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辅助下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消化道重建术治疗早期近端胃癌患者的效果

来源 :中国民康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腹腔镜辅助下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消化道重建术治疗早期近端胃癌(PGC)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8例早期PG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采取腹腔镜辅助下近端胃切除术,研究组采用双通道吻合消化道重建术治疗,对照组采用Roux-en-Y消化道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手术前后营养指标(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和血清总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47%,低于对照组的5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消化道重建术治疗早期PGC患者,可提高术后营养指标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Roux-en-Y消化道重建术治疗.
其他文献
巨噬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充当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哨兵,既可作为清道夫、抗原提呈者,又可作为凶恶的杀手,为宿主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巨噬细胞极化是根据周围特定环境做出不同功能表型的一个过程,一般分为两个亚群:经典激活的M1促炎细胞和替代激活的M2抗炎细胞,二者代表极化的两个极端,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巨噬细胞极化既发生在生理条件下,也发生在病理条件下,贯穿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全过程.文章从巨噬细胞起源、组织分布、不同极化表型,以及以调节巨噬细胞极化平衡为治疗靶点在炎症性肠病、自身免疫性肝炎、
表观遗传学在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发病机制中占有着越来越凸显的地位.DNA甲基化则是表观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与RA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目前DNA甲基化在RA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以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为代表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本文就DNA甲基化在以上细胞中的研究进行阐述总结,揭示了一系列甲基化状态异常的基因,可有助于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并可从表观遗传学层面对RA发病机制进行更深刻的了解.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是一种细胞免疫治疗方法,是以CAR为基础的治疗恶性肿瘤的新模式.此技术将抗原抗体的高度亲和性和T细胞杀伤作用相结合,通过基因修饰的手段,使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并杀死肿瘤抗原,且不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限制.近几年来,CAR-T免疫疗法除了在治疗急性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取得较好的疗效,也被用来治疗实体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心脏病.本文就目前CAR-T细胞免疫疗法的现状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21世纪以来,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然而临床中针对这一类疾病目前没有安全高效的检测方法.本文通过梳理过敏性疾病及嗜碱性粒细胞活化试验的相关文献资料,认为该试验是一种安全高效的辅助诊断过敏性疾病的方法,其理论依据是嗜碱性粒细胞的表面标志物会随着过敏反应的发生而变化.基于这一理论依据,传统的嗜碱性粒细胞活化试验是利用流式细胞术对细胞进行检测,进而体外辅助诊断过敏性疾病.近年来基于微流体技术的新型嗜碱性粒细胞活化试验逐步兴起.流式细胞术是一种对细胞进行快速定量分析和筛选的方法.微
目的:观察环乳晕入路保留乳头乳晕改良根治术(MRM)治疗早期乳腺癌(EBC)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08例E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4例.研究组接受环乳晕入路保留乳头乳晕MRM治疗,对照组行乳腺癌标准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6个月复发率、转移率,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和美观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26%(5/54),低于对照组的24.07%(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类由于机体免疫耐受功能紊乱导致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因不清.T细胞激活抑制物免疫球蛋白可变区结构域(VISTA)是一个新的、独特的负性免疫检查点分子,多数研究认为,VISTA可抑制T淋巴细胞和髓系细胞的活化和功能,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银屑病、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保护作用,并可作为十分有效的潜在免疫治疗靶点.本文将对VISTA及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发生脑微出血(CMBs)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70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ACI患者入院3 d内CMBs发生率,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ACI并发CMBs的危险因素.结果:70例ACI患者发生CMBs 28例,发生率为40.00%;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37 mmol/L、血清胱抑素C(Cys-C)>1.09 mg/L是ACI患者并发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OR>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05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2)与观察组(n=53).对照组采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疾病相关指标[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透明质酸(HA)、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血清骨钙素(BGP)、总胆红素(TBiL)]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
目的:胃镜下聚桂醇注射联合静脉曲张套扎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60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胃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聚桂醇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门静脉血流量、血流速度、血清胰高血糖素(GLC)和胃泌素(GAS)水平,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门静脉血流量和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血清GLC和GA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17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住院期间院内感染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7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31例(18.02%),其中肺部感染10例(32.26%),泌尿系统感染2例(6.45%),胃肠道感染16例(51.61%),软组织感染3例(9.68%).不同性别、并发症、体质量指数的乙肝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比较,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