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美中国艺术家徐冰的新艺术作品是由两个交配的种猪来完成的,听上去的确“惊世骇俗”。这部作品不是在纽约那间众所周知的“王启明”的地下室(徐冰现在正住在这里)里完成的,地点却选在北京王府井大街附近的一间屋子里。一头公猪在一大片书堆里跑来跑去,对于书籍,它既不阅读也不尊重,如入“无书之境”,毫无顾忌地肆意践踏“文化”(我这篇文章发表在极有文化尊严的《读书》杂志上真是一种反讽)。当一头母猪闯入的时候,公猪顿时有了明确的目的,于是配种开始。生物性本能自然起作用,丝毫不顾及文化人的围观和惊奇,忘我地“表演”给人们看。
对司空见惯了的农民和种猪场的师傅来说,他们不会有文化人那么强烈的反应。生理上的极度刺激和文化上的种种玄想都一发不可收拾。文化人会带着各自的生存问题立即就会对配猪行为进行文化抢答。有人断言徐冰的这件作品表现的是“文化强奸”,而且说的非常肯定,是表现“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强奸”。其理由是,公猪身上印着由拉丁字母组合成的“天书”,母猪身上印着由汉字偏傍拼合成的“天书”,有可能代表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而且和近来萨伊德的“东方主义”这个学术背景十分吻合。如果这个说法能够成立,大概有助于反对西方文化的霸权主义,纯洁中国自身文化。又有人断言徐冰此次是通过猪来消解他以前的作品(西文“天书”和中文“天书”都是他过去的作品),似乎用生物学原则来消解文化原则会更有力量。不一而足。
最近徐冰寄来一篇题为《养猪问答》的文字,十分有趣。有一段这样写道:
猪的选择:需种猪,以二百五十至三百斤,白色,皮细、毛稀的为佳。品种以美国大约克猪(父系)与中国长白猪(母系)的第一代杂优猪,中畜白猪一系为佳。此品种身兼东西种系理想基因,生理机能强,产仔数高(十二头),瘦肉率高(百分之六十二),符合当代生活趋势。
这段类似配种研究专家的话道出了徐冰创作这部作品前的充分的知识准备。考虑到了杂交优势。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徐冰的这部作品表现的是“文化杂交”或“中西合璧”呢?他所说的“符合当代生活趋势”是否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暗示呢?真是不得而知。
在今天,确有一些无视文化规则的“爷”们和“款”们,遵循的正是纯生物学的原则。但我们不能硬说这是徐冰的本意。被动地去乱猜艺术家的“饺子馅”不仅是个苦差事,而且毫无创造性。但重要的是每个观众都应该在一部艺术作品面前去放任自己的想像力和理解力,创造自己的最新感受。每一种文化抢答都有心理依据,因此不可避免。
事后徐冰这样说:“……把这种原始的、动物性的(最正常的)行为换到一个所谓文化的环境中。许多穿着正经的人和影视器材对着它们。看两只猪的交配,开展学术层次的现代艺术活动,并从中探讨出文化和艺术的问题。这本身就很荒唐,就有可探讨的地方。在闪光灯和众目睽睽之下,两只猪做爱很尽兴,不用担心避孕或艾滋,更不存在犯错误的问题。真正的旁若无人,根本就没把这帮人放在眼里,麦当娜也没什么了不起,只不过利用了文化人的暧昧给自己弄了点名声。人面对它们都不知所措,显得拘束和不真实。原来我们对猪的担心是多余的,都是出自人的顾虑。它们根本没有不好意思的问题。有价值的结果是:人安排了猪的环境改变,却使人处在了一个尴尬的境地中。环境的倒错结果暴露的不是猪的不适应,而是人的不适应。所以有人说看这作品的人(包括我自己)都被戏弄了,实际这种戏弄是自身文化的结果。和我其它作品一样,它不作用于没有文化的人。……其实这个作品只是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反思的场所,看着两只猪的性交,想的是人的事情。”这段话是徐冰的事后感想而不一定都是事先的预谋。
还有几句闲话。把猪的自然交配看成是猪对猪的强奸,这种理解可以说是百分之百的多愁善感的人道主义,而不是“猪道主义”。“子非猪,安知猪之乐?”
对司空见惯了的农民和种猪场的师傅来说,他们不会有文化人那么强烈的反应。生理上的极度刺激和文化上的种种玄想都一发不可收拾。文化人会带着各自的生存问题立即就会对配猪行为进行文化抢答。有人断言徐冰的这件作品表现的是“文化强奸”,而且说的非常肯定,是表现“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强奸”。其理由是,公猪身上印着由拉丁字母组合成的“天书”,母猪身上印着由汉字偏傍拼合成的“天书”,有可能代表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而且和近来萨伊德的“东方主义”这个学术背景十分吻合。如果这个说法能够成立,大概有助于反对西方文化的霸权主义,纯洁中国自身文化。又有人断言徐冰此次是通过猪来消解他以前的作品(西文“天书”和中文“天书”都是他过去的作品),似乎用生物学原则来消解文化原则会更有力量。不一而足。
最近徐冰寄来一篇题为《养猪问答》的文字,十分有趣。有一段这样写道:
猪的选择:需种猪,以二百五十至三百斤,白色,皮细、毛稀的为佳。品种以美国大约克猪(父系)与中国长白猪(母系)的第一代杂优猪,中畜白猪一系为佳。此品种身兼东西种系理想基因,生理机能强,产仔数高(十二头),瘦肉率高(百分之六十二),符合当代生活趋势。
这段类似配种研究专家的话道出了徐冰创作这部作品前的充分的知识准备。考虑到了杂交优势。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徐冰的这部作品表现的是“文化杂交”或“中西合璧”呢?他所说的“符合当代生活趋势”是否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暗示呢?真是不得而知。
在今天,确有一些无视文化规则的“爷”们和“款”们,遵循的正是纯生物学的原则。但我们不能硬说这是徐冰的本意。被动地去乱猜艺术家的“饺子馅”不仅是个苦差事,而且毫无创造性。但重要的是每个观众都应该在一部艺术作品面前去放任自己的想像力和理解力,创造自己的最新感受。每一种文化抢答都有心理依据,因此不可避免。
事后徐冰这样说:“……把这种原始的、动物性的(最正常的)行为换到一个所谓文化的环境中。许多穿着正经的人和影视器材对着它们。看两只猪的交配,开展学术层次的现代艺术活动,并从中探讨出文化和艺术的问题。这本身就很荒唐,就有可探讨的地方。在闪光灯和众目睽睽之下,两只猪做爱很尽兴,不用担心避孕或艾滋,更不存在犯错误的问题。真正的旁若无人,根本就没把这帮人放在眼里,麦当娜也没什么了不起,只不过利用了文化人的暧昧给自己弄了点名声。人面对它们都不知所措,显得拘束和不真实。原来我们对猪的担心是多余的,都是出自人的顾虑。它们根本没有不好意思的问题。有价值的结果是:人安排了猪的环境改变,却使人处在了一个尴尬的境地中。环境的倒错结果暴露的不是猪的不适应,而是人的不适应。所以有人说看这作品的人(包括我自己)都被戏弄了,实际这种戏弄是自身文化的结果。和我其它作品一样,它不作用于没有文化的人。……其实这个作品只是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反思的场所,看着两只猪的性交,想的是人的事情。”这段话是徐冰的事后感想而不一定都是事先的预谋。
还有几句闲话。把猪的自然交配看成是猪对猪的强奸,这种理解可以说是百分之百的多愁善感的人道主义,而不是“猪道主义”。“子非猪,安知猪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