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歌的艺术价值研究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g25408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桐城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与音乐相融合的艺术瑰宝。桐城歌取材于桐城人民的日常劳作和生活,不仅具有南方民歌的清丽温婉,也具有北方民歌的爽朗豪迈,其句式工整且韵律独特,是桐城地方最具代表性的特色文化之一。桐城歌具有多种表演形式,经过当地群众代代相传。本篇文章重点在于研究桐城歌的艺术价值,从其发源情况角度出发,概括桐城歌的发展,了解其人文环境,分析其艺术特色和艺术价值,期望了解桐城歌和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桐城歌 文化价值 艺术价值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1-0087-03
  桐城,“抵天柱而枕龙眠,牵大江而引枞川”,东望苏浙,西邻鄂赣,襟江连淮。明代理学家陈献章诗说桐城:“十里溪流十里花,居民多在水之涯”“僻静园林开栋宇,宽间田地种桑麻”“天下原无此地佳”。这是片神奇、多情的土地,山明水秀、清新儒雅的人文环境孕育了雄霸清代文坛二百余年“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的“桐城派”。七省通衢,上联中原、下接南国的得天独厚地理位置,催生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歌谣文化带。
  一、桐城歌概述
  桐城歌起源于安徽桐城,是桐城地方民歌的一种形式。桐城歌来源于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歌谣中蕴含着世代桐城人所经历的故事。桐城歌在中国原生态歌谣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对黄梅戏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从明代开始,冯梦龙收录《山歌》,其中就包含了24首桐城歌,《明清雜曲集》里收录了25首桐城歌,清代的歌谣典籍以及当代的歌谣文献中也都收录了多首桐城歌。多年来,桐城歌一直在长江流域广为流传,其中五句子山歌成为不少民间歌谣借鉴的形式[1]。例如,湖北恩施地区的土家族情歌,其所形成的词句就是借鉴了桐城歌中的五句子山歌。桐城是桐城文派以及桐城学派的发源地,丰富的桐城文化让桐城歌具有更多的文化韵味,使其在词汇、曲调以及表演方面都凸显出其艺术价值。
  二、桐城歌的人文环境
  桐城处于江淮地区,在地理位置上属于重要的交通枢纽地带。桐城的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兼具山地、丘陵和平原,其四季分明且具有丰沛的雨水,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种植小麦、玉米及大豆等作物,能够保证一年两熟。桐城在南北方特点兼具的地理位置上,其成为南北方通商的必经之路,也成为南北方人民混杂居住的地点,而该种人文环境促使了桐城歌的起源,并且形成了桐城歌独特的风格。
  桐城属于古城,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文化教育,从古至今都呈现出文风昌盛的状态,形成了在中国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桐城派”,清代很多文人墨客皆出自桐城,奠定了桐城文化的风格[2]。黄梅戏也在桐城盛行,这里的文化特性在后期黄梅戏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著名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将黄梅戏推广到全国,也让更多的人知道并对桐城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桐城的文化环境孕育出了秉文兼武、耕读传家有方的桐城人,也让桐城歌具有更多的文化内涵,其在文化底蕴丰厚的桐城形成并生长,逐渐向世人展现其鲜明的词曲韵味及雅俗共赏的艺术价值。
  三、桐城歌的艺术价值
  桐城歌来源于桐城人民的日常劳作和生活,其曲调或清丽或爽朗,蕴含生命力,旋律上兼具南北方风格,句式上多为词句工整的诗句,歌词结构有对称,是江淮地域民歌中具有独特韵味的存在,具有非常浓厚的地方特色,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一)题材丰富广泛
  桐城歌具有不同的题材,以劳动歌曲、情歌、生活小调为主,其展现出的风格特点各不相同。
  首先,部分桐城歌的题材来源于生产劳动,是当时人们做体力劳动时,为了鼓舞士气,不断呼喊劳动号子,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劳动热情。例如《夯歌》,该歌谣节奏明显,句式简单,符合劳动者的劳动节奏,让众多劳动者的动作更加统一,其力量也将集中到一个方向[3]。
  还有一些桐城歌的题材是为了抒发情感,演唱者处于自然风景当中,纾解内心的情绪,例如《会唱山歌歌连歌》《渔夫谣》等。
  表达爱情的情歌在桐城歌当中也有很丰富的内容,如《望情哥》中的歌词,其大意表明了女儿家站在门口手握树枝,偷偷望着自己喜欢的人,而别人问起来的时候,却害羞的说自己是在望着牵牛羊的人。歌词简洁明快,生动地勾勒出少女望情郎时的神态和动作。
  生活中的小调也是桐城歌中传唱度最高的一类,如《你可知道洛阳桥》《十把扇子绣古人》等,其词曲中蕴含较强的文学性,内涵民间故事传说,音乐韵律优美抒情,对江淮地区音乐文化的形成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桐城歌当中有的以古代诗歌形式传承,有的以近代白话文传唱,其歌词中蕴含了较强的文学性,充分体现了古代桐城的社会风貌。清代姚兴泉所做的《龙眠杂忆》,该歌谣以“江南好”作为曲牌形式,在格式上显示出对仗的工整性,在演唱的时候歌谣韵律自然,能够让聆听着感受到当时的生活情趣。而该类型的古代桐城歌虽然流传下来不少,但由于年代久远的原因,很多歌谣的乐谱都已经遗失或者是残缺不全[4]。而在近代所形成的歌词为白话文的桐城歌则是以桐城当地的语言进行传唱,在传承桐城方言的同时,也蕴含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二)歌词雅俗共赏
  桐城歌的歌词蕴含了桐城的方言文化,其形成风格也受桐城文化影响,从歌词的字句来看,呈现出雅俗共赏的特点。桐城歌的歌词中既有百姓的日常用语,也有古典诗词的押韵对仗,其表现出极强的节奏感,方便记忆又简单明了。例如,在明代的《风月词珍》中被收录的一手桐城歌中有歌词表达秋天的槐花已经黄了,我在这个季节送情郎去参加科举考试。该歌谣是以桐城方言的形式进行传唱,歌词当中尽是优雅词句,但却又能够真情切意的展现出女子送别情郎,让其能安心奔赴考场,但自己却又依依不舍的情感。
  桐城歌中最明显体现出其雅俗共赏艺术价值的一首歌谣代表是《穷不能丢书,福不能丢猪》,该歌谣的歌词引用了古词《关雎》中的词句,从短短的一段歌词中可以了解到,该桐城歌中以古词及日常口语的形式穿插吟唱,既能够引用经典,也能够体现出生活中的一些道理[5]。这种歌词特点是能够让桐城歌更加贴近生活,也让桐城歌背后的故事形象更加生动。   桐城歌的句式长短有序,呈现出古典诗词中的几言几律的特点。桐城歌中常见的是七言五句形式,每句歌词由七个字组成,而整段歌谣则是五句,演唱的时候经常会在句末加入叹词作为停顿,以此来表现出节拍的重音。桐城歌的詞句虽然简单,但却能够以简练的形式展现出核心思想,并且让人在吟唱的时候感觉到朗朗上口。而在现代的很多歌词创作也借鉴了桐城歌雅俗共赏的歌词形式,可见其歌词对现在的词曲创作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三)韵律刚柔并济
  受到桐城地理位置的影响,其形成的桐城歌具有南方的温婉柔弱,也有北方的刚硬爽朗,兼容了南北音乐的风格,在韵律上呈现出刚柔并济的特点。桐城歌的旋律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其不同的歌谣中表现出的风格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别。例如,陕西等地区的流行旱船调这样的民间歌谣,而桐城因为与该部分地区临近的原因,其歌谣当中也融入了旱船调的特点。例如《栽秧歌》是人们在水田当中劳动所吟唱的山歌,其歌词也是七言五句的结构,虽然水田的劳作比较辛苦,但在吟唱《栽秧歌》时,却能够打开田间劳作时紧张的氛围,让劳作生活充满情趣。而在《栽秧歌》的韵律中部分承袭了北方歌谣的风格,显示出明快昂扬的感觉,也有部分韵律融合了南方民歌特点,尽显温婉,在刚柔并济的韵律转折下,《栽秧歌》体现其秀美且质朴的风格。桐城歌的韵律中对南北音乐的兼容深化其在艺术方面的价值,现代音乐创作中不乏借鉴桐城歌的该种特点,在容纳地域文化的同时,也呈现出音乐风格的独特性。
  四、结语
  谁不说自己的家乡好,这恐怕不仅是每个桐城人、甚至是每个中国人长在骨子里的天性和秉赋。桐城以其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孕育出载体多样且题材丰富的桐城歌,其以歌词长短搭配、节奏明快的形式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音乐风格。桐城歌的存在不仅仅让桐城人的日常生活更加多姿多彩,也让更多的桐城文化传承下来,桐城歌对黄梅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基因型孕育作用,在融入桐城歌的特点同时,不断对外发展壮大。可见,桐城歌在中国古典文化传承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在艺术领域也具有非常深远的艺术价值。桐城歌作为桐城这块美丽土地上的珍贵宝藏,希望桐城歌能够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从而让世界各地的人都了解到中华文化艺术。
  参考文献:
  [1]章欢.桐城歌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2]江梦恺.桐城歌与当涂民歌的比较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16年.
  [3]战娜.明清俗曲【桐城歌】曲牌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6年.
  [4]王安潮.桐城歌音乐形态研究[J].艺术百家,2016,(04):87-92.
  [5]王安潮.桐城歌历史形态研究[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6,(01):56-61.
其他文献
报道了一18岁男患者,因腰腹部波纹状角化性纹理2年就诊。患者既往体检。皮肤科检查:腰腹部见黑褐色角化性条纹,呈波纹状垂直分布。此外,腋下及肘关节屈曲部散见大小不一的红
会议
用半单李代数L的Killing型的非退化性给出L中的特殊元素t?的存在性定理的详细证明,并讨论它的一些重要性质.方法是利用线性空间及其对偶空间的一对对偶基及线性方程组.
目的:探讨用切开复位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内固定术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这90例
目的 :探讨低剂量CT检查在肺结节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4年3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肺结节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将这200例患
当今“课程培养目标和培养任务的需求”“人才市场的需求…‘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要求我们“因需施教”,要“因需施教”就必须具有“多层次教学”理念,实行“多层次教学”模式
摘要:中国的民族原生态音乐,无论是在歌唱种类的丰富程度上,还是在样本采集的多样性上,都非常欠缺,而少数民族民间原生态音乐的成熟和发展云南地区则处于比较初级阶段。因此,对云南少数民族原生态进行挖掘与整理,并采用计算机音乐技术进行保护和研究,是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我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计算机音乐技术与民族音乐学研究整合、为音乐创作者提
通过对团山滑坡成因进行分析后,决定拟采用土木工程与生物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在确保滑坡治理工程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既降低了工程造价,又美化了人居环境。工程实施
通过分析露天矿边坡二维有限差分模型,研究某露天铜矿边坡稳定性,所求得的结果与极限平衡法的研究结论相一致,在研究期间,为了确定地质不连续面的危险方位,进行了岩土工程测绘,在实
纳勐铜多金属矿区位于老挝境内最重要的川圹一长山铜多金属构造成矿带南部。目前,矿区共发现4个铜铅锌矿体,矿体均产在花岗岩与灰岩的接触带上,矿石的矿物组合特征反映了本区矿
摘要: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是俄国的一位优秀音乐人,后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自幼学习钢琴,音乐才华突出,他创作的钢琴作品难度较高,演奏技巧颇多。他一生创作了24首钢琴前奏曲,每一首的演奏风格都尽情体现了俄罗斯浓郁的民族风情,感情真挚而强烈,在音乐会上,他的作品也经常被演奏。他的第六首前奏曲即《g小调前奏曲》,要求准确把握这首曲子的风格,对演奏技巧有清楚的认知,使音乐具有由内而外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