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往对冠心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阻塞性冠脉病变上,近年来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引起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广泛关注。冠脉微循环障碍多发于绝经后女性,目前现代医学在其病机和治疗上缺乏共识,中医药治疗有多靶点起效、毒副作用小等优势,在临床上得以广泛运用,但关于更年期女性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病机缺乏相关中医理论研究。基于中医学对女性更年期的认识,结合脉络学说,本文提出更年期女性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病位在心络,其核心病机是心肾阳气不足,鼓动无力,痰浊瘀血阻滞。通过对其中医病机的探讨,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基金项目】
: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一带一路”合作专项(GH2017-02-03)-脏器微循环评估与中药保护作用研究,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YZ-1884)-雌性更年期大鼠心肌微血管的变化及二仙汤的作用研究,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培训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19]128号)。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往对冠心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阻塞性冠脉病变上,近年来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引起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广泛关注。冠脉微循环障碍多发于绝经后女性,目前现代医学在其病机和治疗上缺乏共识,中医药治疗有多靶点起效、毒副作用小等优势,在临床上得以广泛运用,但关于更年期女性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病机缺乏相关中医理论研究。基于中医学对女性更年期的认识,结合脉络学说,本文提出更年期女性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病位在心络,其核心病机是心肾阳气不足,鼓动无力,痰浊瘀血阻滞。通过对其中医病机的探讨,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下咽癌保留喉功能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8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肿瘤位置、手术方式、切除修复方式、术后恢复情况、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病例21例,分别为梨状窝癌16例,下咽后壁癌3例,环后区癌2例.手术方式如下:对于梨状窝癌,单纯梨状窝切除6例,垂直部分喉、患侧梨状窝切除8例,梨状窝切除颏下动脉穿支皮瓣转移修复2例.原发于下咽后壁的T1病例1例,原发灶切除选择咽侧径路,切除病变,局
1 临床资料rn患者男,43岁,就诊主诉鼻涕后流、咽喉干涩疼痛,伴枕部、前额胀痛1年半,加重4个月.患者1年半前饮酒后出现鼻涕后流,自觉堆积于枕部、后鼻与咽部,咽喉干涩疼痛,咳嗽,频繁清嗓,鼻堵,枕部、前额闷胀疼痛,时有鼻腔肿痛、耳闷、眼痒症状.于当地医院就诊,鼻内镜检查示:双鼻腔黏膜充血,左鼻腔较狭窄.鼻咽部黏膜光滑,双侧咽隐窝较对称,左侧圆枕较右侧肥厚,舌根淋巴组织轻度增生,双侧扁桃体肥大.喉黏膜充血,双声带游离缘内侧呈沟样结构,外展正常,闭合不良.诊断为慢性鼻炎,鼻窦炎,咽喉炎.经鱼肝油滴鼻液、欧龙
通过系统总结吴鞠通《温病条辨》的寒湿理论,认为寒湿疾病的病因与发病强调内生寒湿与外感寒湿同气相求,合邪致病,病机演变为易损人体三焦阳气,导致阳气虚损,寒饮内停。治疗寒湿疾病当时时顾护心脾肾阳气,给予宣肺化湿、健脾渗湿、通小便利湿等多种方法,使阳气恢复而寒湿倶去。后期变证有寒化热化、伤气伤血等多种变化,皆具有湿邪黏滞而不易速愈的特性,临床治疗当细心分辨,精心诊治。临证若寒湿外感侵犯人体卫表和经络肌肉用桂枝姜附汤治疗;寒湿不解、湿郁化热成为热饮用麻杏石甘汤治疗;寒湿咳嗽用杏仁薏苡汤治疗;寒湿咳喘用小青龙汤加减
2021年10月10日上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中国职工之家酒店召开.大会以“大力发展中西医结合,启航中国医学新征程”为主题,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陈竺院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副书记徐延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高福院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党委书记查德忠,专家代表陈可冀院士和何强教授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西医结合学界的专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均是儿童中的常见疾病.近年来,二者患病率均呈持续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临床上发现大量的ADHD患者合并有与过敏性疾病存在.研究发现AR可增加患儿患ADHD的风险,ADHD患儿有更高的AR患病率.为提高对两者共患的认识,以便于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促进对AR及ADHD的管理,本文通过查阅近期文献,对AR与ADHD之间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进
整体观是中医学独特的世界观,是中医思维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也是其归宿所在。中医学的整体观以气为本原,借助气的恒动性、弥散性、透达性、贯通性搭建了一个主次分明、层次清楚、网状交织的时空宇宙模型,是对人体自身完整性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统一性的认识。中医整体观认为,整个宇宙世界以气为中介、以人为核心、以时空为轴线,构建了“自然-人-社会”协调为用的宏观统一整体,通过气的升降出入、阴阳的消长转化、五行的生克制化等规律调控着整体的协调平衡。在宏观整体的调控下,人体、自然、社会又分别依照自身规律不断运动变化着。中医学
《孟河四家医集》由张元凯、时雨苍等学者历时数年,经过广征博采整理而成的一部大型医籍。它总结了江苏孟河主要著名医家费伯雄、费绳甫、马培之、巢崇山、巢渭芳、丁甘仁的学术理论和临床经验,体现了孟河医派的主要学术思想和用方经验。本文基于该书通过对孟河医派四大医家相关方剂信息的系统整理,剖析四大医家养生调摄、治疗内伤杂病及外感疫病的治疗思想。医家们在预防调摄时善用药膳,注重药食并补;治疗内伤杂病注重治病求本,强调补益为先;治疗外感时疫遵循三因制宜;具体遣方用药时以和缓轻灵简便为要,创制无名方,善用外治,活用鲜药,快
唐容川与张锡纯对于吐衄证的论治均具有独到而系统的理论架构及治法方药,都十分重视冲胃气逆,强调调理气机尤其是降气法,善于运用治血四法构建系统的辨证分型体系。唐容川将吐衄证分门别类,治血四法基本依照止血、消瘀、宁血、补血的顺序进行,善用外治法和分经论治法,遣方以张仲景经方为主,是运用各家方药论治吐衄证的集大成者,同时善用大黄,止血常仅用凉药及炭药,常用独参汤治疗气随血脱证。张锡纯将吐血、衄血一同论之,并将“降胃镇冲”确立为治疗大法及通法,治血四法的运用不拘泥于先后顺序,创立了众多专门治疗吐衄证的方剂,在当今临
中医药学术的发展应坚持和弘扬中医“道统”。本文尝试探寻中国文化中“道统”概念的本义和延伸,阐释中医学视域下的“道统”,思考重振中医“道统”的现实需求以及重振中医“道统”的基本路径等。重申、阐释和弘扬中医“道统”,对于充分彰显中医药学术的主体性特征,维护和巩固中医经典的核心学术地位,系统梳理中医药学术传承与发展的历史谱系,“活态”传承古今中医名家的创新理论和临床特色,培养具有深厚中医理论和临床素养的优秀中医理论人才和临床人才等,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吴门医派为中医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学术流派,温病学说即形成、兴盛于此,历代吴门医家通过医疗实践,从病因病机到辨证施治,不断丰富温病学说的理论体系,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反映其学术理论的主要载体即是医案。《七家诊治伏邪方案》作为清末吴中名医会诊伏暑的病案实录,集中展现了晚清吴门医派温病诊疗的最高水平,蕴藏了丰富的理论经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文试从该方案入手,分析伏暑夹湿为患、发病似疟、变证多端等发病特点,并总结了晚清吴门医派诊治伏暑的经验特色,如注重扶正达邪、提倡清运中焦、病后注重养阴苏胃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