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时代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yang_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下,手机非常廉价,成年人几乎人人都持有手机。手机原本的功能就是为了方便通话,然而,如今的手机却功能居多,可拍照、发微信、看电影、看电视、打游戏、看新闻等等。于是,不论是在列车上、办公室里,或是行走的路上……我们都能看到低头阅读手机的人。
  一次和同事聊天,说起我想去新华书店买本新上架的文学书。同事不屑地说,现在满网络都是新书,谁还去书店买书看,想看什么书手机打开随便看,免费的,而且什么场合都可以看,还携带方便不占地方呢。
  一天清晨,我看到邻居夏大妈兴冲冲要出小区大门,我微笑着问夏大妈这大早要去哪里?夏大妈兴奋地说,去民政局给孙子领上学补助,微信朋友圈有信息说,今年考上重点大学的,带上户籍证明和孩子入学通知书就可以每年领取五千元的上学补助。
  我连忙说,夏大妈,那是假信息,报纸上前天就辟谣了。夏大妈还是不信,拿出手机调出那条信息说,这是市民政局发布的信息,后面还有民政局的落款,岂能造假。
  我说,你要看报纸,网络中的虚假信息和造谣事件很多。见夏大妈还是有点怀疑,我便打开手机调出前天本市的晚报电子版给夏大妈看。夏大妈看了后说,年初我老头子就订阅了这份晚报,老头子走后邮递员送来报纸我几乎不看,觉得城市里不论发生的大事小事,网络上早早就有了,没必要再看报纸,看来以后还是要多看报纸新闻。
  我在编辑部上夜班,同事小钱每晚上班时带着四岁的女儿,等老公下班后再接走女儿。小钱为了更好地工作,只好将手机交给爱捣乱的女儿玩。我看到她女儿一双眼睛几乎贴在手机屏上,便提醒小钱说,手机强光对孩子的眼睛伤害很大,别让孩子玩手机了。小钱笑笑说,她已经离不开手机了,不给她就哭。于是,小钱劝女儿手机离眼睛远点,可是刚说过不久,女儿依然将手机屏贴在了眼睛前。不到半年时间,小钱的女儿就戴上了近视镜。
  晚饭后和妻坐客厅看电视剧,妻的手机微信不停响起,妻只好拿起手机不断地观看不断地回复。等电视剧结束,我聊起剧中情节,妻却全然不知。
  每次旅游,只要下了车,就能看到游客们人人胸前挂一部手机,随走随拍。假如遇到一个刻有景观名称的石头,大家会将这块原本平常的石头围得水泄不通,“你方唱罢我登场。”大家争先恐后地站在石头前给自己拍照。
  上了车,一个个又拿出手机将自己拍的照片进行精选后修剪,然后再传朋友圈,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在异地旅游。
  游客们的这一爱好让导游却是省心不少,不用讲解沿途的历史、传说以及典故,地域特色、海拔高度、地质结构、有何物种、风土人情等等。如此旅游归来,游客们除了手机里存满照片外,再无它获,好像旅游就是为了拍照传朋友圈,对人炫耀这个地方我去過。
  手机阅读,看似方便了生活,给生活带来乐趣,然而,手机阅读却也在伤害着我们的视力,危害着我们肌体的健康,更可怕的是它能麻痹我们的头脑,让我们真假难辨美丑难分。手机阅读适可而止,愿那些整日陶醉于手机阅读的人,为了你的健康,请早日从手机阅读中抽身出来,多去看看实体书籍和报刊吧。
其他文献
每年11月,是漳州人特有的节日,漳州人此时都会呼朋唤友:“走,到马口看花博会!”此时花博会入口处人山人海,车水马龙,汽车排着长长的队伍,忙碌的志愿者不停地引导着人流进入展区。沁人心脾的一股股花香扑鼻而来,放眼望去,造型独特的花柱、摇曳生姿的蝴蝶兰花、争芳吐艳的胡姬花、还有好多不知名的名贵花种,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现代农业展示馆里上过太空的西瓜、南瓜令人惊奇,活泼的热带金鱼在生态渔业馆里快活地游
期刊
在我的潜意识里,诗歌就是一个情感的医生,它会修复思想的碎片,它会将它们一一拾掇,并统一成一种完整的什物——诗意。是的,在生活中,这种诗意难能可贵,在多数人看来,诗歌是廉价的精神产物,但事实是,这只能是你对诗歌的一种偏见,“诗歌是最具魅力的文学样式,处于文学金字塔的顶端”,真正的诗歌是高贵的,是可遇不可求的,是有着一顶桂冠的。《光明日报》于日前发文说:“诗歌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基础地位,又发挥着重
期刊
一  某日周末,與亲友骑摩托车奔驰二十多公里,入园。忙中偷闲,心情大好。寻得一处有树影的遮阳草地,坐下聊天。随身带有饮料食物和水果,啜食无忌。视野开阔,满目青葱,不远处有一道小溪流,让我想到张天翼的童话故事《小溪流的歌》。小时候曾有过的精神家园,在这里又找到寄托。  那天讲了些什么都忘了,只记得时不时伴随开怀大笑。  其实是很普通的一天,为什么还记得。已是初秋,南方仍与夏季无异,从城里到花博园往返
期刊
金秋时节,北国已是万类霜天。南国漳州依然温润如春,天蓝地绿,处处水木清华,花香沁人。20年前,“海滨邹鲁、花果之乡”漳州迎来了一场特别的盛会——“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10年之后,“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又接踵而至。从此,两岸农博会·花博会像两位美丽的花仙子,每年如期相约在水仙花的故乡漳州盛大举行。无数海内外客商、游人在此期间欢聚漳州共襄盛举。  花开两岸,香飘世界。仿佛七彩纽带,两岸农博会·花
期刊
11月18日-22日期间,北国大地已是一派萧疏,漳州的花势依然鼎盛,漳州马口的花博园拉开盛大的帷幕,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同时开幕。人们纷纷涌入花博园观赏,花博园里珍卉异草一千多个品种争奇斗艳,似乎,漳州的秋色无关肃杀,站在漳州任何一处的街角巷陌,都会以为置身一个大花园,真是“花样漳州”的独特魅力。有多家台资花卉企业先后落户漳州,真可谓一支浩浩荡荡的花卉大军。花卉品种有蝴蝶兰、
期刊
先哲老子曰:“上善若水”。上善若水有着很深的哲理在其中,不同的读者有不同之理解。其后句是:“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虽不是全面的解释,却是精华凝结之语。花做为世间美好的事物,其种类繁多,雅俗共赏,不吝色泽香味,不拒贫寒老幼,既美化环境又陶冶心灵,予花予果、予色予香、予清新空气予文化情操,而无所求于人类,唯美且恒久专一地美,实有上善之德。  当然,以我个人的喜好作为其德善的观点,似乎带着偏见的色彩。只是
期刊
假如你是和风,你肯定会跑过来,心甘情愿地为她传播芬芳。假如你是细雨,你肯定会停下脚步,满心欢喜地为她滋润颜容。假如你是小鸟,你肯定会飞落在她的枝头,欢唱不已。假如你是蝴蝶,你肯定会飞奔过来,为她的盛会助兴。  她是谁呢?她就是闻名海内外的东南花都,她位于福建漳州漳浦马口,国道324旁。每年公历11月18日,这里都会如期举办为期十天左右的百花盛会。你要是不来约会啊,那该多遗憾呀。  我可是年年和东南
期刊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大师。1952年的一天,诗人艾青前来拜访已是88岁高龄的齐白石,艾青还带来了一幅画,请他鉴别真伪,齐白石拿出放大镜,仔细看了看,对艾青说:“我用刚创作好的两幅画跟你换这幅,可以吗?”  艾青听后,赶紧收起这幅画,笑笑应道:“您就是拿20幅,我也不跟您换。”齐白石见换画无望,不禁叹了一口气:“我年轻时画画多认真呀,现在退步了。”原来,艾青所带来的这幅画正是齐白石数十年前的作品。
期刊
龙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点缀其间的红色旅游景点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贴近历史和生活的大课堂,请你跟随英雄的背影来一趟洗涤和净化心灵之旅,“传承英烈志,激励后来人”。  在革命老区东泗乡卓港村,有一座具有独特南洋风格的三层洋楼,乃旅外华侨苏德炉于1926年独资兴建,建筑面积约2901平方米,为名噪一时的地标。1932年红军进漳时,革命青年苏静和苏精诚组织老同学及贫苦农民成立游击队
期刊
第10届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會·第20届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将于11月中旬如期举办。花卉博览会的“花”字,让我浮想联翩。  很难想象,这个世界如果没有花,是个什么样子。“春暖花开”是我们常说的话。春天来了,百花盛开,但是,其他季节就没有花了吗?有,夏有荷花,秋有菊花,冬有水仙……  花与人为友,只给人带来美好,不给人找麻烦,所以,人们喜欢花。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自古就有咏花的诗词,这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