不在而在,诗性的江南已随一江春水向东流,江南的诗性已成为一抹模糊的光影。而作者刘士林仿佛是那个古老江南的守护者,即使不在江南,即使身在这个现代性的江南,他的江南依然是诗性而美丽的,他不住在古老的江南里,但是古老的江南住在他心里。另一个是在而不在,“江南大地上的异乡者”,虽然是身为北方人的刘士林的自谓,但是放在万宇身上也未尝不可。或者说,它可以放在任何一个行走在江南的人,眼前所见是那么的“文不对题”,内心充满了失落,江南曾是他们心目中共同的精神故乡,而今却故园渺渺,无处还乡。古老的江南仿佛一首古老的歌谣,久无人哼唱,且歌词也残缺不全了。江南是否已经老了?于是,到了关于江南的最后一组反义词。衰老和年轻。
  ?筠 衰老与年轻
  江南的两张面孔,哪一张是年轻的?哪一张是衰老的?在刘士林眼中,曾经的“诗酒江南”无疑是年轻的,而岁月更迭,风雨飘摇,春尽红颜老,江南的面孔已不知何处去。翻新的古迹,林立的高楼,乱哄哄的人流,五颜六色的广告牌,江南已经走向了衰老,满是皱纹的脸上扑着时髦的粉,干瘪的嘴里露着几颗镶上去的假牙,显得格格不入。江南走向了现代化,却也迎来了自己的衰老。但只是这么简单么?江南的面孔究竟是怎样的?南京作家苏童说,南方是一种腐败而又充满魅力的存在。江南是矛盾的,就以诗歌为例,太多的诗歌在历史中发酵,虚构和想象掩盖住了生活本身,限制了人们对于生活的理解,而如果缺少了诗歌,江南也便不再是江南,江南的杏花春雨便和天下的杏花春雨并无二致。当江南不再和诗歌捆绑在一起,而通往世俗与日常,“没有了感伤,没有了往事,而是侧重于南京的衣食住行,普通人的生活细节”,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产生形形色色的新的城市符号和名片,它是走向了衰老还是焕发了青春,也是要费一番思量的。当然,在万宇的笔下,江南的传统文化精神也在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着传承,两张面孔相隔其实并不遥远。又或许江南的面孔其实只是一张面孔,只不过是一张被蒙了面纱,一张被挑下了而已。
其他文献
陆游的《老学庵笔记》记载宋代的人物故事,以知识性和趣味性取胜。其中有一则写到苏东坡由四川眉山赴东京汴梁参加科考,作《刑赏忠厚之至论》,其中有一句“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考官梅圣俞是诗坛祭酒,欧阳修是文坛领袖,但二人都挠头不知这个典故出自何书。由于试卷糊名的缘故,他们也猜不准这位言之凿凿的考生是谁。及至揭榜,文章在苏轼名下,欧阳修心中有了底,他说:“此郎必有所据。”然而出乎意料,苏东坡
期刊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出处是《卖油郎独占花魁》,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了。  不见棺材不落泪:“不见棺材不落泪”,本应是“不见亲棺不落泪”,意思是见了亲人的棺材才落泪,而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  跳到黄河也洗不清:这本是一句歇后语,“跳到黄河——洗不清”。
期刊
春秋时代,齐国出现了两名伟大的政治家,一个是管仲,另一个是晏婴。  其中,孔子曾经这样夸晏子:“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而有这么一次,晏子真不愧如孔子所说:既解救了百姓,又帮助自己的君主弥补了过失。  齐景公在位期间,景公强令民工造大台,强拉壮丁,此时的齐国上下一片混乱,民不聊生。  正巧晏子出使回来,目睹了这些被强行拉来做苦力的百姓都苦不堪言。他二话不说,不顾旅途劳累就往
期刊
好像曹雪芹还嫌大观园不够热闹,在第四十九回中又安排了五人登场,这五人分别是:薛蝌、薛宝琴兄妹,李纨的两个侄女李玟、李绮,邢夫人的娘家侄女邢岫烟。在这四位女性中,薛宝琴最为光彩照人,无论相貌、才情如红花一般,其他三位女性则如绿叶陪衬。由于八十回后文字丢失的缘故,致使薛宝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她的身份之谜,她的怀古诗之谜,她的结局之谜,以及没有进入十二钗之谜等等,都困扰着红学家和读者,让大家争论不休
期刊
水族主要生息于黔桂交界的龙江、都柳江上游地带,贵州省黔南的三都水族自治县、荔波、独山、都匀等县市为主要居住区,在广西北部的河池、南丹、环江、融水等县市以及云南省富源县也有水族村落分布。  赛马是水族端节的一种喜庆活动,每年农历八月到十月在各村寨轮流举行。端节赛马的场地称为“端坡”,端坡上专门设有马道,平时不用,只有赛马时才使用。  赛马场地一般设在高坡陡岭、密林荆棘、道路崎岖的山地上,这对骑手的技
期刊
更年期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但却给人带来很多不适,尤其是女性朋友。进入更年期后,女性要从饮食营养方面调理饮食结构,合理“偏食”对安度更年期大有裨益。  ?笠豆腐 豆腐含有大量雌激素,常食对于缓解更年期潮热、心情烦躁、排尿疼痛等症状很有帮助。  ?笠木耳 木耳有黑木耳和白木耳之分,白木耳含有丰富的胶质,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及丰富微量元素。中医认为白木耳有润肺止咳、生津滋阴、益气和血、补脑强心及补肾的作
期刊
真正的静,是生命里寂然涤思;真正的动,是世路上毅然向前。真正的退,是处世时自然低调;真正的进,是做事中泰然担当。在“动”中体验,于“静”中感悟。让脚步承载目光,于平常中发现,用心看清自己,探寻今后路的方向,如何行走。静与动的结合,退与进的有度,我想是生命中最好的状态。  一个人站在窗前看了一夜雨,谁也没告诉,这是诗; 一个人站在窗前看了一夜雨,只告诉了一个人,这是爱; 一个人站在窗前看了一夜雨,发
期刊
有些忠言往往因为“逆耳”,人们根本听不进去。忠言因为逆耳不被采纳,也就根本谈不上“利于行”了。那么,怎样才能使忠言被人所接受,那就要讲究点语言艺术了。  《说苑》中记载着一桩史实: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进谏者死。”有一位叫少孺子的大臣“欲进不敢”。于是,他采取了迂回战术,“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见他连续三天游于后园,衣服都被露水湿了,很不理解,于是问他:“何苦沾衣如
期刊
作为当代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人类的希望在东方,而中国文明将为未来世界转型和21世纪人类社会提供无尽的文化宝藏和思想资源。汤因比也直言不讳地预言:未来最有资格和最有可能为人类社会开创新文明的是中国,中国文明将一统世界。  阿诺德·汤因比堪称20世纪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他试图以其皇皇巨著《历史研究》,揭开文明兴衰的谜题,启发人类对未来道路的探索。  直到1973年,时已暮年的汤因比依旧没有停止为
期刊
展眼教师节又到,静坐怀想诸师,其磊落风采如在目前,谆谆教诲言犹在耳。想我今日虽犹是三尺微命,无尺寸之功名可告慰恩师,但若当初不曾受教,则今日之我,又将何其昏昏然而蒙昧无知,浑浑噩噩,懵懂野蛮。呜呼哀哉,无法可想。  本期国学,谨以“万世师表”为专题向天下教师致敬——唯尊师重道,能薪火相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