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城市——战前美国现代艺术中城市景观的反城市话语

来源 :美术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jvi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一批以美国现代城市景观为主题的作品进行分析,从“古典与现代的对峙” “内容与形式的对峙”以及“时间与空间的对峙”这三组矛盾关系入手,探讨在一个现代化与工业化方兴未艾的年代,不同的艺术家们何以通过自己的作品展现出各自对城市化的态度;同时探索其背后所暗含的、暖昧而隐秘的反城市话语.
其他文献
1330-1340年间绘于意大利北部城市热那亚的《考卡雷利抄本》插图中出现了两个打破古典程式的爱神图像,其视觉特征的流变充分显示出中世纪晚期至文艺复兴早期意大利文学与艺术复杂的互动关系.而在理解和表达“肉体之爱”和“精神之爱”两类图像分支的过程中,《考卡雷利抄本》画师笔下的爱神形象不仅采纳了含义与后者相对立的北方“宫廷之爱”的部分图像特征,也揭示出13-14世纪意大利北部地区“爱情”概念和相关图像的流变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政府开始迈入智能治理时代.识别智能治理伦理风险的关键影响因素,对有效防控伦理风险、夯实政府治理正当性基础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扎根理论,梳理出影响智能治理伦理风险的因素,构建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DEMATEL方法计算出因素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和原因度,结合因果关系四象限图,提出防控智能治理伦理风险的相关建议.根据测算结果与分析,研究提出影响智能治理伦理风险的关键因素,为规避智能时代政府治理的伦理风险提供借鉴.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最初被认定为东阳王元荣所营造,但根据第285窟四壁和天井的现状可知其营造行为在历史上曾发生过几次中断或改造,本文结合前期文献,认为石窟造型、四壁的主题以及在当时的功能都有很大区别,四面壁画的内容出自不同的供养入团队,营造方式也各有千秋.
“魍象”是汉代人观念里死后世界的重要组成,相关的叙事包含了命名、形象特征、习性特征、在文化系统中的意义等诸多方面.本文构建了一个“视觉符号—文化观念—心理焦虑”的阐述结构,揭示在文献流传的过程中,通过整合历史“记忆池”中的自然现象、知识、信仰等不同元素,一个隐藏的心理焦虑与具体的名称和形象连接起来,进入当时的知识体系,完成攘除的功能.而在不同等级的墓葬艺术中,相关的材料都成为这一隐藏的心理焦虑的提示符号.
《东京梦华录》以较多笔墨描绘出诸多青楼妓院、瓦舍勾栏、茶肆酒店乃至各街巷桥头中的奢华场景.从政策及社会层面来看,朝廷“崇文抑武”的政策逐步牵引着以官僚文士阶级为主体的社会各阶层民众与女妓群体频繁交往的时代风尚;从精神及文化层面来看,宋词的广泛传颂与发展离不开青楼女妓的吟唱与传诵,青楼、勾栏、酒肆等现实空间承载了时人一部分的精神寄托.通过对北宋东京城青楼文化的解读,从梦华青楼之“兴”、文士游乐之“盛”、东京妓业之“奢”、北宋词歌之“丽”、梦回东京之醒等诸多方面层层管窥都城上下所盛行的骄奢淫逸之风.
高平开化寺大雄宝殿东壁遗存有绘制于北宋的华严经变,其以四铺画面图解了抽象复杂的《华严经》教义.第一铺以毗卢遮那藏为核心,以三世佛为中心,在开启华严经变的同时又与上生经变产生紧密联系.第二铺至第四铺以华严三身佛为中心,传达了修菩萨行、持六度道、启无上智,领会法界虚空之质,成就法身的思想内涵.
从文献著录、印鉴、书画风格、题跋内容等方面看,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五马图》卷有作伪之嫌,黄庭坚题跋应系摹写而成,五匹马有可能是不同画家“接力”完成的,《三马图》是起点,《五马图》是终点.
本文希望通过探寻黄慎艺术风格的源流,尝试发掘黄慎写意花乌画中“草书入画”的三个方面:草书点画形质与花乌物象形质的结合度(即草书的状物功能);草书的章法与花鸟画经营位置的关系(即草书的取势功能与时空表现功能);草书入画与情感融入的关系(即草书的表意功能).从笔墨语言的具体分析入手,以具体个案作品分析结合古代画论阐释的方法,来推断黄慎“草书入画”对后世写意花鸟画的影响.
融图绘于文字的设计手法,曾广泛见于我国春秋战国至唐代的“杂体书” (又称“意匠文字” “装饰字体”等)中,宋代以后,因受到正统书法观的排斥而逐渐式微.但事实上,这条文字发展脉络并未间断,而是随着空海等入唐求法僧的脚步东传日本,与正统书体式样一并广泛传播,成为日本现代汉字设计特别是创意字体设计的重要基石.梳理这条视觉传承谱系,不仅能够揭示中国古代意匠文字在“汉字文化圈”的传播状况,更使我们看到日本现代汉字设计表象之下的视觉“基因”.
道教美术史研究的新收获rn——李凇《中国道教美术史》第一卷简评rn现代形态的中国美术史学科,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在通史、断代史、门类史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现正在向专题史和专门史方面深入.李凇教授的《中国道教美术史》即是专门史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该书分为三卷,第一卷为前道教美术、南北朝至隋代道教美术,此卷前不久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