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东亚峰会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落幕。从夏威夷到巴厘岛,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一系列动作让亚太地区,尤其是东亚一片喧腾。
其意图是从经贸框架着手,带动政治军事议题,试图筑起一道遏制中国的“围墙”,“蚕食”中国在过去几年取得的区域合作成果。
最为明显的是,在亚太经合峰会上,美国推动了中国目前无法加入的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议(TPP)。随后,在东亚峰会前,奥巴马走访澳大利亚并宣布在澳洲驻军的大动作。而国务卿希拉里则访问马尼拉,与菲律宾协商南海合作机制。如今,美国又进入本来被排斥在外的东盟合作机制,使东盟机制从10 3变成了10 8,完成了 “回归亚洲”的布局。
国际媒体聚焦的是美俄首次参加,以及美国在峰会上的表现。与夏威夷亚太峰会不同,美国在东盟机制上踏进了一只脚,但不能像主导夏威夷峰会一样予取予求。其实,东盟国家才是巴厘岛东亚峰会的最大赢家。从峰会的两个宣言来看,东盟的目的全面达成。宣言指出,加强东盟与全球国家共同体的融合,深化东盟共同体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对东盟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东盟领袖在宣言中承诺,到2022年把东盟打造成讨论全球性事务的共同平台。
具体分析来看,东盟国家取得三大成果。
首先,通过10 8机制,让全球主要大国和新兴经济体都融入到东盟的机制之中。
东盟国家战略地位重要。但东盟各国国小力弱,在大国竞争的夹缝中生存。如今,东盟借助区域整合的优势,让大国竞相“来朝”,竟然成了“盟主”,可谓以小博大,掌握了主动权。
其次,东亚峰会先是从区域经济出发,成功把中日韩拉入其中。尤其是把全球崛起最快的中国纳入区域发展的链条中,防止中国崛起的“黑洞效应”,让东盟国家边缘化。这一招相当成功。因为中国需要和平的周边环境,自然要与东盟打成一片,减少东盟国家的疑虑;而日本当时也需要走出“亚洲孤儿”的困境,重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关系。当时,东盟10 3的机制成为全球区域整合的一个新热点,并被称为“东亚地区唯一排斥美国参加的地区合作机制”。
但是,随着中国整体国力的大幅提升,日韩已经难以平衡中国的领导力,东盟自然欢迎美国加入。但为了不突出中美竞争的焦点,因此一并让俄澳新等国参与。如此做,也是为了维护东盟的主导地位。
再次,在这次峰会的议题主导上,东盟“务实”与“务虚”相结合,取得了相当大的实效。对于菲律宾要把备受争议的“南海主权”议题纳入讨论,峰会婉加拒绝,并以此为筹码,获得中国更多的资金注入(即在此前承诺150亿美元贷款的基础上,再向东盟提供了100亿美元的贷款,还要设立高达3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这就是所谓的务实;此外,给美国总统奥巴马提供舞台,让其宣讲美国“回归东亚”的战略意图,既取悦华盛顿,也达到大国互相牵制的效果。这是所谓的“务虚”。美中争锋,东盟得渔翁之利。
此外,东盟机制也存在严峻的挑战。
首先,美国强力主导TPP,东盟一些国家也参与其中。一旦成形,自然与东盟机制形成冲突。如果中国坚持不参加泛太平洋战略伙伴协议,那势必要在东盟10 3的机制上加力,这就会带来区域内机制间的竞争压力,也会使东盟成员国之间发生分化。
其次,南海海域未来的冲突势必会扩大化。东盟一些国家希望拉拢美国,把南海争议国际化,而中国把南海主权视为核心利益。在这波竞争中,东盟机制也有“控制不了事态”的苦衷。
再次,随着世界强国的加入,东盟经贸机制成为可观的全球平台之后,安全机制的问题必然浮上水面。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东盟是“两头通吃”,既在资金投入方面仰仗中国,又在政治和军事安全层面利用美国平衡中国。
但是,一旦区域安全机制成为迫切问题之后,东盟如何选择将是难题。
其意图是从经贸框架着手,带动政治军事议题,试图筑起一道遏制中国的“围墙”,“蚕食”中国在过去几年取得的区域合作成果。
最为明显的是,在亚太经合峰会上,美国推动了中国目前无法加入的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议(TPP)。随后,在东亚峰会前,奥巴马走访澳大利亚并宣布在澳洲驻军的大动作。而国务卿希拉里则访问马尼拉,与菲律宾协商南海合作机制。如今,美国又进入本来被排斥在外的东盟合作机制,使东盟机制从10 3变成了10 8,完成了 “回归亚洲”的布局。
国际媒体聚焦的是美俄首次参加,以及美国在峰会上的表现。与夏威夷亚太峰会不同,美国在东盟机制上踏进了一只脚,但不能像主导夏威夷峰会一样予取予求。其实,东盟国家才是巴厘岛东亚峰会的最大赢家。从峰会的两个宣言来看,东盟的目的全面达成。宣言指出,加强东盟与全球国家共同体的融合,深化东盟共同体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对东盟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东盟领袖在宣言中承诺,到2022年把东盟打造成讨论全球性事务的共同平台。
具体分析来看,东盟国家取得三大成果。
首先,通过10 8机制,让全球主要大国和新兴经济体都融入到东盟的机制之中。
东盟国家战略地位重要。但东盟各国国小力弱,在大国竞争的夹缝中生存。如今,东盟借助区域整合的优势,让大国竞相“来朝”,竟然成了“盟主”,可谓以小博大,掌握了主动权。
其次,东亚峰会先是从区域经济出发,成功把中日韩拉入其中。尤其是把全球崛起最快的中国纳入区域发展的链条中,防止中国崛起的“黑洞效应”,让东盟国家边缘化。这一招相当成功。因为中国需要和平的周边环境,自然要与东盟打成一片,减少东盟国家的疑虑;而日本当时也需要走出“亚洲孤儿”的困境,重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关系。当时,东盟10 3的机制成为全球区域整合的一个新热点,并被称为“东亚地区唯一排斥美国参加的地区合作机制”。
但是,随着中国整体国力的大幅提升,日韩已经难以平衡中国的领导力,东盟自然欢迎美国加入。但为了不突出中美竞争的焦点,因此一并让俄澳新等国参与。如此做,也是为了维护东盟的主导地位。
再次,在这次峰会的议题主导上,东盟“务实”与“务虚”相结合,取得了相当大的实效。对于菲律宾要把备受争议的“南海主权”议题纳入讨论,峰会婉加拒绝,并以此为筹码,获得中国更多的资金注入(即在此前承诺150亿美元贷款的基础上,再向东盟提供了100亿美元的贷款,还要设立高达3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这就是所谓的务实;此外,给美国总统奥巴马提供舞台,让其宣讲美国“回归东亚”的战略意图,既取悦华盛顿,也达到大国互相牵制的效果。这是所谓的“务虚”。美中争锋,东盟得渔翁之利。
此外,东盟机制也存在严峻的挑战。
首先,美国强力主导TPP,东盟一些国家也参与其中。一旦成形,自然与东盟机制形成冲突。如果中国坚持不参加泛太平洋战略伙伴协议,那势必要在东盟10 3的机制上加力,这就会带来区域内机制间的竞争压力,也会使东盟成员国之间发生分化。
其次,南海海域未来的冲突势必会扩大化。东盟一些国家希望拉拢美国,把南海争议国际化,而中国把南海主权视为核心利益。在这波竞争中,东盟机制也有“控制不了事态”的苦衷。
再次,随着世界强国的加入,东盟经贸机制成为可观的全球平台之后,安全机制的问题必然浮上水面。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东盟是“两头通吃”,既在资金投入方面仰仗中国,又在政治和军事安全层面利用美国平衡中国。
但是,一旦区域安全机制成为迫切问题之后,东盟如何选择将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