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德育教育 建构农村高中地理新课堂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shan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立德树人的教学要求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地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地理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十分重要。在高中地理课程中高效渗透德育,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从而构建高中地理新课堂。
  关键词:德育教育;高中地理;农村高中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0-0081-02
  引 言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通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引导学生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使学生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的地理问题及以可持续发展眼光看问题的意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离不开德育教育的深度开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探索及相互交流,加强对德育教育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德育教育在农村高中地理课堂的开展情况
  当前,推行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各学科的教学趋势,各学科教师都在积极地将德育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地理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其课程内容及知识的特点决定了其开展德育教育具有许多优势[1]。就目前德育教育在农村高中地理课堂的开展情况来看,一些教师未能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理念的作用。许多教师对德育教育的理解存在误区,开展德育教育的意识比较薄弱,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学科基础知识的教育,未能充分在课堂上引入德育教育。因此,在当前农村高中地理课堂上,应试教育理念仍然存在,虽然一些教师已经开始结合德育教育进行课堂教学,但仍处于起步阶段。
  此外,部分教师对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德育教育内容把握不足,教学时痕迹化明显,说教式德育教育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同时,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缺乏一定的体系,导致德育教育流于形式。
  二、在高中地理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具体方法
  地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地理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十分重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高效地融入德育教育,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可以从教学设计、教学模式、实践教学、课下作业设计等方面采取一定的措施。
  (一)优化教学设计,渗透德育教育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在开展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教学设计,特别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课堂教学[2]。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特别要对教材知识蕴含的人文素养内容进行扩展讲解,结合德育教育思想,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使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整体道德品质和地理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
  例如,在讲解“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点时,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要阐述教材内容,从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历史讲起,然后讲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最后讲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结合德育教育思想,教师在教学时应创新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比如,在讲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在网上收集一些關于我国的人口总量及资源总量的资料,以及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情况及对资源的需求等方面的数据,然后以直观的形式展现这些内容,使学生对我国资源紧张的情况一目了然。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例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我国的资源总量虽然很大,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占有量很少,如果过度开采,会对我们生存的环境带来什么影响呢?大家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说一说,我们可以做哪些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的事情呢?”通过讨论这些问题,学生在自主探索地理知识的同时,接受了一定的德育教育,正确认识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重要意义,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增强了关注现实问题的意识。
  (二)结合唯物主义思想,渗透德育教育
  高中地理知识中蕴含着先人的智慧,含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是运动的,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而地理知识涉及的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存在的不同形式。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世界中存在的多种多样的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发散学生思维,使其用变化的眼光看待地理事物,思考地理事物本身及其各种运动形态,在不断的探索中深入认识地理知识、分析问题,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例如,在经纬线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先为学生展示古诗《织妇怨》中的句子“皆言边幅好,自爱经纬密”,引入经纬的概念,织物的纵直线叫“经”,横直线叫“纬”,帮助学生初步理解经纬线的概念。接着,教师通过地球仪为学生展示经纬线的具体形式,并为学生介绍:“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不断运动的球体。”让学生以唯物主义思想认识地理事物,发散思维,拓宽知识面。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地理知识,还受到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熏陶。
  (三)重视实践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离不开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在实践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践行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从而更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指导。   在高中地理實践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设计“认识本地的特殊地理形态及资源”的实践课。农村有着丰富的地理资源及独特的优势,教师可以结合本地的特殊地理环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认识家乡地理资源的户外地理实践课程。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本地的特殊地理形态及资源,如认识所在地区的河流及地理形态。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利用好地理资源,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深入了解本地的特色资源及地理形态,同时对特殊的地理形态及家乡的地理风貌有了更多的认识。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地理形态及人文地理,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这些风土人情,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形成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完善课下作业设计,渗透德育教育
  作业对于每位学生而言都不陌生,良好的作业设计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而合理、有效的课后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地理家庭作业中,是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方式。针对地理学科知识的特点,教师在设计课下作业时,应以地理知识为基础,在其中渗透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分析问题时,教师引导学生从利与弊两个方面思考,通过对比,让学生充分感受地理事物的两面性。教师在作业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除了理论性质的课下作业,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到自然中寻找地理问题的答案。
  例如,在学习关于水资源的知识后,学生对水资源的使用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水随处可见,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水拥有量很低,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课下作业,让学生了解本地水资源的利用及保护情况。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到自来水厂、化工厂等地,了解水资源的生产及利用情况,通过观察直观地认识到生活中水的循环过程。在完成实践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刻地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使学生形成节约用水、爱护环境的意识。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深刻掌握了所学知识,还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结 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将学生培养成具备较高道德品质的人才已是大势所趋。在高中阶段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其成长为综合型人才。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地理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其全面成才。
  [参考文献]
  乔宏伟.高中地理“学科德育”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7(24):36-37.
  胡庆玲,于学工,刘晓.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的主要方面[J].教育教学论坛,2017(33):42-43.
  作者简介:陈刚(1979.6—),男,江苏南通人,中小学高级教师。
其他文献
环保建筑是一个内涵深邃、外延广袤的概念,它赖以发展的基础是环保材料。材料的革新往往引起技术上的革命。可以相信,大力推广环保型建材,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设计,采用无污染的生产技术,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会逐步变为现实。绿色环保型建筑是一个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产物,环保建筑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的明智的选择。要有意识地保护人居环境,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传统品牌和网红品牌成为行业第一各用多少时间,网上流传着这样的数据对比:可口可乐用了134年,元气森林用了5年;雀巢用了153年,三顿半只用了5年;欧莱雅用了113年,完美日记只用了3年;哈根达斯用了99年,钟薛高却仅用了2年。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革命,给网红品牌提供了远超以往品牌的流量机会。在传统品牌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网红品牌已经迅速成长。
等待着,等待着,那个身影终于出现了。今年2月23日,午后云开日出,南方某机场,战机升空后,所有人都在翘首等候。阔别蓝天172个日夜,一等功臣、飞行员王建东在这一天正式复飞。当天,受部队邀请,王建东的妻儿来到外场参加庆祝仪式。临近当日14时,熟悉的轰鸣声远远传来。
对手机涉网问题禁而不绝、被动接招的困局,必须坚持“打侦控”并举、“教管防”一体,打好综合治理“组合拳”,筑牢网络安全“防火墙”。——党委统揽,吹响净网“集结号”。当前,基层部队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往往因网而生、由网而增,手机网络已成为影响部队安全稳定和官兵思想的最大变量,必须将其作为党委工程、保底工程,在上下联动、内外发力上做实功、用长劲。
在目前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运用科学的数学想象空间来更好的让学生们体会抽象客观的事物空间表达形式,对于更深一层的知识进行有效观察和分析。在此过程中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包括了对于逻辑和几何以及经验等各方面的融合理解。对于目前高中数学教学来讲,这不仅是帮助学生们思维拓展的重要关键点,也是让学生进行持续深度智力开发的重要环节。目前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学校对于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全方位的能力培养非常重视,在提升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要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摘 要: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教育思想,美术教育生活化对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使其完成独特美术作品,提升幼儿审美情趣有较大作用。本文从美术材料生活化、美术形式生活化、美术内容生活化、美术环境生活化四个方面来阐述美术教育生活化的价值。  关键词:美术教育;幼儿园教育;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0-
时下,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已被教育部放在了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基本地位,对于道德与法治学科来说,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更是责无旁贷,也无疑为我们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打开了一扇窗。那么,我们该怎样将其转变为学科核心素养呢 ? 我们认为,在学校里面,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还是要通过教与学的过程来习得。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不同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和特色化的实践活动来实现。下面,笔者就试着以这一问题为中心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来做具体的诠释。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和守护者。从角色定位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信仰者,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者和捍卫者,科学理论知识的探索者和研究者,可以说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生涯中,可能会不时出现角色压力巨大、角色冲突不断、角色转换艰难等角色失调情况,需要社会调适、学校调适、自身调适三管齐下。
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初中数学例题教学中,应用探究性教学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具体应用探究式教学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掌握一定的技巧。要将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师指导结合起来,共同完成一次完整的教学探索过程。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不断创新发展,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有部分教师还在沿用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综合能力以及文学素养的培养,导致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枯燥乏味、无趣排斥的心理态度,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基于此,文章主要对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深入探究,以期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