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历史转折

来源 :档案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33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粉碎“四人帮”后,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开始对“文革”的错误进行拨乱反正.但是,由于长期“左”倾错误的指导思想没有受到根本清算,大量的历史错案无法得到平反,“以阶级斗争为纲”“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两个凡是”之类的错误话语仍像紧箍咒一样,严重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其他文献
民国晚期,张治中先生曾一度主持西北军政,其间对国立兰州大学图书馆颇为关照,不仅为图书馆新编业务便览《国立兰州大学图书馆概况》题签,而且为本馆捐献杂志和订阅杂志补助费.本文对两项史事进行了相应考述,并对相关背景作了简要探讨,旨在铭记前贤德惠,丰富兰大图书馆馆史内容.
曾子之语“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一直被视为孔子“吾道一以贯之”的定论.本文认为曾子“忠恕说”仅是曾子的个人理解,而不能概括孔子“吾道一以贯之”的全部内容.曾子“忠恕说”之所以被后儒重视接受的原因,即曾子地位提升的原因.一是曾子后期学术造诣很高,对儒学传承发展做出很大贡献,曾子学派对其思想的发掘重视,抬高了曾子地位.二是“思孟学派”与孟子的强大影响力抬高了曾子地位.三是汉代“以孝治天下”的国策,提高了曾子地位.四是《论语》的编纂抬高了曾子在后世的地位.五是唐代韩愈、柳宗元提出“道统说”,抬高了曾子地位.本
数字档案资源融合共享服务的不断推进,方便了用户对档案资源的访问与查阅,提高了档案的利用效率.但是,随着数字档案资源越来越多,也给用户检索和定位档案信息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借鉴当前主流互联网搜索引擎的算法和功能,对数字档案资源进行文本化处理,通过分词、索引词提取、权重分析等过程,并使用基于Python语言的Django框架进行系统搭建,构建数字档案资源全文索引数据库,可以实现对数字档案资源的内容检索,从而达到节省用户时间的目的 .
对中国电子文件管理论坛各届论坛的主题进行分析,可以了解我国电子文件及其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整体进展.同时,从同一主题报告人所属机构性质出发展开讨论,分析归纳出不同机构对同一主题的认知、态度和倾向,有助于档案界看清方向,坚持档案视角、档案立场、档案观念,采取有效对策,应对电子文件对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冲击.
抗日战争时期,甘肃是西北抗战大后方的中心,是支援抗战的重要政治、军事、交通和文化基地.在甘肃这块热土上,不仅留下了人民英勇抗战的光辉事迹,也留下了丰富的抗战遗址.这些抗战遗址是甘肃省抗战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国人民的宝贵文化资源,是研究西北抗战大后方的重要实物资料,值得重视与保护.但是,在城市建设和商业发展的过程中,甘肃省抗战遗址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消失不见.在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的战略格局的背景下,充分发掘甘肃省抗战遗址,合理开发利用抗战遗址,对于推动“一带一路”文化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944-1947年,共产党员韩乐然受党组织安排,寓居兰州,凭借画家、考古学家的身份,来往新疆、青海、甘肃,绘画、考古,秘密接触国民党高官,开展统战工作,为大西北的解放作出贡献.同时研究敦煌、克孜尔千佛洞石窟艺术,创作了大批的画作,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
自1987年档案法颁布以来,我国颁布实施的档案管理领域的主要政策法规可以分为三大类,分别是档案法、五年规划和国家档案局发布的命令(令)、规定、指南、办法等公文.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30份法规性文件进行分析,根据政策法规的要点和主题变化可以发现,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路径,主要分为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档案利用体系建设、档案安全体系建设三条主线.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重点将会在档案治理体系建设和数字档案馆的绩效评价方面,并且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会不断上升.
“一带一路”涉外档案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生等方面.多年来,我国各级各类档案部门通过各种模式和手段,对“一带一路”涉外档案进行开发利用,实现了“一带一路”涉外档案的部分价值.当前,我们要顺应时代潮流,从顺应时代潮流、跨界融合,引进高新技术、拓展形式,重视用户需求和反馈、完善流程等方面入手,不断推进“一带一路”涉外档案利用价值的提升,满足各种类型用户不同的利用需求.
唤起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可以从精神和情感层面消解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是加强民族共同体身份认同和国家认同的重要途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族际认同、情感共鸣都是制约共同体意识形成的要素.象征符号可以将概念化的理论,通过符号转化为感官系统可视可感的具体存在,从而唤起受众发自内心的情感体验和历史记忆.为此,西北民族博物馆依托自身丰富馆藏,以象征符号体系建设为中心,将文物内涵具体化和人格化,展现西北各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努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出贡献.
黑热病作为清末民初时传入我国的一种新型疫病种类,最初仅流行于清浦江以北的北方诸省.至1940年代以后,该疫病逐渐扩展到西北各省,且以陕西西安最为严重.在此背景下,陕西省政府、西安市政府从传染源、传染途径等近代西医流行病学的原理出发,积极采用捕获中华白蛉与田鼠、清理排泄物、创建防治站以及五价锑剂法的措施,开展对黑热病的防治工作.然而,由于战时经费的不足,加上黑热病为慢性疫病,故导致当时该疫病的防治效果并不明显.回顾国民政府时期以西安为代表的内陆城市中黑热病的防治,对传播近代医学新知识、促进西医本土化发展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