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手术后黄斑中心凹光感受器层愈合分型与裂孔大小的关系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y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IMH)大小与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后光感受器层愈合分型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非对照病例分析。行PPV治疗的连续IMH患者31例33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9例9只眼,女性22例24只眼。平均年龄(58.16±9.10)岁。视力下降平均时间为(4.97±5.97)个月。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BCVA检查,记录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为1.07±0.38。平均眼压为(14.05±0.54)mmHg (1 mmHg=0.133 kPa)。裂孔最小直径(MIN)、裂孔基底直径(BASE)、平均裂孔宽度、平均裂孔高度分别为(465.19±232.84)、(943.63±389.26)、(704.72±292.64)、(443.84±72.47)μm。根据MIN值将裂孔大小分为小、中、大裂孔;分别为9、15、9只眼。根据手术后OCT图像特征,将裂孔光感受器层愈合分为0~Ⅳ型。患眼均行25G或27G标准三切口经睫状体平坦部PPV。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326.42±157.17)d。将手术后第1次行OCT检查时间定义为手术后早期;以末次随访时间为疗效判定时间点。手术前后BCVA及眼压比较行配对t检验。手术前BCVA、裂孔平均宽度、裂孔平均高度以及随访时间、MIN与手术后BCVA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

结果

末次随访时,logMAR BCVA为1.52~1.40者3只眼;1.30~0.52者22只眼;0.40~−0.07者8只眼。与手术前logMAR 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23,P<0.001)。手术后早期,33只眼中,裂孔光感受器层愈合为0型10只眼,占30.3%;Ⅰ型4只眼,占12.1%;Ⅱ型10只眼,占30.3%;Ⅲ型9只眼,占27.3%。末次随访时,0型5只眼,占15.2%;Ⅰ型5只眼,占15.2%;Ⅲ型12只眼,占36.4%;Ⅳ型11只眼,占33.3%。手术后早期、末次随访时,不同裂孔大小与光感受器层愈合分型均呈负相关(r=−0.590、−0.768,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后BCVA与手术前BCVA、裂孔分期、手术前裂孔大小分级、MIN、BASE、手术前裂孔平均宽度和裂孔平均高度、手术后早期和末次随访时裂孔愈合分型相关(r=0.500、0.370、0.470、0.435、0.533、0.505、0.462、−0.442、−0.656,P<0.05);与年龄、视力下降时间、随访时间无相关(r=0.285、0.234、−0.310,P>0.05)。

结论

手术前IMH大小与手术后光感受器层愈合类型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分析RA和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患者血清中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抗CCP抗体阳性率,探讨抗MCV抗体及抗CCP抗体对2种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32例RA患者、113例JIA患儿、102例其他成人风湿病患者及56例非JIA患儿临床及实验室资料。采用ELISA法检测抗MCV抗体、抗CCP抗体。采用χ2检验、多重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在RA患者中,抗MCV抗体的敏感度
目的探讨体外人脐带MSCs促分泌的前列腺素E2(PGE2)、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以及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在pSS中对外周血活化CD4+ T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原代分离脐带MSCs,并经流式细胞术鉴定。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术(FACS)分选pSS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分为3组:分别为活化CD4+ T细胞组(CD3、CD28抗体共刺激72 h)、MSCs共培养组(活化CD4+ T细胞
目的观察缺氧状态下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RPE)细胞中音猥因子(Shh)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传代培养hRPE细胞,取对数生长期3~6代细胞用于实验。将hRPE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实验组及环巴明抑制组。缺氧实验组加入100 μmol/L CoCl2,环巴明抑制组于制作缺氧状态前1 h加入20 μmol/L的环巴明进行预处理。3组细胞培养4、8、12、24 h。采用荧光定量
目的通过原发性痛风患者24 h尿液化学成分分析以及血清生化指标,探讨原发性痛风患者形成尿路结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9—2015年于风湿免疫科就诊,确诊原发性痛风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或CT探查双肾、输尿管以及膀胱,以确定有无泌尿系结石。选取病例记录完整的患者,分析患者临床情况、血生化、尿常规、24 h尿液分析结果以及泌尿系结石成分,以合并泌尿系结石的患者作为观察组,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联合内界膜(ILM)剥除和气体填充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M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接受PPV联合ILM剥除和气体填充治疗的连续高度近视MF患者35例3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5例5只眼,女性30例31只眼;平均年龄(60.13±10.00)岁。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度、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以及眼轴长度(AL)测量。根据患眼MF频域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联合硅油填充对眼表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临床观察型研究。行PPV联合硅油填充手术的玻璃体积血及视网膜脱离患者36例72只眼纳入研究。手术眼、对侧眼分别设为手术组、对照组,均为36只眼。手术后7、30、60、90 d行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CFS)检查。两组受检眼手术后不同时间点BUT、SⅠT、CFS差异行成组设计资料两样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眼外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外伤后失明的主要原因。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在内的许多因子参与了外伤性PVR的发病过程,其中VEGF通过拮抗PDGF与PDGF受体α(PDGFRα)结合,促进非PDGF因子介导的PDGFRα间接激活途径,降低细胞内p53水平,促进PVR早期的细胞增生、活化、迁移过程,是外伤性PVR发病机制中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