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寺之宝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jue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晖是大三的学生,经常利用寒暑假背着行囊行走于名山大川。这年暑假,他又开始了远行。一天晌午,他来到了一座名叫圣珠寺的寺庙。他决定在寺里住一天,休息一下。寺里的知客僧热情地接待了他,并安排了一间条件最好的客房给他住。
  中午,一个名叫静悟的小和尚给吴晖送来午餐。吃过饭,静悟又给他送来了一壶香茶。茶一倒入茶杯,一股浓郁的茶香扑鼻而来,吴晖轻轻品了一口,不由眼睛一亮,脱口赞道:“好茶!口感柔和,不苦不涩,香而持久!”
  
  静悟在一旁笑道:“施主过奖了,这茶叶不过是普通的茉莉花茶,可奇怪的是,喝过的人都说好。”
  吴晖问:“小师父,贵寺有多少年历史了?”静悟眨眨眼,说:“这个我可说不上,也许有一百多年了吧!据说很久以前本寺就非常有名气,曾经还有镇寺之宝,可惜遗落了。”
  吴晖一听,顿时来了精神,问:“贵寺的镇寺之宝是什么?”
  “不知道,我也没见过,只是听说而已。”静悟摇摇头,接着告诉他,很早以前,圣珠寺有一个传说,当年建寺的高僧在圆寂之前,将自己最心爱的一件宝物,埋藏在寺院的某个地方,继任的住持曾经四处搜寻这件宝物,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被本寺虚云法师找到,而后,他留下了一首诗,就圆寂了。
  吴晖忙说:“诗在哪里?你带我去看看。说不定我可以帮你们解开这个诗谜。我可是解谜高手。”
  静悟想了想,说:“好吧!我去问问师父。”
  过了好一会儿,静悟领着一个老和尚过来了。老和尚是本寺住持,他一见吴晖,便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吴晖一愣,随即悟到老和尚是在考自己,稍一思忖,回道:“禾火为秋,禾日晒成香。”
  老住持再次吟道:“安贫守道道无穷,穷中有乐。”
  吴晖笑了,脱口对道:“苦寒修禅禅意深,深藏妙理。”
  老住持点头道:“阿弥陀佛!施主果然精通诗词,才思敏捷。刚才小徒说你要去参悟虚云法师的墨宝,我就想如果不懂诗词又如何参悟?看来是我错了,请—”
  吴晖跟着老住持和静悟两人走进了一间禅房。房内正中墙壁上挂着一幅画,画的是一位慈眉善目、盘腿打坐的老和尚,这应该就是虚云法师了。画像下面摆着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墙角有一张禅床,除此之外别无他物。
  吴晖恭恭敬敬向画像中的虚云法师行了礼。老住持说:“这是当年虚云法师的禅房,我们一直保留着原样。施主请看,画像左边就是虚云法师当年留下的诗。”
  吴晖探头看去,墙上果真留有一首黑墨写成的诗,字迹有些淡,但还是能看得清。诗是这样写的:刀剪长衫第一次,花落人亡两不知。一点寒鸦奔夕照,一丸妙药无人点。寸金难买寸光阴,长安日下雨丝斜。岩下有土多开辟,崂山道士真功夫。
  吴晖看完,当即说道:“这是一首字谜诗。所谓字谜诗就是诗中的句子皆为字谜,解出来的字连在一起就是诗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老住持眼睛一亮,问:“那施主能解开这个谜吗?”
  吴晖点点头,说:“能解。我从第一句说起,长衫就是衣服,刀剪衣服是个‘初’字。第二句花落人亡,花字去掉草头和人旁,是个‘七’字。第三句是个‘夜’字,第四句是个‘九’字,第五句是个‘时’字,第六句是个‘影’字,第七句是个‘壁’字,第八句是个‘墙’字,连起来就是‘初七夜九时影壁墙’。影壁墙在哪里?”
  “影壁墙在水井旁。”静悟兴奋地接口道,“难道宝物藏在影壁墙里?”
  “阿弥陀佛!施主请—”老住持双手合十道。
  吴晖跟着老住持和静悟来到后院的影壁墙。影壁墙就在水井的边上,表面十分光滑,与水井相近的墙壁下面还长着不少青苔,墙壁上面则刻着四个大字“佛光普照”。
  吴晖仔细审视着墙壁,还不时用手去抚摸,良久才问道:“农历的初七日是哪天?”
  老住持道:“就是今天。”
  吴晖点了点头,说:“今晚就可解开这个秘密。”
  老住持问:“一定要等到这个时间吗?”
  吴晖说:“对,虚云法师说的是晚上9点。”
  晚上8点来钟,吴晖和老住持、静悟又一同来到影壁墙前。吴晖让静悟从水井里打上来几桶井水,然后将水全泼在了影壁墙上,再用一块干抹布细心地将影壁墙从上到下擦拭了一遍。
  “好了,再过一会儿这上面的水迹就会完全风干,到时我给大家揭开真相。”吴晖说。
  夜空中,一轮圆月升了起来。吴晖看了看腕上的表,说:“9点了,时间到了。”
  众人向影壁墙看去,只见刚才什么也没有的影壁墙赫然出现了数行银色小字:“又逢十一,元璋称帝;一尺一寸,泉流石间;双手投降,天下乾坤;二话不说,牛郎织女。”
  面对此景,一向稳重的老住持不由满脸惊讶,颤声说道:“阿弥陀佛!这首诗是怎么从石头墙壁里冒出来的?我记得白天,不,就在刚才上面什么也没有啊!”
  “这是虚云法师给大家开的一个小玩笑,他利用了一个光学原理。”吴晖笑着告诉他们,他父亲曾经跟他提起過一件事,他父亲的一个考古学家朋友一次带队去河南永城市芒砀山下一座汉代王陵考察,在那里听到一个当地传说。讲的是本地有一块神奇的石碑,这块石碑是为了纪念汉高祖刘邦在此斩白蛇起义而立的。据说,每到夜深人静,只要石碑前有灯光照射,石碑上就会慢慢浮现出一个头戴皇冠、身穿金甲的人影。附近的很多村民都声称见到过石碑上的人影,他们认为这是汉高祖刘邦显灵。
  考古队一开始不相信此事,但后来的一天晚上,他们也亲眼看到了这一神奇的景象,石碑上真的出现了一个酷似金甲武士的影子。大家在惊奇之余,开始研究这种现象的原理,不久他们就找到了答案。
  他们发现那块石碑是人工打磨过的,碑的表面不是完全平整的,其中有许多轻微的凸凹不平,而石碑出现人影的区域正是这些比较凸出且表面光滑的部分,这些部分在外来光线照射时会形成一个光的定向反射,与石碑其他部分产生明显的明暗对比,石碑上的人影就是这样形成的。这只是当年的石匠在制作石碑过程中无意产生的特殊效果,所处位置与当地刘邦斩蛇的传说联系在一起,可以说纯属巧合。   静悟问:“你的意思是说,这块影壁墙上面出现的字和你刚才讲的石碑上的人影原理是一样的?”
  “对。”吴晖说,“我在下午抚摸这面影壁墙的时候,我的手就感觉到上面有很多肉眼不易察觉的轻微凸出点。在继续触摸下我发现这些凸出点分布得十分有规律,而且表面也很光滑,这时候我突然想起了我父亲给我讲的芒砀山石碑的事情,我就猜贵寺的镇寺之宝可能就在这面影壁墙上。”
  接着,吴晖告诉他们,刚才他用水冲洗擦拭影壁墙表面,就是为了把尘埃和青苔清除干净,以免影响字迹的反射。他要等到墙壁干了再看也是有原因的,因为这墙壁之所以能反射出字迹就是墙的表面有轻微的凹凸不平,而洒上水后水就会将这些不平处掩盖住,造成水的表面反射而不是墙的反射。
  说完,吴晖示意静悟又从井里打上一桶水,再次泼到墙上,只见上面的文字瞬间消失了,大家在墙上只看到一大片反光。
  老住持想了想,问道:“请问施主,太阳光也是光,为什么我们在白天看不到这些字?”
  吴晖说:“答案很简单,白天的光线来自角度不同的四面八方,根本形不成定向反射,只能形成漫反射,而漫反射本身是不成像的。晚上光线只来自月亮这一个定向角度,所以能形成定向反射让人看得清楚。”
  静悟好奇地问:“那这影壁墙上的字是不是也是偶然巧合形成的?”
  吴晖笑着摇了摇头,说:“不是。这些字都是虚云法师特意刻上去的。可以想象,当年虚云法师在某个初七夜里散步至此,无意之中发现了影壁墙上‘佛光普照’四个字的变化。面对这神奇的现象,他认为这是佛祖对他的启示。从此他对这堵影壁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专心致志地对这个现象进行研究,最终大致弄懂了墙上字迹在月光下变化是因为墙壁表面凸凹不平造成的道理,于是他依照这个原理在墙上刻下那四行小字作为纪念。”
  “那四行小字是什么意思?”老住持问。
  “也是一首字谜诗。”吴晖说,“第一句‘又逢十一’是个‘圣’字,第二句‘元璋称帝’是个‘珠’字,第三句是个‘寺’字,第四句是个‘水’字,第五句是个‘举’字,第六句是个‘世’字,第七句是个‘无’字,第八句是个‘双’字,連起来就是‘圣珠寺水举世无双’。这就是贵寺传说中的镇寺之宝。”
  “原来是这样。”老住持恍然大悟道,“敝寺的镇寺之宝就是这井中之水呀!”
  后经检验,圣珠寺中的井水确实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不可多得的天然矿泉水,难怪泡出的茶水格外香。
  选自《今古传奇故事版》2016.11下
  (段明 图)
其他文献
康熙年间,苏北古黄县出了个苏姓媒婆,在正式提媒前,她必到姑娘家里,将姑娘叫到面前,照照面,拉拉家常,相一相姑娘是否有“旺夫相”。真别说,经她说合的夫妻不知有多少对了,还真没有吵闹的,而且小日子都过得越来越红火。如此一来,苏媒婆可就出了名。    有一年,新进学的秀才顧峤拜托苏媒婆为他提亲,姑娘是古黄县数一数二的富翁黄员外家的大小姐黄英。苏媒婆答应了,抬脚就去了黄家大院。黄员外夫妇来到厅堂,听了苏媒
期刊
刚刚在路上看见一个骑自行车的人闯红灯,一辆重载卡车在他身边戛然停住,就在卡车刹车的同时,骑车人大声喊:“不要命了你!”  卡车司机当时就愣了,半天才缓过神来,说:“我去,跑龙套的抢了主角的詞!”  选自《喜剧世界》
期刊
郭师傅的鹰勾拳也算江湖一绝,跟前弟子有三十六位。这些弟子当中,郭师傅最看重的要数杨雄,打算有朝一日要传位给他。不过,他也有些忧虑。那天练完功后,郭师傅招招手把杨雄留了下来。杨雄知道,并非师傅想传授给自己什么独门绝技,肯定又要重复这段日子吊在师傅嘴巴上的几句话。    果然,郭师傅说:“杨雄啊,刚才比武时,你的七弟,还有九弟,都已经败于你,人家也匆匆退避一侧了,为什么你还要扑上去—”  “如鹰扑食,
期刊
大寒在村头的公路边开了个农家鱼馆,生意很是兴隆。  因为每天要用不少新鲜的鱼,大寒就在鱼馆门前砌了个敞口的大水池。水池里注满了水,养鱼人送来的鱼都投放进水池里。大寒要用鱼了,就去捞几条,方便得很。  可最近一段时间,大寒发现,水池里的鱼隔三差五的就会丢一条,而且都丢在晚上。一条鱼虽说不值几个钱,可这事让大寒很窝火。  很窝火的大寒打定主意,一定要把这个偷鱼的人揪出来。  以前,鱼馆打烊后,大寒把卷
期刊
卞永生,苏州吴县人,自幼苦读诗书,能写一手好文。民国五年,上海大明报的熟人委托卞永生写当时非常流行的西行手札,于是他邀请好友费清鸣一同前往。    这日中午,他们到了潼关以西,去考察周王陵墓。结束后,赶车的老王讨好地说:“老爷,您二位跑了一上午,也该喝口水,吃口饭了。再往北走一点,有几家熟识的饭庄……”  听到这里,卞永生才忽然觉得自己嗓子已经干得冒烟,于是他点了点头,说道:“快去快回,天黑前要赶
期刊
宝成老头儿一大早就对儿子连波说,一会儿你把我送到黄莺坪岗去,我要去那晒太阳。  儿子很奇怪,天天在家门口晒太阳,今儿干嘛非得去村后的山岗上呢?  宝成老头儿接着说,你忘了今天是什么日子了,一会儿那些志愿者来了,我又要遭罪了。  原来如此。连波忍不住笑了起来,去年的重阳节,村里来了一拨又一拨敬老的志愿者,阿爹一天之内,剃了两次头,洗了三次头,那双瘦骨伶仃的脚,被洗得发白,白得看不见血丝。  八十多岁
期刊
从前,有个落泊秀才,虽然屡试不第,但是通晓古今,博学多才,尤其精通算命看风水,在本地小有名气。  秀才的儿子陆川多次问父亲,为什么给财主乡绅都找到了风水宝地,让他们人财两发,却不给自己找一块地来改变穷困的命运呢?秀才每次都是神秘地笑着说:“天机不可泄露。”  一天,秀才把儿子叫到床前,告诉儿子自己就要死了。儿子抱着父亲大哭起来:“父亲,你不能死啊,你死了我孤苦伶仃一个人该怎么办啊!”  秀才安慰儿
期刊
明朝嘉靖年间,江南童疃村里有一位员外姓童,富甲一方。这天,童员外刚吃罢早饭,忽然一阵咳嗽。过了好一会儿,他的咳嗽声才总算平息了下来。  童员外的身子骨一向很硬朗,半年前,他感染了风寒,之后便天天咳嗽。虽然请了许多名医诊治,花费了不少银子,喝了不少苦药汤子,可他的咳嗽之疾一直没能治好。  走出门外,童员外一边漫无目的地四下张望,一边思忖着该去哪里请名医,不由得一阵摇头叹息。这时,一个五十多岁的男子走
期刊
清朝时,有一户人家,向来重视耕读,交际又广,这不夜深了,父子俩还在为明天请客是否请家庭塾师作陪争论不休。  父亲说:“你的老师连个秀才都没考上。明天是请新上任的县大老爷,听说是两榜进士出身。一个白丁,如何能作陪客?”  儿子不依不饶,辩解道:“哪有家中请客,不请老师的道理?如果老师不出席,我就不吃饭!”  父亲年龄很大时才得到这个儿子,舐犊情深。儿子既以不吃饭相要挟,也就只好让步。  第二天,请的
期刊
好久没见,忙什么呢?正在上班的我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  你是?我问道。  呵呵,你连我都不记得了?电话那头儿的男子沙哑着声音道。  听不出来啊!我说:你到底是哪位啊?  嗨,真是贵人多忘事,我是谁?你猜猜啊!对方打趣道。  到底谁呀!再不说,我挂电话了。  别急嘛,我提示你一下,以前我在餐馆干过,这回该猜到了吧?对方不紧不慢道。  哦,原来是开餐馆的王江啊?我惊讶地问。  还是你记性好,我就是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