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索医学院校班级日志管理现状,提高班级日志在高校管理的实效性。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南京医科大学实施班级日志管理的二级学院的600名学生,运用系统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和比较分析。结论:学生对学校目前班级日志管理有一定的认可度,参与班级日志呈现主动性、积极性,对班级日志管理作出了正面评价,对班级日志的引导作用也表示肯定。结论:规范班级日志管理体系,重视辅导员的引领作用,加强班级日志内涵建设,提高班级日志管理的实用性。
关键词 班级日志 管理现状 调查研究
班级日志是由一个班级全体同学执笔,逐日记录社会、学校、学院、班级、个人的动态,通过传阅评阅日志达到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沟通的目的。[1]班级日志早期实践主要应用于中小学,班主任通过阅读学生记录的班级考勤、上课值日等情况了解班级动态,辅助班级管理。近年来班级日志逐步应用到高校管理中,2008年蔺敞等发表《浅议实施“班级日记”模式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一文正式开启班级日志在高校应用研究的先河,而笔者所在高校已积累了8年班级日志管理工作经验,本文就当前班级日志管理现状展开调查,为加强和改进医学院校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南京医科大学实施班级日志管理的二级学院为基础,抽样选取600名在校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进行团体施测,以了解当前班级日志管理现状。调查问卷回收率100%,剔除无效问卷58份,共纳入研究542份,有效率90.3%。
1.2 调查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信息3项,班级日志管理认知情况13项,班级日志管理影响及作用情况11项,共27项。调查人员向调查对象集中发放问卷,通过无记名填写方式进行信息采集,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并收回。
1.3 统计和研究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Epidata3.1软件进行数据双轨录入,采用SPSS 17.0 软件包进行分析,并采用频数和构成比对调查对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情况
调查显示,男女生占比、学生干部与普通人员占比基本持平,其中低年级学生(含大一、大二)占比95.8%,与该校在低年级推广班级日志管理情况一致,而高年级学生已进入临床见习与实习阶段,人员分散,因此调查对象中不涉及高年级学生。见表1。
2.2 学生认知度
从学生对班级日志管理认知情况看,88.2%的学生听说过班级日志管理,说明该校实施班级日志管理具有普遍性。25.3%的学生清楚班级日志管理是高校教育管理措施之一,显示大部分学生在参与班级日志管理过程较盲目,不清楚班级日志管理的教育意义。而了解班级日志记录内容和记录规则的学生分别占比25.6%和22.3%,大部分学生对记录内容和记录规则不了解,可能是由于该校班级日志宣传工作不到位所致。见表2。
2.3 学生参与度
80.3%的学生认为班级日志参与度保持在“较高”及以上的水平,这也对应了“学生记录班级日志热衷度”的调查,仅25.3%的学生持否定及不确定态度,由于大部分学生较为热衷记录班级日志,因而学生参与度广泛。同时,71.4%的学生表示会阅看以往班级日志记录,显示学生对同辈的记录内容有兴趣,愿意从同辈的记录内容获得一些思考。而在辅导员是否有必要批阅班级日志方面,仅14.4%的人持否定态度,5.5%的人表示不确定态度,说明辅导员在班级日志管理过程中起到了引领作用。详见表3。
2.4 学生评价度
对班级成员的记录内容和辅导员评语的积极作用调查显示,分别有75.5%和83.2%的学生对此两项内容持肯定态度,这也提示朋辈与辅导员在学生个体方面更易产生正面影响。而对于班级日志内容的教育作用方面,仅22.7%的学生持否定或不清楚态度,说明大多数学生认可班级日志的引导性教育。在班级日志提升个体人文素质方面,76%的学生表示赞同,显示班级日志管理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人文内涵。见表4。
2.5 学生满意度
班级日志作为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满意度评价方面,57.7%的学生表示高度认可,但仍有将近一半学生持否定或不清楚态度,表明班级日志的管理还有待加强。73.2%的学生对辅导员批阅日志持满意及以上态度,94.4%的学生对班级日志的引导教育持满意及以上态度,这也提示辅导员批阅日志有积极影响,班级日志实施起到了促进个体成长的作用。见表5。
2.6 学生收获度
班级日志内涵广泛,从具体方面来看,记录内容多样性,记录规范化,朋辈点评,辅导员点评对个体有影响占比较高,这也从侧面说明班级日志的教育意义。在班级日志管理的具体引导上,占比较高的有:丰富人文知识、提高责任感意识、关怀他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等,表明学生在参与记录班级日志的过程中有明确的收获。见表6。
3 结果讨论
对班级日志管理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反映出接受问卷调查的大部分学生对本校的班级日志管理有较高的认可度,能在参与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并提升自己。但问卷调查的结果也体现了班级日志管理工作的不足。
3.1 学生认知不充分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对班级日志有了解,但不清楚班级日志是高校教育管理措施,这与班级日志的前期宣传实施阶段有密切关系。对此,学校应进一步加强班级日志的动员工作,在前期应重点宣传班级日志的意义、记录规则、记录内容,促使学生对班级日志有全方位的理性认识,指导学生记录班级日志,提高学生参与热情,深化过程管理,及时解决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2 班级日志未建立规范化管理体系
班级日志作为一种管理模式,仍有大部分学生持否定或不清楚态度,学生对班级日志的了解不全面也直接导致了班级日志管理满意度不高的结果。因此建立规范化管理体系是开展班级日志工作的重要前提:前期宣传要深入,介绍应全面,通过班会、年级大会、网络微信平台重点宣传;中期管理要规范,按时记录、提交、评阅日志,按实际需求形成一套班级日志管理规范,确保全员知晓和参与;[2]后期交流有平台,对有特色的日志做定期分享,可在班级网络群、微信公众号进行推送,促进学生经验交流。
3.3 辅导员人文素养水平亟待深化
辅导员评语是班级日志的重要环节,辅导员在班级日志管理過程中,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引领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通过身体力行带动学生积极主动修正言行举止,学生在和谐人文环境氛围中受熏陶,促进个体成长。本调查也显示大部分学生支持辅导员评阅日志,认可辅导员评语带来的积极影响,同时对辅导员评语持满意态度。为此,高校应多举措深化辅导员人文素养水平,例如通过职业培训、进修学习、案例讨论等进行辅导员素质与能力培训;辅导员老师自觉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主动做到教育管理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把正确的价值观传授给学生,确保辅导员在学生间的模范引领作用。
3.4 班级日志内涵有待拓展
班级日志的应用从记录规则、内容、师生点评等多层次对学生个体产生影响,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热情,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还应结合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拓展班级日志的外延,鼓励记录内容不局限于书写社会学校学院班级个人的动态,还可以分享读书心得、科研思路、学习经验,对学校有关事务建言献策,与老师讨论专业问题等,使班级日志真正成为学生交流的平台,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
班级日志作为高校教育管理的有效补充形式,其管理不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还需从多方面不断完善。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分析,考察了学生对班级日志的认知度、评价度、参与度、满意度、收获度,但仍有其他维度的数据反映当前管理现状,需要不断的研究才能为班级日志管理水平提升提供有效策略支持,保证班级日志管理的实效性。
关键词 班级日志 管理现状 调查研究
班级日志是由一个班级全体同学执笔,逐日记录社会、学校、学院、班级、个人的动态,通过传阅评阅日志达到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沟通的目的。[1]班级日志早期实践主要应用于中小学,班主任通过阅读学生记录的班级考勤、上课值日等情况了解班级动态,辅助班级管理。近年来班级日志逐步应用到高校管理中,2008年蔺敞等发表《浅议实施“班级日记”模式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一文正式开启班级日志在高校应用研究的先河,而笔者所在高校已积累了8年班级日志管理工作经验,本文就当前班级日志管理现状展开调查,为加强和改进医学院校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南京医科大学实施班级日志管理的二级学院为基础,抽样选取600名在校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进行团体施测,以了解当前班级日志管理现状。调查问卷回收率100%,剔除无效问卷58份,共纳入研究542份,有效率90.3%。
1.2 调查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信息3项,班级日志管理认知情况13项,班级日志管理影响及作用情况11项,共27项。调查人员向调查对象集中发放问卷,通过无记名填写方式进行信息采集,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并收回。
1.3 统计和研究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Epidata3.1软件进行数据双轨录入,采用SPSS 17.0 软件包进行分析,并采用频数和构成比对调查对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情况
调查显示,男女生占比、学生干部与普通人员占比基本持平,其中低年级学生(含大一、大二)占比95.8%,与该校在低年级推广班级日志管理情况一致,而高年级学生已进入临床见习与实习阶段,人员分散,因此调查对象中不涉及高年级学生。见表1。
2.2 学生认知度
从学生对班级日志管理认知情况看,88.2%的学生听说过班级日志管理,说明该校实施班级日志管理具有普遍性。25.3%的学生清楚班级日志管理是高校教育管理措施之一,显示大部分学生在参与班级日志管理过程较盲目,不清楚班级日志管理的教育意义。而了解班级日志记录内容和记录规则的学生分别占比25.6%和22.3%,大部分学生对记录内容和记录规则不了解,可能是由于该校班级日志宣传工作不到位所致。见表2。
2.3 学生参与度
80.3%的学生认为班级日志参与度保持在“较高”及以上的水平,这也对应了“学生记录班级日志热衷度”的调查,仅25.3%的学生持否定及不确定态度,由于大部分学生较为热衷记录班级日志,因而学生参与度广泛。同时,71.4%的学生表示会阅看以往班级日志记录,显示学生对同辈的记录内容有兴趣,愿意从同辈的记录内容获得一些思考。而在辅导员是否有必要批阅班级日志方面,仅14.4%的人持否定态度,5.5%的人表示不确定态度,说明辅导员在班级日志管理过程中起到了引领作用。详见表3。
2.4 学生评价度
对班级成员的记录内容和辅导员评语的积极作用调查显示,分别有75.5%和83.2%的学生对此两项内容持肯定态度,这也提示朋辈与辅导员在学生个体方面更易产生正面影响。而对于班级日志内容的教育作用方面,仅22.7%的学生持否定或不清楚态度,说明大多数学生认可班级日志的引导性教育。在班级日志提升个体人文素质方面,76%的学生表示赞同,显示班级日志管理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人文内涵。见表4。
2.5 学生满意度
班级日志作为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满意度评价方面,57.7%的学生表示高度认可,但仍有将近一半学生持否定或不清楚态度,表明班级日志的管理还有待加强。73.2%的学生对辅导员批阅日志持满意及以上态度,94.4%的学生对班级日志的引导教育持满意及以上态度,这也提示辅导员批阅日志有积极影响,班级日志实施起到了促进个体成长的作用。见表5。
2.6 学生收获度
班级日志内涵广泛,从具体方面来看,记录内容多样性,记录规范化,朋辈点评,辅导员点评对个体有影响占比较高,这也从侧面说明班级日志的教育意义。在班级日志管理的具体引导上,占比较高的有:丰富人文知识、提高责任感意识、关怀他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等,表明学生在参与记录班级日志的过程中有明确的收获。见表6。
3 结果讨论
对班级日志管理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反映出接受问卷调查的大部分学生对本校的班级日志管理有较高的认可度,能在参与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并提升自己。但问卷调查的结果也体现了班级日志管理工作的不足。
3.1 学生认知不充分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对班级日志有了解,但不清楚班级日志是高校教育管理措施,这与班级日志的前期宣传实施阶段有密切关系。对此,学校应进一步加强班级日志的动员工作,在前期应重点宣传班级日志的意义、记录规则、记录内容,促使学生对班级日志有全方位的理性认识,指导学生记录班级日志,提高学生参与热情,深化过程管理,及时解决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2 班级日志未建立规范化管理体系
班级日志作为一种管理模式,仍有大部分学生持否定或不清楚态度,学生对班级日志的了解不全面也直接导致了班级日志管理满意度不高的结果。因此建立规范化管理体系是开展班级日志工作的重要前提:前期宣传要深入,介绍应全面,通过班会、年级大会、网络微信平台重点宣传;中期管理要规范,按时记录、提交、评阅日志,按实际需求形成一套班级日志管理规范,确保全员知晓和参与;[2]后期交流有平台,对有特色的日志做定期分享,可在班级网络群、微信公众号进行推送,促进学生经验交流。
3.3 辅导员人文素养水平亟待深化
辅导员评语是班级日志的重要环节,辅导员在班级日志管理過程中,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引领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通过身体力行带动学生积极主动修正言行举止,学生在和谐人文环境氛围中受熏陶,促进个体成长。本调查也显示大部分学生支持辅导员评阅日志,认可辅导员评语带来的积极影响,同时对辅导员评语持满意态度。为此,高校应多举措深化辅导员人文素养水平,例如通过职业培训、进修学习、案例讨论等进行辅导员素质与能力培训;辅导员老师自觉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主动做到教育管理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把正确的价值观传授给学生,确保辅导员在学生间的模范引领作用。
3.4 班级日志内涵有待拓展
班级日志的应用从记录规则、内容、师生点评等多层次对学生个体产生影响,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热情,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还应结合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拓展班级日志的外延,鼓励记录内容不局限于书写社会学校学院班级个人的动态,还可以分享读书心得、科研思路、学习经验,对学校有关事务建言献策,与老师讨论专业问题等,使班级日志真正成为学生交流的平台,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
班级日志作为高校教育管理的有效补充形式,其管理不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还需从多方面不断完善。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分析,考察了学生对班级日志的认知度、评价度、参与度、满意度、收获度,但仍有其他维度的数据反映当前管理现状,需要不断的研究才能为班级日志管理水平提升提供有效策略支持,保证班级日志管理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