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宋词算得上是最具有生命力的古代文学作品。宋词之所以具有生命力,能够吸引读者,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宋词能够与后代的读者之间进行心灵的对话和感情的交流,能够和后代的读者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能够让后代的读者在词中找到与自己的人生感遇相契合的地方。
关键词:宋词 情感 共鸣 生命力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宋词算得上是最具有生命力的古代文学作品。那么谈及文学,我认为有一个观点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文学即“人学”。既然是“人学”,则当然要以“人”为中心,以满足人们在文学上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我认为好的文学作品应该是雅俗共赏的,应该是一种属于大众的文学。过于雅的文学作品是属于极少数的专家学者的,这样的文学作品会使大多数人产生一种距离感,既读不懂,也道不明,因此文学作品中想表达的东西就不能被人们所理解,自然也就无法形成情感上的共鸣和思想上的交流。然而,雅中有俗,俗中有雅的文学作品却能够给人一种亲切感,因为这样的文学作品不仅语言优美文雅,而且还能被人们所理解,从而就可以和人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行思想上的交流,这样的文学作品才是真正具有生命力的,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世人所淡忘。而在这雅俗共赏的文学作品中间,宋词就算得上是最具有生命力的古代文学作品。
几千年来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其数量之多真可称得上是汗牛充栋、浩如烟海。然而若加分析,则正如胡适先生所说,它们大致可分两大类型:一类是“死了的文学”,另一类则是“活的文学”。宋词就属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活的文学”,其实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宋词是具有生命力的古代文学作品。那如何证明这一论点呢?其实想要证明这一论点并不难,论据是相当多的。例如,在当下的流行歌曲中,王菲的《明月几时有》算得上是相当经典的一首,也是她个人的代表作之一。这首歌之所以传唱度会如此之高,不仅是因为它的曲,更是因为它的词。这首歌的词来源于北宋杰出的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可以说是中秋词的千古绝唱,特别是词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一句,更是被世人所铭记,这都是源于这首词与无数读者之间产生了心灵的对话和感情的交流,也就是上文中所说的思想上的交流与情感上的共鸣。
宋词之所以具有生命力,能够吸引读者,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宋词能够和无数读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能够让读者在词中找到与自己的人生感遇相契合的地方。那么,以什么为主题的宋词更会让后世读者与之产生情感共鸣呢?对此,就让我们先从以爱情为主题的宋词说起。
在宋词中,人们处处都能够感受到那撩拨不开的情丝,而在这万千情思之中,最感人至深、最浓挚热切的,也最能吸引后世读者的,就是那刻骨铭心的男女爱情。虽然古今时代的人们在社会背景、生活环境、衣食住行和言谈举止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都会经历爱情,都会在爱情中体味到各种滋味。时而快乐,时而惆怅,时而幸福,时而苦闷。所以宋代词人在其作品中所抒写的关于爱情方面的词句、关于爱情方面的感遇,都会引起后代读者的关注和共鸣。如柳永的这首《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首《雨霖铃》是柳永词中、也是整个宋代婉约词中的一首名篇。词中描写了一对青年恋人在冷落清秋的季节里分手时的难分难舍,极富缠绵悱恻的情致。“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一句将这对恋人泪眼相对、欲语又咽的依依不舍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通读全词,深觉它写尽了世间儿女的万缕情丝和柔情蜜意,是难得的爱情佳作。虽然古代人和现代人的生活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但同样都会经历爱情,故而这些词句能抚慰后代读者内心中最为柔软的部分,使他们有所感触。像“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之类的词句中所抒写的情感是那样的真切和细腻,因而每当后代的读者,特别是年轻的读者读到这些以爱情为主题的宋词时,都会与之产生情感共鸣,与之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因为他们能够在词中找到与其在爱情中的感遇相契合的地方,所以像以上那些描写爱情的词句至今仍然被不少正处于恋爱或是失恋中的青年人收录在他们的爱情语录里。
除了上述的以爱情为主题的宋词能够让后世读者与之产生情感共鸣之外,以思乡怀人为主题的宋词同样能够使读者倍感亲切,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不论是古人还是今人,家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最有爱的、最温暖的、最舒适的、最有安全感的地方。因为家中有最爱自己的和自己最爱的亲人,所以即使人走到天涯海角,其内心深处依然思念着家乡,挂念着亲人。宋代词人是一群特别多情的人,所以他们笔下的思乡怀人之情就表现得尤其强烈。如晏几道在异乡作客、适逢重阳节时所作的这首《阮郎归》,就抒发了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乡之情: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其中“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两句写词人想要借听歌品酒来解脱乡愁,但由于此地的人情和风俗习惯与故乡很是相似,反而更引发了词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乡之情。再如秦观的这首《阮郎归》: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衡阳犹有雁传书,彬阳和雁无。 秦观的这首《阮郎归》作于除夕,所以词人的思乡之情也就越加强烈,望乡之念也就越加迫切。这首词的上片写景,下片由写景转为抒情,描写了词人孤身一人在外,连做梦都梦不到故乡和亲人,更联想到衡阳虽远却有雁传书,可是彬阳这个地方连一个雁影都见不到。因而,词人的望乡之念也就越加迫切,离乡之愁也越加哀痛。以上这两首词中所表达的这种思乡情结便能够让后代读者产生情感共鸣,尤其是对于每逢佳节还身在异乡的后代读者来说,他们更能与以思乡怀人为主题的宋词产生情感共鸣。
在宋词中,词人通过词来表达他们对于生命的珍爱之情,对于时间的珍惜之情。对于每个人而言,生命只有一次,不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是非常珍爱生命、珍惜时间的,所以以珍爱生命、珍惜时间为主题的宋词便能引起同样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后代读者的共鸣。如晏殊的这首《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此词所写,本是宋词中最常见的“伤春”、“惜春”主题,并无特别新鲜或值得惊奇的内容存在。但千百年来,它却一直受到人们的赞赏,其原因即在于它精细地描绘出了词人对于时光流逝和节序推移的那种“渐变”的敏锐感悟。从词的上片中可以看出,词人想表达的是:虽然还是一曲新词酒一杯,还是和去年一样的天气、一样的亭台,但是时光不会倒流,人生不会倒转,因此在上片的最后,词人抒发了“夕阳西下几时回”的感慨。下片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更是千古名句。这两句不仅是在描写花落燕归的自然景象,而且更是通过这样的描写来表达词人对生命渐渐流逝的无可奈何和对生命的眷恋、珍惜之情。正如上文中所说的那样,的确,这首词并没有特别新鲜或值得惊奇的内容,但千百年来,它却一直受到人们的赞赏,这足以证明此词的生命力是极其旺盛的。这首词之所以会受到后代读者的赞赏,是因为词人对生命的眷恋、珍惜之情和对时光渐渐流逝的无可奈何引起了后代读者的共鸣。
虽然古人和今人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小的差异,但不管是处于什么时代,每个人所要面对的人生问题却是相同的。例如,不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要面对爱情、婚姻这一重要人生问题,都会面对离开家乡去追逐梦想、去奋斗拼搏的人生问题,都要面对人生短促这一严峻的现实。所以,当后代的读者读到像以爱情为主题、以思乡怀人为主题和以珍爱生命、珍惜时间为主题这样的宋词时,他们就会与古人贮存在其作品中的文化心理产生“似曾相识”的稔熟感和“情投意合”的默契感,从而激起自身的感情涟漪。 也就是说,宋词能够与后代的读者之间进行心灵的对话和感情的交流,能够和后代的读者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能够让后代的读者在词中找到与自己的人生感遇相契合的地方。所以,宋词不但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后人所遗忘,反而会更加深深地吸引着后代的读者去阅读它、去品味它。
参考文献
[1] 杨海明.《杨海明词学文集》[M].(卷一一)江苏大学出版社,2010:5.
[2] 杨海明.《杨海明词学文集》 [M].( 卷一二)江苏大学出版社,2010:14.
[3] 杨海明.《杨海明词学文集》[M].( 卷一一)江苏大学出版社,2010:13.
[4] 韩立平,彭国忠.结构完密 方法新颖——评《唐宋词在明末清初的传播与接受》[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6).
[5] 牛思仁.俞氏父子.《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唐宋词选释》选本特色论[J].鸡西大学学报, 2015(11).
[6] 刘尊明.从绮思艳情到闲情逸趣——唐宋词抒情化的历史进程及其词史意义[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7] 付红妹,张虹,霍素君.宋代士人的隐逸精神对宋词审美风貌的影响[J].河北学刊,2007(4).
关键词:宋词 情感 共鸣 生命力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宋词算得上是最具有生命力的古代文学作品。那么谈及文学,我认为有一个观点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文学即“人学”。既然是“人学”,则当然要以“人”为中心,以满足人们在文学上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我认为好的文学作品应该是雅俗共赏的,应该是一种属于大众的文学。过于雅的文学作品是属于极少数的专家学者的,这样的文学作品会使大多数人产生一种距离感,既读不懂,也道不明,因此文学作品中想表达的东西就不能被人们所理解,自然也就无法形成情感上的共鸣和思想上的交流。然而,雅中有俗,俗中有雅的文学作品却能够给人一种亲切感,因为这样的文学作品不仅语言优美文雅,而且还能被人们所理解,从而就可以和人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行思想上的交流,这样的文学作品才是真正具有生命力的,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世人所淡忘。而在这雅俗共赏的文学作品中间,宋词就算得上是最具有生命力的古代文学作品。
几千年来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其数量之多真可称得上是汗牛充栋、浩如烟海。然而若加分析,则正如胡适先生所说,它们大致可分两大类型:一类是“死了的文学”,另一类则是“活的文学”。宋词就属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活的文学”,其实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宋词是具有生命力的古代文学作品。那如何证明这一论点呢?其实想要证明这一论点并不难,论据是相当多的。例如,在当下的流行歌曲中,王菲的《明月几时有》算得上是相当经典的一首,也是她个人的代表作之一。这首歌之所以传唱度会如此之高,不仅是因为它的曲,更是因为它的词。这首歌的词来源于北宋杰出的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可以说是中秋词的千古绝唱,特别是词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一句,更是被世人所铭记,这都是源于这首词与无数读者之间产生了心灵的对话和感情的交流,也就是上文中所说的思想上的交流与情感上的共鸣。
宋词之所以具有生命力,能够吸引读者,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宋词能够和无数读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能够让读者在词中找到与自己的人生感遇相契合的地方。那么,以什么为主题的宋词更会让后世读者与之产生情感共鸣呢?对此,就让我们先从以爱情为主题的宋词说起。
在宋词中,人们处处都能够感受到那撩拨不开的情丝,而在这万千情思之中,最感人至深、最浓挚热切的,也最能吸引后世读者的,就是那刻骨铭心的男女爱情。虽然古今时代的人们在社会背景、生活环境、衣食住行和言谈举止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都会经历爱情,都会在爱情中体味到各种滋味。时而快乐,时而惆怅,时而幸福,时而苦闷。所以宋代词人在其作品中所抒写的关于爱情方面的词句、关于爱情方面的感遇,都会引起后代读者的关注和共鸣。如柳永的这首《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首《雨霖铃》是柳永词中、也是整个宋代婉约词中的一首名篇。词中描写了一对青年恋人在冷落清秋的季节里分手时的难分难舍,极富缠绵悱恻的情致。“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一句将这对恋人泪眼相对、欲语又咽的依依不舍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通读全词,深觉它写尽了世间儿女的万缕情丝和柔情蜜意,是难得的爱情佳作。虽然古代人和现代人的生活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但同样都会经历爱情,故而这些词句能抚慰后代读者内心中最为柔软的部分,使他们有所感触。像“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之类的词句中所抒写的情感是那样的真切和细腻,因而每当后代的读者,特别是年轻的读者读到这些以爱情为主题的宋词时,都会与之产生情感共鸣,与之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因为他们能够在词中找到与其在爱情中的感遇相契合的地方,所以像以上那些描写爱情的词句至今仍然被不少正处于恋爱或是失恋中的青年人收录在他们的爱情语录里。
除了上述的以爱情为主题的宋词能够让后世读者与之产生情感共鸣之外,以思乡怀人为主题的宋词同样能够使读者倍感亲切,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不论是古人还是今人,家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最有爱的、最温暖的、最舒适的、最有安全感的地方。因为家中有最爱自己的和自己最爱的亲人,所以即使人走到天涯海角,其内心深处依然思念着家乡,挂念着亲人。宋代词人是一群特别多情的人,所以他们笔下的思乡怀人之情就表现得尤其强烈。如晏几道在异乡作客、适逢重阳节时所作的这首《阮郎归》,就抒发了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乡之情: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其中“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两句写词人想要借听歌品酒来解脱乡愁,但由于此地的人情和风俗习惯与故乡很是相似,反而更引发了词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乡之情。再如秦观的这首《阮郎归》: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衡阳犹有雁传书,彬阳和雁无。 秦观的这首《阮郎归》作于除夕,所以词人的思乡之情也就越加强烈,望乡之念也就越加迫切。这首词的上片写景,下片由写景转为抒情,描写了词人孤身一人在外,连做梦都梦不到故乡和亲人,更联想到衡阳虽远却有雁传书,可是彬阳这个地方连一个雁影都见不到。因而,词人的望乡之念也就越加迫切,离乡之愁也越加哀痛。以上这两首词中所表达的这种思乡情结便能够让后代读者产生情感共鸣,尤其是对于每逢佳节还身在异乡的后代读者来说,他们更能与以思乡怀人为主题的宋词产生情感共鸣。
在宋词中,词人通过词来表达他们对于生命的珍爱之情,对于时间的珍惜之情。对于每个人而言,生命只有一次,不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是非常珍爱生命、珍惜时间的,所以以珍爱生命、珍惜时间为主题的宋词便能引起同样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后代读者的共鸣。如晏殊的这首《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此词所写,本是宋词中最常见的“伤春”、“惜春”主题,并无特别新鲜或值得惊奇的内容存在。但千百年来,它却一直受到人们的赞赏,其原因即在于它精细地描绘出了词人对于时光流逝和节序推移的那种“渐变”的敏锐感悟。从词的上片中可以看出,词人想表达的是:虽然还是一曲新词酒一杯,还是和去年一样的天气、一样的亭台,但是时光不会倒流,人生不会倒转,因此在上片的最后,词人抒发了“夕阳西下几时回”的感慨。下片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更是千古名句。这两句不仅是在描写花落燕归的自然景象,而且更是通过这样的描写来表达词人对生命渐渐流逝的无可奈何和对生命的眷恋、珍惜之情。正如上文中所说的那样,的确,这首词并没有特别新鲜或值得惊奇的内容,但千百年来,它却一直受到人们的赞赏,这足以证明此词的生命力是极其旺盛的。这首词之所以会受到后代读者的赞赏,是因为词人对生命的眷恋、珍惜之情和对时光渐渐流逝的无可奈何引起了后代读者的共鸣。
虽然古人和今人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小的差异,但不管是处于什么时代,每个人所要面对的人生问题却是相同的。例如,不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要面对爱情、婚姻这一重要人生问题,都会面对离开家乡去追逐梦想、去奋斗拼搏的人生问题,都要面对人生短促这一严峻的现实。所以,当后代的读者读到像以爱情为主题、以思乡怀人为主题和以珍爱生命、珍惜时间为主题这样的宋词时,他们就会与古人贮存在其作品中的文化心理产生“似曾相识”的稔熟感和“情投意合”的默契感,从而激起自身的感情涟漪。 也就是说,宋词能够与后代的读者之间进行心灵的对话和感情的交流,能够和后代的读者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能够让后代的读者在词中找到与自己的人生感遇相契合的地方。所以,宋词不但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后人所遗忘,反而会更加深深地吸引着后代的读者去阅读它、去品味它。
参考文献
[1] 杨海明.《杨海明词学文集》[M].(卷一一)江苏大学出版社,2010:5.
[2] 杨海明.《杨海明词学文集》 [M].( 卷一二)江苏大学出版社,2010:14.
[3] 杨海明.《杨海明词学文集》[M].( 卷一一)江苏大学出版社,2010:13.
[4] 韩立平,彭国忠.结构完密 方法新颖——评《唐宋词在明末清初的传播与接受》[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6).
[5] 牛思仁.俞氏父子.《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唐宋词选释》选本特色论[J].鸡西大学学报, 2015(11).
[6] 刘尊明.从绮思艳情到闲情逸趣——唐宋词抒情化的历史进程及其词史意义[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7] 付红妹,张虹,霍素君.宋代士人的隐逸精神对宋词审美风貌的影响[J].河北学刊,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