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阐述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既可以节约矿产资源,又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关键词:建筑垃圾; 再生; 应用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waste recycling, which helps to save mineral resources, but also can reduc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Key words: construction waste; regeneration; Applications
引言
建筑垃圾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进行建设、铺设或拆除、修缮过程中所产生得渣土、弃土、弃料、余泥及其他废弃物。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以每万平方米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建筑废渣500吨至600吨的标准推算,我国现有建筑面积至少产生了20亿吨建筑垃圾。到2020年,我国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新产生的建筑垃圾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建筑垃圾产生的污染相当于汽车排放尾气的两倍,建筑垃圾的带来的危害如此巨大,已经得到了各界充分重视。
1.建筑垃圾的产生
根据我国的有关规定,建筑垃圾、工程渣土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等进行建设、拆迁、修缮及居民装修房屋过程中产生的余泥、余渣、泥浆及其他废弃物。
通常,在建筑业中对于建筑垃圾的定义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定义为旧建筑物及构筑物拆除以后的废弃部分。广义定义为建筑物的建设、维修、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以下6个部分:建筑物拆除下来可利用的部分:如砖、砂浆、混凝土、钢筋、塑料、木材、石材等;建筑拆除后不能再使用的废弃部分;建筑物建造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未用完的材料、落地砂浆、混凝土、有色金属制品、钢筋头、塑料制品、小五金等;建筑物建造施工中,开挖基础的基坑土、边坡土或碎石等;家庭装修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料及道路翻修产生的废料等。
2.建筑垃圾再生处理的必要性
2.1 国内建筑垃圾数量持续增长
我国建筑垃圾排放高峰期已到来,建筑垃圾的总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
2.2 建筑垃圾的危害
目前大量建筑垃圾中,废弃混凝土约占40%左右,经估算,2003年我国的废弃混凝土的数量已经达到1.8亿吨;我国的建筑垃圾尤其是废旧的混凝土的再生利用没有引起很大的重视,绝大部分未经任何处理便被运到郊外露天堆放或填埋,这种处处理方式大量占用土地费用,运输费用,运输产生的此生垃圾。
长期以来,巨量的建筑垃圾,在给市民的生活带来影响的同时,也给城市环境埋下了更多的污染隐患。据了解,近年来,因缺乏统一完善的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和规范的处置场所,城市大量建筑垃圾多采取扔弃、填埋等简单方式处理侵占土地、随意丢弃填埋、看得到的粉尘,乃至下雨天从垃圾堆流出的污水,只是建筑垃圾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影响的冰山一角。据了解,由于建筑垃圾中的建筑用胶、涂料、油漆等属于难以降解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并含有有害的重金屬元素,它们被埋到地下,会污染地下水,直接危害到周边居民的生活。
3.再生利用
我国垃圾处理起步较晚,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较低,曾出现垃圾包围城市的严重局面。近年来,我国环境卫生行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使城镇垃圾处理水平提高,垃圾包围城市的现象有所缓解。但还有一些问题存在,垃圾处理的投入与垃圾处理的需求相比仍明显不足,垃圾处理的水平还很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还处于由粗放到处理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垃圾堆放现象普遍存在,垃圾处理场的二次污染相当普遍。整体来看,我国城市建筑垃圾的处理呈现以下几个问题:①建筑垃圾分类收集的程度不高,目前只能是绝大部分进行混合收集。②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低。③我国建筑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落后,城市建筑垃圾处理多采用直接填埋的处理方式,既占用土地又污染环境。④城市建筑垃圾。处理投资少,政策法规措施还不健全,建设工作者的环保意识不强。
行业上按照可再生性和可利用价值,通常将建筑垃圾分为可直接利用的材料、可作为材料再生或可以用于热回收的材料以及没有利用价值的废料三类,那么我们处理建筑垃圾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这些分类,有目的性的进行合理处理。
首先可直接利用的材料一类,由于此部分建筑材料还可再次进行利用,称之为建筑余料,排除在我们讨论范围之内。
其次可作为材料再生或可以用于热回收的材料,此部分材料包括废钢筋、废电线、废竹木料、废旧板材等,废钢筋、废电线可以从新回炉,再加工制造成各种规格的钢材、废竹木料和板材可用于制造人造木材(日本做法),也可作为热电厂发电原料(美国做法)。
但是很多时候以上两类建筑垃圾经常与其他建筑垃圾掺杂在一起,比如钢筋混凝土块等,这样我们处理的时候就需要进行粉碎,然后进行分拣归类。
再次就是我们过去称之为没有利用价值的废料,它包括砖、石、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等废料,这些废料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再生利用。
3.1 如果此部分废料不存在掺杂有毒有害物质,我们可以作为回填材料代替部分级配砂石、土方回填基础;如果掺杂了有毒有害物质,我们需要经过中和、融解等措施处理后再使用。
3.2 可经粉碎后代替砂,用于砌筑砂浆、抹灰砂浆、打混凝土垫层等。上海市在某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将结构施工阶段产生的建筑垃圾。经分拣、剔除后,将废渣碎块粉碎与标准砂按1:1的比例拌合作为细骨料,用于抹灰砂浆和砌筑砂浆,经检验砂浆强度极高,足够满足建筑要求。 3.3 建筑垃圾中的混凝土还可替代混凝土制作材料中的粗骨料进行回收利用,经云南昆明理工大学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进行的研究试验结果中,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当采用建筑垃圾中的过筛砼碎块替代混凝土材料中粗骨料的比例在0-40%之间时,混凝土的强度不仅没有降低,甚至在砼碎块的掺入率在20%左右的时候混凝土的强度有所提高;而且由于砼块较碎石或者卵石的空隙率大、吸水率高、表面粗糙、外表面积大等特性,可以降低混凝土的塌落度。由于砼块的表观密度较碎石和卵石要低。这样有益于减轻混凝土的自重,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震性能。
3.4 将此部分废料粉碎后制作制作砌块,铺道砖、花格砖等建材制品,真正的做到变废为宝。
3.5 现在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均有成熟技术和机械将废沥青混凝土处理回收继续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利用率可达到100%。
常言道:“没有绝对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传统观念中认为建筑垃圾是一种无法再重新利用的废物是不科学的。建筑垃圾并不只是一種“垃圾”,还是一种“资源”。对建筑垃圾简单不合理的处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对资源的浪费,这与现今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理念是相违背的。由此,“建筑垃圾资源化”这一概念被引入我国,其核心就是将过去传统的做法,即“使用→废弃”,转变为可持续的“使用→资源化处理→再利用”。最终目的在于将建筑垃圾这种被人们遗弃的“垃圾”转变成为一种可以使用的“资源”,减小环境负荷,提高资源的实际使用寿命。目前国际通用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做法基本都可以归纳为:首先,收集建筑垃圾,进行初步分类处理,可以直接再利用的资源,如钢筋、木材等直接回收备用;对不可直接再利用的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进行资源化处理的主体为废弃的砖石、混凝土块体,同时包含少量可以直接再利用的材料和其他杂质;这样就能获得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的初级产品——再生砂石骨料,之后可以直接使用或通过技术手段将其转化为其他再生产品后备用。
4.结语
通过重新正确地认识建筑垃圾—这种可以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处理后实现再利用的“新资源”,并对已有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和配制,在减少对资源的索取、减轻环境负荷的同时,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徐丽华(1969-),女,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公路工程管理与检测工作。
【文章编号】1627-6868(2017)06-0081-02
关键词:建筑垃圾; 再生; 应用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waste recycling, which helps to save mineral resources, but also can reduc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Key words: construction waste; regeneration; Applications
引言
建筑垃圾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进行建设、铺设或拆除、修缮过程中所产生得渣土、弃土、弃料、余泥及其他废弃物。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以每万平方米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建筑废渣500吨至600吨的标准推算,我国现有建筑面积至少产生了20亿吨建筑垃圾。到2020年,我国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新产生的建筑垃圾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建筑垃圾产生的污染相当于汽车排放尾气的两倍,建筑垃圾的带来的危害如此巨大,已经得到了各界充分重视。
1.建筑垃圾的产生
根据我国的有关规定,建筑垃圾、工程渣土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等进行建设、拆迁、修缮及居民装修房屋过程中产生的余泥、余渣、泥浆及其他废弃物。
通常,在建筑业中对于建筑垃圾的定义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定义为旧建筑物及构筑物拆除以后的废弃部分。广义定义为建筑物的建设、维修、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以下6个部分:建筑物拆除下来可利用的部分:如砖、砂浆、混凝土、钢筋、塑料、木材、石材等;建筑拆除后不能再使用的废弃部分;建筑物建造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未用完的材料、落地砂浆、混凝土、有色金属制品、钢筋头、塑料制品、小五金等;建筑物建造施工中,开挖基础的基坑土、边坡土或碎石等;家庭装修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料及道路翻修产生的废料等。
2.建筑垃圾再生处理的必要性
2.1 国内建筑垃圾数量持续增长
我国建筑垃圾排放高峰期已到来,建筑垃圾的总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
2.2 建筑垃圾的危害
目前大量建筑垃圾中,废弃混凝土约占40%左右,经估算,2003年我国的废弃混凝土的数量已经达到1.8亿吨;我国的建筑垃圾尤其是废旧的混凝土的再生利用没有引起很大的重视,绝大部分未经任何处理便被运到郊外露天堆放或填埋,这种处处理方式大量占用土地费用,运输费用,运输产生的此生垃圾。
长期以来,巨量的建筑垃圾,在给市民的生活带来影响的同时,也给城市环境埋下了更多的污染隐患。据了解,近年来,因缺乏统一完善的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和规范的处置场所,城市大量建筑垃圾多采取扔弃、填埋等简单方式处理侵占土地、随意丢弃填埋、看得到的粉尘,乃至下雨天从垃圾堆流出的污水,只是建筑垃圾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影响的冰山一角。据了解,由于建筑垃圾中的建筑用胶、涂料、油漆等属于难以降解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并含有有害的重金屬元素,它们被埋到地下,会污染地下水,直接危害到周边居民的生活。
3.再生利用
我国垃圾处理起步较晚,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较低,曾出现垃圾包围城市的严重局面。近年来,我国环境卫生行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使城镇垃圾处理水平提高,垃圾包围城市的现象有所缓解。但还有一些问题存在,垃圾处理的投入与垃圾处理的需求相比仍明显不足,垃圾处理的水平还很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还处于由粗放到处理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垃圾堆放现象普遍存在,垃圾处理场的二次污染相当普遍。整体来看,我国城市建筑垃圾的处理呈现以下几个问题:①建筑垃圾分类收集的程度不高,目前只能是绝大部分进行混合收集。②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低。③我国建筑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落后,城市建筑垃圾处理多采用直接填埋的处理方式,既占用土地又污染环境。④城市建筑垃圾。处理投资少,政策法规措施还不健全,建设工作者的环保意识不强。
行业上按照可再生性和可利用价值,通常将建筑垃圾分为可直接利用的材料、可作为材料再生或可以用于热回收的材料以及没有利用价值的废料三类,那么我们处理建筑垃圾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这些分类,有目的性的进行合理处理。
首先可直接利用的材料一类,由于此部分建筑材料还可再次进行利用,称之为建筑余料,排除在我们讨论范围之内。
其次可作为材料再生或可以用于热回收的材料,此部分材料包括废钢筋、废电线、废竹木料、废旧板材等,废钢筋、废电线可以从新回炉,再加工制造成各种规格的钢材、废竹木料和板材可用于制造人造木材(日本做法),也可作为热电厂发电原料(美国做法)。
但是很多时候以上两类建筑垃圾经常与其他建筑垃圾掺杂在一起,比如钢筋混凝土块等,这样我们处理的时候就需要进行粉碎,然后进行分拣归类。
再次就是我们过去称之为没有利用价值的废料,它包括砖、石、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等废料,这些废料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再生利用。
3.1 如果此部分废料不存在掺杂有毒有害物质,我们可以作为回填材料代替部分级配砂石、土方回填基础;如果掺杂了有毒有害物质,我们需要经过中和、融解等措施处理后再使用。
3.2 可经粉碎后代替砂,用于砌筑砂浆、抹灰砂浆、打混凝土垫层等。上海市在某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将结构施工阶段产生的建筑垃圾。经分拣、剔除后,将废渣碎块粉碎与标准砂按1:1的比例拌合作为细骨料,用于抹灰砂浆和砌筑砂浆,经检验砂浆强度极高,足够满足建筑要求。 3.3 建筑垃圾中的混凝土还可替代混凝土制作材料中的粗骨料进行回收利用,经云南昆明理工大学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进行的研究试验结果中,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当采用建筑垃圾中的过筛砼碎块替代混凝土材料中粗骨料的比例在0-40%之间时,混凝土的强度不仅没有降低,甚至在砼碎块的掺入率在20%左右的时候混凝土的强度有所提高;而且由于砼块较碎石或者卵石的空隙率大、吸水率高、表面粗糙、外表面积大等特性,可以降低混凝土的塌落度。由于砼块的表观密度较碎石和卵石要低。这样有益于减轻混凝土的自重,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震性能。
3.4 将此部分废料粉碎后制作制作砌块,铺道砖、花格砖等建材制品,真正的做到变废为宝。
3.5 现在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均有成熟技术和机械将废沥青混凝土处理回收继续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利用率可达到100%。
常言道:“没有绝对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传统观念中认为建筑垃圾是一种无法再重新利用的废物是不科学的。建筑垃圾并不只是一種“垃圾”,还是一种“资源”。对建筑垃圾简单不合理的处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对资源的浪费,这与现今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理念是相违背的。由此,“建筑垃圾资源化”这一概念被引入我国,其核心就是将过去传统的做法,即“使用→废弃”,转变为可持续的“使用→资源化处理→再利用”。最终目的在于将建筑垃圾这种被人们遗弃的“垃圾”转变成为一种可以使用的“资源”,减小环境负荷,提高资源的实际使用寿命。目前国际通用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做法基本都可以归纳为:首先,收集建筑垃圾,进行初步分类处理,可以直接再利用的资源,如钢筋、木材等直接回收备用;对不可直接再利用的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进行资源化处理的主体为废弃的砖石、混凝土块体,同时包含少量可以直接再利用的材料和其他杂质;这样就能获得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的初级产品——再生砂石骨料,之后可以直接使用或通过技术手段将其转化为其他再生产品后备用。
4.结语
通过重新正确地认识建筑垃圾—这种可以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处理后实现再利用的“新资源”,并对已有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和配制,在减少对资源的索取、减轻环境负荷的同时,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徐丽华(1969-),女,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公路工程管理与检测工作。
【文章编号】1627-6868(2017)06-00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