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视角下的园林绿地系统研究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feng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苏州为例,通过对其公园绿地系统的现状分析,从系统概述、资源利用、规划布局三方面对苏州公园绿地系统进行阐述,探讨了苏州公园绿地的发展特色及未来的规划思路。
  关键词:绿地系统 苏州 水资源 布局结构
  中图分类号: TU986文献标识码: A
  苏州公园绿地系统概述
  城市公园绿地系统规划核心思想是通过林荫道将分散在城市各处的各类型的公园、绿地、水面相连,形成一个层次丰富、贯穿城市整体的开敞空间系统。苏州的公园绿地充分利用自然河湖水系、山体及丰厚的人文景观,形成“城中园、园中城”的绿地布局形态,不仅仅是城市生态环境的组成部分,更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1.1苏州公园绿地规划沿革
  苏州城市绿化始于解放后,当时在十全街、十梓街、公园路、五卅路等主要道路上栽植引进的法桐。81年4月,城市绿化骨架基本形成,道路两旁浓荫蔽日,形成绿色长廊。“九五”期间,根据“东园西区,一体两翼”的城市格局, 从传统的“见缝插绿”转变为科学、合理、有序的“规划建绿”,1996~2000年累计新增绿地438万平方米,绿地率达到28.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1996年的4.2平方米提高到5.47平方米。“十五” 期间,苏州提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建立起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特色鲜明的城市绿化体系。完成集城市交通、城市防洪、生态绿地、景观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环古城风貌保护工程,对保护古城风貌、提高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环境、发展旅游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相继建成桐泾公园、广济公园、相门绿地广场等36个市、区级公园绿地,以及织里苑、听钟园等102个小游园,城区基本实现共公绿地300—500 m服务半径。先后完成主要城市出入口景观绿化工程,并建设临顿路、干将路等园林式道路。
  1.2苏州公园绿地规划建设出发点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越来越多的收到其自身发展的威胁,城市污染日益严重,城市居住环境日益恶化,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国保持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公园绿地系统建设是以解决城市问题,改善城市环境为出发点,而且多年来收到很好的效果。2003年以来,市区新增绿地3500万平方米,每年均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年度新增绿地450~500万平方米的实事工程建设任務。苏州市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荣誉。事实证明,公园绿地建设既美化了城市景观风貌,又带动了产业结构升级,尤其促进旅游业、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1.3苏州公园绿地系统扩张模式
  苏州自然禀赋优越,城中山水相依,绿化基础较好。公园绿地系统沿水和绿化基础展开,一方面绿化的防风固土、涵养水源作用能保护水资源;另一方面良好的自然基础无需更多人工改造即可造景,降低了公园建设成本。苏州公园绿地系统扩张的模式体现了其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随着苏州城市的扩张,城市公园绿地系统也由古城区开始,不断向外延伸。这种由城市中心向周边地区辐射的公园建设模式使得城市中心拥有一个集中的开放空间,代表城市形象,见证城市发展。原先处于城市郊区的绿地吸纳为城市公园绿地系统的一部分,提现了城市公园绿地系统建设和城市扩张的互动关系。
  资源利用
  2.1自然资源——以水资源为例
  从空中俯瞰,苏州现有的水系的自然构架,即三江、四河、五湖,恰好构成一个“吴”字,太湖是长三角的母亲湖,吴文化的发源地,正处于“吴”字的顶部;古城为心脏;元和塘、大运河如舞动的双臂;平江河则似人的丹田,蓄养着吴文化的元气;娄江、吴淞江恰如健壮的双腿,立足江海,面向世界,这样的大地景观,是对苏州水文化的精妙写照。苏州位居太湖、长江、大海之间,水域面积占全市面积42.5%,城内水道密如蛛网,是中国河道最长、桥梁最密的城市。
  2.2文化资源——以历史资源为例
  苏州造园历史悠久,现今保存的古园为数众多,从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到,苏州最早见诸史籍的园林,出现在春秋吴国营建阖闾大城之前,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自此之后,造园活动几乎一直绵延而不绝。尤其是在唐宋之后,历代都有许多文人、官宦因向往这里的山水秀丽、物产丰富、经济繁荣而到此定居,从而带动了当地园林建设的发展。时至明清,不仅“吴中豪富,竞以湖石筑峙奇峰隐洞,凿峭嵌空为绝妙”,就是“闾阎下户,亦饰小山盆岛为玩”。在如此普遍的造园之风的影响下,不仅当地园林数量激增,同时也促使造园艺术日臻完美。在建设中主要采取恢复和保护的措施,一些被损毁的建筑、园林原址原样复建,通过开放的场地、园路将他们联系起来成为城市公园一景。特别是在古城区,苏州新建现代公园绿地时,十分注重对历史文化和历史遗迹的保护,强调绿地文化内涵的体现,与古城风貌相协调。在城市道路绿化建设中,苏州绿化建设者利用假山、湖石、景墙、植物等要素,营造了独特的道路景观;结合了文庙特定文化氛围的文庙公园,则在绿地的布局中,巧妙融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步入园中,就能感受到浓重的府学气息。而通过环古城风貌保护整治工程的实施,不仅保存了古城墙遗址、古桥、古建筑等大量历史文化遗存,还依据历史文化和特点地貌,沿途设置了“南园春晓”、“双桥烟雨”、“金门流辉”等14个绿色大景区和48个特色景点,使环古城沿线成为展示古城历史文化遗产遗迹的独特平台。
  苏州园林绿地布局结构
  苏州公园绿地系统为点线面均衡的布局。每个城市公园都作为系统中的一个点,这些大小不一的点也可以看做是其周边区域的景观核心,经通路向周边辐射,形成绿色的“面”。苏州公园绿地系统的“线”多由绿廊构成,如环古城绿化景观带、道前街、临顿路、干将路等滨河绿地,形成了园林路、公园路、十全街、虎丘路等林荫大道,形态上多为直线型,除了功能上联系各“点”,有的其本身也是一个公园,游赏功能更强。
  3.1“点”状绿地
  “点”状绿地的布局方式,可以做到均匀分布,接近居民,方便居民使用。但对构成城市整体的艺术面貌作用不大,对改善城市小气候的作用也不显著。
  无论古典园林还是现代公园,在公园绿地系统布局中呈“点”状分布,苏州老城区的公园绿地分布较均衡,可确保市民出行350米到500米就能步入绿色空间;新城区公园绿地的交通较为便捷,可达性较好。分布均衡、类型丰富的公园绿地,为市民休闲、晨练、娱乐提供了基本保障。
  3.2“线”状绿地
  这种布局多数由于利用河湖水系、城市道路、旧城墙等因素,形成纵横向绿带、放射状绿带与环状绿地交织的绿地网。
  苏州以滨河林荫路为骨架形成绿网,将城内星罗棋布的古典园林、公共绿地串联起来同时,通过郊区公路的绿化,将城市绿地与郊区风景点连接,达到城内外联成一体。
  3.3“面”状绿地
  居住区、文化、研究、机关事业等单位及工业企业、仓储等单位沿路或沿河缓冲带的绿化一般注重该道路或河道绿地的骨干树种,内外统一,连成一片,绿地呈“面”状分布。
  结语
  苏州“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园林绿化建设,营造了生态环境优美的宜居城市。在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的建设中,注重因地制宜,均衡绿地布局,传承古典造园艺术,精心营造环城绿带、小游园、街头绿地、滨河绿地,“小、多、匀、精”的公园,展现出精、细、秀、美的江南园林景观风貌,更彰显了“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史迹名园”的特色。而作为新兴的苏州工业园区和高新区也迅速崛起,充分利用山体、水域等自然地貌,吸收运用现代造园手法,建设现代化大型公园绿地,展现了强烈的时代气息。古城与新城的绿化建设在整体上构筑了苏州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独特的城市风貌。
  在苏州园林绿地未来的规划设计中,应该继续注意因地制宜、结合国情和传统审美哲学,完善城市公园绿地系统,提升公园品质。
  
  参 考 文 献
  1周岚,张京祥,崔曙平,于春.低碳时代的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M].北京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10. 130-140.
  2郑强,卢圣.城市园林绿地规划[M].北京市:气象出版社 , 2001 .36-39.
  3王浩.城市生态园林与绿地系统规划[M].北京市:中国林业出版社 , 2003.158-166.
其他文献
摘要:本篇文章以大三学生设计作业为主体,主要陈述都江堰片区城市旅馆设计的过程。不同的思维方法甚至是头脑风暴的想法是在总结设计过程中反复聯想印证的。  关键词:都江堰;思维方法  中图分类号:TU-0文献标志码:A    引   建筑设计从广义上来讲其本质是人类有目的的意识活动。所以说,建筑的设计离不开人类对于生活和生命乃至自然的一种本意识的创造和改造。其结果就是得到的一系列空间,视点,感受等要素。
期刊
摘要:场地设计是对项目所占用地范围内,以城市规划为依据,以工程的全部需求为准则,对整个场地空间进行有序与可行的组合,以期获得最佳经济效益与使用效益。场地设计是涉及到社会、文化、技术、美学等诸多方面的重要领域,是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本文以场地设计为研究对象,以沿海某居住区场地设计为实例进行分析,期望对实际工程的设计工作能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  关键词:场地设计;总平面设计;道路平面
期刊
摘要: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最重要的素质,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更是一个企业科学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源泉。实施企业管理创新,是每一个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中煤建安集团六十九处一直紧跟集团步调,将企业创新机关管理工作与经营管理理念相结合,强化管理基础工作,将机关管理工作推向精细化、信息化。  关键词:管理创新优化 模式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一、创新管理观念,拓
期刊
摘要:电力企业在市场中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以前的卖方市场逐渐转变到了现在的买方市场,这样就使得电力企业在市场中要不断进行体制改革,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市场发生的变化。本文主要对精细化管理在电力营销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电力企业;营销策略;精细化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伴随着当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不断发展,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各种
期刊
[摘要]分析比较供热管网补给水的三种水源,说明各自的特点和生成来源,论证了软化除氧水是供热管网的最佳水源。  [关键词]供热管网补给水 自来水 地下水 软化水 最佳水源  中图分类号: S276文献标识码: A  本文所谈及的供热管网系统采用热水作为换热介质,而非用蒸汽作为换热介质。  一、自来水成分分析及对供热管网的影响  一般来讲,城镇供热用水的水源主要有自来水、地下水、软化除氧水这三种。牡丹
期刊
摘要:系统地阐述了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常用的结构形式,总结了梁式转换、桁架式转换及板式转换结构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转换结构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  中图分类号:TU375.1 文献标识码:A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Research of Transfer Story of The High-rise
期刊
摘要:框架桥有着诸多优点,并广泛应用于铁路和公路桥梁建设中。山西中南部铁路既有汤台线于K61+183.00位置跨新建规划路框架桥采用了顶进施工方式,需要穿越既有汤台线,在该框架桥顶进施工过程中,为了保障既有线路列车的安全运营,需要对既有汤台线做加固处理。在线路加固设计上,通过工便梁和型钢构成纵横梁体系,并与线路设备构成一个整体,从而确保既有线路的稳定,保障框架桥施工的顺利开展。文章在介绍工程概况的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及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类装备器材相继配备和不断更新,消防部队处置各类灾害事故能力不断提高,有力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安全稳定和和谐发展。但是,在装备器材配备上仍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等问题,影响了部队的作战能力。本文就公安消防部队装备器材配备存在的不足、改良措施以及應用培训作粗浅探讨。  关键词消防部队;装备器材配置;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D035.36 文
期刊
摘要:甘霖镇小黄山文化公园商贸综合体概念性规划设计是作为镇上最具文化特色的项目。政府给予极高的关注度。规划用地处在湖泊周边,现状建筑需要拆迁整治,湖面需要加以改造和保留,成为公园的视觉中心亮点。我们在设计立意上提出“历史、人文、生态、创新”的建设理念和目标。本文将从规划理念出发,对该项目的规划布局及景观、建筑设计等要点进行分析,建设成为一个功能齐全的“文化商贸综合体”。  关键字:规划布局景观设计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规划实例的分析,旨在探索新时期我国新型科研院所规划的一种创新模式,使新规划的科研院所一方面能够适应当前科研工作的要求,另一方面保证科研院所与自然、环境、人文的融合。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的高效、低碳、人性化的园区规划,在另一个层面上诠释新时期科研园区的人文理念,创造更加适于科研、人才教育、生活形态的院所理念。  关键词:新型科研院所;中科院;重庆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