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汉藏艺术交流r──以汉藏往来中的贡、赐艺术品为例

来源 :美术文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fish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汉藏艺术交流十分频繁,内容异彩纷呈,形式多样,主要以“贡物”和“回赐”的形式进行.艺术交流是明代汉藏文化交流、交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明代汉藏美术的丰硕成果,对推动藏族地区民族认同意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分析近年来界外艺术的样式、起源、特点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相较于其他艺术形式,界外艺术的空间更为开放,受众更为广泛,其向内可溯源艺术创作中的根源动力,向外可以突破其他艺术形式的枷锁束缚,强调艺术的普遍性、平民性.界外艺术的实质不单指艺术历史与流派,也涉及社会影响、文化融合、人文交流等方面,对我国当代画坛有深远的影响.
广西沿海地区发展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数量较多、规模较大的西洋建筑.这些西洋建筑具有诸多价值特色,理应得到保护与利用.本文通过分析广西沿海地区近代西洋建筑保护利用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价值特色、保护现状、保护策略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为广西近代西洋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
中国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特的色彩审美意识.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日本的文化形成和发展都深受中国的影响,但因风土人情、审美观念的差异,日本又形成了与中国有所差异的色彩意识.日本吸收、发展中国汉字和色彩文化,近代又不断融合西方色彩观念,衍生出复杂的色彩含义和主观色彩感.本文主要探究中日两国色彩审美意识的表达差异.
进入新时代,大众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都发生了重大改变,西方的造型理念逐渐渗透到写意画中.本文意在深入探讨我国传统写意画的特征,充分理解其内在精神,以期最大限度地促进写意画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和传播.
本文首先列举建康地区(今江苏南京)现已发掘的南朝墓画像砖图像,然后通过对南朝政治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分析,探讨这些画像砖中未出现同时期北朝孝子题材图像的原因.
赵孟身为宋代宗室后人,于元世祖统治后期官居高位.由于元朝文化的波诡云谲,他逐渐认识到“复古道”以振士气的重要性.复古、“以书入画”是赵孟的主要艺术思想,他对“古意”的追寻影响了宋朝书画发展的方向,对元朝后期书画的发展乃至当代对传统书画的认知具有重大意义.
象法天地的思想观念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在我国古代诸多造物思想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对我国古代设计造物实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首先引入象法天地的观点,探讨象法天地思想的历史渊源、形成过程以及发展脉络,然后分别从法天地之数、法天地之形、法天地之色彩、法天地之意蕴四个方面分析象法天地这一造物思想.
中国当代工笔花鸟画要想在传统基础上有所创新,就应当遵从石涛提出的“笔墨当随时代”观念.中国画要随着时代潮流的变化而发展,不能完全按照古人的方法一味地搬抄重复,没有创新.时代变迁,当代工笔花鸟画在创作构思、题材运用、构图形式、精神表达、色彩与光感的处理上都有很大变化.当代画家更加重视对画面形式感的处理,以此丰富画面,达到完美的视觉效果.在色彩与光感的处理上,当代工笔花鸟画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形成了一种独特韵味、更加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和潮流.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对当代工笔花鸟画出现的新形式进行分
艺术始终处在不断发展中,不会囿于某一种风格.19世纪,欧洲社会的巨大变革、多个流派的涌现和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促进了社会发展,诞生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科学家、政治家、画家、文学家等.本文以画家安格尔和德拉克洛瓦为切入点,探索他们的成长经历、艺术风格等相关内容,解读素描和色彩这两个热点问题,了解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两个对立画派,以期深刻认识西方艺术的发展历史.
两宋时期是花鸟画发展的极盛时期,在此之前,花鸟画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宋代的历史背景以及政治支持使花鸟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一时期的花鸟画风格又被称为“院体花鸟画”.黄筌与徐熙为院体花鸟的集大成者,也是院体花鸟的代表人物.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及理论阐释法分析黄筌与徐熙对宋代花鸟画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