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城乡发展水平的差异,小学生音乐教育的发展呈现极不平衡的状态。特别是山区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理念陈旧、方法简单、手段单一,很难激发小学生兴趣和激情。使小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兴趣不浓,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不愿张嘴、不愿表演。还有,家长对孩子音乐素养的培养不够重视,小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基本上处在自然本能的原始状态。因此,一定要善于发现、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兴趣,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强化小学生音乐素质的开发与培养。
一、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音乐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那么,怎样的音乐能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呢?应该是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符合她们音乐天性和本能的、让她们感到快乐、舒适、乐于接受、能唤起她们主动兴趣的音乐。如果为了教学而教学,不管小学生喜不喜欢、也不管小学生有没有兴趣,一味固守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非但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还很有可能事与愿违,造成小学生的厌学心里。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音乐教师,应当贴近小学生实际、研究小学生心里,善于调动小学生情绪、激发小学生兴趣,精心选择一些符合时代特点、节奏鲜明、现代媒体广泛流传、广大小学生耳熟能详、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乐曲作为音乐教材。并根据小学生的成长规律,依据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甚至是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要积极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兴趣
兴趣是一种意识活动,它的产生总是要以一定的物质活动为基础的。特别是小学时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很容易受客观事物的影响和新生事物所吸引,并通过语言、肢体和音乐来表现她们的心里感受,久而久之便成为小学生认识活动的重要形式,成为一种本能、主动、愉悦参与音乐活动的渴望。因此,作为一名小学音乐工作者,就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采取一定的手段、措施和方法来诱发、引导和培养小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一是充分应用教具和多媒体手段培养小学生兴趣。在小学生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特点,在“新”和“异”上做文章,注重“新”、创造“异”,也就是善于“标新立异”。二是强化音乐熏陶,把音乐渗透到小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小学生虽小,但他们的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很强,他们都有一种喜爱音乐的天性,我们要尽量让孩子多接触音乐,为小学生制造浓厚的音乐氛围、以及与小学生学习和活动相协调的音乐环境,使之受到广泛、充分的音乐熏陶。三是动静结合,把音乐教学和游戏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是培养小学生兴趣的最好方法。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如果整个活动让他们坐着不动,只是不停的教唱歌,很难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必须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小学生的音乐学习与游戏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脑,又动手、动脚、蹦蹦跳跳、生动活泼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在培养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受到美的享受很熏陶。四是增强音乐活动内容的故事性,引导小学生的思维活动,增强她们对音乐的兴趣。由于小学生对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听讲故事的过程中就会不断的开动小脑瓜,想着接下来教师会说什么,故事里会发生什么事情,会很自然的把注意集中到教师的讲述中。因此,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根据活动内容,自编故事导入主题,使教学内容情节化,不断增强教学活动的情趣,为音乐活动作出了很好的铺垫。
三、要不断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兴趣
实践证明,一名合格的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无比热爱幼教事业,对小学生充满爱心和耐心,把每一个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要让孩子产生亲近感、信任感和依赖感。并严格规范自己的一切言行举止,言传身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小学生、感染小学生,让孩子主动把教师作为自己崇拜、模仿的偶像。
首先,教师要与小学生保持平等的关系,善于和孩子交朋友。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增强小学生的参与意识,加强和小学生的互动,充分让小学生了解自己,悦纳自己,亲近自己,给小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思维、想象和活动空间。使孩子们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自觉关注教师的一举一动,并通过教师的面部表情、语言提示、肢体引导等活动变化,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教师的语言,语调、语速、语音等都要掌握分寸、恰到好处。回答孩子提问时,教师要面带笑容,语调亲切;孩子发言时,教师要专心听取,耐心回答。并注意多用肢体语和小学生接触,让孩子产生亲切感,消除陌生和恐惧心里。用音乐来组织活动,用自身对音乐、舞蹈的深厚兴趣来感染带动小学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要善于赏识小学生,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丘吉尔曾经说过:“你要别人具有怎样的优点,你就要怎样的地去赞美他。实事求是而不是夸张的赞美,真诚的而不是虚伪的赞美,会使对方的行为更增加规范。”现代教育理念提倡“赏识教育”,其目的就是“激发与鼓励,承认差异、允许失败;发现缺点,指导纠正”。教师只有学会并善于赏识学生,才能更好地去研究、挖掘小学生潜在的能力。这样,不仅会使小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而且小学生也乐意按照教师的要求来发展自己。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通过以上途径可以有效的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长此以往,就可以使每一位孩子真正从内心自发产生对音乐的学习欲望,最终达到提高小学生音乐素养的目的。
(作者单位:416714湖南省永顺县灵溪镇连洞小学)
一、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音乐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那么,怎样的音乐能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呢?应该是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符合她们音乐天性和本能的、让她们感到快乐、舒适、乐于接受、能唤起她们主动兴趣的音乐。如果为了教学而教学,不管小学生喜不喜欢、也不管小学生有没有兴趣,一味固守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非但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还很有可能事与愿违,造成小学生的厌学心里。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音乐教师,应当贴近小学生实际、研究小学生心里,善于调动小学生情绪、激发小学生兴趣,精心选择一些符合时代特点、节奏鲜明、现代媒体广泛流传、广大小学生耳熟能详、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乐曲作为音乐教材。并根据小学生的成长规律,依据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甚至是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要积极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兴趣
兴趣是一种意识活动,它的产生总是要以一定的物质活动为基础的。特别是小学时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很容易受客观事物的影响和新生事物所吸引,并通过语言、肢体和音乐来表现她们的心里感受,久而久之便成为小学生认识活动的重要形式,成为一种本能、主动、愉悦参与音乐活动的渴望。因此,作为一名小学音乐工作者,就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采取一定的手段、措施和方法来诱发、引导和培养小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一是充分应用教具和多媒体手段培养小学生兴趣。在小学生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特点,在“新”和“异”上做文章,注重“新”、创造“异”,也就是善于“标新立异”。二是强化音乐熏陶,把音乐渗透到小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小学生虽小,但他们的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很强,他们都有一种喜爱音乐的天性,我们要尽量让孩子多接触音乐,为小学生制造浓厚的音乐氛围、以及与小学生学习和活动相协调的音乐环境,使之受到广泛、充分的音乐熏陶。三是动静结合,把音乐教学和游戏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是培养小学生兴趣的最好方法。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如果整个活动让他们坐着不动,只是不停的教唱歌,很难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必须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小学生的音乐学习与游戏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脑,又动手、动脚、蹦蹦跳跳、生动活泼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在培养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受到美的享受很熏陶。四是增强音乐活动内容的故事性,引导小学生的思维活动,增强她们对音乐的兴趣。由于小学生对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听讲故事的过程中就会不断的开动小脑瓜,想着接下来教师会说什么,故事里会发生什么事情,会很自然的把注意集中到教师的讲述中。因此,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根据活动内容,自编故事导入主题,使教学内容情节化,不断增强教学活动的情趣,为音乐活动作出了很好的铺垫。
三、要不断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兴趣
实践证明,一名合格的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无比热爱幼教事业,对小学生充满爱心和耐心,把每一个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要让孩子产生亲近感、信任感和依赖感。并严格规范自己的一切言行举止,言传身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小学生、感染小学生,让孩子主动把教师作为自己崇拜、模仿的偶像。
首先,教师要与小学生保持平等的关系,善于和孩子交朋友。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增强小学生的参与意识,加强和小学生的互动,充分让小学生了解自己,悦纳自己,亲近自己,给小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思维、想象和活动空间。使孩子们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自觉关注教师的一举一动,并通过教师的面部表情、语言提示、肢体引导等活动变化,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教师的语言,语调、语速、语音等都要掌握分寸、恰到好处。回答孩子提问时,教师要面带笑容,语调亲切;孩子发言时,教师要专心听取,耐心回答。并注意多用肢体语和小学生接触,让孩子产生亲切感,消除陌生和恐惧心里。用音乐来组织活动,用自身对音乐、舞蹈的深厚兴趣来感染带动小学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要善于赏识小学生,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丘吉尔曾经说过:“你要别人具有怎样的优点,你就要怎样的地去赞美他。实事求是而不是夸张的赞美,真诚的而不是虚伪的赞美,会使对方的行为更增加规范。”现代教育理念提倡“赏识教育”,其目的就是“激发与鼓励,承认差异、允许失败;发现缺点,指导纠正”。教师只有学会并善于赏识学生,才能更好地去研究、挖掘小学生潜在的能力。这样,不仅会使小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而且小学生也乐意按照教师的要求来发展自己。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通过以上途径可以有效的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长此以往,就可以使每一位孩子真正从内心自发产生对音乐的学习欲望,最终达到提高小学生音乐素养的目的。
(作者单位:416714湖南省永顺县灵溪镇连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