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推进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化
辅导员专业化是指辅导员应具备完成思想政治引导、学习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就业指导等工作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和经验以及相关的职业理想与职业素养。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不断适合社会和学生心理要求,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辅导员选拔、后续培养、学科专业建设、专业团体建设以及辅导员自身素质培养等多个方面。因此,系统地分析辅导员专业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统筹规划其专业化发展,是新时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辅导员专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要求、学历提高与职业发展不吻合。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最直接的引导者,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困难、心理问题以及择业困惑都需要辅导员的指导和帮助,这就要求辅导员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许多高校在辅导员招聘过程中忽视了辅导员工作的专业性。入职后,辅导员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面临提升学历的问题,而学校对辅导员学历发展缺乏整体规划,辅导员学业发展处于无序状态。
2.辅导员事务管理工作过多,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弱化。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辅导员所带学生数量大幅增加。他们不仅要担负学生日常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社团活动指导等诸多职责, 而且还要处理大量非职责范围内与学生相关的事务。繁重的工作造成辅导员工作效率低,专业化发展的时间和精力难以保证。
3.辅导员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在高职院校还没有达成共识。近年来,虽然教育部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明确了辅导员的职业定位,指明了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方向,但在辅导员选拔、培训、职称晋升等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辅导员队伍存在思想不稳定、结构不合理、发展不明确、后备队伍匮乏和专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
二、积极推进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对策
笔者认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标准体系应由以下内容构成:有严格的任职资格条件,保障队伍基本素质;有专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服务的专业性;有明确的职责范围,在专业领域内相对自立;有后续的培养,增强组织核心竞争力;有坚强的专业团体组织,保证队伍相对稳定。要实现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就必须求真务实地落实好以下工作:
1.提高职业准入标准,保障队伍基本素质。高职院校辅导员应具备的专业职业能力主要包括:思想教育引导能力、心理健康辅导能力、就业指导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等。知识结构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文化历史知识等。因而在招聘过程中,不但要求应聘者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写作表达等基本能力,更要提高对辅导员的专业要求,可多招聘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专业人员,增加辅导员工作的不可替代性。通过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而体现专业地位。
2.细分辅导员岗位职责,由全能岗转向专业岗。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辅导员设岗主要以班级或一定人数为单位配备,全面负责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事宜。笔者建议按照辅导员的工作职责细分岗位,将职责明晰、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从传统的辅导员工作中独立出来,专门设岗。这些岗位可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让每一位辅导员都有自己侧重的专业领域,把这个专业当成长期追求的事业,拥有比较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这应该是今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努力的方向,也是切实从根本上解决辅导员队伍专业化问题的有效措施。
3.构建培训体系,是辅导员专业化的制度保障。对所有辅导员实行定期培训制度,是提高工作绩效、增强组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具体做法:(1)让辅导员就自己专业领域进行不断的学习和研究,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方法。(2)积极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教育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和创新辅导员教育培训的内容与模式,形成日常和专题培训、中长期学习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等形式的培训体系。(3)为辅导员培训和研究提供专项基金,专款专用,使辅导员能专职于本职工作,同时也为储备专家型的辅导员做好准备。
4.发展专业团队,保证辅导员队伍相对稳定。辅导员队伍应该是由思想政治教育、人际交往、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方面的专家所组成。辅导员个人同时成为这几方面的专家是困难的,但在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中,如在一所学校建立一支专业全面、专长互补、结构合理、功能优化的辅导员队伍,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任重而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各高职院校应该提高意识、加强重视、克服困难、创设条件,积极推进辅导员专业化进程,促使学生工作向更科学、理性的道路上发展。
参考文献:
[1]曹琨.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学理支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2):81.
[2]李永山.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问题及其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8,(01):44.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化
辅导员专业化是指辅导员应具备完成思想政治引导、学习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就业指导等工作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和经验以及相关的职业理想与职业素养。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不断适合社会和学生心理要求,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辅导员选拔、后续培养、学科专业建设、专业团体建设以及辅导员自身素质培养等多个方面。因此,系统地分析辅导员专业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统筹规划其专业化发展,是新时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辅导员专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要求、学历提高与职业发展不吻合。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最直接的引导者,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困难、心理问题以及择业困惑都需要辅导员的指导和帮助,这就要求辅导员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许多高校在辅导员招聘过程中忽视了辅导员工作的专业性。入职后,辅导员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面临提升学历的问题,而学校对辅导员学历发展缺乏整体规划,辅导员学业发展处于无序状态。
2.辅导员事务管理工作过多,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弱化。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辅导员所带学生数量大幅增加。他们不仅要担负学生日常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社团活动指导等诸多职责, 而且还要处理大量非职责范围内与学生相关的事务。繁重的工作造成辅导员工作效率低,专业化发展的时间和精力难以保证。
3.辅导员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在高职院校还没有达成共识。近年来,虽然教育部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明确了辅导员的职业定位,指明了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方向,但在辅导员选拔、培训、职称晋升等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辅导员队伍存在思想不稳定、结构不合理、发展不明确、后备队伍匮乏和专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
二、积极推进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对策
笔者认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标准体系应由以下内容构成:有严格的任职资格条件,保障队伍基本素质;有专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服务的专业性;有明确的职责范围,在专业领域内相对自立;有后续的培养,增强组织核心竞争力;有坚强的专业团体组织,保证队伍相对稳定。要实现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就必须求真务实地落实好以下工作:
1.提高职业准入标准,保障队伍基本素质。高职院校辅导员应具备的专业职业能力主要包括:思想教育引导能力、心理健康辅导能力、就业指导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等。知识结构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文化历史知识等。因而在招聘过程中,不但要求应聘者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写作表达等基本能力,更要提高对辅导员的专业要求,可多招聘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专业人员,增加辅导员工作的不可替代性。通过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而体现专业地位。
2.细分辅导员岗位职责,由全能岗转向专业岗。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辅导员设岗主要以班级或一定人数为单位配备,全面负责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事宜。笔者建议按照辅导员的工作职责细分岗位,将职责明晰、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从传统的辅导员工作中独立出来,专门设岗。这些岗位可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让每一位辅导员都有自己侧重的专业领域,把这个专业当成长期追求的事业,拥有比较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这应该是今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努力的方向,也是切实从根本上解决辅导员队伍专业化问题的有效措施。
3.构建培训体系,是辅导员专业化的制度保障。对所有辅导员实行定期培训制度,是提高工作绩效、增强组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具体做法:(1)让辅导员就自己专业领域进行不断的学习和研究,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方法。(2)积极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教育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和创新辅导员教育培训的内容与模式,形成日常和专题培训、中长期学习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等形式的培训体系。(3)为辅导员培训和研究提供专项基金,专款专用,使辅导员能专职于本职工作,同时也为储备专家型的辅导员做好准备。
4.发展专业团队,保证辅导员队伍相对稳定。辅导员队伍应该是由思想政治教育、人际交往、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方面的专家所组成。辅导员个人同时成为这几方面的专家是困难的,但在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中,如在一所学校建立一支专业全面、专长互补、结构合理、功能优化的辅导员队伍,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任重而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各高职院校应该提高意识、加强重视、克服困难、创设条件,积极推进辅导员专业化进程,促使学生工作向更科学、理性的道路上发展。
参考文献:
[1]曹琨.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学理支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2):81.
[2]李永山.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问题及其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8,(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