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梯之上的爱情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ie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0年前,年方20的男孩刘国江,爱上大他10岁的寡妇徐朝清,为了这个惊世骇俗的爱情,他们在一个清冷的月夜逃进无人涉足的深山老林,50年来相濡以沫,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纯粹的爱的生活。
  他们的世外桃源、他們的故事,被一支探险队第一次曝光,然后是重庆电视台等媒体跟进报道,于是我们看到这对老人安宁知足的生活画面。这是一个美丽清亮的早晨,80岁高龄的女主角徐朝清老人坐在门内闲适地拣土豆、择青菜,不时地向外面张望,她的脸上有种沉静的美;门前的地里,丈夫正低头挥锄挖土,偶尔回首一瞥自己的家门以及门内那个渐渐与自己老去的爱人。他们经常这样如同咫尺天涯般地用眼神交流,这样的画卷,朴实,却美得让人羡慕。
  这样男耕女织的生活一晃就过了50年。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丈夫刘国江在通向山外的峭壁上,几乎是用一生的心血开凿出6000级石梯,那是通向爱情天堂的云梯,每一级都在印证50年前他们惊天动地的恋情。老太徐朝清在她16岁那年嫁人,穷山恶水出美人,可是这个青草美人却命运多舛,婚后10年,她的丈夫不幸撒手人寰,丢下她和4个孩子。那些艰难凄苦的日子里,连盐巴也没有,她平常除了种地,还采野菇、编草鞋勉强维生……这时,同村小伙刘国江像一道电光出现了,年轻力壮的他经常主动帮助她做些重活,担水劈柴,照应家务。但那样落后闭塞的山村,这样的事情是为人们所不容不齿的,他们在别人的白眼与唾沫星子里挣扎着,终于有一天,他们决定离开人群,走向不可预知的原始无人区,淹没在深山老林里……
  他们带着农具,背着火种、简单生活用品以及4个孩子离开了那个叫高滩村的故土,到人迹罕至的高山里。回首过去,他们也不知道当时是怎么翻越那座鸟也飞不过去的山峰,那是一道天然屏障。老天有眼,他们终于在山梁后面发现一个岩洞,山泉顺着洞壁往山下流去,那里就成为了他们最初的家。这对走出人们歧视目光的恋人,伸手接水,仰头看天,看阳光在瀑布上画出一道道小彩虹,笑了。他们给新家取了个非常好听的名字:水帘洞。就这样,他们开始了神话一般的爱情生活。
  在这里,他们凿了石壁眼,然后竖起了用树皮和竹子做成的架子,用来遮风挡雨,一住就是8年。他们在这里又生养了4个孩子。山里经常有野兽出没,每每听到老虎的啸声,丈夫就点着火把一夜守护着妻子儿女。这些都不算什么,最令他们痛心的是:千辛万苦耕种的玉米、洋芋、红苕、南瓜,眼看可以收获了,却一夜间被野猪、猴子、刺猬等坏分子全瓜分了。很多时候他们夫妻只好找野菜充饥,然后看寂寞的山头月亮,无言,无声,只要彼此听到爱人的心跳,就不再抱怨,还有什么比拥着深爱的人更踏实、甜美?
  青山仍然寂寞地葱绿着,还好有爱情相随。本来是为了雪藏爱情而上山的,但是为了8个孩子的正常生活,刘国江又必须悄悄下山探路……如果只是两个有情人,他们可以四海为家,但是因为有了孩子,他们必须给爱一个家,于是刘国江带着全家到两公里外的山坳里背泥巴烧瓦,几间土瓦房经过5年的努力,终于造成。也许简陋,但是厚厚的土墙有着爱的细密与坚忍。采泥,背运,做瓦,再拿过来烧,每一片瓦都是他的心血之作,3万多片瓦,犹如三万个白天烧成了黑夜……
  为了生活,聪明的刘国江居然“圈养”起桀骜不驯的野蜜蜂,渐渐还上了规模,蜂蜜换钱,改善了生活,孩子们也学会了他的手艺,出山后自己养起了蜜蜂。
  他们所居住的地方是半坡山,与故土高滩村原本有一条荆棘丛生的小路相连,当年,刘国江和徐朝清就是沿着这条路上山的。这也是到山外去卖蜂蜜、买盐的必经之路。刘国江怕老伴出行危险,从上山那年起,就开始在崎岖的山崖和千年古藤间一凿一凿地开辟他们的爱情天梯。每到农闲,刘国江都会拿着铁钎、榔头,带上点儿干粮去凿路。青山白云间,他奋力打凿,凿烂了20多根铁钎,凿过了半个世纪,把自己凿成了一个老头子。整整修了50年,每一个台阶,他都用厚实的手掌擦拭过,因为青苔会滑。
  路修好了,儿女们也都长大了,纷纷到山外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感情和生活,山里只剩下了老两口。每次丈夫下山,徐朝清就在山上望,心里空落落的;每次妻子下山时,刘国江必定要把她送下山,送到独木桥边,送到安全处……那云梯作证,他们谁也离不开谁。在这条爱情天梯前,我们都会心生崇敬,对他们50年坚贞爱情的崇敬。
  这对幸福的老人说,只有今世的夫妻,没有来世的鸳鸯,所以珍惜今生的时间,毕竟一天天老了,还能相守多久呢?儿女们曾经劝父母下山安度晚年,但是都被拒绝了,他们说,在山上已经习惯了。作为两位老人的爱情见证,那6000级天梯,以及那一锄锄开辟出的山林田园,那幢盖了5年的土屋,那份沉甸甸的创世纪般的记忆,永远只属于他们两个人。
其他文献
清华大学和哈佛大学有许多相同的地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享受着崇高的荣誉、设置了高门槛难以入学、编织着紧密的校友网络等等。  清华号称一流学府,在国内而言,我以为清华还是堪称第一的。然而,清华经常自比哈佛、剑桥,这从积极的方面看,说明清华还是想与国际一流比肩看齐的,但从另外有关方面看,要通过跟别人比来说明自己,这就显示出清华的不自信和差距。清华大学主楼  最近去哈佛大学参观,感觉清华与哈佛确实有很多
期刊
1950年6月,为迎接新中国第一个国庆日,“林荫大道”工程在长安街热火朝天地开始了。根据规划,从东单路口到西边的府前街东口,在原有15米宽的沥青路南北两侧,各修一条15米宽的新路,新路与旧路之间,种上了4排高大的乔木。  “当时我们参加拓马路,还在王府井砌高台,有两三米高,同时要清理沿街很多垃圾。”北京规划学会理事长赵知敬,当时才上初中,作为班里年纪最小的学生,也参加了修建大道的“义务劳动”。  
期刊
1  我在燥热的夏日午后收到安娜的信:“嘿,宝贝,我要回国了,想不想见我。”一直嗡嗡作响的空调机忽然安静了一下,我对着面前的一碗冰梨粥却开始心浮气躁起来。  一个月后我从超市买米回来,看到一个黑色短打、马尾高高的女子指挥着工人往隔壁搬家具。那些家具真漂亮,是细腻华美的北欧风格,童话一般,恰似我一直向往的样子,不像我家,统统是爸爸自己打造的中式家具,简洁冷硬。那女子听到响声回过头来,四目对视的一刹那
期刊
第一次喝玫瑰花茶是在3年前。  那时,她刚从护士学校毕业,生得是明眸皓齿,她坚信自己就是那个穿着水晶鞋,坐着南瓜车的女孩,所以难免有些心高气傲。偏偏有个不知深浅的实习医生爱上了她,天天追她。她也喜欢看实习医生那朝日般的笑容,这让她的心中很甜。可唯一让她感觉遗憾的是,实习医生来自于偏僻的山村,她的浪漫在他的现实面前总显得很可笑。  2月14日是情人节,他们去了一家咖啡屋。她正好遇上每月例行的“特殊情
期刊
四只鸟在春天叫了三声,  泄露了少女的嫩和羞,  年轻的小草滑倒在山坡上。  三只鸟在夏天叫了两声,  就闪电了,雷响了,  村庄躲在一棵树的背后。  两只鸟在秋天叫了一声,  树上的星星一闪而过,  风就来了,霜就落了。  一只鸟站在冬天的树杈上,  一只鸟站在冬天的雪地里,   一只鸟哑巴了,不意味着被省略。
期刊
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社会群体已经夺去了全中国所有的光芒,他们开着“自己的”大排量名牌汽车,出入高档酒楼,高级夜总会,乘坐头等舱或软卧,住星级宾馆,拥有黄金位置的几处豪宅,公派出国,免费医疗,脱产学习,带薪假……他们就是在全中国一线二线三线城市遍地开花,全面崛起的新兴“黑领阶层”。相对于干干净净、清清白白的白领,他们的衣服是黑色的,汽车是黑色的,脸色是黑色的。他们的收入是隐蔽的,生活是隐蔽的,工作是隐
期刊
似乎是一夜之间,庭院中桂花浓郁的香味已随风而逝。曾经绿得发亮的樱桃叶,成了只只栖息树上的枯蝶,在寒风中颤栗。就连傲霜的秋菊,也叶落花,昔日风采荡然无存了。我知道,严冬是真的来了,我面前的世界开始凝冻荒芜了。心中渐渐升起一阵悲凉,是为美丽的陨落?是为生命的短暂?  沿着被夜雾浸得湿润润的树间小径,缓缓而行。绕过水池,蓦然,一片耀眼的金黃倏地跃入眼帘,顿觉眼前一亮。啊,这金黄竟是邻家花园里一树黄灿灿的
期刊
有位60多岁的妈妈,每天都会给女儿打电话。她听到的,总是语音信箱的留言:对不起,我现在很忙,有事请留言哦!那轻俏活泼的声音,让妈妈禁不住笑容满面。明知女儿不在电话那头,她仍会慈爱地回答:“好,你去忙,妈妈明天再给你打!”  而事实上,这声音的主人,已在一年前因一场车祸去世。这句熟悉而亲切的留言,是母亲找到女儿的唯一方式。在那里,盛开着一个母亲对女儿的所有温柔的记忆。  女儿走后,这个手机再也无人使
期刊
我们每天读书看报都会看到标点符号,可谁想过标点符号是怎么产生的呢?在中国古籍里面,并没有像现在这样的标点符号。标点符号是从西方的书写中借用的,翻译家严复的《英文汉诂》(1904年出版)是最早把外国标点符号用于汉语的著作。那么,西方的标点符号又是怎么来的呢? 标点符号从“点”开始   标点符号最初发明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朗诵。以前文盲甚多,少数识字的人得经常把文字念给别人听。为了方便朗诵,文字开始有了
期刊
我3岁那年,父母亲在一次沉船事故中不幸丧生。哥哥与我相依为命。日子虽然过得艰辛,却因了哥哥的关爱,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没想到,12岁那年,一场矿难又夺走了我唯一的亲人,哥哥也撇下了我。那时候,嫂子刚刚嫁到我家。  没过多久,就有人给嫂子说媒,对方是一个死了老婆的屠夫,家境不错,人也结实。嫂子问了一句,“带着康明行吗?”那个穿红戴绿的媒婆便再也没有登门。此后,又有几家相继来说媒,嫂子始终只有一个要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