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时代,读书可以说是“饥不择食”。那时书价自然不贵,但父母的工资低,基本上没有余钱买书。为了买本书,我只好从父母平常给的零花钱中一分分地积攒,到了够买一本书的数目时,兴高采烈地把书买回来。有时候喜欢上一本书,却迟迟攒不够钱,又担心书售完了,便一趟趟跑书店去看那书还在不在。记得我刚上初中的时候,父亲在一汽图书馆办了个图书证,我高兴坏了,自此以后这个书证差不多都是归我用了。那时候文学书籍最为火热,馆藏量又少,记得为了看全《李自成》的头二卷,我花费了差不多有一年半的时间,因为去借的时候往往十有八九书是不在架的。
升入高中后,读书的条件一下子有了很大的改善,当时师大附中为每一位学生都办了图书证,于是整个高一和高二上学期,我几乎都在疯狂地借书、读书,可惜再到后来,高考升学的压力日见沉重,很难再有闲暇阅读了。
这样的情形差不多一直持续到工作之后,等到再一次开始大规模阅读的时候已然是10年前患病动手术的时候了。
10年前,因患病手术,在医院里住了一段时间。病床上的时间是枯燥而漫长的,除了肉体的痛苦,更难以忍受的是精神的孤寂和内心深处泛起的莫名的凄凉与感伤。让我稍感安慰的是,那期间默默陪伴我的是书籍。每天,我倚在病床上,先后读完原版的《资治通鉴》、《清十二帝列传系列》、《剑桥中国明史》,还有就是《当代》、《收获》等文学期刊。有意思的是,我阅读的书籍中,史学书最多,虽然这与我的专业毫不搭界。读史,可以观照现实,鉴往知来,它所给人的思考是独到的。读毕唐德刚先生的名著《晚清七十年》,使我对近代那一段屈辱的历史又有了不同以往的解读;看完李锐的《庐山会议实录》,让我更真切地体验到了历史的感性和偶然的一面;而《汪精卫传》则给我呈现了一个多面的汪精卫,除了以往的大汉奸形象,更让我对人的境遇、命运乃至于人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当然,文学书籍也是我所钟爱的,这方面的阅读途径主要是期刊,尤其是以《当代》为代表的大型期刊。从去年开始,我成为《当代》的评论员,对每期作品予以几句话点评,刊载在杂志的后面。什么是好的文学作品?我觉得能够直面人的苦难,捍卫人的尊严,展现坚忍、不屈、顽强的生命毅力,能够直抵读者内心情感深处的作品。譬如前几年读过的杨显惠所著《夹边沟纪事》,全篇所贯穿的苦难和死亡几乎紧紧攫住你的心脏,透过这种精神的撞击,读者的思考会穿越历史、指向未来……
(作者单位:吉林省人大财经委)
升入高中后,读书的条件一下子有了很大的改善,当时师大附中为每一位学生都办了图书证,于是整个高一和高二上学期,我几乎都在疯狂地借书、读书,可惜再到后来,高考升学的压力日见沉重,很难再有闲暇阅读了。
这样的情形差不多一直持续到工作之后,等到再一次开始大规模阅读的时候已然是10年前患病动手术的时候了。
10年前,因患病手术,在医院里住了一段时间。病床上的时间是枯燥而漫长的,除了肉体的痛苦,更难以忍受的是精神的孤寂和内心深处泛起的莫名的凄凉与感伤。让我稍感安慰的是,那期间默默陪伴我的是书籍。每天,我倚在病床上,先后读完原版的《资治通鉴》、《清十二帝列传系列》、《剑桥中国明史》,还有就是《当代》、《收获》等文学期刊。有意思的是,我阅读的书籍中,史学书最多,虽然这与我的专业毫不搭界。读史,可以观照现实,鉴往知来,它所给人的思考是独到的。读毕唐德刚先生的名著《晚清七十年》,使我对近代那一段屈辱的历史又有了不同以往的解读;看完李锐的《庐山会议实录》,让我更真切地体验到了历史的感性和偶然的一面;而《汪精卫传》则给我呈现了一个多面的汪精卫,除了以往的大汉奸形象,更让我对人的境遇、命运乃至于人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当然,文学书籍也是我所钟爱的,这方面的阅读途径主要是期刊,尤其是以《当代》为代表的大型期刊。从去年开始,我成为《当代》的评论员,对每期作品予以几句话点评,刊载在杂志的后面。什么是好的文学作品?我觉得能够直面人的苦难,捍卫人的尊严,展现坚忍、不屈、顽强的生命毅力,能够直抵读者内心情感深处的作品。譬如前几年读过的杨显惠所著《夹边沟纪事》,全篇所贯穿的苦难和死亡几乎紧紧攫住你的心脏,透过这种精神的撞击,读者的思考会穿越历史、指向未来……
(作者单位:吉林省人大财经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