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keitre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往往只注重对学生进行书本知识的
  灌输,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天都忙于做试卷,紧紧地围着分数转。但在进行新课
  改的今天,《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江泽民总书记曾在全国
  科技大会上也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教
  育工作者应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使命。只有让学生都具有了创新意识,都有了创新能力,数学课堂
  才会充满创新的活力,素质教育才能在数学课堂中得到真正地落实。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尽可
  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窃以为,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用好奇之心催生学生创新思维萌芽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欲的巨大动力,是发明创造的源泉。
  学习的兴趣则是来自学生对这门课程的一种好奇心、探究心。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可以通过生活中
  的一些与数学有关的知识点,来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催
  生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
  如在学习《整式》时,会提供一个计算窗户采光的问题情境。这样的情境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因为窗帘在每家每户基本上都会有的。通过计算机题中小明房间的窗户采光面积可以类推到学生自家窗
  户的采光面积。对这一问题,学生会感到很有意思,也会充满了好奇之心,学生就会结合不懂的窗户形
  状,自己去想法解决问题,对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就会起到一定的激发,只要学生一旦有了进行独立思
  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想法,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逐渐变得主动然后逐渐常态化,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
  一定的基础。
  二、用勤问之口打开学生创新思维之门
  在数学课的学习中,学生除了对数学充满好奇心外,还应多动口向老师请教和跟同学进行交流。因为学
  生在进行学习时,常常会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这个时候学生就应该多向老师请教。教师也应该通过引
  导的方式来帮学生解决问题,在教师的引导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和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通过这些方式来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发展问题。通过交流去
  学习数学,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如在学习《整式》这一课时,"议一议"中提供了两个与课文引入时相类似的问题。在这一个环节中,教
  师就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方式来得出哪一种窗户的采光面积更多
  。在进行交流合作时,要求学生多动口、动脑。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尽可能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将
  大家的观点进行综合、归纳,得出最终理想的结果。
  三、用实践之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数学课程由于跟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还要让学生会用
  数学知识。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我们不能只囿于课堂上,更应该应用到整过社会生活中。在生活中用数
  学的思想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用数学的语言去解释得出的答案或结论。
  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动手操作,只有让学生通过多操作、
  多观察、多交流,才能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从做中学到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在
  学习《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时,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实践操作"转动木条",就会让学生在操作中
  ,直观地认识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结论。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地活动,积
  极地思考,让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归纳、总结出这一结论。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不但能发展学生的空间
  观念,还能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四、用想象之脑扩散学生的创新思维范围
  丰富的想象就是创新的翅膀。亚里斯多德曾说过:"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挖掘教学内容,多给学生一些机会、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展开想象的翅
  膀,发展自己的潜能。只要调动了学生活跃的创新思维,学生就会在获得新知识的同时,也产生浓厚的
  创新欲望。
  如在学习《整式的加减》时,有一个探索规律的问题:如何用棋子摆成"小屋子"。在教学的过程中,教
  师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从"数"和"形"这两个方面来探索规律。顺着老师的引导,学生就会扩散自己的
  思维,有的学生就会通过实际操作来发现从"数"上可以知道:摆后面一个"小屋子"总比前一个多用6枚棋
  子,从而总结出摆第n个"小屋子"需要5 6(n-1)=6n-1个。也有的学生会通过观察,发现摆前四个"小屋子
  "的棋子分别为5,11,17,23,从而通过猜测也得到同样的规律。还有的学生则会通过把"小屋子"上下拆分
  ,从而也猜测出规律。学生通过教师引导来进行发散思维,不但能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总结归纳能力
  ,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能更加自主地进行学习。
  总之,在学生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艰巨任务。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在
  教学中充分结合教材内容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学生的创新潜能就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学
  生的全面发展就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其他文献
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其中心环节是教师讲授新课,接下来的环节是巩固新课。新课讲授大多变成了教  师满堂灌,即注入式教学,而巩固新课则通常是学生通过模仿解题和记忆来实现,学生大多处于被动接  受地位,这样即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又阻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与应用  意识的培养。  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中存在的弊端,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教学观点下的课堂教学结构与方法构建的策  略与原则
期刊
我对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况进行了很多信息收集、反馈,结果大部分学生都感觉非常吃力,更何况学  生还有许多知识在初中没有学习过。再加上高中教材难度提高较大,教材上知识的不衔接,高中教师对  初中教材和教学的不了解,形成教学上的脱节等等,这些都是造成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不懂、提不高的最  根本的原因。  一、高中数学教师应关注初中数学学习的现状  虽然初中已实现新课改多年,但我们乡镇中学近年才拉开高中课改
期刊
就像博客颠覆了被动接受文字信息的方式一样,播客颠覆了被动收听广播的方式,有 人说,播客可能会像博客一样,带来大众传媒的又一场革命。 5月1日开播,不到5个月的时间,“反波
【摘要】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传授知识,培养  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现在教育理论摒弃在教学中只注重结论不注重过程,要求在数学  教学中把得到结论的全部思维过程展现出来,并在这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不但学到知  识而且提高能力。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求学生要有参与意识  ,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
研究了液压系统再设计方法.提出用液压系统动态响应来控制再设计回溯求解,并应用多层网络的推理机制自动完成液压系统再设计. The hydraulic system redesign method is studie
【摘要】数学作业的管理是初中数学教师的一项重点工作,它对于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指导  学生学习,调整教学方案,转化后进生的学习,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作业管理认识)  数学作业的管理是初中数学教师的一项重点工作,它对于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指导学生学习  ,调整教学方案,转化后进生的学习,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也  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平
【摘要】动机是影响数学学习效率和效果的关键的学习者要素之一,但是,工具性动机仅能给学习提供  短期的动力,兴趣却能给学习者以后冗长的学习过程提供持之以恒的力量。鉴于目前小学生学习数学有  着强烈的工具性动机却缺乏兴趣,导致许多学生不能持之以恒的学数学,笔者将提供以下方法来帮助学  生把工具性动机转化为兴趣:正确利用考试;提高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  【关键词】数学教学工具性动机兴趣  
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思维的过程。因而新课程把解决问题视作  为帮助学生掌握和应用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渠道,视作学生初步数学能力的具体表现。新的  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目标的落实。对解决问题这一块课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提高实践能力。  2
期刊
教学是一种"慢"的艺术。夸美纽斯强调:"自然并不性急,它只慢慢前进。"比如一只鸟儿绝不会把它的  卵放在火上,去使它们快些孵化出来,而是让它们在自然温度的影响下慢慢地变化。"慢"在数学课堂上意  味着某种"节奏",即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然生长"。小学生认知活动的意识性  、目的性都处在发展期,水平有限;记忆由不随意记忆占优势到随意记忆占优势,意义记忆逐渐发展,  但机械记忆仍
期刊
要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观察、分析、使用题设条件,才能够打开解题思路,找到较简洁的解法。  题目1 已知函数f(x)=ɑx2 bx c的图象过点(-1,0),是否存在常数ɑ、b、c,使不等式 x≤f(x)≤12  (1 x2) 对一切实数x都成立?  分析:这是一道探索性题目,要充分利用题目的条件,找出ɑ、b、c的关系,再利用不等式恒成立的条件  得出结论。本题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使用题设条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