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入园初期适应研究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ye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指儿童从三岁到六或七岁这个时期,这个时期,既是幼儿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的探索期,又是开始进入幼儿园学会约束自身行为的时期,这一阶段幼儿的教育对其将来的成长发展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新入园幼儿在与幼儿园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必须学会与人交往,并开始形成基本生活自理能力,这一过程称为小班入园初期幼儿适应过程。本文将以案例分析,探究入园初期幼儿适应方法。
  一、案例描述
  乐乐(化名),女,2014年出生,2017年9月入小班,在家情况比较稳定。乐乐未读幼儿园之前由妈妈和奶奶共同照顾,刚入园时表现出对幼儿园生活的极度不适应。由于平时较少和小朋友玩耍,身边的人一直是妈妈或奶奶,乐乐性格内向,不愿意与同学交往。
  二、案例分析
  案例1:不愿吃饭
  到吃午饭的时间了,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安排座位。当老师叫乐乐入座的时候,她却不愿坐下吃饭。老师耐心地询问乐乐原因,乐乐也不愿说话。后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我们才知道乐乐从来没有自己吃过饭,在家里都是妈妈或奶奶手把手喂饭的。
  此案例凸显日常生活中乐乐的自理能力较弱。究其原因,是家长包办了孩子的一切,没有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意识。因为家长悉心的照顾,乐乐根本不需要做任何事情,不可能会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会基本生活技能。
  案例2:家长焦虑
  乐乐入园第一天,哭闹不止,一直央求着要回家。那天是奶奶送她来上学的,奶奶真是走一步路回一次头,好不容易下定决心走出幼儿园的大门,听见乐乐的哭声,竟然又折回来了。结果可想而知,因为乐乐的哭泣,奶奶马上就把乐乐带回家了。事后我们和乐乐奶奶通了电话,表示她这样带孩子的方式是错误的,久而久之就改不了了。奶奶也表示歉意,说其实自己也知道太溺爱孩子。一番沟通后,奶奶表示会适当放手,让孩子学会自己和别人相处。
  由此案例可知,奶奶在照顾乐乐的时候,是极其溺爱的。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案例3:缺少運动
  一天,饭后老师带小朋友散步,回来的路上有一洼小水印,涉水处大约有四十厘米宽。到了考验他们勇气的时候了。前面的小朋友一个个跳过去,跟着配班老师往前走,队伍最后面的是乐乐,乐乐用求助的眼光看着班主任老师。老师却假装没有看见,故意把乐乐留在后面。乐乐急得在后面大喊:“我怎么办呢?”老师折了回去,说:“没关系,你一定能行!”乐乐听了老师的鼓励,勇敢地跳了。
  此案例是乐乐在运动中的表现——缺少运动、缺乏自信。通过多次观察,老师发现乐乐跟妈妈上幼儿园多半是抱在手里,慢悠悠地走上楼。乐乐一直生活在家长的保护之下,很少有挑战自我的机会,在困难面前她极不自信,不敢尝试。
  经过将近三个月的适应期,在老师的耐心教育和家长的热心配合下,乐乐有了巨大的进步。面对老师,她不再害羞,会主动打招呼,问好。在与同学熟悉后,乐乐一改内向的性格,会主动邀请伙伴玩耍。其次,乐乐的自理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现在乐乐已经是班里穿衣服最快的孩子,在做完自己的事之后,乐乐还会主动帮助别的小朋友。
  看到乐乐的蜕变,妈妈和奶奶都非常欣慰。经过这件事,乐乐家长意识到过去的教育误区,明白给孩子独立自主空间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三、解决策略
  从乐乐的个案分析中可见,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家庭有更好的条件提供给孩子,他们是家中的“小皇帝”,家长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一个宝贝身上。当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需要家庭和幼儿园双方都做出努力,通力合作,才能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1.加强家园联系,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这可以主宰人生。”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只停留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还要求家长积极地配合,共同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首先,家长要明确教育孩子的责任,明确家庭教育是终生的,幼儿园教育是暂时性的,更要明确幼儿期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要知道父母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家长的言行、态度,都在影响着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
  其次,家长要明确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必须严爱有度和严爱结合,科学地爱孩子。无原则地迁就,过分溺爱放纵,会使孩子形成不良行为和习惯。要知道爱不能代替教育,严格要求是爱的体现,正如法国教育家卢梭所说:“有些人过分严格,有些人过分迁就,这两种情况都应当避免。”
  再次,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勿只重知识,轻个性行为发展。有部分家长送孩子到幼儿园,只关心孩子所学知识的多少,却从不过问孩子的行为表现,甚至对老师反映孩子的不足之处,从不究其原因,只喜欢老师报“喜”不报“忧”,久而久之,使孩子形成不良行为习惯。
  2.亲近孩子,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依恋感
  首先,对于新入园幼儿来说,“家”是最有安全感、亲切感的地方。用幼儿喜欢的色彩明亮耀眼、外形夸张逼真的图案来布置活动室或教室。让幼儿入园的第一天就看到一个新鲜而美丽的环境,从而萌发上幼儿园的愿望。在教学活动中,要设法转移幼儿的注意力,稳定幼儿情绪,使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愉快地生活。
  科学研究表明,幼儿早期触觉较为敏感,多与幼儿肌肤相亲,如拍拍幼儿的小脑袋,拉拉幼儿的小手,抱抱他,和幼儿说几句悄悄话等,都可让幼儿对教师产生深深的亲切感和依恋感。
  此外,正向教育会给幼儿积极的行为暗示。正面教育可以激发幼儿的动机和兴趣,在幼儿园,老师对乐乐多采取鼓励引导,看到她的点滴进步都会及时予以表扬,当乐乐能够勇敢地爬上绳梯、会和小伙伴一起分享玩具时,老师都会给予一个微笑、一个拥抱、在额头上贴一个贴花。由于自己的表现得到老师的肯定,乐乐会主动地重复正确的行为,进行自我强化,好的行为坚持下来就成为了习惯。
  作者简介
  徐欣(1988.08—),女,汉,江苏泰州,本科,二级教师,泰州医药高新区康居新城幼儿园。
其他文献
摘 要:单项式作为整式章节的基础内容,也是核心内容,难度不大,但注意细节很多,尤其是单项式书写的规范性。导学单式的教学设计以问题串的形式贯穿整堂课,让教师更清晰更全面掌控教学过程。  关键词:单项式;教学设计案例  一、前言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认识有理数的运算和代数式的基础上展开的,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发展,又是本章后面整式运算的基础,更是以后学习分式、根式运算、方程及函数等内容的根基。单项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来源于现实,也扎根于现实,并且广泛应用于现实。由现实生活抽象概括出数学知识,再把数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必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培养起来的。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关键词:兴趣;能力;习惯;方法]  自学能力,是指通过学生自己独立学习,获取知识、掌握知识
当代人沉迷于连韩国人都没听过的“韩式精雕”医美时,我国20世纪30年代的老医师们早已凭借惊人的刀工、炒作的噱头,开了最早的美容手术机构。割双眼皮、隆鼻、垫胸、削骨,这些看上去非用现代仪器不可的手术,那个年代已经有了。如果让这些前辈知道,现在整容钱都让韩国人给赚了,估计又一波棺材板要气到翘起来。  民国时期的花样少男少女,同样愿意为了变美去鬼门关走一回。传说中没有整容、没有PS的年代,有时只是民国迷
摘 要:白朴的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简称《梧桐雨》),是一部以安史之乱为背景,以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生活与政治遭遇为中心的历史悲剧。《梧桐雨》历来为人们推崇的就是它“俊语如珠”的语言,尤其第四折拟声词的运用,更生动贴切地营造了凄苦悲凉的艺术效果。本文以《梧桐雨》为引子,重点论述拟声词在文学创作中的修辞效果,旨在阐明拟声词的重要性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方法。  关键词:《梧桐雨》;拟声词;悲剧氛围
[摘 要: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相同性,又有巨大的区别,语文除了它的科学性之外,还有一个其他学科很难具备的艺术性特点:语感,它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种“统一”得以展现,既能“入乎其内”,评点分析,品味语句,又能“出乎其外”结合相关内容,联系写作背景、材料,从本质上认识语言材料。更能准确把握文章主旨,深刻体验作者情感和语言风格。从这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
摘 要 中国慈善史属于中国社会史中社会功能的重要类项。随着国内外慈善事业研究的推进,慈善史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中国慈善史能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需要有一定的理论依据。笔者认为,中国慈善史研究已有专业的学科概念、明确的研究对象、丰硕的研究成果、相应的研究队伍,以及广泛的社会需求,业已具备成为独立学科的条件。从社会史、慈善学与其他相邻学科的比较中,中国慈善史的学科知识体系更加明晰。其认识功能、实践功能
公园和艺市家  据说“国家公园”的概念最早是由一名美国艺术家提出的,这位艺术家在旅行途中对美国西部大开发造成的对印第安文明、野生动植物的影响深感忧虑,于是建议政府通过一些保护政策,设立一个大公园,一切保持自然的原生态,让人和自然和谐相处。1872年,美国设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今天,全世界已有一百多个国家设立了1200多个风情各异、规模不等的国家公园。当初提建议的那位艺术家,也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  ——狄德罗  自踏入师范院校,陶行知先生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八个字赫然映入我的眼帘,刻在我的心上。它就像迷雾中的指明灯,为我今后的师范学习、人格的形成指明了方向。从事教育事业后,《陶行知教育文集》又如我的导师,不断地引领我在教育领域一步步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第一,我们要做有爱心的老师。“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的格言。他一生爱学生、爱教育、爱祖国、爱真
摘 要:在新的教学课程下高中生物的程度和任务在不断地改变并加深,生物实验课程的教学也在不断地被重视,尤其是对生物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为了对高中生物教学和生物实验教学课程的新发现,写下了这篇有关发展核心素养视角的高中生物实验课程的文章,还为培养核心素养高中生物课程想出了一些方法策略,以此来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信息化及其教学质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从发展核心素养的视角探讨
试卷讲评课是以分析学生考试情况、纠正考试中存在的共性错误、弥补教学上的遗漏、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课型。一年多来,我就试卷讲评课的目的和原则进行了理性思考,方法、模式与策略进行了大胆尝试。下面就从自己的一些认识、教学上的心得体会和其他老师的经验总结等谈谈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  一、试卷讲评的原则  1.坚持试卷讲评的时效性、实效性。  (1)坚持时效性。考试后,何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