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是目前全球唯一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是研究沙漠及风蚀地貌形成、发展、演化的天然博物馆。其地质遗迹资源具有极高的美学与科学研究价值。近年来,地质公园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在发挥自身科普科研职能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尝试。
打造科普基地,发挥平台作用。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目前,公园已建成了包括地质公园博物馆、园区陈列馆、游客信息中心、科普宣传画廊等完备的科普教育基础设施,为开展科普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二是积极创建申报科普基地。在2011年,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成功申报国土资源部 “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并被阿拉善盟科协、教体局命名为阿拉善盟“青少年科普教育示范基地”。
编制科普规划,提供管理依据。2011年11月,《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国土资源科普教育基地“十二五”科普工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完成编制,通过自治区评审,并报国土资源部备案。《规划》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国土资源“十二五”科学技术普及行动纲要》等规范性文件为主要参照,系统分析了地质公园国土资源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科普工作开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地质公园未来科普机制建设、科普能力建设、科普活动策划、科普作品创作等方面的工作目标和发展方向,为今后科普科研工作开展提供了具体指导和依据,成为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继公园总体规划和园区详细规划颁布实施后又一部重要的规范管理依据。
出版科普读物,促进知识传播。近年来,地质公园先后完成了乡土教材、导游手册、《阿拉善地质遗迹》、《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考察指南》、《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导读》、《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口袋书》、《珍惜的沙漠物种顽强的生命礼赞》及科普宣传画册等10余种科普读物的制作工作,通过科普读物的出版发行,有效促进了地球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
开展科普活动,创新传教形式。一是丰富科普活动形式。通过在自治区、盟市级报纸上开设公园科普专栏或出版地质公园简报,登载地学科普知识,扩大科普知识传播面;通过在校园、社区开展科普讲座、邀请中小学生参观地质公园陈列馆、实地考察景区景点等活动,进一步传播地学科普知识。二是充分利用学校的师资力量,选聘中小学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作为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的科普宣传员,经常性地开展地质科普教育活动,巩固和提高地质科普活动的成效。三是组织开展了地质公园有奖征文活动,使广大参与者在翻阅科普读物、查找资料、编写论文过程中主动自觉地接受地质科普教育,解决过去科普活动被动接受知识,缺乏积极性、效果差的弊端,充分调动了社会公众参与科普活动的积极性。
推进沙漠科研,提升科学内涵。地质公园依托资源优势,加强与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先后与中国地质大学和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合作建成“中国地质大学教学与科研基地”和“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科研基地”,积极开展沙漠科学研究, “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鸣沙分布、发育和成因机制研究”项目、“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成因研究”及“巴丹吉林沙漠沙漠湖泊成因研究”项目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通过自治区验收评审,成为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在沙漠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沙漠科研项目的开展和成果的取得,全面提升了地质公园的科学内涵,为公园长远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撐。
打造科普基地,发挥平台作用。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目前,公园已建成了包括地质公园博物馆、园区陈列馆、游客信息中心、科普宣传画廊等完备的科普教育基础设施,为开展科普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二是积极创建申报科普基地。在2011年,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成功申报国土资源部 “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并被阿拉善盟科协、教体局命名为阿拉善盟“青少年科普教育示范基地”。
编制科普规划,提供管理依据。2011年11月,《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国土资源科普教育基地“十二五”科普工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完成编制,通过自治区评审,并报国土资源部备案。《规划》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国土资源“十二五”科学技术普及行动纲要》等规范性文件为主要参照,系统分析了地质公园国土资源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科普工作开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地质公园未来科普机制建设、科普能力建设、科普活动策划、科普作品创作等方面的工作目标和发展方向,为今后科普科研工作开展提供了具体指导和依据,成为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继公园总体规划和园区详细规划颁布实施后又一部重要的规范管理依据。
出版科普读物,促进知识传播。近年来,地质公园先后完成了乡土教材、导游手册、《阿拉善地质遗迹》、《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考察指南》、《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导读》、《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口袋书》、《珍惜的沙漠物种顽强的生命礼赞》及科普宣传画册等10余种科普读物的制作工作,通过科普读物的出版发行,有效促进了地球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
开展科普活动,创新传教形式。一是丰富科普活动形式。通过在自治区、盟市级报纸上开设公园科普专栏或出版地质公园简报,登载地学科普知识,扩大科普知识传播面;通过在校园、社区开展科普讲座、邀请中小学生参观地质公园陈列馆、实地考察景区景点等活动,进一步传播地学科普知识。二是充分利用学校的师资力量,选聘中小学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作为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的科普宣传员,经常性地开展地质科普教育活动,巩固和提高地质科普活动的成效。三是组织开展了地质公园有奖征文活动,使广大参与者在翻阅科普读物、查找资料、编写论文过程中主动自觉地接受地质科普教育,解决过去科普活动被动接受知识,缺乏积极性、效果差的弊端,充分调动了社会公众参与科普活动的积极性。
推进沙漠科研,提升科学内涵。地质公园依托资源优势,加强与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先后与中国地质大学和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合作建成“中国地质大学教学与科研基地”和“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科研基地”,积极开展沙漠科学研究, “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鸣沙分布、发育和成因机制研究”项目、“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成因研究”及“巴丹吉林沙漠沙漠湖泊成因研究”项目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通过自治区验收评审,成为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在沙漠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沙漠科研项目的开展和成果的取得,全面提升了地质公园的科学内涵,为公园长远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