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珍:平凡医者把乡间小路踏成健康大道

来源 :山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198207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就是孟大夫!”5月20日,在济宁市任城区唐口街道赵王河北岸的乡村诊所,八十老翁的一句话让医生孟凡珍陷入了绵绵的思绪中……这位老人名叫朱振敬,家住曲阜市石门山镇朱家洼村,早在20年前就在孟凡珍的诊所看过腰腿病,这次老人凭借记忆中的模样又辗转数次乘车,来到了他的诊所。“孟大夫,你没变样,地方也没变样,还是这几间大瓦房。你不记得我了?当年是你给我看好的病,这次我还来找你瞧病。”在诊所门外,老人一眼认出了孟凡珍,朴实真诚的话语让他又惊又喜。
  类似这样画面,曾在孟凡珍的乡村诊所里发生过多次。因为医术高、为人好,远乡近邻都来找他求医问药。他说,作为一名医生,他并不希望与患者有这样的重逢。但若非是如此,他会继续坚守在这六间瓦房的乡村诊所,尽心竭力为大家解除病痛。
  自幼生长在农村的孟凡珍,亲身体验了农村生活的不易与艰辛。曾看到乡村卫生医疗条件差,面对疑难杂症许多村民因病情耽误失去了生命,而促使了他立志走上了做医生道路。1989年5月孟凡珍在济宁医学院毕业,凭着那份乡土情结,他放弃去大医院的美好前景,做出了回自己所在的村卫生室的决定。“人不能忘本,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腰腿痛病对乡亲们造成的痛苦太大了。我来学习的目的,就是要为他们解除痛苦,否则,就违背了我的初衷。”孟凡珍说。
  唐口一带早年间一直是水乡稻区,村民常年在水地里劳作,多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质增生症等慢性腰腿疼病的病症,致使许多村民腰疼得都直不起来,严重的需要终日卧床,渐渐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有的只靠一般常规性治疗,周期长患者痛苦大,疗效并不显著。为了寻求一种治疗此病的新法,孟凡珍翻阅了大量有关医疗书籍,并先后去国内各大医院和中医研究所向专家求教。在不懈的努力下,他结合临床实践,终于研究出了“硬膜外腔滴液疗法”,替代传统的牵引,免除手术,且疗效显著,受到乡邻腰腿疼患者的信赖。家住鱼台的胡广莲说:“我石家庄的嫂子就是从孟大夫这治好的,这次我又把黑龙江的表姐介绍过来,让孟大夫给看看。他心眼好,治病实在,我们都信他。”
  近三十年来,孟凡珍利用自创的新疗法,治愈了数万名腰腿疼患者。不仅邻近乡镇的患者蜂拥而至,就连附近县市区及外省市的患者也慕名而来,可他并没有靠这个来获取更多利益,即使是有人愿意出资1000万为他在济南创建专科医院,也被他婉言拒绝了。“医生的责任是救死扶伤,不能光想着追逐金钱,要是为钱,前些年我早发财了。”孟凡珍说。至今在他诊所里仍保留着一摞厚厚的账本,全是附近村庄的患者所欠的医药费,合计起来近二十万元。不仅如此,心存大爱的他在去年召开的济宁市慈善捐赠工作会议上,倾囊认捐100万元,设立了“孟凡珍腰椎病慈善医疗救助基金”,该基金主要用于救治任城区范围内的低保、五保及城镇“三无”人员腰椎病患者,他作出郑重承诺,请社会监督。善举一出三冬暖,许多贫困家庭患者奔走相告,纷纷前往治疗。积小善而成大德,在孟凡珍心里算的不是经济账,而是一笔良心账。
  在相继获得“全国模范乡村医生”、“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等荣誉后,孟凡珍当选“全国劳动模范”,今年4月28日,参加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行医济世,杏林春暖。今年50岁的孟凡珍原本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但他却选择了坚守。近三十年扎根农村基层卫生第一线,变的是他的容颜,不变的是那六间瓦房里一颗恪守医德、诚护百姓的拳拳热心。他用温暖、无私的方式诠释着对乡邻和患者浓浓的爱,用朴实、平凡的形象展示着新时期乡村医生的魅力风采。孟凡珍常说:“行医就是行好,什么时候乡亲朋友们不需要我的时候,就是我退休的时候。乡亲们需要我一天,我就会一直干下去。”
其他文献
在并不遥远的上个世纪,美国作家塞林格曾经在书里深情地写道:“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我就站在悬崖边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守望,便是职责与担当,便是一个人对一个时代所承载的责任与道义。如今,在泗水,就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与山为伴,与树为友,山林的一草一木,都牵挂着他们的心。泗水林业发展的轮廓,他们用足迹和汗水丈量出来的距离。  世
期刊
The Contemporary Water Ink Art Researh Series Show Will Be Held at Daizong Art Space  2015年7月4日 第二展当代水墨艺术研究展参展艺术家/赵建军 方辉 胡明强 陈静  山东出版集团以书为业,“简”——选志于当代水墨探索画家,以其艺术研究为展,以笔墨之“简”立新笔墨境,义不容辞,曰“简”。源于此,山东出版集团所
期刊
在安山林场场部,我们还接触到了几位“特殊”的林场工作者。说他们“特殊”,是因为这些人的年龄普遍较大,已经过了年轻力壮心潮澎湃、“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但他们对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没有丝毫的放松,依旧坚持在守林护林的第一线,每日双目炯炯,壮心不已。  54岁的张殿菊并不算太老,但他已经在山上干了三十四年。张殿菊的父亲以前就在林场工作,1982年,在那个听起来比较遥远的年代,年轻的张殿菊接了父亲的班,
期刊
正是因为有了无数人默默的辛勤工作和奉献,才有了泗水林业今天的发展。可能他们终其一生也没有机会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不光鲜也不亮丽,但他们的工作却是极其重要、无法取代的。让我们目光放低一些,再放低一些,看一看这些最基层、最平凡的护林工作者。  李广琛是泗水县柘沟镇林业站站长,用他自己的话说,自己是国家林业系统中最基层的干部人员。年轻时的李广琛从济宁农校毕业后就来到了泗水,进入了林业系统工作。23年来,
期刊
2015年5月4日,在会见朱立伦主席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时,习近平主席发表讲话说:“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要着眼大局,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不仅要求同存异,更应努力聚同化异,不断增进政治互信。对两岸间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和难题,国共两党都要勇于面对,汇聚两岸同胞智慧,积极探索解决之道。双方可以在一个中国原则下进行平等协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关键是要‘虑善以动,动惟厥时’。只要秉持同胞情、同理心,两岸
期刊
夏理华是一个很特殊的人,他在大学期间学的专业是政治,后来又修习了地理,拿到了双学位,大学毕业后,他从事过七年的地理教学。之后,几经十多个单位和乡镇历练。而现在,他有着一个更为特殊的身份和职务——泗水县林业局局长。  坐在这个位子上,夏理华深感责任重大,一丝一毫不敢松懈。今年已经49岁的他,马上就要到了知天命的年纪,而比起自己的命运,他更为熟悉和清楚的,是泗水林业整体发展的命脉。  泗水今天这般的郁
期刊
为给需要特殊关爱的孩子送去溢满书香的祝福,陪他们度过一个温暖的节日,用书香熏陶孩子们的心灵,让阅读陪伴他们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六一”儿童节期间,山东教育出版社以书为媒介,策划、组织、参与多项社会公益活动,陪孩子们度过了一个快乐又有意义的节日。  以书传爱,温暖六一  在我们的周围,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用幼小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担,却依然阳光乐观,自强不息;还有这样一群留守儿童,他们的童年没有父母的
期刊
2015年5月下旬,由张志华董事长率领的山东出版集团代表团来到大洋彼岸的美国纽约,参加了全美最具影响力、规模最大的年度国际书展——美国书展。在本届书展期间,山东出版集团精心组织举办了抗战主题宣传、“文化走出去”、拓展海外出版空间以及文化产业项目合作洽谈等活动,活动亮点频频,硕果丰富,彰显了山东出版集团“走出去”的自信。  美国书展由美国书商协会于1947年创办,是全球最重要的图书贸易和版权贸易盛会
期刊
无论从哪个方位来观察,孔祥波都称得上是一个英俊的男人。不管是他健壮的体魄、炯炯的眼神,还是挺拔的鼻梁、线条硬朗的下巴,都让人觉得十分帅气。但就是这样一个英俊硬朗的男人,却有着由衷的遗憾——如果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他左眼的眼神有些异样。按照医学上的说法,就是他的左眼现在只有光感,没有视力。  孔祥波左眼的伤残是后天受伤导致的,配上这副英俊的面孔,着实让人感觉有些遗憾,但孔祥波却并不以为意,他甚至都忘
期刊
夏日夜晚,街灯亮起,一天的夜生活开始了。城市的繁华路段车水马龙,摩天商厦的门口往外蹿着冷气,忙碌了一天的人们进进出出,吃饭购物,放松心情。街道一隅,四名儿童坐在板车上,低头沉湎于父母手机的游戏里,稚嫩的小脸上满是认真的神情,仿佛自成一个简单的小世界,将周遭的喧嚷隔绝在外。  每年暑期,许许多多从农村老家来到城里的孩子,如“小候鸟”般临时栖息在这个城市的角落里,和在城市打工的父母、兄弟姐妹短暂团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