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通用技能与健康素养融合模式探讨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8238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通用技能与健康素养融合模式的内涵,提出在医药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中实施通用技能与健康素养融合模式,论述具体的实施措施:课程内容融入健康素养知识,浸润学生的思想;教学方法突出技能训练,以赛促教;改进教学评价方法,多元评价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
  【关键词】医药类高职 公共基础课程改革 通用技能 健康素养 防疫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0450-9889(2021)11-0040-02
  医药高职院校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通用性技能的重要平台。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形势下,通过改革公共基础课程,把通用性技能和健康素养教育相互融合,引导学生在通用技能的学习训练中传播健康知识,提升通用技能与健康素养,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与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开辟一条新道路。本文探索医药高职院校“通用技能+健康素养+防疫教育”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一、通用技能与健康素养融合模式的内涵
  通用技能,一般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健康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健康素养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转变健康理念,提升健康素养,有利于疫情防控,也能够更好地践行健康中国行动。
  医药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通用技能培养与健康素养融合模式,就是将公共基础课程与健康素养培养深度融合。这一模式有三个方面的主要内涵,其一,教学内容的融合。从“学习革命”开始,在教学内容中注入健康素养内容,即在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文写作等通用课程教学内容中纳入健康素养宣教内容,比如引用健康素养知识、教学案例等。其二,课内课外教学路径的融合。开展第一、第二课堂教学,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紧密结合。新冠肺炎疫情下,催生了大规模的线上教学,医药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通用技能培养与健康素养融合模式,也借力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路径,依托课程的实训、实践模块,通过举办一系列健康素养、防疫教育为主题的通用技能大赛,促进健康素养与防疫知识的入心入脑,使健康素养、防疫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三,多元化的评价方法的保障。健康素养、防疫教育评价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生生互评的形式进行,并注重过程性评价。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保障“通用技能+健康素养+防疫教育”顺利落实。
  通用技能培养与健康素养融合模式实践,最终实现立德树人、价值引领、知识与技能提升多效合一,实现“学习的革命”到学生健康素养外化输出成为行为习惯的“质量革命”的闭环。这一做法,实现了从“学习的革命”到“质量的革命”的转变。技术路线图如图1所示。
  二、通用技能与健康素养融合模式的实施
  (一)课程内容融入健康素养知识,浸润学生的思想
  公民健康素养包括三方面内容: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在通用技能与健康素养融合模式的实施中,必须对公共基础课程内容进行健康素养教育有机融入的整体设计,即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案例、情景教学中,选取和融入健康素养知识及技能学习。
  第一,教学内容融入健康素养。例如,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药学系开设有国药文化与应用文写作课程,国药文化教学内容部分,可以以常见的荷花为例,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以荷花为线,以传统文化中的诗、文、书、画为珠,以《本草纲目》为引,将中医药知识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传统文化的氤氲中完成对学生思想的浸润。
  第二,教学案例的选取突出健康素养教育的特色。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PPT的设计与制作实行项目化教学,护理专业围绕高血压患者的健康饮食PPT小讲课项目的实施,要求学生在PPT的设计与制作的学习中融入健康素养知识,将健康素养知识的学习与计算机应用基础技能的学习同布置、同落实。
  第三,教学情景植入健康素养知识。例如,在英语课程中口语教学部分,模拟护理人员对病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同样也是开展健康素养知识教育的有效渠道。
  通过以上的课程整体设计,健康素养教育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覆盖面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二)教学方法突出技能训练,以赛促教
  在通用技能与健康素养融合模式下,以“通用技能+健康素养+防疫教育”的以赛促学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三场“通用技能+健康素养+防疫教育”的比赛,课外的通用技能大赛将健康素养确定为比赛主题,选取新冠肺炎及其预防的健康知识、最美逆行者的故事、中国的抗疫行动、中外媒体看中国抗疫等六方面的内容,以“我的战·疫”英语趣配音、电子板报和微视频大赛以及医药故事汇大赛为路径,传播防疫健康素养知识、健康理念,传承健康文化,激发医学院校学子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以及爱国情怀。党总支发挥党员教师的专业特长,在英语技能、计算机应用基础技能和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上悉心指导学生,构建“通用技能+健康素养+防疫教育”的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新模式。
  (三)改进教学评价方法,多元评价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
  在通用技能与健康素养融合模式下,改进教学评价方法,探索多元化评价模式,做到多元评价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通用技能+健康素养+防疫教育”模式下,教学内容凸显技能训练,教学评价也应随之改变。英语趣配音、计算机电子板报、微视频、医药故事汇评分标准等,应作为课程结课的评价,形成公共基础课的常规考核内容。由此,实现公共课程理论性考核向技能性考核的转变,同时推动技能考核试题的开放性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评价。评价方法应由原来单一的评价主体(教师评价)转变为“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社会评价”,评价指标由过去单一的知识评价转变为“知识+技能+健康素养知识+预防疫情认知”的综合评价。评价主体开放化与多元化、评价指标丰富化与深刻化,是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评价,引导学生在注重知识与技能学习的同时,更应重视健康素养习惯的养成,科学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和过程性评价,促进健康素养教育与通用技能学习的融合得以顺利进行。   三、通用技能与健康素养融合模式的实施成效
  “通用技能+健康素养+防疫教育”的线上教学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和进步,实现师与生共赢、教与学共赢、人才培养多赢。
  第一,提高学生学习公共基础课程、通用技能的积极性。以公共基础课通用技能竞赛为契机,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学习公共基础课的热情,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引导学生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从单纯的知识传递向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培养转变。
  第二,倒逼教师应对信息化教学的挑战。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传统的教学理念已难以满足现阶段的教学需求。唯有“变中学,学中变”,始终紧随时代的步伐才能不落伍。医药高职院校组织英语趣配音、电子板报、微视频、医药故事汇等公共基础课技能竞赛,比赛内容完成了从体现专业特色到运用课程专业技能与健康素养知识相结合的转变;比赛形式则完成了从线下到线上再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转变,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深度结合。对任课教师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互联网+”“智能+”技术的在线教学,倒逼教师提升信息化素养,熟练掌握信息化教学技术和手段,不断增强线上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第三,践行“三全育人”的“六位一体”思路模型,凸显公共基础课程教师立德树人的主体意识。“三全育人”是近年来教育部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其涉及育人的主体、对象、载体、资源、时空、方法手段等六个要素,基于此可构建“三全育人”“六位一体”思路模型。在健康素养教育背景下,学校可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特点开展特定主题的晨会、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健康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板報、文化墙、广播电视、校园网站等传播健康知识,通过多种形式向学生传授健康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形成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另外,可深入开展家校互动,把健康知识从学校向社会延伸,合力提升全民健康素养。这些都是常规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这一系列的竞赛活动充分挖掘“载体”的潜力,紧密结合“主体”和“对象”,利用好“资源”“时空”“方法手段”,把技能训练、时事教育、健康素养紧密结合,达到“三全育人”的良好效果,也是“六位一体”育人模式的良好实践,是将“三全育人”真正落实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具体案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在线教学实现了从“单声道”到互动式“双声道”转变[EB/OL].(2020-05-15)[2020-06-20].https://www.lipuedu.cn/news/2020/0515/6551.html.
  [2]周小雅,陈卫东,阙玉玲.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体系的优化与提升[J].广西教育(高教版),2019(5).
  注: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医药高职院校‘五横五纵’‘药香’文化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GXGZJG2019B104);2020年度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校级立项项目“大健康背景下公众健康教育云课堂的研究与实践”(2020JG01)
  【作者简介】梁彩群(1963— ),女,广西柳州人,硕士,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学教育、高职教育管理;周小雅(1963— ),女,浙江宁波人,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药学教育、制剂工艺、高职教育管理;周永昌(1984— ),男,四川宜宾人,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医药经营管理;覃利娟(1966— ),女,广西柳江人,本科,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国学教育、中文教育;侯 佳(1987— ),女,通讯作者,河南确山人,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高职英语教学。
  (责编 黎 原)
其他文献
为探讨高湿贮藏对减轻茄子冷害的作用及其与抗氧化系统的关系,本试验将茄子果实分别放置于4℃的干雾控湿高湿冷库(相对湿度96%~99%)和低湿冷库(相对湿度70%~75%)中贮藏15 d,每隔3 d进行取样测定,比较分析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低湿贮藏相比,高湿贮藏能显著抑制茄子果实冷害指数、相对电导率和失重率的上升(P<0.05),保持茄子果实较高的硬度及总酚和花青素含量。同时,高湿贮藏能显著提高茄子果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
早在远古时期,农业就已经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农业养活了一代又一代人,没有农业就没有人类的一切,就更不会有人类的现代文明。人类的生产发展始于农业,工业的生产和发展基于农业的生产和发展。其作为为中国提供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无论在政治上、经济、社会及其生活方面都起着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金融科技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被应用于国库业务,逐步形成了以“3T”系统(TIPS、TCBS、TMIS)为核心、以支付系统为支撑、以商业银行系统为补充的国库信息化技术架构。国库业务电子化在提高国库工作质效的同时,对国库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国库监督存在制度、手段以及人员意识与国库业务电子化不相适应的问题,需要针对这些问题深入分析,探索充分发挥国库监督职能的方式方法。
为优选海鲜菇干燥的工业化生产方式,采用不加热冻干、加热冻干、热泵干燥、热风干燥4种方式进行干燥对比试验,以营养成分(蛋白质、氨基酸、还原糖、脂肪、灰分、粗纤维)、活性成分(总黄酮、总多酚、粗多糖)、物性特征(色泽、硬度、咀嚼度、微观结构)为评价指标,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式对海鲜菇蛋白质、氨基酸、还原糖、脂肪、灰分、粗纤维等营养成分的影响较小。不加热冻干条件下海鲜菇的多糖含量(7.04%)和多酚含量(0.60%)最高,热泵干燥条件下海鲜菇的总黄酮含量最高(0.43%),冻干处
生长素响应因子(ARF)在植物中可以特异性结合在应答基因的启动子区域,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为了进一步了解玉米ARF基因家族的数量、基本特征、进化关系及响应非生物胁迫和激素的表达模式,本研究在全基因组水平,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玉米ARF基因家族,分析了蛋白理化性质及系统发育,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了4个ZmARFs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及高温、干旱、盐和脱落酸(ABA)处理下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玉米36个ARFs基因随机非均匀分布在9条染色体上,编码氨基酸长度、分子量、等电点及二级结构
农业一直是我国第一大产业,是支撑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的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结合“旅游业”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出现,各种不同的生态农业旅游项目开始展露锋茫。生态农业旅游行业因此迅速发展,一项新型产业就这样横空出世。我国领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保存着众多国家没有的物种,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地域特点,为生态农业旅游业提供优质的基础。生态农业旅游不是人们口中所说的农家乐,同时也不是“土”,人们生活变得越来越多好,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体验“返璞归真”的乐
为确定炮制黄精多糖(PPP)的最佳提取工艺,本试验以黄精为原料,进行炮制,利用超高压技术提取PPP,分析了压力强度、保压时间、料液比对PPP提取率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RSM)优化PPP提取条件,并对所得多糖进行动物体内试验,分析小鼠血清、肝脏和左腿腓肠肌中相关酶的活性变化,探究其提高机体运动耐力机制。结果表明,PPP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3 mL·g-1、保压时间6.73 min,压力强度293 MPa,在此条件下PPP得率为13.46%;能显著提高
本文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论述“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院校留学生文化教育,分析高职院校留学生文化教育的内涵及其必要性,针对高职院校留学生文化教育建设缺乏整体规划、课程中思想文化元素挖掘不足、课后文化体验活动未能突出中国文化精华的现状,提出补齐“知华”短板、完善课程结构,加强课程“知华友华”文化元素的挖掘,提升文化体验活动的针对性等高职院校留学生文化教育实施路径。
本文以广西农丽艳名师工作坊为例,论述以自治区级名师工作坊引领中职“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构建一项目、双平台、多专业的学做研赛“四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措施:以教学成果培育项目为抓手,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以广西中职学校教师信息化培训基地建设为抓手,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课程开发及社会服务能力;以广西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建设为抓手,提升教师专业技术及创新能力;以电子信息类专业群建设为抓手,培养教师工匠精神,提升专业建设能力。
【摘 要】本文依据中国知网专利数据库,对39所广西高等职业院校近3年的专利申请人数量、实用新型申请量、外观设计申请量、发明公开量和发明授权量等进行统计分析,发现2018年以来广西高职院校专利数量呈增长趋势,但实用新型专利多、发明专利少、公办高职产出多、民办高职产出少。针对高职院校专利意识不强、产出专利整体质量不高、专利研发力量单薄等问题,提出提高广西高等职业院校专利研发水平的建议:加强学习,增强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