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代文化空间的建构(专题讨论)——传统文化:传承中的批判

来源 :学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989111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詹福瑞认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要有清醒的认识。产生于封建时代的具有阶段性的传统文化的本质是服务于等级统治,且压抑个性和民主的;只有具有超越时代、族群和意识形态的文化,才有承传的价值和意义。要防止那种不含任何思想价值判断的纯技术化操作倾向的蔓延,以及由此造成把假恶丑当成了美德、把专制当成了民主、把戕灭人性视为济世良药的可能性。许建平提出,用“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纠正天人对立的思想。以天地大爱品格接纳先进的人本主义,用重义轻利的乐道精神净化拜金主义,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吸纳创新冒险精神,以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进步政治理念改革农耕社会遗留的陈旧思想和体制模式,防止自流选择而造成的专制主义死魂复燃与拜物主义、疯狂占有欲沆瀣一气。鲁品越认为,文化扎根于人类主体的精神世界而回荡于人与人的“主体际”之中,形成了把人们内心世界内在地联系起来的纽带与精神性血脉。社会成员之间通过外部载体而形成的无数这样的纽带与血脉的交织,形成了我们所称的“文化空间”。当代文化的转型包括人类主体精神内涵及其物质载体的转型,后者包括文化产品的转型、物质生活消费品文化的“创意化”转型,共享领域社会文化的“景观化”转型,以及从单向文化空间向“互动式双向文化空间”的转型。高宣扬认为,长期主导西方文化创造模式的西方中心论及人本中心主义,促进了当代科技主义的功利性倾向,已成为当代全球危机的主要病灶。只有反思和批判西方中心论及人本中心主义,重视东方民族特别是中国文化的自然和谐传统,才有可能从危机中解脱出来。
其他文献
百岁学者王承绪先生,循"返本开新、明体达用"之原则,承前启后、合作主编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比较教育》教材,交流中外,翻译西方教育名著;组织撰写《比较教育学史》、《中外教育比较史纲》等里程碑式著作,率先开展比较高等教育研究,为中国比较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两大贡献: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建构基本的研究方法体系。王先生丰富的学术成就、深远的学术影响,根基于他鞠躬尽瘁的报国精神、以学术为业的学问志趣以及物我两忘的人生境界。
<正>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多样化的今天,与人力资源市场建立良性互动是高等教育的必然趋势,因此,从人才培养规格角度进行高等教育分类更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城乡经济关系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理解城乡经济关系的演变逻辑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关键性意义。在理论上,存在着政府一居民、中央一地方双重互动一资源配置方式和收益分配方式一城乡经济关系演变的顺次决定机制。在该机制中,政府一居民、中央一地方的双重互动是影响城乡关系的本源性因素。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政府一居民、中央一地方的互动方式各不相同,相应的城乡关系也就具有差异性特征。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央一地方的不完全分权与政府一居民的不完全分权相互叠加,导致城乡差距持续拉大。新时期中国经
经济学正确的提问方式是平等或不同不平等程度的效率比较,而不应是平等与效率之间的目标冲突。据此,以结果相同的平等或太不平等以及机会相同的公平都是缺乏效率的。这是因为,在社会中任何产品或权利的分配都具有外部性,都会引起不同人群不同程度的嫉妒与不满,从而影响了社会整体的合作效率。如果产品或权利的分配能使社会各群体的嫉妒或不满最小化,同时也有不同社会群体嫉妒或不满的相同,这时的社会状态可以定义为实现了社会公正;与此同时,也实现了最大的社会合作效率。这表明建设和谐社会所诉求的不宜是平等和公平,而应当是公正和正义。
<正>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本科教育的重要力量,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承担着重要任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的重任。在发展过程中,新建本科院校须抓住升本契机,重新
<正>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地方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科学定位,使学校职能的内涵进一步向深层次拓展,为经济社
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正处于十字路口,面临着一系列重大挑战和问题,亟需更深层次的改革突破和发展创新,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创新驱动的转变,按照“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的治理之道建立长治久安的长效机制。尽管中国过去的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并不存在一个相对稳定成熟的所谓“中国模式”,只有“中国路径”或至多“中国经验”可言。当前,中国呈现“强政府,弱市场”和“大政府,小社会”的格局,必须合理界定政府、市场、社会的合理边界。政府最基本的作用是维护和服务。政府的角色定位应该是:限制“掠夺之手”
唐诗发展经过盛唐高峰期后,承接的是中唐诗人,他们自觉地意识到需要求“新”、求“变”。所谓“中唐新变”,是指从贞元、元和年间开始,诗人的诗歌创作及其理论学说出现崭新面貌,如韩孟奇险,元白平易,形成一股创新潮流。这些诗人,既是诗论家,亦大多是有功名官职的政治家;其诗论有承接杜甫现实主义带有儒家诗教色彩的“风雅”论,也有继承王昌龄饶富创作艺术的“诗境”说。在承先启后之余,更有一些思想上的突破。例如,中唐诗人宗儒尚“风雅”,然而,高仲武《中兴问气集》突破性地选取女性诗及僧人诗;韩愈“以文为诗”的创作手法下开辟“雄
本刊讯 作为东方讲坛学术讲座特别版之一,由上海大学主办的“哲学魅力”系列讲座分别于2012年4月20日、27日,5月4日、11日、18日在上海大学新校区举行,陈波、韩庆祥、邹诗鹏、陈卫平、杨国荣做了精彩演讲。
对全国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各级各类中小学专任教师11190人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教师的一般信息、教学与评价、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工作状况与学校管理四个方面。调查结果发现,教师性别比例趋向平衡,但城镇间差异显著;中青年教师占主体;教师资格基本达标,农村小学阶段存在通科教师;教师职称晋升与教龄密切相关。提升教师的入职资质和学历层次依然是改革发展的重心之一,要建立和规范教师教学工作量制度,采取针对性措施减轻教师工作压力;进一步厘清和优化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与教科研视野;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规范和推动教师教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