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语在回族“经名”中的作用及其特点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MJ_A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族文化丰富多彩,既涵盖了宗教信仰方面,又涵盖了日常生活方面。宗教信仰方面保留了基本的伊斯兰信条和功修,日常生活方面保留了阿拉伯人、波斯人的部分生活习俗、着装风格以及少量的语言词汇。在回族文化中,除了宗教信仰外,保留最多的就是阿拉伯语词汇,阿拉伯语词汇在当前回族日常语言中使用频率较高,尤其是在回族“经名”中。几乎每一位回族都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经名”。
  众所周知,中国56个民族中,有10个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其人口约二千万,以小聚居、大杂居的形式居住在祖国各地。据文献记载,回族源于唐代来中国经商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和唐朝邀请的战将,此外,蒙古人西征时也从中亚和西亚俘虏了大量学者、手艺人等并将其带回中国。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这些人在中国娶妻生子,定居异国他乡。
  元代,随着政策的变迁,这些人的身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即由以前的“藩客”身份变成了合法的“中国公民”身份。学者将这些居住在异国他乡的阿拉伯人、波斯人等称为“回回先民”,他们是第一批加入中国国籍的阿拉伯人、波斯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开始适应中国的本土化文化和生活,逐渐与中国人通婚,学习中国文化和语言,久而久之,丢失了自己的母语,学会了汉语,适应了中国的习俗。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宗教活动中,他们都以汉语作为主要交流语言,这样具有特色的“回族文化”便在中国诞生了。
  回族文化是伊斯兰文化和中华文化的结晶,它保留了一部分伊斯兰文化,吸收了大量中国文化,最终形成了兼顾两种文化色彩的回族文化。回族文化丰富多彩,涵盖了宗教信仰和日常生活。宗教信仰方面保留了基本的伊斯兰信条和功修,日常生活方面保留了阿拉伯人、波斯人的部分生活习俗、着装风格以及少量的语言词汇。除了宗教信仰外,回族文化保留最多的就是阿拉伯语词汇,阿拉伯语词汇在当前回族日常用语中使用频率较高,尤其是在回族“经名”中,几乎每一位回族都有一个“经名”。
  在我国西北地区,回族人的“经名”主要以《古兰经》中出现的25位先知的名字而命名,其次以部分圣门弟子的名字而命名,少量以阿拉伯语、波斯语的人名、地名、月份、日期等命名。
  一、回族“经名”的来历
  (1)回族“经名”的来历主要依据圣训而定:据艾布·沃海布传述:穆圣说:“你们当起万圣的名字。在安拉看来,最好的名字是阿布杜拉和阿卜杜·拉赫曼,最诚实的名字是哈里斯和罕玛姆,最丑陋的名字是哈勒布和蒙儿。”于是,回族先民根据这段圣训的教导,在孩子出生当天、第三天、第五天或者第七天专门邀请阿訇为孩子起名。
  (2)除了阿訇可以给孩子起名以外,家族中教门素质较高的长者、孩子的爷爷也可以给孩子起名。
  (3)给孩子起名时,必须按照伊斯兰教规定的礼仪来起名,也就是对着孩子的右耳朵念“邦克”,并轻轻吹一口气,对着孩子的左耳朵念“宣礼词”,并轻轻吹一口气,完毕后由阿訇或者长者直接起名,有时候阿訇或者长者为了避免一个家庭中有重名出现,都会询问家长,或者阿訇把起名的权利交给家长,由家长选择。
  (4)回族“经名”主要以《古兰经》中出现的25位先知的名字为主,也可以叫先知以外的名字。
  二、回族“经名”的特点
  (1)回族“经名”有时不会注重《古兰经》中出现的25位先知的前后顺序,例如,回族“经名”中,父亲的名字叫“奴哈”(),而儿子的名字叫“阿丹”(),而按照众先知的辈分排序,“阿丹”圣人是人祖,应该是家族长者的名字,“奴哈”圣人的名字应该属于晚辈。在同一个家族中,父子、堂叔、兄弟、姐妹的名字更是不分众先知的前后顺序和辈分大小,从而出现了父子重名、兄弟重名、母女重名、姐妹重名的现象。
  (2)回族“经名”不同于阿拉伯人的名字,阿拉伯人的名字一般都是由三部分组合而成,既爷爷的名字、父亲的名字、本人的名字,如(阿卜杜·噶迪尔之子,阿卜杜拉之子艾斯阿德),而回族“经名”直接选择众先知中的一个即可。除此之外,阿拉伯人父母的名字可以用孩子的名字来称呼,但在孩子的名字前要加上“之父或者之母”的字眼,如(艾斯阿德之父、艾斯阿德之母),而回族经名却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
  (3)回族“经名”与阿拉伯人的名字有相似之处,多以安拉的尊名或“奴仆”、“宗教”一词组合而成,如(安拉的奴仆,施舍仗义之主的奴仆,宗教之光,宗教支柱)。
  三、阿拉伯语在回族“经名”中的作用及其误用
  (一)阿拉伯语在回族“经名”中的作用
  回族的所有“经名”都源自阿拉伯语,除了《古兰经》中出现的众先知的名字外,还有一大部分“经名”源自于阿拉伯语中的月份名称、日子名称、圣门弟子的名称、或者一些代表善意的、有象征意义的、有所指的词汇来命名。例如,斋月降生的婴儿,就可以命名为“勒麦丹”(斋月之意);星期五降生的婴儿,就可以命名为“主麻”(阿拉伯语星期五的名称);有些婴儿被命名为艾布·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阿里(四大哈里发之名)。
  (二)阿拉伯语在回族“经名”中的误用
  由于阿拉伯语不是回族的母语,所以回族在用阿拉伯语称呼“经名”时,出现了对阿拉伯语原文的变更现象。
  (1)取后舍前,为了便于称呼,对一个完整的阿拉伯语名字进行了舍取。例如,(易得利斯)舍弃前面字母,选取后面的字母,简称为“利斯”;(伊斯哈格)舍弃前面字母,选取后面的字母,简称为“哈格”;(伊布拉黑麦)舍弃前面字母,选取后面的字母,简称为“黑麦”;优素福)舍弃前面字母,选取后面的字母,简称为“素福”;(由奴素)舍弃前面字母,选取后面的字母,简称为“奴素”;(达吾得)舍弃前面字母,选取后面的字母,简称为“吾得”;(苏来麻乃)舍弃前面字母,选取后面的字母,简称为“麻乃”;(宰奈布)舍弃前面字母,选取后面的字母,简称“奈布”;(萨里哈)舍棄前面字母,选取后面的字母,简称“里哈”;(热哈麦)舍弃前面字母,选取后面的字母,简称“哈麦”;(易玛东迪)舍弃前面字母,选取后面的字母,简称“东迪”;(宋迪格)舍弃前面字母,选取后面的字母,简称“迪格”。   (2)取前舍后,为了便于称呼,对一个完整的阿拉伯语名字进行了舍取。例如,(优素福)舍弃后面字母,选取前面的字母,简称为“优素”;(由奴素)舍弃后面字母,选取前面的字母,简称为“由奴”;(达吾得)舍弃后面字母,选取前面的字母,简称为“达吾”;(苏来麻乃)舍弃后面字母,选取前面的字母,简称为“苏来”;(萨里哈),舍弃后面字母,选取前面的字母,简称“萨里”;(易玛东迪)舍弃后面字母,选取前面的字母,简称“易玛德”;(穆罕默德)舍弃后面字母,选取前面的字母,简称“穆罕默”;(麦哈穆德)舍弃后面字母,选取前面的字母,简称“麦哈穆”;(哈福索)舍弃后面字母,选取前面的字母,简称“哈索”;(库里素姆)舍弃后面字母,选取前面的字母,简称“库素”。
  (3)任意舍取,为了便于称呼,对一个完整的阿拉伯语名字进行了随意舍取。例如,(阿卜杜拉)舍弃前后的字母,选取中间的字母,简称“杜拉”;(穆罕默德)舍弃第一个字母和最后一个字母,简称“罕默”;(麦哈穆德)舍弃中间的一个字母和最后的一个字母,选取其中的字母,简称“麦穆”。
  (4)部分回族“经名”经舍取后,对原汁原味的阿拉伯语进行了变更。例如,(伊布拉黑麦)经舍取后变为“西麦、黑麦、伊布拉”;(阿卜杜拉)经舍取后变为“阿卜杜、杜拉、拉稀”;(白哈文迪)经取舍后变为“白哈、文迪、哈哈”;(亚古白)经舍取后变为“亚尔古、古白”。
  四、汉语“儿”字音与“子”字音在回族“经名”中的使用
  由于地方方言的原因,许多回族“经名”也受到了地方方言个别词汇的影响,最为突出的主要是“儿”字音与“子”字音,一般都体现在每个经名的尾音之后。
  这样的现象在回族“经名”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接下来笔者将举例说明。
  (1)“儿”字音在回族“经名”中的使用频率相当高,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但把原汁原味的阿拉伯语词汇做了改动,就连汉语译名也做了相应的变动。例如,(萨里哈),尾音之后缀加一个汉语的“儿”字音后,变为“萨里哈儿”;(达吾得),尾音之后缀加一个汉语的“儿”字音后,变为“达吾蛋儿”;(宰奈布),尾音之后缀加一个汉语的“儿”字音后,变为“宰奈布儿”;(阿丹),尾音之后缀加一个汉语的“儿”字音后,变为“阿蛋儿”;(优素福),尾音之后缀加一个汉语的“儿”字音后,变为“优素福儿或者素福儿”;(法图麦),尾音之后缀加一个汉语的“儿”字音后,变为“法图麦儿”;(阿以舍),尾音之后缀加一个汉语的“儿”字音后,变为“阿以舍儿”。
  (2)“子”字音在回族“经名”中与“儿”字音使用规则基本一样,只是在使用“子”字音时省略了个别发音。例如,(萨里哈),尾音之后缀加一个汉语的“子”字音后,变为“萨里子”;
  (法图麦),尾音之后缀加一个汉语的“子”字音后,变为“法麦子”(阿以舍),尾音之后缀加一个汉语的“子”字音后,变为“阿舍子”;(达吾得),尾音之后缀加一个汉语的“子”字音后,变为“吾蛋子或者达吾子”;(宰奈布),尾音之后缀加一个汉语的“子”字音后,变为“奈布子”。
  (3)汉语“儿”字音与“子”字音在回族“经名”中的搭配使用,回族“经名”中存在汉语“儿”字音与“子”字音的搭配使用。例如,(胡德),尾音之后缀加一个汉语的“子”字音和“儿”字音后,变为“胡蛋儿子”;(海迪撤),尾音之后缀加一个汉语的“子”字音和“儿”字音后,变为“海撤儿子”;(库里素姆),尾音之后缀加一个汉语的“子”字音和“儿”字音后,变为“库素儿子”;(苏来麻乃),尾音之后缀加一个汉语的“子”字音和“儿”字音后,变为“麻乃儿子”。
  五、回族“经名”与“学名”的搭配使用
  (1)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文化程度的不同,有一部分人对起“学名”没有一定的认识,一般在孩子入学前,都由老师为孩子起名。一少部分人直接将孩子的“经名”与自己的汉语“姓氏”搭配起来使用,并在户口本和身份证上公开使用,只要名字不超过三个字即可。有时名字也会有四个字组成,如马哈奴,分别由汉语姓氏“马”和经名(哈鲁奈)组合而成;王穆萨,分别由汉语姓氏“王”和经名(穆萨)组合而成。
  (2)回族当中,社会威望高且教门素质好的学者、阿訇、哈吉在自我称呼、或者别人称呼时,一般都会加上此人的身份、经名或者学名,如杨哈格阿訇,分别由汉语姓氏“杨”、经名“”(伊斯哈格)和身份(阿訇)组合而成;马阿里舍头,分别由汉语姓氏“马”、经名“”(阿里)和身份“舍头”组合而成;田哈散哈吉,分别由汉语姓氏“田”、经名“”(哈散)和身份“哈吉”组合而成。
  六、回族“经名”中禁止使用的名字
  回族“经名”中禁止使用的名字主要依据来源于《古兰经》和圣训,《古兰经》中有关经文禁止使用诨名,“你们不要以诨名相称,信道后再以诨名相称,这种称呼真恶劣”。对禁止使用的名字,大量圣训可以说明,“据艾布·沃海布传述:穆圣说:“你们当起万圣的名字。在安拉看来,最好的名字是阿布杜拉和阿卜杜·拉赫曼,最诚实的名字是哈里斯和罕玛姆,最丑陋的名字是哈勒布和蒙儿”;“伊本·阿姆尔传述:宰娜白·宾·艾布·赛莱玛问他:‘你给女儿起了个什么名字?’他回答:‘班莱。’宰娜白说:‘穆圣禁止这个名字。我原来叫班莱。’穆圣说:‘你们不要自称清白,安拉最知道何人纯洁。’他问:‘那我们起什么名字?’穆圣说:‘你们给她起宰娜白吧。’”
  伊斯兰教还禁止用动物的名字、天、地、树、石头等不雅的词汇起名,所以回族先民在起“经名”和“学名”时特别讲究。可是,别有用心的人想方设法根据一个人的“经名”和“学名”当中的某一个字母、长相或者某些缺陷来起一些丑陋的诨名。例如,瞎阿里,分别由“瞎”(某人的生理缺陷)和经名“阿里”组合而成的一个诨名来称呼对方;大头尔奈,分别由“大头”(某人的长相)和经名“”(欧斯曼)组合而成来称呼对方。
  七、回族相互称呼时的礼节
  (1)长辈称呼晚辈时可以直呼其名,而晚辈称呼长辈时要有一定的讲究,根据辈分分别在“学名”或者“经名”的后面缀加上长辈的身份,比如:奴哈爷、张爷或者张青爷,称呼由此人的经名奴哈()、姓氏(张)或者学名全称(张青),后缀此人身份(爷爷辈)组合而成;阿丹叔(西北地区将“叔”也可以称呼为“爸”)、马叔或者马强叔,称呼由此人的经名阿丹()、姓氏(马)或者学名全称(马强),后缀此人身份(叔叔辈)组合而成。
  (2)夫妻之间相互称呼时可以直呼其名,也可以以长子或者长女的名字來相互称呼。原来,回族早期的风俗习惯是妻子不能在他人面前直接呼喊丈夫的名字,丈夫也不能直接呼喊妻子的名字,一般丈夫以长女的名字来称呼妻子,妻子以长子的名字称呼丈夫,以示尊重。
  (北方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
其他文献
作为新感觉派的圣手,穆时英为人们展现出别具特色的上海社会,同时也为人们呈现出这些都市人物所面临的生存困境。本文分别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穆时英小说中都市人物的生存困境:一是关于穆时英小说中都市人物生存困境的展现(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所面对的困境);二是都市人面对困境的抉择;三是分析这一现象对当今社会的意义。  文学作为一种人学,既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又与人的本性密切相关。所以,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展
期刊
招贴广告设计作为平面设计中的重要门类,其具有短暂的视觉停留、强烈的远视冲击力、清晰简洁的表达能力等特征,可供观者欣赏与阅读。同时,大面积的图形符号可烘托气氛,产生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例如,重复构成在平面设计中利用重复原理进行设计,能够呼应并强调主题,产生新的视觉冲击力,给人以深刻印象。被称为“视觉诗人”的德国平面设计大师冈特·兰堡,他的招贴作品中重复构成的设计手法运用较多。本文着重研究其招贴作品中重
期刊
“我们在历史上高估了计算机联网的价值,而低估了社会联网的价值。”美国学者克莱·舍基在《未来是湿的》一书中提出了上述言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Web2.0技术和社会化网络不断发展,各种新型媒体应运而生,在此基础上社会化媒体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开始被提出,利用社会化媒体的特性对受众进行精确的低成本的社會化媒体营销,已经越来越被企业、传媒界和学者所重视。  一、营销活动概况  品牌内容传播是传统品牌营销的发
期刊
导语  诚实地讲,小说研究和跟踪性批评皆非我的专长。虽然是中文科班出身,且从事文学行业已经有了二十年的光阴,但专业的细化和分工体系限制了对小说品鉴的纵深行为。中国古典的传奇、志异、白话演义等小说文体,虽有所涉猎,终归是雪泥鸿爪,西方的经典小说作品,曾经下过一番功夫,包括新世纪以来河南本土的小说创作,有过相对全面的追踪,不过,因为西方现代小说和中国当代最优秀作品这两个重要领域的阅读缺失,使得自己在小
期刊
天蒙蒙亮,匆匆赶路去上班,直至傍晚才踏霞光而归。又洗菜、做饭、收拾碗筷,在寻常日子的柴米油盐里周旋。好容易结束这一身的忙碌,终得空躺在沙发上。望了一眼窗外,夜已深,却深得透透的,是个“晴朗”的夜。拂过脸颊的风柔柔的,是场“可人”的风。忍不住由心底发出一阵惊呼,这可是四月的洛阳,这可是洛阳的四月啊,竟还没去拜访最思念的她?于是,披了薄衫,急急寻她去。  刚靠近周王城广场,便嗅得淡淡芬芳。且这芬芳始终
期刊
在宜阳张坞和三乡两镇之间的洛河上,有一名曰“南寨”的古村。说是古村,倒又像一座玲珑古镇,因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时,村中尚多青砖黛瓦的古屋,和以黑槐为主的不少古树名木。另外,还设有多个商市门店,甚至有供销社、信用社等网点。  该村奇特,似岛似船似坞。该村北、西、南三面环绕或高或低的丘山土岭,东侧又是残留下来的古寨、土墙。洛河由西南经此向东流去,西有洛河支流龙窝河南来追尾注入;中有另一小支流南来搂腰济灌
期刊
大院里来回游荡的那几只流浪猫,一共有七只,四只纯白的,一只黑的,还有两只是半黑半白的小猫。它们在这大院已流浪了许多年了,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也过着与人保持距离和疏远的生活。它们没有归宿地,没有人给它们食物,它们靠吃垃圾为生,在风中,在雨里,在雪地游荡着,常常被冻得瑟瑟发抖,很是可怜。我想帮它们擦干那被寒雨淋湿的绒毛,想给它们喂点热乎的食物,想给它们送去人的暖意和关爱。我的怜悯之心让我试图接近它们,
期刊
我居住的这栋楼刚建成的时候,北向别无建筑,窗外十分豁亮,可以远望西山的气象云烟。陶渊明诗云“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在此凭轩远眺,可以满足我这个山里来的人对山那边世界的想望,所以我毫不犹豫地选择此楼的五层入住。可是入住不久,北边开建了高档的褐石小区,它的高档豪华,我并不反感,只是高楼不免影响视野,让我有点气闷。幸好在我的小区和褐石小区之间还留下了一片空地,多少缓冲了高楼对我的眼界的阻碍。  就在
期刊
牡丹,又名洛阳花,地脉最相宜,栽培多殷勤,洛阳是牡丹温馨的摇篮。幸福的意蕴,华丽的风采,牡丹凝聚着时代的价值取向和人民的审美情趣。在洛阳,种花成俗,赏花成风,绘画牡丹,旋成洛阳艺术创作的大潮。星空明月,舆情共誉:牡丹与洛阳同位,王绣女士的牡丹绘画,已成洛阳的美学徽章。  王绣早年就读哈尔滨师大美术系,曾接受西方油画光影明暗的色彩训练;随后供职洛阳博物馆,有缘亲近汉唐壁画工笔花鸟的着色传统。中西互补
期刊
金少凡,1957年生,出版有长篇小说《我还没有西装》《诗人李晨曦的再婚生活》《兄弟》《一树梨花压海棠》,中短篇小说集《拼婚》等。中短篇小说散见于《河北文学》《北京文学》《天津文学》《当代小说》《岁月》《中华文学选刊》等报刊。影视作品有电视系列剧《快乐电信街》《没有发芽的春天》等。  太阳快落山时,老人骑车出去了一趟,大概十来分钟,匆匆地到超市买了点牛奶,之后赶紧又匆匆地往回返。一路上,他在心里计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