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血管疾病是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高血压等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患者,具有患病率高、致残率高以及致死率高的特点,危及患者身体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心血管疾病病情进展较快,并发症情况严重,护理工作中具有较多不安全因素,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因此,临床越来越注重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针对心血管疾病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制订完善的护理措施,对保障患者治疗安全性、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大多为中老年患者,患者临床病情不同,大多数存在生活不能自理、行动能力丧失或意识功能障碍等症状,临床工作人员工作压力较大,导致临床工作失误情况增加,护理安全性降低。同时,部分心血管科室由于患者過多,在走廊安设病床,整体治疗环境较差。部分患者夜间需采用心电监护,医疗器械设备噪音较大,直接影响患者夜间睡眠质量,一定程度影响了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造成护理风险。
医院需要针对患者病情合理安排患者的治疗病房,减少走廊安置病床情况,还需要改善心血管病治疗环境,保证医疗设备摆放整齐,病房干净整洁,为患者提供安逸的治疗环境。夜间尽量降低医疗设备工作噪音,医院可采用隔音设备,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由于心血管病情较为复杂,且发展迅速,加之心血管疾病患者对疾病知识、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护理内容了解较少,导致出现治疗依从性低下情况。部分患者在治疗期间不严格遵守医嘱用药,病情略有好转后,便要求出院或没有定期进行复诊,直接导致患者病加重,增加临床治疗、护理工作难度,无法有效地控制患者病情,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甚至部分患者出现并发症,危及其生命安全。
心血管疾病的预后质量和患者治疗心理、年龄以及饮食等方面有很大的联系。首先,心血管疾病患者和家属在治疗期间很容易产生焦虑、恐惧或不安等情绪,影响临床治理效果,不利于患者病情恢复。其次,心血管疾病具有反复性,若患者病情复发会导致病情加重,严重者会出现意识障碍、言语障碍以及吞咽障碍等,不利于临床治疗。
针对患者治疗期间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护理人员需从健康教育、心理疏导以及饮食护理三个方面进行纠正。健康教育是指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病情状况,制订合理的护理措施,并将患者病情状况、治疗方法、治疗预后效果以及护理措施等内容准确告知患者,指导患者及家属抱有正确的治疗目的,提高治疗信心。心理疏导是指对患者及家属展开心理疏导,消除患者内心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可采用健康分享会的形式,邀请治愈患者和临床治疗患者进行健康分享,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保持积极的治疗心态,减少不良情绪引起的不安全事件。饮食护理是指护理人员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低盐、低脂、低糖以及低热量饮食。患者要少食多餐,不宜过饱,饮食中多吃富含碘、精氨酸以及叶酸的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护理人员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护理专业技能较差、护理操作不规范以及护理安全意识较弱。护理人员专业技能较差,会直接导致护理人员在面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时无法采用有效护理措施,影响患者最佳治疗时间,造成护理风险情况。护理操作不规范主要指护理人员护理经验不足或护理工作未完善。如临床护理文书填写不完善,会直接影响到临床医生无法掌握患者病情状况,导致临床治疗方案无法正常开展,治疗期间出现不良事件等。护理安全意识较弱是指护理人员未正确看待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护理工作重要性,在护理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影响临床护理工作质量。
针对护理人员在患者治疗期间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医院需要制定完善的护理工作制度,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工作风险,最大化降低护理期间不安全因素影响。同时,医院需建立心血管疾病风险管理小组,做好对患者危险因素的评估,加强护理工作管理和护理措施的落实。例如,心血管患者临床出现异常心电图情况时,护理人员需根据异常波动图像,判断患者临床病情的发展,若患者心电图显示为ST段和T波异常,说明患者存在心肌缺血情况。若患者出现ST-T异常,伴随着QRS波异常,说明患者有心肌梗死风险。护理人员需掌握心电图显示特点,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提高临床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心血管疾病患者具有病情发展快、并发症情况明显的特点。在护理工作开展中,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医院病房较少、睡眠质量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较低、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和专业技能较低等。为有效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效果,医院需改正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从而保证临床护理安全,提高护理水平,保障患者的治疗安全。
(作者单位:成都市龙泉驿区大面洪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一)医院方面的不安全因素
由于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大多为中老年患者,患者临床病情不同,大多数存在生活不能自理、行动能力丧失或意识功能障碍等症状,临床工作人员工作压力较大,导致临床工作失误情况增加,护理安全性降低。同时,部分心血管科室由于患者過多,在走廊安设病床,整体治疗环境较差。部分患者夜间需采用心电监护,医疗器械设备噪音较大,直接影响患者夜间睡眠质量,一定程度影响了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造成护理风险。
医院需要针对患者病情合理安排患者的治疗病房,减少走廊安置病床情况,还需要改善心血管病治疗环境,保证医疗设备摆放整齐,病房干净整洁,为患者提供安逸的治疗环境。夜间尽量降低医疗设备工作噪音,医院可采用隔音设备,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二)患者方面的不安全因素
由于心血管病情较为复杂,且发展迅速,加之心血管疾病患者对疾病知识、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护理内容了解较少,导致出现治疗依从性低下情况。部分患者在治疗期间不严格遵守医嘱用药,病情略有好转后,便要求出院或没有定期进行复诊,直接导致患者病加重,增加临床治疗、护理工作难度,无法有效地控制患者病情,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甚至部分患者出现并发症,危及其生命安全。
心血管疾病的预后质量和患者治疗心理、年龄以及饮食等方面有很大的联系。首先,心血管疾病患者和家属在治疗期间很容易产生焦虑、恐惧或不安等情绪,影响临床治理效果,不利于患者病情恢复。其次,心血管疾病具有反复性,若患者病情复发会导致病情加重,严重者会出现意识障碍、言语障碍以及吞咽障碍等,不利于临床治疗。
针对患者治疗期间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护理人员需从健康教育、心理疏导以及饮食护理三个方面进行纠正。健康教育是指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病情状况,制订合理的护理措施,并将患者病情状况、治疗方法、治疗预后效果以及护理措施等内容准确告知患者,指导患者及家属抱有正确的治疗目的,提高治疗信心。心理疏导是指对患者及家属展开心理疏导,消除患者内心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可采用健康分享会的形式,邀请治愈患者和临床治疗患者进行健康分享,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保持积极的治疗心态,减少不良情绪引起的不安全事件。饮食护理是指护理人员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低盐、低脂、低糖以及低热量饮食。患者要少食多餐,不宜过饱,饮食中多吃富含碘、精氨酸以及叶酸的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护理方面的不安全因素
护理人员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护理专业技能较差、护理操作不规范以及护理安全意识较弱。护理人员专业技能较差,会直接导致护理人员在面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时无法采用有效护理措施,影响患者最佳治疗时间,造成护理风险情况。护理操作不规范主要指护理人员护理经验不足或护理工作未完善。如临床护理文书填写不完善,会直接影响到临床医生无法掌握患者病情状况,导致临床治疗方案无法正常开展,治疗期间出现不良事件等。护理安全意识较弱是指护理人员未正确看待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护理工作重要性,在护理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影响临床护理工作质量。
针对护理人员在患者治疗期间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医院需要制定完善的护理工作制度,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工作风险,最大化降低护理期间不安全因素影响。同时,医院需建立心血管疾病风险管理小组,做好对患者危险因素的评估,加强护理工作管理和护理措施的落实。例如,心血管患者临床出现异常心电图情况时,护理人员需根据异常波动图像,判断患者临床病情的发展,若患者心电图显示为ST段和T波异常,说明患者存在心肌缺血情况。若患者出现ST-T异常,伴随着QRS波异常,说明患者有心肌梗死风险。护理人员需掌握心电图显示特点,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提高临床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心血管疾病患者具有病情发展快、并发症情况明显的特点。在护理工作开展中,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医院病房较少、睡眠质量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较低、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和专业技能较低等。为有效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效果,医院需改正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从而保证临床护理安全,提高护理水平,保障患者的治疗安全。
(作者单位:成都市龙泉驿区大面洪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