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自主管理最初开始于欧洲的中世纪大学,以波隆那大学为例,其以学生为中心并以满足市场需要为目标进行学校管理。在这种模式中,教师的工资及学校的一切费用是由学生学费来支付的,因此,学生对教师和整个学校享有很大的掌控权力,可以随意解聘教师和搬迁学校,任何人都无权干涉。到了上世纪60年代出现了“学生风暴”,从而使学生自主管理有了更多的表现方式和渠道,大学生自主管理的思想理念进一步得到强化。[1]我国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自主管理也日益得到重视。笔者以复杂性科学为理论基础,在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宁海产学研基地(以下简称宁海基地)进行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宁海式高校学生组织自主管理体系。
1高校学生组织管理体系具有复杂系统的特性
上世纪70年代前后发展起来的耗散结构理论、突变论、协同学、超循环论等系统理论,以及非线性科学的不断发展,揭开了探索复杂性的帷幕。高校学生组织具有包括涌现性、层次性、开放性、远离平衡态的耗散结构、非线性、自组织性等复杂系统的特性。[2]
2宁海式高校学生组织自主管理体系(以下简称宁海式体系)
宁海基地在校学生近1000人,主要为大二、大三学生。宁海式体系是宁海基地根据其实际情况经过4年的探索和实践,建立了1个核心、2个条件、3个层次、4个原则、5大学生组织协同、6个保障为框架的基于复杂性科学的高校学生组织自主管理体系。
3一个核心及五大学生组织协同
宁海式体系1个核心是指“团学委员会”,五大学生组织指宁海基地的共青团组织、学生会组织、社团联合会组织、青年志愿者协会、学生综合服务部(学生党组织)等学生组织。宁海式体系中是以“团学委员会”为核心支配五大组织协同发展。
具有复杂系统特性的高校学生组织系统自组织演化动力来自系统内部的两种相互作用:竞争和协同。各子系统或学生个体的竞争使系统趋于非平衡,而各子系统或学生个体之间的协同则在非平衡条件下使各子系统或学生个体中的某些运动趋势联合起来并加以放大,从而使之占据优势地位,支配系统整体的演化,这就是协同过程。协同过程有两个重要概念,即序参量概念和伺服概念。序参量和系统内部大量子系统运动状态的相互作用过程就是伺服过程,即大量子系统先产生序参量,后伺服于序参量的过程。宁海式体系中的1个核心的产生及5大学生组织协同完全符合序参量和伺服的形成。
五大组织的协同过程可以简述如下:这五大学生组织体现为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系统,当形成自主管理体系之前随机性涨落事件的发生,引发了五大学生组织微观量的非线性相干效应,使系统元素(即学生)之间相互制约、线性叠加失效、元素的独立性丧失,凭借整体效应(即民主选举过程)形成序参量(即团学委员会),后伺服于序参量(即团学委员会),这个序参量(即团学委员会)就是宁海式体系中的1个核心。
团学委员会(即序参量)的形成又完全符合自组织演化动力协同和竞争过程,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在自主选举团学委员会前,宁海基地五大组织元素(即学生)及子系统(即班级、专业、年级、部门、社团)中进行开放性的信息熵交换(即宣传、动员等),使宁海基地充分形成最大信息熵,并在一定的约束条件(即自主选举规则)下进行协同和竞争。宁海式体系的变量(即各类事件因素)分为两类:一类变量随时间变化很慢,到达新的稳定态的驰豫时间很长,甚至趋向无穷,因而被称为慢变量。另一类变量随时间变化很快,以指数形式迅速衰减,驰豫时间很短,被称为快变量。其快变量(即短时事件、竞选团体和个人)是大量的,根据物理学绝热理论,快变量(即短时事件)几乎来不及与外界交换能量(即信息),就可以近似地看成一个绝热过程,这就消去变化极快的变量,最终将形成少数慢变量支配大量快变量,即形成了团学委员会(即序参量、慢变量)为1个核心,自主支配(即管理)宁海基地学生组织大量日常事务(即快变量)。
目前,团学委员会(即序参量)在各类边界条件和约束条件(即各类制度)约束下,已经做到包括团学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名单确定、宁海基地各类学生工作规章制度制定和修正、学生工作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制定、各类活动的组织、学生干部培训、学生干部的任免、各类评优及推荐确定、各类违纪处理、突发事件处理、日常规范管理等100%的学生自主管理。
4两个条件
宁海式体系必须满足2个条件,即开放性条件和竞争性条件。只有满足这两个条件才能使宁海式体系形成远离平衡态的耗散结构,并利用“涨落”形成序参量。因此,开放性和竞争性是宁海式体系存在的必要条件。
第一,开放性条件。在知识经济时代,任何组织都无法独立生存,作为知识创新主体的高校更是如此,不可能是一个孤立系统或封闭系统。宁海式体系注重学生的开放性,鼓励学生进行校际交流、区域交流、国际交流、网络交流等等。例如,宁海式体系中有一个品牌活动“美丽宁海”,就是鼓励大学生服务宁海地方,进入企业、社区、农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这些开放性活动即培养了学生创新创业等综合能力(即形成负熵流),又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4年来“美丽宁海”得到各类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20多次的报道。
宁海式体系开放性还体现在开放思想,注重创新思路、方法、工作手段,注重解放思想、开放观念。宁海式体系开放性还体现在开放视野、开放机制,鼓励百花齐放和自主精神。
第二,竞争性条件。竞争是协同的基本前提和条件,如各组织、各专业、各班级及学生个体差异(即非平衡)而引起的竞争。竞争是宁海式体系演化的最活跃的动力,也是宁海式体系处在远离平衡态非线性区域的表现,而竞争的存在和结果使内部各子系统出现更大的差异、非均匀性和不平衡性,使系统更加远离平衡态。竞争的概念甚至被有的学者称为万物之父、万物之王,宁海式体系的核心团学委员会本身就是充分竞争而形成的。同时,宁海式体系各种规则的完善就是由大量快变量竞争结果发展而成的。
在宁海式体系中有完善的班级竞争机制、社团竞争机制、学生组织部门竞争机制、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竞争机制、学生干部竞争机制、各类活动竞争机制等。这些机制使宁海式体系熵不断地减少,使各类事务的处理和决策都在监督下,防止了“腐败”、错误、不合理的情况的产生。
5三个层次
任何复杂系统都体现层次性,即由大量的子系统或单元构成。宁海式体系也突出层次性,如班级之分、五大组织之分、专业之分、社团之分等层次性。但宁海式体系有一个宏观的主层次性,将其分为高、中、基三层。高层为团学委员会、中层为五大组织各部门、基层为各班级、社团、团支部、党小组、实践小分队等。宁海式体系就是通过这个三层次以团学委员会自主管理整个宁海基地学生系统。
6四项原则
第一,实效性原则。宁海式体系中要求各方面都要体现实效性。自主管理并不能为了自主管理而简单地开展自主管理,而应该以对学生的培养实效性为出发点,真正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提高学生自主管理意识,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宁海式体系坚持将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坚持真正为大学生着想、真正为大学生办实事的实效性原则
第二,系统性原则。宁海式体系不是一个简单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它其实是一个对学生的系统性培养模式。宁海式体系中除了民主性方面、自主性方面之外,还包括注重社会实践、注重创业创新、注重诚信、注重责任心、注重公开公正、注重制度育人、注重个体发展、注重竞争、注重团体合作等等,因此它是一个复杂性系统性工程。
第三,自律性原则。宁海式体系更需要引导和加强对大学生的自律教育,培养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把自律与他律结合起来,树立良好的自主管理意识,形成能够自觉抵制各种不良影响的堡垒。
第四,平等性原则。宁海式体系对大学生的主体性进行扩展,赋予了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自主权与主导权,表现为教育参与的自由权、信息选择的自觉权、价值认同的自主权、信息反馈的主动权等,这些都体现了宁海式体系教育主客体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7六种保障
第一,形成负熵系统的保障。宁海式体系为了能够维持竞争和协同就必须处在远离平衡态的耗散结构状态。依据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远离平衡态的耗散结构必须有负熵,即当系统不断地从环境中获取物质、能量和信息时,这些物质、能量、信息给系统带来负熵,结果使整个系统的有序性的增加大于无序性的增加。首先,为了形成负熵系统,注重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宁海基地几乎每个学生都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从活动中学习和积累各类信息,提高综合能力,从而使整个宁海式体系不断从实践中形成负熵流。其次,为了形成负熵系统,注重学习其他系统的机制和管理模式。例如,宁海基地新老干部交替借鉴了美国总统换届模式,即先选举产生新一届团学委员会,但不是马上上任而是通过1个多月的培训和新老交替工作才上任,这样使宁海基地学生工作能有非常好的连续性。再次,为了形成负熵系统,注重创新。如要求每月团学委员会审视宁海式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提出各类创新方式和方法;在各类月度考核中,有显著的创新考核分等。
第二,形成协同过程的保障。一是为了形成协同过程的保障,注重涨落(即随机性事件)的合理处理。由于涨落的随机性,会出现多分态,导致宁海式体系相变有可能进入更有序,也有可能倒退到低级有序或进入混沌态。因此,宁海式体系对随机性事件的处理非常慎重,尽量使其进入更有序状态。例如,宁海基地由于一起学生用餐随机性事件,而自发成立了学生膳管会(即更有序态)。二是为了形成协同过程的保障,注重有序性的保持。宁海式体系非常注重安全稳定工作,通过团学委员会、五大组织、班级、社团等多途径建立安全稳定长效机制,从而确保有序性。三是为了形成协同过程的保障,注重以学生为本。学生工作老师不再直接参与管理,更多地是引导和服务,真正体现服务育人。同时注重激励团队士气,经常考虑那些与自身想法冲突的意见,允许合理地犯错误,帮助学生从他们的错误中学习,一直对学生保持很高的期望和信心,帮助学生理解他们的人生目标。四是为了形成协同过程的保障,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协同。宁海式体系中人(包括教师、学生及辅助人员)是该系统的细胞,宁海式体系推行的是一种“平视文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互动的,是一种“伙伴关系”。注重人和人之间的和衷共济、平等发展、利己利他的平衡,建立自助互助的自律互律的体系。
第三,形成非线性保障。首先,为了形成非线性保障,要求引导者有非线形思维。宁海式体系探究方式主张物理的、社会的、精神的、实在的都是非线性和复杂的。反对线性思维,将学生个体看作复杂的心理和生理、生物性和社会性的非线性体。其次,为了形成非线性保障,各子系统和个体形成非线性的关系网络。每个学生个体只有在整体中承担整体功能,并与其他个体协同互动时它才是整体生命的“部分”。他们之间的举措与行为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一种非线性的作用机制。再次,为了形成非线性保障,反对管理体系中单极因果性思维。单极因果性思维可能会导致教条主义、偏执主义和空想主义,教师更注重引导学生相互合作以及有限资源的竞争,从而通过非线性相干效应而产生协同效应。
第四,形成学生管理体系评价反馈机制的保障。宁海式体系之所以可以有效运行,得益于非常完善的学生管理体系评价反馈机制。首先,宁海式体系建立完善的学生代表监督制度。要求学生代表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包括各类调研、咨询、调查、走访学生、实施罢免案等执行代表职权的活动。其次,形成各种渠道信息反馈机制。如认真落实学生代表信息反馈制度、团学委员会信箱反馈制度、提案征集反馈制度、班长团支书例会信息反馈机制等。再次,建立完善严格的学生干部量化考核奖惩机制。宁海式体系学生干部量化考核制度非常细,如考核除了考核工作之外,还包括学生干部日常行为规范,每个岗位对应有相应的特殊考核内容。同时,有明确的奖惩制度,如累计二次月度考核不合格,将被罢免委员职务和学生干部职务,如果考核成绩优秀将有进行表彰等激励措施。
第五,形成全面完善的规章制度保障。一是全面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宁海式体系的边界条件和约束条件。本文前面谈到宁海式体系伺服于团学委员会(即序参量),使宁海学区学生工作100%做到自主管理,许多人可能会认为,全面学生自主管理会不会导致不可控的情况出现,然而宁海式体系学生自主管理是在各类边界条件和约束条件约束(即在全面的完善的各类规章制度)下正常运行的。由于有了完善的各类规章制度,使整个宁海式体系在“法治”系统下运行,任何人包括教师都必须按照相应的程序处理问题,这样的宁海式体系在没有老师或主要学生干部更替之后仍能正常运行,使其摆脱对某些管理者的依赖,形成完全的自主管理。二是自主形成全面的完善的规章制度。全面的各类规章制度如此重要,那它又是如何制定的呢?宁海式体系中所有的规章制度都是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及学校相关制度的前提下由学生通过团学委员会100%自主逐步制定和完善的。宁海式体系发展4年来,从最初的3个基本章程发展到目前的19个章程和制度(不包括学校相关制度,只是针对宁海式体系的相关制度),包括各类表格近200页约十万多字的完善制度体系。三是规章制度必须根据实际不断修正。各类规章制度不仅通过4年的实践过程在不断地完善,同时也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修正和删减。从而使宁海式体系运行更加合理有效。四是各类规章制度促进了工作标准化。宁海式体系属于复杂性系统,为提高效率,降低随机性,就需要对工作过程进行标准化规范。在宁海学区已经建立了许多标准化工作规范。如建立了材料交接过程(物质流)标准化规范,建立了各类通知过程(信息流)的标准化规范,建立了所有会议、活动、文件、表格编号的标准化规范,建立了完整档案制度的标准化规范。特别是完整档案制度使宁海式体系所有事件随时接受学生监督检查,提高了自主管理透明度。
第六,形成实时性有效性的网络化保障。由于在宁海式体系中学生100%自主管理,在面对如此广泛的内容,更需要有一个能够全面真实的并及时反映宁海式体系运行各种情况的途径。为此,宁海基地根据宁海式体系实际需要自主建立了基于互联网数据库的宁海基地学生管理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包含学生基本资料、班级资料、学生公寓管理数据、学生各类日常规范情况、学生特殊群体情况、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及学生党员情况、各类活动会议相关档案、学生奖惩、学生干部资料、学生社团、各类评价等18个网络实时数据库查询和管理。同时,这些数据库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动,体现了管理、查询、存档的综合功能。
宁海式体系通过这个系统使所有学生和教师能够实时查到所有宁海式体系的相关情况,使宁海式体系信息高度透明化、实时化,有助于团学委员会实时了解情况,做出正确决策。同时,由于数据库系统的联动和集成,使宁海式体系在具体学生事务中提高了其高效性、准确性及科学性。
宁海式体系还通过这个系统实施各类网络评价,使评价更公正更透明。同时,宁海式体系还通过该系统的不同级别投票审议平台进行网络自主管理,从而提高了集体决策的效率。例如,宁海基地曾经就用全体学生审议决策平台,就宁海基地早晨学生出操方案进行全体学生网络投票公决。
8存在的问题
宁海式体系在4年的探索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它也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宁海式体系实践中所涉及的学生不到1000人,是否能在上万学生的高校中得以推广还需进一步实践探索。其次,宁海式体系仅仅是学生组织自主化管理体系,而离高校整个学生自主化管理体系还相差比较远,缺乏全员性、全面性和全程性的自主化管理。再次,由于宁海式体系任何重大决策都是集体决策,再加之学生也有繁重的学习任务,可能导致有些决策不能做到及时。第四,宁海式体系中团学委员会成员工作会比较繁忙,工作量会大于传统体系,如何再提高工作效率是宁海式体系进一步完善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黄福涛.外国高等教育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吴海波.基于复杂性科学的高校学生管理的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12)第27卷第4期:40-43.
1高校学生组织管理体系具有复杂系统的特性
上世纪70年代前后发展起来的耗散结构理论、突变论、协同学、超循环论等系统理论,以及非线性科学的不断发展,揭开了探索复杂性的帷幕。高校学生组织具有包括涌现性、层次性、开放性、远离平衡态的耗散结构、非线性、自组织性等复杂系统的特性。[2]
2宁海式高校学生组织自主管理体系(以下简称宁海式体系)
宁海基地在校学生近1000人,主要为大二、大三学生。宁海式体系是宁海基地根据其实际情况经过4年的探索和实践,建立了1个核心、2个条件、3个层次、4个原则、5大学生组织协同、6个保障为框架的基于复杂性科学的高校学生组织自主管理体系。
3一个核心及五大学生组织协同
宁海式体系1个核心是指“团学委员会”,五大学生组织指宁海基地的共青团组织、学生会组织、社团联合会组织、青年志愿者协会、学生综合服务部(学生党组织)等学生组织。宁海式体系中是以“团学委员会”为核心支配五大组织协同发展。
具有复杂系统特性的高校学生组织系统自组织演化动力来自系统内部的两种相互作用:竞争和协同。各子系统或学生个体的竞争使系统趋于非平衡,而各子系统或学生个体之间的协同则在非平衡条件下使各子系统或学生个体中的某些运动趋势联合起来并加以放大,从而使之占据优势地位,支配系统整体的演化,这就是协同过程。协同过程有两个重要概念,即序参量概念和伺服概念。序参量和系统内部大量子系统运动状态的相互作用过程就是伺服过程,即大量子系统先产生序参量,后伺服于序参量的过程。宁海式体系中的1个核心的产生及5大学生组织协同完全符合序参量和伺服的形成。
五大组织的协同过程可以简述如下:这五大学生组织体现为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系统,当形成自主管理体系之前随机性涨落事件的发生,引发了五大学生组织微观量的非线性相干效应,使系统元素(即学生)之间相互制约、线性叠加失效、元素的独立性丧失,凭借整体效应(即民主选举过程)形成序参量(即团学委员会),后伺服于序参量(即团学委员会),这个序参量(即团学委员会)就是宁海式体系中的1个核心。
团学委员会(即序参量)的形成又完全符合自组织演化动力协同和竞争过程,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在自主选举团学委员会前,宁海基地五大组织元素(即学生)及子系统(即班级、专业、年级、部门、社团)中进行开放性的信息熵交换(即宣传、动员等),使宁海基地充分形成最大信息熵,并在一定的约束条件(即自主选举规则)下进行协同和竞争。宁海式体系的变量(即各类事件因素)分为两类:一类变量随时间变化很慢,到达新的稳定态的驰豫时间很长,甚至趋向无穷,因而被称为慢变量。另一类变量随时间变化很快,以指数形式迅速衰减,驰豫时间很短,被称为快变量。其快变量(即短时事件、竞选团体和个人)是大量的,根据物理学绝热理论,快变量(即短时事件)几乎来不及与外界交换能量(即信息),就可以近似地看成一个绝热过程,这就消去变化极快的变量,最终将形成少数慢变量支配大量快变量,即形成了团学委员会(即序参量、慢变量)为1个核心,自主支配(即管理)宁海基地学生组织大量日常事务(即快变量)。
目前,团学委员会(即序参量)在各类边界条件和约束条件(即各类制度)约束下,已经做到包括团学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名单确定、宁海基地各类学生工作规章制度制定和修正、学生工作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制定、各类活动的组织、学生干部培训、学生干部的任免、各类评优及推荐确定、各类违纪处理、突发事件处理、日常规范管理等100%的学生自主管理。
4两个条件
宁海式体系必须满足2个条件,即开放性条件和竞争性条件。只有满足这两个条件才能使宁海式体系形成远离平衡态的耗散结构,并利用“涨落”形成序参量。因此,开放性和竞争性是宁海式体系存在的必要条件。
第一,开放性条件。在知识经济时代,任何组织都无法独立生存,作为知识创新主体的高校更是如此,不可能是一个孤立系统或封闭系统。宁海式体系注重学生的开放性,鼓励学生进行校际交流、区域交流、国际交流、网络交流等等。例如,宁海式体系中有一个品牌活动“美丽宁海”,就是鼓励大学生服务宁海地方,进入企业、社区、农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这些开放性活动即培养了学生创新创业等综合能力(即形成负熵流),又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4年来“美丽宁海”得到各类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20多次的报道。
宁海式体系开放性还体现在开放思想,注重创新思路、方法、工作手段,注重解放思想、开放观念。宁海式体系开放性还体现在开放视野、开放机制,鼓励百花齐放和自主精神。
第二,竞争性条件。竞争是协同的基本前提和条件,如各组织、各专业、各班级及学生个体差异(即非平衡)而引起的竞争。竞争是宁海式体系演化的最活跃的动力,也是宁海式体系处在远离平衡态非线性区域的表现,而竞争的存在和结果使内部各子系统出现更大的差异、非均匀性和不平衡性,使系统更加远离平衡态。竞争的概念甚至被有的学者称为万物之父、万物之王,宁海式体系的核心团学委员会本身就是充分竞争而形成的。同时,宁海式体系各种规则的完善就是由大量快变量竞争结果发展而成的。
在宁海式体系中有完善的班级竞争机制、社团竞争机制、学生组织部门竞争机制、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竞争机制、学生干部竞争机制、各类活动竞争机制等。这些机制使宁海式体系熵不断地减少,使各类事务的处理和决策都在监督下,防止了“腐败”、错误、不合理的情况的产生。
5三个层次
任何复杂系统都体现层次性,即由大量的子系统或单元构成。宁海式体系也突出层次性,如班级之分、五大组织之分、专业之分、社团之分等层次性。但宁海式体系有一个宏观的主层次性,将其分为高、中、基三层。高层为团学委员会、中层为五大组织各部门、基层为各班级、社团、团支部、党小组、实践小分队等。宁海式体系就是通过这个三层次以团学委员会自主管理整个宁海基地学生系统。
6四项原则
第一,实效性原则。宁海式体系中要求各方面都要体现实效性。自主管理并不能为了自主管理而简单地开展自主管理,而应该以对学生的培养实效性为出发点,真正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提高学生自主管理意识,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宁海式体系坚持将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坚持真正为大学生着想、真正为大学生办实事的实效性原则
第二,系统性原则。宁海式体系不是一个简单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它其实是一个对学生的系统性培养模式。宁海式体系中除了民主性方面、自主性方面之外,还包括注重社会实践、注重创业创新、注重诚信、注重责任心、注重公开公正、注重制度育人、注重个体发展、注重竞争、注重团体合作等等,因此它是一个复杂性系统性工程。
第三,自律性原则。宁海式体系更需要引导和加强对大学生的自律教育,培养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把自律与他律结合起来,树立良好的自主管理意识,形成能够自觉抵制各种不良影响的堡垒。
第四,平等性原则。宁海式体系对大学生的主体性进行扩展,赋予了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自主权与主导权,表现为教育参与的自由权、信息选择的自觉权、价值认同的自主权、信息反馈的主动权等,这些都体现了宁海式体系教育主客体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7六种保障
第一,形成负熵系统的保障。宁海式体系为了能够维持竞争和协同就必须处在远离平衡态的耗散结构状态。依据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远离平衡态的耗散结构必须有负熵,即当系统不断地从环境中获取物质、能量和信息时,这些物质、能量、信息给系统带来负熵,结果使整个系统的有序性的增加大于无序性的增加。首先,为了形成负熵系统,注重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宁海基地几乎每个学生都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从活动中学习和积累各类信息,提高综合能力,从而使整个宁海式体系不断从实践中形成负熵流。其次,为了形成负熵系统,注重学习其他系统的机制和管理模式。例如,宁海基地新老干部交替借鉴了美国总统换届模式,即先选举产生新一届团学委员会,但不是马上上任而是通过1个多月的培训和新老交替工作才上任,这样使宁海基地学生工作能有非常好的连续性。再次,为了形成负熵系统,注重创新。如要求每月团学委员会审视宁海式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提出各类创新方式和方法;在各类月度考核中,有显著的创新考核分等。
第二,形成协同过程的保障。一是为了形成协同过程的保障,注重涨落(即随机性事件)的合理处理。由于涨落的随机性,会出现多分态,导致宁海式体系相变有可能进入更有序,也有可能倒退到低级有序或进入混沌态。因此,宁海式体系对随机性事件的处理非常慎重,尽量使其进入更有序状态。例如,宁海基地由于一起学生用餐随机性事件,而自发成立了学生膳管会(即更有序态)。二是为了形成协同过程的保障,注重有序性的保持。宁海式体系非常注重安全稳定工作,通过团学委员会、五大组织、班级、社团等多途径建立安全稳定长效机制,从而确保有序性。三是为了形成协同过程的保障,注重以学生为本。学生工作老师不再直接参与管理,更多地是引导和服务,真正体现服务育人。同时注重激励团队士气,经常考虑那些与自身想法冲突的意见,允许合理地犯错误,帮助学生从他们的错误中学习,一直对学生保持很高的期望和信心,帮助学生理解他们的人生目标。四是为了形成协同过程的保障,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协同。宁海式体系中人(包括教师、学生及辅助人员)是该系统的细胞,宁海式体系推行的是一种“平视文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互动的,是一种“伙伴关系”。注重人和人之间的和衷共济、平等发展、利己利他的平衡,建立自助互助的自律互律的体系。
第三,形成非线性保障。首先,为了形成非线性保障,要求引导者有非线形思维。宁海式体系探究方式主张物理的、社会的、精神的、实在的都是非线性和复杂的。反对线性思维,将学生个体看作复杂的心理和生理、生物性和社会性的非线性体。其次,为了形成非线性保障,各子系统和个体形成非线性的关系网络。每个学生个体只有在整体中承担整体功能,并与其他个体协同互动时它才是整体生命的“部分”。他们之间的举措与行为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一种非线性的作用机制。再次,为了形成非线性保障,反对管理体系中单极因果性思维。单极因果性思维可能会导致教条主义、偏执主义和空想主义,教师更注重引导学生相互合作以及有限资源的竞争,从而通过非线性相干效应而产生协同效应。
第四,形成学生管理体系评价反馈机制的保障。宁海式体系之所以可以有效运行,得益于非常完善的学生管理体系评价反馈机制。首先,宁海式体系建立完善的学生代表监督制度。要求学生代表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包括各类调研、咨询、调查、走访学生、实施罢免案等执行代表职权的活动。其次,形成各种渠道信息反馈机制。如认真落实学生代表信息反馈制度、团学委员会信箱反馈制度、提案征集反馈制度、班长团支书例会信息反馈机制等。再次,建立完善严格的学生干部量化考核奖惩机制。宁海式体系学生干部量化考核制度非常细,如考核除了考核工作之外,还包括学生干部日常行为规范,每个岗位对应有相应的特殊考核内容。同时,有明确的奖惩制度,如累计二次月度考核不合格,将被罢免委员职务和学生干部职务,如果考核成绩优秀将有进行表彰等激励措施。
第五,形成全面完善的规章制度保障。一是全面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宁海式体系的边界条件和约束条件。本文前面谈到宁海式体系伺服于团学委员会(即序参量),使宁海学区学生工作100%做到自主管理,许多人可能会认为,全面学生自主管理会不会导致不可控的情况出现,然而宁海式体系学生自主管理是在各类边界条件和约束条件约束(即在全面的完善的各类规章制度)下正常运行的。由于有了完善的各类规章制度,使整个宁海式体系在“法治”系统下运行,任何人包括教师都必须按照相应的程序处理问题,这样的宁海式体系在没有老师或主要学生干部更替之后仍能正常运行,使其摆脱对某些管理者的依赖,形成完全的自主管理。二是自主形成全面的完善的规章制度。全面的各类规章制度如此重要,那它又是如何制定的呢?宁海式体系中所有的规章制度都是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及学校相关制度的前提下由学生通过团学委员会100%自主逐步制定和完善的。宁海式体系发展4年来,从最初的3个基本章程发展到目前的19个章程和制度(不包括学校相关制度,只是针对宁海式体系的相关制度),包括各类表格近200页约十万多字的完善制度体系。三是规章制度必须根据实际不断修正。各类规章制度不仅通过4年的实践过程在不断地完善,同时也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修正和删减。从而使宁海式体系运行更加合理有效。四是各类规章制度促进了工作标准化。宁海式体系属于复杂性系统,为提高效率,降低随机性,就需要对工作过程进行标准化规范。在宁海学区已经建立了许多标准化工作规范。如建立了材料交接过程(物质流)标准化规范,建立了各类通知过程(信息流)的标准化规范,建立了所有会议、活动、文件、表格编号的标准化规范,建立了完整档案制度的标准化规范。特别是完整档案制度使宁海式体系所有事件随时接受学生监督检查,提高了自主管理透明度。
第六,形成实时性有效性的网络化保障。由于在宁海式体系中学生100%自主管理,在面对如此广泛的内容,更需要有一个能够全面真实的并及时反映宁海式体系运行各种情况的途径。为此,宁海基地根据宁海式体系实际需要自主建立了基于互联网数据库的宁海基地学生管理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包含学生基本资料、班级资料、学生公寓管理数据、学生各类日常规范情况、学生特殊群体情况、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及学生党员情况、各类活动会议相关档案、学生奖惩、学生干部资料、学生社团、各类评价等18个网络实时数据库查询和管理。同时,这些数据库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动,体现了管理、查询、存档的综合功能。
宁海式体系通过这个系统使所有学生和教师能够实时查到所有宁海式体系的相关情况,使宁海式体系信息高度透明化、实时化,有助于团学委员会实时了解情况,做出正确决策。同时,由于数据库系统的联动和集成,使宁海式体系在具体学生事务中提高了其高效性、准确性及科学性。
宁海式体系还通过这个系统实施各类网络评价,使评价更公正更透明。同时,宁海式体系还通过该系统的不同级别投票审议平台进行网络自主管理,从而提高了集体决策的效率。例如,宁海基地曾经就用全体学生审议决策平台,就宁海基地早晨学生出操方案进行全体学生网络投票公决。
8存在的问题
宁海式体系在4年的探索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它也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宁海式体系实践中所涉及的学生不到1000人,是否能在上万学生的高校中得以推广还需进一步实践探索。其次,宁海式体系仅仅是学生组织自主化管理体系,而离高校整个学生自主化管理体系还相差比较远,缺乏全员性、全面性和全程性的自主化管理。再次,由于宁海式体系任何重大决策都是集体决策,再加之学生也有繁重的学习任务,可能导致有些决策不能做到及时。第四,宁海式体系中团学委员会成员工作会比较繁忙,工作量会大于传统体系,如何再提高工作效率是宁海式体系进一步完善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黄福涛.外国高等教育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吴海波.基于复杂性科学的高校学生管理的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12)第27卷第4期: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