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豆花的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

来源 :食品与发酵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shi6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豆花”是四川的传统美食,因其成型困难及口感特殊,难以推广.以鸡胸肉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鸡肉糜与水的比例、鸡蛋清的添加量、马铃薯淀粉的添加量)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并通过感官评定、持水率和质构仪(texture profile analysis,TPA)指标,分析蒸、煮方式及加热时间对鸡豆花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鸡豆花的最佳工艺为:鸡肉糜(100.0 g)与水的比例=1:1.2 g/mL、鸡蛋清35.0 g、马铃薯淀粉8.0 g;煮制产品品质优于蒸煮产品品质(P<0.05),煮制时间4 min时,鸡豆花的硬度为263.40±7.87 g,粘附性为-10.85±0.67 g.sec,弹性为0.95±0.13 mm,持水率为9.92%±0.52%.此工艺下生产的鸡豆花,鸡肉香味浓郁,持水率高,质地细腻,为鸡肉糜制品开发提供了新的途径.
其他文献
红色旅游是旅游者对红色精神的消费和实践,旅游者主体地位和精神需求在红色产品开发实践和理论研究中鲜有关注.研究借鉴精神旅游研究谱系思想和理论框架,首先界定红色旅游者是期望从红色主题相关旅游活动中获得精神增益的一类特殊精神旅游者,并以红色精神动机强弱划分为专业的、积极的、顺便的和意外的四类红色旅游者,由此构建起红色旅游产品谱系;再以四川长征主题红色旅游为例,分析了四川长征主题红色旅游产品开发现状与问题;最后,结合红色旅游产品谱系,提出从加强长征精神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做好长征步道规划、设计长征沉浸式戏剧、对产品
本研究构建了一种最佳香菇子实体多效价复合菌棒配方.以企业常规生产配方(木屑:麦麸:石膏:蔗糖=78%:20%:1%:1%)为对照,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的菜籽饼调节培养料碳氮比,测定不同配方所生产香菇子实体的主要营养成分、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结果表明:C配方所生产的香菇子实体中蛋白质、脂肪、多糖的含量及产量、生物学效率均最高,分别比对照组高25.50%、37.98%、401.00%、32.84%、32.84%.菜籽饼添加量显著影响香菇子实体中蛋白质、脂肪、多糖的含量和产量、生物学效率.相关性分析发现香菇子实体产量
本实验以全脂牛奶为原料,探究低乳糖高益生菌乳粉的制备工艺,考察水解温度、pH、时间和乳糖酶添加量对水解率的影响.同时通过海藻酸钠-大豆分离蛋白复配壁材微胶囊包埋益生菌,各自制备完成后分别真空冷冻干燥低乳糖牛乳和益生菌微胶囊,干燥结束将低乳糖乳粉与益生菌微胶囊粉按质量比7:1的比例混合制得低乳糖益生菌乳粉.结果表明,牛乳中乳糖水解的最佳条件为:乳糖酶添加量0.65%、温度40℃、pH值为7.0、水解时间2 h,在此条件下乳糖水解率为72.48%;同时通过复配壁材微胶囊包埋益生菌,复配最佳条件为:海藻酸钠用量
研究夹江石斛多糖提取物(Dendrobium jiajiangense polysaccharides,DJPs)抗结肠癌细胞SW480转移的体外效应.应用CCK8法分析DJPs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基质胶侵袭分析槽分析细胞的侵袭能力,细胞迁移分析系统分析细胞的迁移能力,划痕法分析细胞的伤口愈合能力以及细胞计数法测定细胞的粘附性.与对照组相比,SW480细胞经DJPs处理后,其活性、侵袭能力、粘附能力、伤口愈合能力以及体外迁移运动的能力均明显降低(P<0.05).DJPs在体外对人结肠癌SW480转移有明显的
为全面地剖析不同海拔地区及采摘期对刺梨中挥发性物质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提取不同海拔地区(记为A、B、C)的不同采摘期(记为1、2、3)的刺梨汁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其进行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rtial le
黑苦荞黄酮、酚酸等活性组分含量较高,而微生物发酵能进一步促进植物基质活性组分再提升.本研究采用紫红曲霉发酵黑苦荞,以原料苦荞(TB)、发酵苦荞(FTB)、发酵苦荞溶剂脱脂物(FTB-C)、发酵苦荞超临界脱脂物(FTB-S)为试样,从感官、营养成分、微生物、真菌毒素、主要功能性活性成分等多角度剖析和挖掘发酵对苦荞基质品质提升的有效性、两种脱脂方法对其活性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后淀粉含量有明显降低,发酵过程安全可行且能显著改善和提升黑苦荞品质(P<0.05),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有大幅度提升,其中已测定酚酸类
微生物生长异常或环境波动等复杂因素,导致白酒风味异常并进一步造成浪费,该问题一直困扰着生产.为了明晰缺陷白酒形成的物质,先采用感官评价法分析与验证正常及霉味、泥臭味、馊酸味、盐菜味4种缺陷白酒的风味特征,进一步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酱香型缺陷白酒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缺陷白酒酱香不足,果香、焦香和花香风格特征较弱,均带有异常气味特征.本文共检测出58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为酯类、醛酮类和芳香族化合物,整体而言,不同酒样的化合物种类基本相似,但相对含量差异明显.通过主成分分析可对5种酒样进
通过对浓香型白酒酿造微生物来源分析及窖泥作用的探究,结合多年的生产操作实际,分析了窖泥老化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对策措施,对今后的窖泥老化预防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为促进贵州省黔东南少数民族特色香禾糯的开发利用,检测其基本理化指标、功能活性成分及总抗氧化能力,并与普通糯米进行对比.结果表明:6种香禾糯和2种普通糯米中均含有较高的淀粉含量,适当的脂肪、水分、蛋白质、氨基酸、矿物元素含量及配比,以及一定量的功能活性成分黄酮与多酚.共检测出45种挥发性成分,并在雷佳禾(LJ)、红禾(H)、腊水禾(LS)3种香禾糯中检测出香米呈香的最重要化合物2-乙酰-1-吡咯啉(2-acetyl-1-pyrroline,2-AP).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表明6种香禾糯和2种普通糯米淀粉
葡萄酒相关酵母中主导酒精发酵的酵母菌为Saccharomyces(酵母属)中的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酿酒酵母),近年来随着葡萄酒品质的多样化与特色化,研究者关注non-Saccharomyces(非酵母属酵母)及非二倍体S.cerevisiae在葡萄酒风味复杂性形成中的作用.本研究对酵母菌不同倍性特征及交配型转换等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重点分析了酵母菌倍性对发酵性能、耐受性及葡萄酒风味形成的影响,为基于倍性研究筛选葡萄酒酿造性能优秀的菌株提供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发现,目前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