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成为学生开拓成功之路的金钥匙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yuan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先简要谈了德育应遵循的原则。然后,重点阐述了历史教学中的德育应怎样与生活接轨,共分为四点:爱国与爱集体、爱家乡、关心祖国前途、维护祖国统一相接轨;不屈不挠、开拓进取与学生的学习、实践相接轨;节俭朴素与学生的消费观念相接轨;勤劳、爱人与刻苦学习、敬老爱幼相接轨。最后,提出教师应达到的四个要求:有热情、有道德、有知识、有方法。
  关键词:历史;德育;学生;现实;接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日益发展,我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都有了很大改善。然而,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洪流中,一些有害的思想正侵蚀着一部分人,比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随时都会腐蚀和毒害青少年,金钱至上、自私自利和贪图享受的思想,正扭曲着一些人的灵魂,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协调,并阻碍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青少年的心理发育不成熟,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能力较差,一旦他们接受了金钱至上、自私自利、尔虞我诈、奢侈懒散、铺张浪费这些腐朽思想后,他们的人际关系将受到严重破坏,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将发生扭曲,他们的行为将会危害到自己乃至他人与社会;当他们长大成人走上社会后,又将是寸步难行。因此,对学生加强德育刻不容缓,而历史学科本身就赋予了这一重大职能。
  德育既然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该怎样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呢?本文拟就这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们必须先明确的是历史教学中的德育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历史课要以史感人,切忌空泛号召
  历史老师应占有丰富详细的历史材料,全身心投入,这样的德育才充满感染力、征服力。
  2. 德育目标要得当
  是“大德”时应教育“大德”,是“小德”时应教育“小德”。好多历史教师看不上“小德”,而以“德”小而不为,这是不可取的。要知道,千千万万的“小德”恰恰是整个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 评述历史要公正、客观、全面
  比如讲中国的四大发明时,学生们都很自豪,因为他们知道中国古代先进的方面太多,对世界人类的贡献也很多。但是,他们不知道西方把中国的四大发明学过去以后,最大限度地应用起来,不但提高了生产力,而且成为推翻封建主义、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工具。而中国自己的发明却用在看风水、祭祀时燃放鞭炮、印刷八股文上了。
  下面,我们要谈一谈历史教学中的德育该怎样与生活接轨了。
  一、爱国、气节与学生的爱集体、爱家乡、关心祖国前途、维护祖国统一相接轨
  中华民族是酷爱自由、富有革命传统的优秀民族。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为祖国统一、发展作出过贡献。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产生过无数民族英雄和杰出的革命领袖。如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抗击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康熙帝组织自卫反击侵占雅克萨的俄军。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虽饱受侵略者蹂躏,但反对列强侵略的斗争从未间断过。如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族人民经过28年英勇斗争终于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建立起了新中国。这期间,有多少仁人志士啊,他们或捐躯沙场,或奋斗终生,他们都有着崇高的民族气节。
  那么,这种情感、气节怎样移植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来呢?难道直接告诉学生“同学们要学这样”“同学们要学那样”……这种教育或许气势磅礴,但一定收效甚微。我让学生在学屈原、霍去病、林则徐等人的时候,没有直接要他们去爱国,而是先把他们引导到爱班级上来,让每一个人都为班级做实事,比如班级卫生、同学互助、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给予精神鼓励。刚开始,有的同学怕出头而不愿做,我始终不放弃,进行鼓励,当有一部分人终于为班级做实事以后,整个班级都被带动了。因为他们知道“勿以善小而不为”。当他们能够做到爱班级以后,我又让他们朝爱学校的方向发展,接着再向爱家乡的方向发展。怎样爱家乡呢?例如关心家乡建设,自觉做一个合格的公民等。我又把宋祖英多次为家乡人民唱歌却分文不取的事讲给他们,同学们听了深受感动。他们意识到“人不能忘本”。最后,我再让学生主动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维护祖国的统一。当我在讲到香港、澳门回归时,先写了一篇有关香港、澳门被一步步侵占的文章,进行配乐朗诵,然后把我国分别于1997年、1999年收回香港、澳门的情景录像放给学生看。同学们在听到祖国领土被侵占时都义愤填膺,在看到新中国收回领土主权时,心情又异常激动。令我欣慰的是,他们还十分关心台湾问题,希望台湾能够回到祖国怀抱的心情溢于言表。当同学们意识到我国还是个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时,不禁相当焦躁。于是我趁热打铁,告诉学生:祖国的前景是美好的,但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课后,有的同学跟我交流:“以前总觉得爱国是长大成人、学有所成之后的事,是将来的事,现在知道爱国就是现在的事,是一直要坚持的事。”
  二、不屈不挠、开拓进取与学生的学习、实践相接轨
  不屈不挠、锲而不舍、勇于冒险、开拓进取,这些是成功必备的要素,也是学生进步、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几大要素。怎样让学生吸收这些品质呢?
  例如,我在讲张骞通西域时,先强调张骞出使西域,路途遥远,艰难坎坷,但他却毅然地主动接受任务。出使途中,又几经曲折,却毫不退缩……当我把张骞出使西域的坎坷经历介绍完以后,同学们脸上露出敬佩之情。好!时候到了,我赶忙提问:“2008年我国也有一个人,他实现了太空行走,你们知道他是谁吗?”“翟志刚!”同学们异口同声。“翟志刚与张骞当然有不同之处,但他们都为了一项事业不屈不挠、锲而不舍、勇于冒险、开拓进取。”古今对照,感想强烈。古人可能比较遥远,但今人的事迹却耳有所闻、目有所睹。我还这样引导他们:“你们现在不一定非要干出轰轰烈烈的事业不可,但是他们好的品质你们应该学过来,并应用到学习上,生活中。学习上遇到困难了,设法度过;生活中有思维火花了,可以做做小实验,搞搞科技小发明,要开拓进取嘛!”
  三、节俭朴素与学生的消费观念相接轨
  如今的学生,手头都有几个零花钱,他们消费起来往往盲目而非理性,甚至有部分同学中间出现攀比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列举了唐太宗身体力行,崇尚节俭,并说:“节俭朴素是美德,有了钱也应合理消费。一个封建帝王要什么没有呢,但他选择了节俭。我们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反倒不如一个封建帝王吗?”我还建议他们把零花钱积蓄起来,帮助有困难的人。这样的引导,让许多同学通过节俭、助人而深深感到了快乐。
  四、勤劳、爱人与刻苦学习、敬老爱幼相接轨
  现在的学生往往会有些懒惰、自私自利的坏习惯。针对这点,我以李春营造赵州桥、李时珍著成《本草纲目》等为例,生动地描述他们的艰辛劳动和成功的喜悦,并要学生把“勤劳”二字铭刻在心,并切实放到学习中去。有一份耕耘,才有一份收获。
  我列举了孔子提出仁者爱人的思想,再把这层意思引申了开来。我要学生先去爱自己身边的人,包括老师、同学、父母及亲属,再“推恩”到其他人身上。有的同学事后说:“我的父母看到我对他们变得孝敬体贴了,他们也好像变了人似的,对爷爷奶奶也更关心了。”
  既然要把学生教成有德之人,那么教师本身又该怎样做呢?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素质:
  1. 有热情
  很难想象,一个对历史教学、对德育缺乏热情的人会把学生教成有道德的人。只有对历史、对教学、对德育热情洋溢的老师才能激发学生情感的浪花。
  2. 有道德
  老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导师和引路人,老师的言行举止会被学生或多或少地视为自己的榜样。一个老师不爱国,何以引导学生爱国?老师不爱党,何以引导学生爱党?老师治学不严,何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只有心灵美的老师,才可能培养出心灵美的学生。
  3. 有知识
  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要有一桶水。历史学科触及到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外交、军事、民族、宗教等方方面面,教师如若没有渊博扎实的专业知识,他所教的可能只限于历史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涉及的内容,那么他讲出来的就会空洞而没有说服力。教师唯有掌握广博的历史知识,备课不囿于教参,与时俱进,吐故纳新,才能在德育中不断启迪学生的心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4. 有方法
  教有定则,教无定法。历史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德育效果。我常采用的教法就有:讨论、辩论、答辩、设疑、小品、配乐朗诵、编辑历史园地小报、开展研究性学习、撰写历史小论文等。
  综上所述,我觉得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德育应切实落实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人生观、世界观中去。
   (靖江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一九二一年八月十五、十六日,叶圣陶在《时事新报·学灯》上发表短篇小说《脆弱的心》,其中的“许博士”乃以胡适为原型,这是众所周知的。胡适对叶圣陶的这篇小说赞扬有加,觉得“颇有意思”,直到二十多年后,仍念念不忘。但一九二八年四月,面对另一篇刊登在《京报》附送的《饮虹周刊》上以包括自己在内的“活人”为原型的长篇小说《燃犀》,胡适却是另一番态度,他不仅写信表示异议,且下结论说:“本来这种用活人作材料的小说
城市的掌纹  隐藏在城市查依拉(Zaira)记忆中的历史十分经典:暮色之中,一个身份不明的人越过围栏,溜进了王后的寝宫。几个月之后,一个在襁褓中熟睡的婴儿被弃置在码头的一个角落。很多年之后,海面上突然出现了一艘来历不明的战船。从战船上发射的炮弹最后击中了王宫的屋顶。几天之后,篡位者的尸体被高悬在王宫前的灯杆上。那个在襁褓中熟睡的弃婴再一次遭受抛弃:他被赤裸裸地抛弃在他生命的“出处”或者说他生命的出
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的结尾,著名的话:香港的陷落成全了白流苏……也许就为了要成全她,成千上万的人的命运都改变了。张爱玲写这小说的时候还太年轻,《传奇》《流言》里少不了年轻放狠的态度,说不尽的苍凉大多挂在嘴上,战乱年代是历史打了个盹,因此“海派”得以屏息定神,凝视当下,倒反看出许多“人性之永恒”来,即使是不彻底的。  这大概就是小说家的梦想,在一些极为特殊的东西中找到通向真理的路途,特殊可以幻化成
〔关键词〕心理辅导活动课;动静结合;和谐有序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心理辅导活动课在我国一些沿海大中城市悄然兴起,经过近20年的发展,心理辅导活动课以一种惠及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的团体辅导形式,在各地中小学校中蓬勃发展。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调控好心理辅导活动课堂气氛,使之“活而不乱”是广大一线心理辅导教师的困惑。  一、“热闹”或“完美”  心理辅导活动课不同于其他学科性课程,它讲求活动性、体
与“魔鬼”打交道的红色资本家卢绪章  “周副主席,当资本家真比要我的命还难受呀!老朋友骂我,妻子不理解我,资本家的日子我真过够了!”1945年8月,抗战胜利,举国欢腾。在红岩村周恩来的办公室里,一位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倾诉道。  这位男子就是卢绪章。他于1933年和友人合办广大华行,经营进出口业务。1940年到重庆后,他接受周恩来单线领导,并利用广大华行的阵地,大力发展业务,为党筹措经费,被称为“中
新年伊始,接连传来两条与中国马拉松有关的负面新闻:一是去年全运会女子马拉松冠军王佳丽因服用兴奋剂被禁赛8年;二是被称为“半马女神”的业余马拉松选手李文杰,同样在兴奋剂检测中呈阳性。把这两条消息摆在一起看,本该是全运会冠军服药的新闻更具震撼效果。但实际上,大多数人可能会对后一条新闻更感兴趣。毕竟根据以往的认知,业余马拉松属于群众体育的范畴,理应将纯粹基于功利追求的兴奋剂拒之门外。但如今,随着在跑圈内
新目标英语教材不论从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确定,还是教材的结构与设计等方面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摆脱对教材的崇拜和依赖,深刻领会和把握课程内容,超越对教材内容的机械传递,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课标的指导下,科学地、理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以形成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新目标英语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
节目嘉宾朱德之孙朱和平、钱学森之子钱永刚出席了研讨会。朱和平认为一档好节目必须要有好主题,要有正能量大情怀。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当代知名作家梁晓声、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学部长范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俞虹、中国社科院新闻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等社会各界专家学者也畅所欲言,表达了观看节目的体会。  数据显示,《谢谢了,我的家》吸引了大量城市高知群体
摘要:随着翻译理论在实践中的不断应用,传统语言学和篇章语言学的翻译规范研究有很大的局限性。在这种情况下,描述性的翻译规范论应运而生。本文以图里的代表作《翻译中规范的性质与作用》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图里翻译规范的主要思想加以分析,进而指出图里翻译规范论的贡献以及不足,希望能对当代的翻译研究提供新的启示。  关键词:规则;规范;特异倾向;描述性翻译    引言    20世纪70年代,西方翻译研究逐渐由
课堂上常有这样的情形:当某生提出或回答问题时,其他同学便觉得与己无关。于是,做小动作者有之,窃窃私语者有之。当老师宣布自习时,睡觉者有之,与别人交头接耳者有之。当老师提出问题时,常常面临静无人声的尴尬场面。而公开课则是另一番热闹景象:唇枪舌剑的辩论,争先恐后地举手答题,精彩纷呈的表演,等等。  诸如此类的课堂情形都不尽如人意。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需要灵敏的寂静。”这“灵敏的寂静”,一语中的,可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