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六倍体小麦的遗传育种

来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ty2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小麦是由四倍体小麦栽培类型与野生二倍体节节麦远缘杂交形成的异源六倍体.普通小麦保持了四倍体小麦的高产潜力,D基因组的加入丰富了食品加工产品类型、增强了环境适应能力.与二倍体作物不同,普通小麦有3个亚基因组,存在大量重复基因,基因组缓冲性、可塑性强,单个基因拷贝可能对育种改良的效果有限.小麦3个亚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是不对称的,其中D基因组遗传多样性最低.通过模拟普通小麦起源过程人工创制的六倍体小麦为桥梁,可以将节节麦和四倍体小麦的遗传变异同时导入普通小麦.与普通小麦相比,人工合成小麦存在大量的优良等位变异、在转录组水平具有新的表达特征,为育种提供了有利遗传基础,在小麦育种中被寄予厚望,但是目前的应用效果还很有限.细胞学不稳定性、综合农艺性状差影响其育种利用效率.优化杂交方法和选择方法将推动人工合成小麦在普通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其他文献
南海深海盆区海底和基底崎岖、地下地质构造复杂,这些因素使得地震资料发育大量的复杂多次波和绕射波,同时,受鬼波影响,深反射地震剖面低频信号损失严重,这给中深层目标成像带来了巨大挑战.针对南海二维深反射地震资料深层低频信息能量弱、复杂多次波发育、复杂绕射波干扰严重问题,采用自适应鬼波去除、组合法复杂多次波压制、多属性联合复杂绕射波衰减3项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处理,最终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深部弱反射信号低频成分5~13 Hz能量得到明显增强,深部地层信噪比从5提高到10,疑似莫霍面成像改善明显,为后续综合地质研究
东海因其特殊的构造位置而成为海洋科学研究的焦点,是海陆地质对比和深部地壳结构研究的理想场所.为此,本文基于在东海陆架地区布设的NW-SE向主动源广角深地震剖面,通过13个站位的震相分析,识别出丰富的Ps、PsP、Pg、PcP和PmP震相.利用射线追踪和走时拟合得到P波速度结构模型.模型表明,中、新生代沉积层埋深东高西低,测线西侧隆起处埋深约1.5~3.5 km,速度1.7~3.6 km/s;测线东侧凹陷处埋深约3.5~9.0 km,速度1.7~5.4 km/s;深部地壳分为上、下2层,其中上地壳底界面埋深
基于GTAP数据库提供的多区域投入产出表,采用全球价值链方法测算中国农产品贸易中隐含的化肥转移,并按照农产品最终消费的地理位置将其分解为四部分.研究发现:(1)中国农产品进口为国内节约640万t化肥(占我国化肥用量的13%),同时引起全球化肥用量节约285万t,为缓解全球资源和环境压力做出贡献;(2)中国农产品贸易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进口农产品中隐含的化肥有12%会再次出口到全球,意味着农产品贸易背后隐含的资源到达中国后会再次出口,形成多次跨境转移.建议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更为客观地估算农产品贸易隐含的化肥
三维地质建模给出了地质对象更易于理解的空间透视图,有助于理解地下地质结构.然而,地铁工程所获得的地质数据具有数据量少、但局部密度高的特点,难以获取复杂地质对象空间分布模式.这也成为了构建大尺度、高精度三维模型的瓶颈之一.依托Extended GOSIM算法,构建了以空间模式相似度为变量的建模目标函数,结合二维钻孔地质剖面,提出了融合分级建模思想的地质结构多尺度三维重建方法.广州市轨道交通11号线某站点三维地质结构建模实例结果表明:分级建模的思路可以很好实现断裂中不同岩性结构的空间分布;本文所提出的方法能充
冬小麦产量高低及稳定性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同等重要.鉴于北方冬小麦主产区受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显著,有必要从高产—稳产关联特征入手,探究全面提升冬小麦产量及稳定性的途径.基于598个县1985-2014年的单产数据,分析了冬小麦高产与稳产关联性时空分异特征,并结合气象、物候观测、农业生产要素等数据,应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揭示了冬小麦高产—稳产关联特征的影响因素.主要结论为:(1)冬小麦产量随时间不断提高的同时稳定性也增强,高产性和稳产性均呈东北向西南降低的特征.(2)冬小麦高产与稳产、低产与不稳
珠江三角洲晚更新世海侵沉积的历史,是始于氧同位素三阶段(MIS3)还是五阶段(MIS5)已争议几十年,严重制约了该区域海平面升降对全球变化响应方式的讨论和区域地质演化历史的认识.本文以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伶仃洋河口地区万顷沙的GZ-2钻孔(22°42.339′N,113°30.831′E)岩心为研究对象,对沉积物进行岩石磁学和古地磁学研究,提取沉积物中记录的地球磁场极性漂移和相对强度变化信息.在AMS 14C和光释光年龄限定之下,将地球磁场相对强度曲线与高分辨率的、具有精确年代控制的标准曲线进行对比,尝试确
玉米是我国总产量最大的农作物,它对盐胁迫耐受性较差.玉米主产区日益加剧的土壤盐渍化已成为导致玉米产量和品质下降的主要环境胁迫之一.因此,研究玉米的耐盐机制,改良玉米的耐盐性对保障我国乃至世界玉米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土壤中盐浓度过高会导致玉米根系外围土壤溶液的水势降低,引起渗透胁迫,而盐离子(Na+、Cl-等)的过量积累会导致离子毒害.近年来,针对离子稳态维持、渗透压维持等关键生理过程,国内外学者通过GWAS、QTL等方法克隆了多个重要耐盐QTL基因,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解析.本文综述了玉米耐盐领域
本研究以不同海拔生态区来源的307份云南地方稻种资源为试验材料,进行了水稻发芽期、芽期、苗期、孕穗开花期等4个生育时期耐冷性的鉴定评价.鉴定结果表明,云南地方稻种的各生育时期耐冷性分级与其分布的生态区海拔高度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即云南地方稻种的耐冷性与其来源生态区的海拔高度密切相关,分布在高海拔生态区的地方稻种各生育时期的耐冷性明显强于分布在低海拔生态区的地方稻种.各生育时期耐冷性间均表现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说明各生育时期耐冷性相互可作为耐冷性评价的间接指标.通过4个生育时期耐冷性的鉴定评价,筛选
基于近年来获得的探测新资料和已发表地球物理大剖面,重新厘定了南海南部大陆边缘深水油气盆地构造区划与油气系统.考虑南海张裂边缘近端和远端裂陷盆地的构造差异,我们认为远端陆缘深水盆地大多以NE-SW向张裂构造为特征,据此厘定了NE向张裂盆地构造,包括南安、曾母和礼乐等深水盆地.从油气储层系统来看,南沙海区存在着特色深水油气系统成藏模式,包括孤立碳酸盐台地、深水陆源碎屑沉积体系及陆架边缘三角洲的油气成藏模式;位于南海和古南海盆地之间的南沙地块,在古近纪就进入深水,远离陆地,深水陆源碎屑沉积体系相对不发育,相反,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及《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均提出“优化课程结构,突出主线,精选内容”[1]的基本理念,其中突出主线就是强调凸显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主线分析意在站在整体角度认识数学知识逻辑发展,挖掘数学内蕴思想方法,理解数学活动的设计编排,为教师整体规划教学奠定基础.只有这样才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从一节一节课中跳出来,站在数学体系的角度,思考数学对社会、科学、技术以及人的智力发展的作用,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2].由此可见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