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隐约遂志式儒家诗教观

来源 :阴山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9501o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界对司马迁思想的探讨由来已久,经历了从单一到综合的过程,从崇道、尚儒的静态纷争到兼容诸家的动态分析,学者们更加注重运用司马迁序事于论的书史方法,具体研究司马迁的思想.“隐约遂志”是司马迁著史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之一,是有节制地抒发困厄中的悲情,在屈原式的个性悲情与士大夫共性悲情之间起到连接、过渡作用,是“悲情论”审美观的进一步强化.而这“隐约遂志”背后反映出司马迁思想中修德养义的儒家观.
其他文献
敦煌变文“勃笼宛转”有不少解释,却未尽其意.文章认为将“勃笼”看作“蓬”的分音词是合适的,在“勃笼宛转”中当分析为名词作状语,像蓬草一样,“勃笼宛转”是为躬着腰向前快走的一种比喻之言,这样解读更符合作品对人物形象的描写与展示.
在经济全球化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协同作用下,不同国家与地区间经济贸易往来活动日趋频繁,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交流水平逐渐提升,许多优秀的跨国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国家与地区间贸易往来的桥梁.在此背景下,为确保世界范围内经贸往来的稳定和长远发展,跨国企业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践行自身使命,以更广阔的胸襟和视野承担起自身重要的社会责任,坚持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既要保障审计工作质量,又要不断培养和提升审计人才的国际化业务水平,将提升审计人员的外语翻译能力作为有效开展审计工作的必然要求,坚决予以贯彻落实.本文立足于国
陆游是一个复杂的人性的组合体,是一个充满了爱与恨的活生生的人.作为寻常百姓的陆游,与民混一,不拘贵贱;粗茶淡饭,清贫节俭;幅巾青鞋,穿戴寻常;亲情缠绵,儿孙满堂;下棋饮茶,颐养天年;拄杖牧鸭,养猫玩耍;自力更生,躬耕桑麻;采药卖药,治病救人;周游天下,遍交友朋;赏花弹琴,风调优雅;风流才子,放浪潇洒;一世清贫,诗酒人生.袁枚评杜甫曰:“人但知杜少陵每饭不忘君;而不知其于友朋、弟妹、夫妻、儿女间,何在不一往情深耶?”可移来说陆游.
中国生态文学发展时间不长,但其根脉复杂,现有研究虽然对生态文学的表里有所厘清,但尚未在中西对照中阐述生态文学的共性问题.《生态中国:文学呈现与跨文化研究》在跨文化研究的基础上,以全球视野对中国生态文学进行了深刻的审视,通过对中西生态文学的全面观照、直面生态写作的精神互动、构建多维的生态文学图景,深入探究中西生态文学在发展进程中的精神互动与文化对话,从而寻求中国生态文学在时代话语之下的文学定位和身份确证.
柳无忌与清华文学社的留美同学一同在纽约创办了《文艺杂志》,杂志以刊发诗歌和诗论为主,其中最重要的一篇诗论就是柳无忌的《为新诗辩护》.该诗论旨在论证新诗的合理性,揭示新诗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指出中国新诗的短期发展目标,帮助新诗走出低迷的状态.尽管《为新诗辩护》因为种种原因在当时没有产生大的影响,但却是新诗重建以及探索中国新诗良性发展的一次积极尝试.从柳无忌的探索中可以窥见朱湘的思想印迹.柳无忌的尝试和探索,对当时新诗走出低迷状态和提振人们对于新诗的信心而言仍然具有历史意义.
生态翻译理论认为,翻译过程中影响译者的因素主要集中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方面,翻译过程是在这三方面进行适应与选择的过程,也就是实现寻求三个维度平衡的过程.生态翻译观下英译《巴拉根仓的故事》,语言层面的转换,关键要处理好大量蒙古谚语的英译,要充分理解源语的形式与内容,按照译语的语言习惯进行双语间的意义传递与转换;文化维的适应与选择,其实是归化与异化的考量与选择,具体的译法有音译法、音译+释意、直译法等;《巴拉根仓的故事》的英译过程,也是对大量的夸张、对比、比喻等翻译的过程,译者通过调整、变通等方式处理两
新技术革命的爆发,对儒家文化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针对日益发展的科技带来的理论困境,近20年来学者逐渐将目光投向儒家文化.新技术革命相关研究重点关注了人工智能与生物技术革命的发展.新技术革命与儒家文化研究呈现出文本解读为主导、问题为导向、关注儒家文化现代建构等理论特征,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和提升空间.
维利里奥技术美学思想构境基础在于,数字景观时代下诸多的“技术义肢”所建构的“远程存在”是对海德格尔“存在论”的彻底颠覆,维利里奥承接了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的思想,强调身体始终是我们与世界建立关联的中心.然而,当下越来越多的“速度机器”构架了我们的神圣肉身,瓦解了我们现实生活的稳固感受,重构着社会的情感结构与感觉共同体.身体的知觉已经被数字技术所赋形,我们自身独特的知觉记忆和审美感性经验被电子经验和技术经验所取缔,速度技术“穿透”了个体与世界的无限“关联性”,造成了世界和心灵的“荒漠化”.
高等教育建设发展之现实需要对高校教材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闻学专业教材作为新闻基础知识及学科内容体系的呈现载体,直接影响着新闻学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教材建设是高校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也成为推进新闻学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新闻学专业教材使用研究的文献资料,对其进行系统分析及总结归纳,对新闻学专业教材编写使用、满意度调查和教材评估,对新闻学教材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方铭先生所著《孔子暨儒学文化研究文集》分为三个部分:上编是道与道统问题研究,中编是经学与文学问题研究,下编是思想史与文化问题研究.方铭先生的研究重视历史的复原和出土文献的利用,正本清源,推阐幽微,以期接续传统,开出新的学术风气,这既体现了他作为一名学术研究者的远见卓识,又体现了他作为一名人文学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