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真”阅读并非靠“买书”

来源 :金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cangli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读书”,不仅仅是作家永远说不完的“话题”,也早已成为全社会的一个“主题”。且不说古代名士的读书经验,也不说近代先贤的读书启示,更不说当代名家连篇累牍地谈阅读,就说当下,早在2006年,为了贯彻落实中共十六大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联合文化广电、教育、解放军总政宣传部以及工青妇等机构,共同倡导“全民阅读”活动,在我国便形成了全民广泛阅读的良好态势。在这一背景下,《金山》选择相裕亭的《花钱买书读入真》(以下简称《买书》)来引领“作家读书”这一话题探讨很有意义。我“入真”地读了《买书》一文,感觉作为相裕亭的“个人读书体验”是值得赞赏的,但作为一种“观点”,放之“业界”是很不准确的,甚至是有违事实的。为此,以我的买书、赠书、受书、藏书、读书的体验,结合裕亭文中对卖书、送书(作者赠书)的偏颇看法,谈谈读书及“入真”地读书的问题。
  众所周知,一个作家必须要读书,并且必须有一定的阅读量支撑,这里说的是“必须”,不是可有可无的软尺度。当今教育部对中小学课外阅读明确规定了每个年级几十本的“课外阅读书目”(注意是“必读”),测算一下,除了排得满满的课内学习外,要达到每天近万字(高年级万字以上)的阅读量。关于大学生的阅读,北大朱孝远教授认为,中国大学的文科生阅读和写作训练不足,希望学生养成每天写3000字的习惯,相当于大学四年写400多万字,这是“写”的要求,一年就要100多万字。“读”则要求更高,当然很多的人没有做到,加之很多作家并不一定是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所以这里不拿这个阅读要求说事了。就在作家们常常光顾的“知乎”上,看到一条“要成为一名作家需要看多少书”的问答,关于作家的阅读量积淀远非裕亭能够想象的,其中仅仅是外文典籍著作起码要二百本起步,关于中国的名家典籍那就更不用说了,五百本甚至上千本!当然,阅读有泛读、精读和研读之区别,大量的阅读是“泛读”,也就是常说的“浅阅读”,也即不需要思考而采取跳跃式的阅读方法,所谓囫囵吞枣、一目十行是很多作家常见的阅读体验。然而对于经典作品、对于文史哲思类指导创作的书还是必须要“精读”的,有些书还是需要认真“研读”的,否则“书到用时方恨少”。根据诸多名作家的体验,要达到“知乎”所说那样的作家阅读积淀,所花费的时间成本要十年左右,也就是说,一个作家一年至少要读五六十本书,每周读一本书应该是作为一个作家最起码的事!
  为了“贩卖”自己的“花钱买书读入真”这一“观点”,裕亭再次不惜采取他惯用的“伎俩”——拉大旗作虎皮扯自己的芝麻事,扯出“作代会”期间陈武所说。根据很多读书人的体验,《买书》所说的“花钱买书读入真”,其实根本不是那回事。试问裕亭,你认真读过的书有多少是你“买”的,单就“读书”而言,最好的路径根本就不可能全部是自己“花钱买书”,利用社会资源“借书”才是“阅读”的最好选择!到公共图书馆借书选择余地大,在朋友处看到让自己“眼睛一亮”的书都可以借来阅读,借来的书因为有“还书”时间要求,某种意义上更会迫使读书人“入真”地阅读,相反,自己买来的书,因为是自己的不需要还,很多情况下放在书架上久久不读完。
  根据我的体验,“买书”有三大功能:一是自己买来的书适合“研读”,作眉批“乱写乱画”必须是自己的书;二是买书主要用来“备用”,一些专题写作所用之书、经典书籍、工具书等适合花钱购买,常常或偶尔会“用得上”;三是买书更多地是用于收藏,读书人对书的热爱如同面对“情人”,看到自己喜爱的好书、难得见到的书,总想“占为己有”,诚如裕亭在《买书》中说的“只有想法子把对方弄到手,那感觉才叫美呢”,这种情况下不是为了阅读也要花钱买下来“收藏”。
  据此,我认为裕亭所说的“花钱买书读入真”不一定是他的真实情况(或许为了“做文章”而故意说了假话也不是没可能),更不能作为一种“观点”来推广误导作家和读者。不怕我揭穿的话,请允许我抽空上你家检验一下,你“花钱买的书”有多少是“读入真”的,甚至有多少是你没读完或者还没读的!
  裕亭在《买书》一文中谈到了另一个“现象级”问题——“赠书”和“讨要”,所说的“现象”是存在的,然裕亭对此现象的描写阐述犯了两个“毛病”:一是作为一个作家、读书人,相裕亭在文中并没有对这种现象给出自己的观点或者态度。做文章,要鲜明地告诉读者你要表达什么意图,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你的态度如何?说完这种现象裕亭就“王顾左右而言他”了,没有态度正说明裕亭可能就是这么干的(哈哈);二是以文学的想象夸大了这种现象,他说“每次笔会或文学活動期间,总有作家带着新书在会上签字赠送。期间,送书的人带着一脸的谦逊,而接书的人则要洋溢出满面的笑容。随后,接书的人,当着送书人的面儿,还要装模作样地把对方的新书翻弄一番……大加夸赞……再信誓旦旦地‘表决心’……好好读”,“我敢说,每次笔会或文学活动结束以后,宾馆的服务员,都会拥有一个不错的小‘收获’”。
  对现象的描写阐述没有观点和态度已是不足,再以“丰富的想象力”夸大之,就让读者没有好感了。以我“混迹”文坛四十年,组织和参加过数百次笔会、研讨会、新书推介会的体验,确实见过这种情况。现象的确存在,但毕竟不是主流,作家出版了新著赠送(或被索要)于文友(无论新朋旧友)肯定是“美事”一桩,却让裕亭写得这么“不堪”!以我的体验,凡是文友赠书一律带回来,并不会如裕亭说的“留给宾馆服务员”,不仅仅出于对文化的虔诚,也是对作者的尊重,更是将心比心。带回来的“赠书”筛选后有的可以更换书橱里的旧存而上架,有的则收藏于书库。凡是有签名的一律上架,我专设一个书橱存放“签名本”的,签名本统统翻阅一遍,择其要者精读,我读书的原则是首先保证“阅读安全”,其次才是按需所读。看好了想写点书评或答应给作者写书评的(主要限于签名本),我都要精读三遍以上。对于确实没有阅读、收藏价值的我会定期更新,最近还更新一批,卖掉旧书刊260多斤,历次更新“签名本”从不“卖旧”。即便我认为没有阅读价值,因为是“签名本”,毕竟记载着一段友谊与交往“历史”。为此,寄语裕亭以及读者朋友,善待“赠书”就是善待文友,凸显的是你对在文学沃土上耕耘劳作的敬畏之心。
其他文献
《经籍考》是一部重要的提要式书目著作,陆元辅“穷年抄撮,积至数十册,未经删定而殁”,卢文弨得到《经籍考》原稿后,誊抄增补,添注圈点,施加批案。文章介绍了《经籍考》的成书经过及卢文弨增补《经籍考》的情况,展现了《经籍考》的学术价值,以期为研究者提供参考。
智慧图书馆微服务优化了图书馆信息传播渠道和方式,大力推动了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和服务理念升级,智慧图书馆微服务研究已经成为图书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文章从读者体验效
期刊
所谓木渎,不过是木塞于渎  所谓太湖,不过是河水汤汤  如今,哪里还有蛮夷之地  吴侬软语在江南也抱着经书  如今,哪里還有什么辇舆,  沉舟侧畔,永安桥头万人过  仰天大笑,诗人走出虹饮山房  弃大隐于市,也弃舟,登岸  水巷,木船,雕栏,画舫  阳光在晃荡,香溪潺湲  那对斑鸠也习惯了吴歌  习惯了从容  习惯了每天接受——诗人给它加冕  待嫁绣娘  香溪舟野  何须撑一支长篙  河流早就粼粼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文章采用实证分析与理论阐释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南大学李景文教授主编的学术专著《刘向文献编纂研究》进行了分析,认为该书具有鲜明的研究特色、独到的学术观点、厚重的文化价
文章指出了各政府网站发布的各类公开《指南》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构建原则、构建结构和构建内容,以期推动各类公开《指南》的不断完善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规范化。
高校图书馆在引导师生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释了高校图书馆在文化育人中的功能和作用,介绍了国外图书馆阅读推广及文化育人的概况,列举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的一系列阅读推广及文化育人活动,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