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手风琴艺术的新发展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11月16至19日,中央音乐学院成功地举办了“第二届国际手风琴艺术节”。在此期间,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四川、西安、沈阳、武汉、深圳等地音乐院校的手风琴专业师生们,同来自塞尔维亚诺威萨音乐学院、芬兰图尔库音乐学院、意大利罗马圣塞西莉亚音乐学院、波兰华沙肖邦音乐学院、俄罗斯格涅辛音乐学院的手风琴艺术家们进行了精彩的演出与交流活动,体现了艺术节以“交流、促进、提高”为主题的宗旨。这是一次国内外手风琴艺术交流的盛会,为中外手风琴艺术交流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艺术节期间,举办了形式多样、特色突出的音乐会,为大家带来了完美的视听盛宴。在开幕式音乐会上,中央音乐学院手风琴专业的学生们演奏了风格各异的中外乐曲以及曹晓青和许笑男根据徐昌俊的扬琴协奏曲《凤点头》改编的手风琴与弦乐队作品,德国音乐人老锣创作的手风琴室内乐作品《白云泉》《如同你我》和《水样年华》等。此外,还举办了新生代作曲家们为第八届“炎黄杯”作曲比赛所创作的优秀手风琴作品音乐会。在“80后音乐会”上,邀请了80年代后出生的优秀青年演奏家登台演出,展示了现阶段中国手风琴艺术发展的勃勃生机。本届手风琴艺术活动不但有高水准的演奏会、大师班及各种讲座活动,还举办了关注青少年手风琴基础教学的研讨会,充分体现了艺术节对广大青少年手风琴基础教学的重视,以及为中国手风琴未来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引领21世纪中国手风琴艺术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一、中央音乐学院手风琴专业成立十周年硕果
  2014年,恰逢中央音乐学院手风琴专业成立十周年。本届艺术节也可以说是中央音乐学院手风琴专业成立十周年的庆典,展示了十年来在手风琴人才培养、音乐创作以及基础手风琴教育方面取得的硕果。
  中央音乐学院手风琴专业自2004年成立以来,在曹晓青的带领下,经过十年的积累和奋斗,为我国手风琴界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打造出手风琴领域的“梦之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初创到发展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曹晓青制定了特色的自由低音手风琴课程体系,采用因材施教和强化辅导的教学策略,以培养优秀手风琴演奏精英,积极参与国际手风琴比赛,为国争光为目标,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在手风琴教学的第一线。教学中,曹晓青以严格细腻、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对待学生,同时他也积极鼓励学生在音乐创作、曲目改编和演奏形式上大胆创新。十年来(截止2014年10月底),共举办手风琴相关各类音乐会五百多场(次),邀请五十余位国际手风琴专家到中央音乐学院开展交流,极大地提高了中央音乐学院手风琴专业学生的演奏能力和音乐素养。他带领学生们参加了国内及国际各种重要的赛事,摘金夺银,获得107项第一名和215项重要名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教学成果,获得了国际手风琴界的关注与赞誉,中央音乐学院手风琴专业已经成为国际手风琴界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
  手风琴专业教学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了专业化发展道路,80年代后随着自由低音手风琴的传入,在手风琴专业教学和师资培养等多个方面得到了许多进展。21世纪,中国手风琴专业得到了重要的发展,迎来了我国手风琴专业发展的新时期。
  二、“炎黄杯”作曲比赛推动手风琴
  音乐创作新发展
  艺术节期间,举办了第八届“炎黄杯”作曲比赛创作的优秀手风琴作品音乐会,这是本次艺术节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特色,展示了新世纪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的新成果。
  “炎黄杯”作曲比赛是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近年来每年举办的一项作曲赛事,旨在锻炼在校作曲专业学生的作曲能力,激发他们的音乐创造力,培养与挖掘优秀的作曲人才,并为他们创作的优秀作品提供演出与实践的机会,使得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本届比赛是为专门针对手风琴音乐创作、为推动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发展而举办的。参赛选手都是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在读本科生和研究生,年轻的作曲家们有着丰富多维的思想和创造性,洋溢着青春的朝气和活跃的思想。
  比赛评选出14首优秀作品,其中有4首手风琴独奏,10首手风琴室内乐作品:江辰曦的《风中的歌》(为长笛、单簧管、大提琴、手风琴而作,一等奖),获得二等奖的是李博禅的手风琴独奏曲《目送》和李晨瑶的《觅途》(为小提琴、大提琴、手风琴而作),获得三等奖的有许笑男的《梦》,李师润雨的《夜风吟》(为手风琴、大提琴、钢琴而作)和邹睿的《杳杳—隙光》(为手风琴、小提琴、低音提琴、钢琴而作)。
  《风中的歌》的灵感来源于“风”和“歌”两种元素。“风”在作品中大多数由非常规的音色体现,“歌”则使用带有旋律性的片段来呈现。两种元素相结合,形成了“歌声随风飘荡”的意境。作品中还使用了蒙古族民歌《诺恩吉雅》作为慢板部分的旋律素材。这是一首讲诉女儿出嫁远方之前道别父母和家乡的凄美民歌。民歌的旋律与整个作品的“风”与“歌”的元素相呼应,以手风琴的音色为基调,使全曲带有感伤的色彩。
  《目送》是一首寓意深刻,情感细腻,充满想象的作品,“目送一季盛夏,目送一段芳华;目送你,走向另一个我”,刻画了作者对生命的思索和畅想。《觅途》将小提琴、大提琴、巴扬三种声音巧妙地融合起来,素描出种种或斑斓或灰暗的色彩,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地球和宇宙的畅想以及在探寻真理的路途中的那些迷惘、痛苦、孤独和坚持。
  《梦》是一首专门为自由低音手风琴而创作的独奏作品。这首作品更多是从乐器本身出发的,通过挖掘手风琴自身的演奏特色与性能,展现乐器本身独特的音色魅力与演奏技巧。全曲富有激情,充满了“梦幻”的色彩,也可以说是一个追梦的过程,乐曲最后调式色彩的变化也暗示着希望和光明。
  在这次创作中,充分发挥并展示手风琴的音乐特色和艺术魅力是作曲家们共同追求的目标。作品风格比较自由,每首作品都独具一格,有些可谓标新立异。有的注重声音的色彩组合,有的侧重多元风格融合,较大程度地演绎了手风琴所独有的艺术品格和特征。这些作品不仅使用了当今国际作曲界较为前沿的创作手法,还融入了中国民族特色调式、节奏等因素,并将爵士、探戈等多元风格融入其中,体现出新颖的创作思路与丰富的音乐语汇,让人们领略了自由低音手风琴的独特魅力,同时看到了手风琴与其他乐器如大提琴、小提琴、单簧管等组合的各种形式,不同于以往的传统组合,其新颖别致的声音给观众带来了别样的艺术感染了和强烈的印象。
  当然,也有些作品还有不太成熟,有待继续完善和修改,作曲家对乐器性能的挖掘还有待深入,而不是仅仅限于乐器排气孔、风箱等演奏技能的运用。这次比赛也可说具有一定的实验性。作曲家不但需要对乐器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加强自身的音乐文化积淀和修养,也是摆在这些年轻学子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三、关注青少年手风琴教学,
  重视手风琴未来发展
  任何一个领域的未来发展,都离不开对后继人才的培养,在音乐教育领域亦然。在中国,有着广大的青少年手风琴学习群体,他们是中国手风琴专业未来发展的生力军,关心青少年手风琴教育也就是关心中国手风琴音乐发展的未来。
  本次艺术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针对普通手风琴教学所举办的“青少年手风琴教学研讨会”,这是首次在专业性艺术活动中举办普通手风琴教学主题方面的议题,通过这个平台总结业余手风琴教学中的经验和问题,进一步促进业余手风琴教育的健康发展。参加会议的成员有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天津音乐学院附中、四川音乐学院附中、武汉音乐学院附中、西安音乐学院附中以及各地少年宫、手风琴学校和音乐学校的老师等。
  研讨会由天津音乐学院附中孟辉主持,老师们就青少年手风琴教学、演奏、招生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内容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四川音乐学院的陈军针对如何正确使用节拍器和弹奏练习曲的问题谈了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中国戏曲学院的孟茜就作品演奏中的触键问题谈了自己的教学体验与认识;上海音乐学院的张研就如何更好地引导孩子从音乐出发,更有热情地表达音乐谈了自己的方法和经验;冯健从手风琴基础性教学的重要性跟大家进行了交流。天津音乐学院附中朱经白畅谈了手风琴教学、招生与人才培养等问题。
  青少年手风琴教学是决定未来手风琴发展的一个关键,一次小型的研讨会虽然解决不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众多问题,但能够引起广大专业手风琴教师的关心和重视,全国青少年手风琴基础事业将会得到健康、良性的发展。
  (感谢中央音乐学院曹晓青教授和许笑男为本文提供的参考资料。)
  高洁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 荣英涛)
其他文献
如果要评选出当下传统音乐文化领域里,哪一个音乐事项最炙手可热,“人气”最旺,可能非江苏民歌《茉莉花》莫属。它唱遍全国,演遍世界,成为近年来中国在国际或涉外场合中演出最多、艺术表现形式最丰富、发行量最大的乐曲之一。这首“出身”卑微的《茉莉花》,在它走过的几百年风风雨雨的历程里,从里弄巷陌的民间小调逐渐成为中国许多重要事件和重要国际场合的“御用音乐”,逐步完成了它从“边缘”到“中心”主流文化的文化属性
由文化部艺术司、国家大剧院和中国音乐家协会共同举办的“第一届中国交响乐之春演出季”活动于2008年4月下旬至6月中旬在国家大剧院举行。此次活动意在集中展示近年来我国交响乐发展的成果,共将推出30余场别开生面的交响音乐会。音乐会每场演出都有自己的主题、自成风格,如山西的主题为“黄河的记忆”、湖北奏响的是《长江交响曲》……5月7日,湖南交响乐团携四部湘韵十足的交响乐作品亮相国家大剧院,举办了“长岛人歌
编者按:近期,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作为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如何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怎样增强学校办学内生动力?如何健全办学管理机制……这些都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期,围绕激发办学活力,我们一起探讨如何结合实际贯彻落实《意见》精神,交流分享典型经验和先进做法,
研究中国古代音乐的一个首要前提是破译古谱,但是存留下来的古代乐谱很少,而且由于相关记谱理论多已失传,乐谱破译步履维艰。目前破译古谱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古代乐谱没有节拍节奏标记或者节拍标记无法确认,因此,中国古代音乐在节拍方面存留下来的诸多谜题,成为了我们破译古谱、探究古代音乐的关键难题。  在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中,“拍”的概念与现代不尽相同,它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20世纪上半叶,随着
搞歌剧,应该从延安时期说起。  延安时期是我艺术上、思想上的准备阶段,认识搞中国歌剧要走民族化的道路、要走民族音乐的道路。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重视民族风格等等对我有很大的影响,但真正认识到要从头学起还是整风以后搜集民歌、跟老百姓学唱,慢慢才从心里喜欢上民族音乐。在这之前,口头上讲民族化,心里并不真正看得起,倒是很向往西欧的东西,特别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印象派的绘画、诗歌、音乐,入了迷。我从一本
Ethnomusicology正式作为学术词语至今已经半个多世纪。这个词语从ethno和musicology的复合,发展到ethnomusicology其自身成为一个完整独立的概念,与其说是一个交叉、新兴“学科”的诞生,不如说是一种宽宏、多元的音乐文化学术思想发展的启明。  虽然ethnomusicology(音乐人类学或称民族音乐学)在将音乐安放在文化背景中来研究这一点上学者们都是达成共识的,但
幼儿活动使孩子认识自然、社会,对发展幼儿交往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当前幼儿活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指导意识不强,片面地认为幼儿活动就是给幼儿一定的自由时间,让其进行自由活动,不能有效介入;教师指导方法单一,习惯自己讲幼儿认真听,总希望幼儿原封不动地按照教师的预设安排进行活动,降低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对科学探究教育的研究,认为教师运用科学探究教育来设
一、题目缘起  “八音”一词常用于指称中国古代乐器分类。《周礼·春官·大司乐》载:“大师掌六律六同,以合阴阳之声……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①八音指代八种类型的乐器,其分类以乐器的制作材料为标准,将乐器分为八类②,金类,如钟;石类,如磬;土类,如缶;革类,如鼓;丝类,如琴;木类,如柷敔;匏类,如笙;竹类,如笛。这一表述在各种古代文献中被反复
中国音乐文化对外的交流传播远自秦汉张骞出使西域,近至清末的教会传乐,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在此历史进程中,华乐远播海外,赢得了他民族、国家的接受与喜爱;同时,中国的音乐文化也积极地从海外其他民族、国家的音乐中汲取了营养,更好地完善、发展了自我的音乐体系。  近年,音乐史学、民族音乐学界对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研究有大量成果产生问世。但从研究所关注交流的国别、族别的分布来看,大多数研究关注的“中外”实际上
2014—2015年度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音乐季,一如既往地主打“龙声华韵”民族牌。作为乐季组成部分,5月6日在北京音乐厅迎来了“龙声华韵——赵季平作品专场音乐会”,指挥家李心草执棒中国交响乐团,携手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女高音歌唱家张宁佳和琵琶演奏家吴蛮演释作曲家赵季平新近创作交响乐作品,如首演的《丝路音乐瞬间》、北京首演的男中音与管弦乐队《将进酒》以及《第二琵琶协奏曲》、管弦乐《〈大宅门〉写意》、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