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20年,中国已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在此背景下,本文以西安思源学院为例,探析专创融合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研究了相关理论,提出了“双创鱼”人才培养理论模型,同时,深入分析了该模型在西安思源学院的应用实践,随后对“双创鱼”理论模型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专创融合 双创鱼 人才培养模式
引 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2020年,中国已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提出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双创教育是现代教育背景下国家促进人才培养方式改革的主要措施。基于此,国家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高校也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再加上各种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支持,当前我国呈现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的态势。
西安思源学院自建校23年来,始终把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实践中逐步明确了“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目前,西安思源学院设立了“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创新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和“创业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为学校创新创业基础教育、双创实践活动组织、政策动向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学校自编了一系列创新创业教材,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创新创业”公共必修课;进行了较成功的专创融合教科研试点。连续18年,学校每年举办一届创新文化节,鼓励师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为了加强双创学术研究和交流,学校联合省内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发起成立了“陕西省创造学会”,并承办了多届学术年会。在多年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西安思源学院已经形成了专创融合的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总结归纳出“双创鱼”理论模型。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本文以西安思源学院为例,探析专创融合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方法和思路如下。
首先,运用德尔菲法召集西安思源学院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方面的专家,在全面扫描和分析西安思源学院双创教育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专创融合的“双创鱼”理论模型。
其次,用案例分析法,从学校宏观层面和顶层设计,到院系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充分分析了“双创鱼”理论模型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最后,运用对策研究法,为保证“双创鱼”模型在学校的持续应用提出对策。
相关理论研究
1.成就激励理论
20世纪50年代,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C·McClelland)通过一系列文章系统阐释了成就激励理论。该理论认为,人都有希望争取把事情做得最好的愿望,并有取得成就的动机和需求。这种需求越高的人,越会主动和积极做一些尝试和创新性工作,并乐于接受新事物,会采用新的工具和新的思维模式进行工作。成就激励是目前为止,激发人们进行创新和创业的原始动力理论,“成就感是人们进行创新和创业的驱动力”已经得到了教育界和实践界的普遍认可。
2.关键能力理论
关键能力理论最早出现在新加坡的教育理念中,后被许芳菊引入中国,并出版了《关键能力》一书。作者认为,除了自己所学的专业能力以外,影响一个人发展的其他重要能力叫关键能力,而拥有创新性的思维能力是关键能力的核心。如此看来,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的时代背景下,学校教育不能只培养基础能力,即专业能力,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即专创融合的能力。
专创融合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论模型
“双创鱼”理论模型分为三大模块:人才培养目标模块、专创融合模块、动力支持模块。
鱼头是人才培养目标模块,该模块包含双创人才培养理念和独特的创新文化。鱼眼是以鱼头为基础的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双创通过“崇尚创新、勇于实践、理性批判、开放协作、宽容失败”的校园创新文化和“为每一位思源学子打上创新的思想烙印”的创新教育理念,对人才培养工作起着实质性的引领作用。
鱼身是专创融合模块。该模块包含背鳍的专业教育、腹鳍的双创教育和腹部的顶层设计、组织机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师资)队伍建设等。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通过系统的顶层设计和组织机构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联系起来,使双创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专业教育融合双创教育,这就是“双创鱼”理论模型的融合模块。
鱼尾是动力支持模块,即通过激励制度和条件保障给专创融合模块提供支持和动力。其中,条件保障为“双创鱼”提供人、财、物等有形的保障条件;激励制度为“双创鱼”提供各種有形无形的激励政策和相适应的机制和体制。
从“双创鱼”模型整体来看,鱼眼紧盯人才培养目标,鱼头(双创理念文化)引领鱼身(专创融合),鱼尾(制度、条件保障)为鱼身(专创融合)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鱼身的专创融合为鱼头文化理念的螺旋提升提供了丰富的工作实践,对鱼尾提出了满足当下和未来工作需要的条件要求。
西安思源学院“双创鱼”模型的应用实践
1.学校层面的实践分析
(1)双创文化理念引领学校发展
创新文化植根于学校办学理念。西安思源学院以“为每一位思源学子打上创新的思想烙印”教育理念为指导,重视创新文化建设。建校以来逐步形成了以“崇尚创新、勇于实践、理性批判、开放协作、宽容失败”为主要内涵的校园创新文化,明确了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浓厚的创新文化引领下,师生的双创意识、双创精神和双创能力不断得到锻炼和提升。 创新文化引领学校发展。西安思源学院办学中的很多做法本身就是很好的创新实践实例,比如学校先进的“中央水循环回收利用系统”,在节约水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进行了大胆和创新实践,每年直接节水效益60多万元。众多类似的案例充分说明创新文化已经落实到了学校治理和人才培养工作中。
(2)完善机制建设,重视顶层设计
2002年,西安思源学院从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引入创新教育,从此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创新教育实践活动,成立了创新教研室。随着双创工作的不断推进,为满足工作需要,及时调整组织机构,形成了以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为领导,以承担双创基础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文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创新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创业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和以落实“专创融合”主要任务的教务处、二级教学科研单位,两方分别为两翼的组织架构。
在制度建设方面,西安思源学院积极学习、领会国家及省上的创新创业政策和文件,结合自己的办学实际和教育实践,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实际的创新创业制度文件,印发了《大学生学科竞赛奖励办法》《专利管理办法》《创新创业导师管理办法》《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管理制度》《创新文化节创新作品评选奖励办法》《创新创业训练学分认定管理办法》,以及支持学生创新创业的学籍管理制度。学校不断优化顶层设计,印发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完成了专创融合的顶层设计,并初步形成了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双创鱼”理论模型。
(3)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融合
西安思源学院将“创新思维与能力”和“创业基础”两门课程设为公共必修课,传授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其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学校根据专业特点开设了相应的选修课,如在教育学院开设“艺术与创新思维”,在商学院开设“经济与创新”,将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创新创业实践结合起来。学校要求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学科创新创业元素,渗透创新思维,融入学科前沿;鼓励教师进行探究式教学,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在专业课程考核中,注重命题的开放性,着重考查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贯彻了学校双创引领专创融合的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
西安思源学院已经连续举办了18届创新文化节,以创新文化节为平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创新创业实践。创新文化节设置了机械电子创新大赛、信息服务创新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社会服务创新大赛、方案设想创新大赛、文学创作创新大赛、艺术设计创新大赛、数理应用创新大赛等八项赛事,覆盖了学校所有的学科体系和专业领域,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每届参与创新文化节各类赛事活动的师生超过5000人次,征集创新创业项目1000余项。近三年,部分优秀作品代表学校参加省级或国家级创新创业相关赛事,获得奖励800余项,每年申报国家专利100多项,有效提升了学生专业领域的创新创业能力。
(4)以成果为导向,促进“专创融合”
为了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落实到工作实践中,学校出台激励制度,形成了以成果为导向,促进专创融合的“双创鱼”模型。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并将此作为建设活力校园、文化校园和科技校园的重要保证。学校在2002年就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创新能力培训试验单位”;2003年被中国创造学会确定为“中国创造学会高校实验基地”;2004年获得中国创造学会创造成果奖;2007年《大学生创新教育》教材被评为“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大学生创新教育实践研究”获得“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6年被评为“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示范院校”;2017年被评为“创新中国杰出贡献单位”;2018年荣获“陕西省创造学会创造成果一等奖”;2019年承办中国创造学会“创造创新与未来发展”论坛并获论坛成果一等奖;2020年自编创新教材《创新思维方法与实践》再获陕西省优秀教材称号。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青年科普实验创新暨作品大赛、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等省级以上各类比赛中频频获奖,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37项,获得国家专利300余项,这些成果反映了学校实施专创融合教育的效果。
2.二级学院的实践分析
(1)工学院“双创鱼”应用实践——“能力工程路线图”
西安思源学院工学院实施“能力工程路线图”,践行“双创鱼”,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能力工程路线图”首先通过“启蒙引导讲座”和“专业导论课”给工学院学生灌输人才培养定位——工程师,引导学生认知工程师岗位和能力需求,然后结合时代背景要求,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拥有创造性思维、创新创造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同时,鼓励学生紧追时代热点,紧跟学科前沿,用创新途径和方法提升专业技术。
工学院通过自编教材《电器控制与工程实习指南》《电气工程实习指南》和《电氣工程与自动化经典案例教学》,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专业技术提升训练和创新能力训练。工学院集合34个实验实训室、1个工程师综合训练基地和1个“工业4.0”示范基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教材编写和实训平台的运用,为工学院实践专创融合提供了有力支撑。工学院还确定了“一对一指导”制度,以加强专业社团建设,形成创新创业团队。这些举措使得“双创鱼”在工学院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电信学院“双创鱼”应用实践——“新工科+物联网创新培养模式”
电信学院积极研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新工科+物联网创新培养模式”,以“新工科”为起点,积极探索工科发展的新方向,以及工科和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把新的科技和技术理念引入工科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视野,使其具备运用创新方法和工具的能力,具有创新素养。实践证明,新的教学方法把“创新文化”和“双创”理念融入了专业教学中。 电信学院以“物联网”作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抓手,用“物联网”把新型教学模式、新型教学方法结合到一起,使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创”教育手段实现了完美的融合。
“双创鱼”理论模型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提高“专创融合”认知,做好顶层设计
要运用好“双创鱼”模型,把“双创鱼”模型更好地落实到学校的“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中,就必须充分认识到“双创教育”发展对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应进一步提高专创融合思想的认识水平,明确专创融合的目标任务。
要想实现专创融合,学校应先做好顶层设计工作。首先,坚定创新文化和创新理念,即用新的文化和理念引领全校教育工作,将其落实到学校教育管理、人才培养标准、专业教学改革和教育教学效果评价中。其次,顶层设计要解决一个核心问题,即专创融合的目标定位。对于西安思源学院来说,就是要坚定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的专创融合工作目标。最后,要把建设满足专创融合工作需要的师资队伍作為重点工作来抓,逐步培养起一支认同专创融合理念,具备专创融合能力,能够产出专创融合成果的教师队伍。
2.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以专创融合带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要在专创融合中实现“全面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需要进一步完善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体系是学校人才培养的纲领和灵魂,在推动专创融合的过程中起着统领全局的作用。西安思源学院把“双创鱼”理念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运用“双创鱼”理论模型实现专创融合,进而实现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的目标。
3.抓好组织建设,明确责任分工
科学合理的机构设置能为“双创鱼”赋能,保障专创融合工作有序推进。在强化组织建设方面,校长要落实“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工作职责,优化学校各组织机构在“双创教育”“专业教育”融合中的责任分工,明确各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其他岗位的工作职责。
专创融合涉及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要想真正实现专创融合,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创新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和创业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要承担起双创基础教育和研究的重任,牵头负责创新文化建设,组织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搭建;教务处和二级教学科研单位要承担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工作;学生工作系统要承担第二课堂、社团建设的工作,以及学生思想引导工作。
4.推进重点工作,促进专创融合
专创融合涉及面广,工作内容繁多,但是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在专创融合的过程中,只有抓重点工作、重点领域,才能取得“重点工作有突破、普通工作有创新、全局工作有提升”的良好效果。要把建设满足专创融合的师资队伍、完善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有利于专创融合的激励机制、制定专创融合在基层的具体实施方案、建设满足学生创新创业需求的实践平台和保障支持条件等作为重点工作。
结论与展望
西安思源学院经过不断探索,形成了专创融合的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型,即“双创鱼”模型。本文以西安思源学院近20年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为基础,结合国家和地方有关“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方针政策,用德尔菲法、案例分析法和对策研究法,构建了专创融合的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双创鱼”模型;分析了该模型目前在西安思源学院及其二级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实践;提出了提高“专创融合”认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抓好组织建设、推进重点工作等促进“双创鱼”持续稳定发展的建设性对策。
西安思源学院尚是一个年轻的大学,虽然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很多不足,持续深入开展专创融合教育,是学校以后需努力的一个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黄春丽.产教融合背景下新商科拔尖双创人才培养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35):85-86.
[2]阴法明,张威.“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机制实践研究——以南信院大学生创业工作坊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34):74-75.
[3]刘步中.优化双创教育实践育人模式,提升大学生就创业能力[J].智库时代,2019(46):36-37.
[4]曹蕾,蒋学强.“专创融合”视角下创新创业实验室发展路径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8):26-31+36.
[5]曾秀臻,李亚昕.论高职“专创融合”的课程选择及实施路径[J].职教论坛,2020,36(7):64-70.
[6]陈强.“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及推进策略——以新商科专业群为视角[J].中国高校科技,2019(11):73-76.
[7]张弛,赵良伟,李蔚佳.高职院校专创融合的多元价值、实施困境与模式构建[J].教育与职业,2021(9):50-56.
[8]周晶.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专创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5):1.
[9]卢卓,吴春尚.专创融合改革的理论逻辑、现实困境及突围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0(19):74-78.
作者单位:西安思源学院 陕西西安
[关键词]专创融合 双创鱼 人才培养模式
引 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2020年,中国已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提出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双创教育是现代教育背景下国家促进人才培养方式改革的主要措施。基于此,国家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高校也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再加上各种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支持,当前我国呈现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的态势。
西安思源学院自建校23年来,始终把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实践中逐步明确了“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目前,西安思源学院设立了“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创新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和“创业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为学校创新创业基础教育、双创实践活动组织、政策动向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学校自编了一系列创新创业教材,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创新创业”公共必修课;进行了较成功的专创融合教科研试点。连续18年,学校每年举办一届创新文化节,鼓励师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为了加强双创学术研究和交流,学校联合省内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发起成立了“陕西省创造学会”,并承办了多届学术年会。在多年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西安思源学院已经形成了专创融合的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总结归纳出“双创鱼”理论模型。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本文以西安思源学院为例,探析专创融合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方法和思路如下。
首先,运用德尔菲法召集西安思源学院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方面的专家,在全面扫描和分析西安思源学院双创教育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专创融合的“双创鱼”理论模型。
其次,用案例分析法,从学校宏观层面和顶层设计,到院系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充分分析了“双创鱼”理论模型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最后,运用对策研究法,为保证“双创鱼”模型在学校的持续应用提出对策。
相关理论研究
1.成就激励理论
20世纪50年代,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C·McClelland)通过一系列文章系统阐释了成就激励理论。该理论认为,人都有希望争取把事情做得最好的愿望,并有取得成就的动机和需求。这种需求越高的人,越会主动和积极做一些尝试和创新性工作,并乐于接受新事物,会采用新的工具和新的思维模式进行工作。成就激励是目前为止,激发人们进行创新和创业的原始动力理论,“成就感是人们进行创新和创业的驱动力”已经得到了教育界和实践界的普遍认可。
2.关键能力理论
关键能力理论最早出现在新加坡的教育理念中,后被许芳菊引入中国,并出版了《关键能力》一书。作者认为,除了自己所学的专业能力以外,影响一个人发展的其他重要能力叫关键能力,而拥有创新性的思维能力是关键能力的核心。如此看来,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的时代背景下,学校教育不能只培养基础能力,即专业能力,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即专创融合的能力。
专创融合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论模型
“双创鱼”理论模型分为三大模块:人才培养目标模块、专创融合模块、动力支持模块。
鱼头是人才培养目标模块,该模块包含双创人才培养理念和独特的创新文化。鱼眼是以鱼头为基础的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双创通过“崇尚创新、勇于实践、理性批判、开放协作、宽容失败”的校园创新文化和“为每一位思源学子打上创新的思想烙印”的创新教育理念,对人才培养工作起着实质性的引领作用。
鱼身是专创融合模块。该模块包含背鳍的专业教育、腹鳍的双创教育和腹部的顶层设计、组织机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师资)队伍建设等。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通过系统的顶层设计和组织机构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联系起来,使双创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专业教育融合双创教育,这就是“双创鱼”理论模型的融合模块。
鱼尾是动力支持模块,即通过激励制度和条件保障给专创融合模块提供支持和动力。其中,条件保障为“双创鱼”提供人、财、物等有形的保障条件;激励制度为“双创鱼”提供各種有形无形的激励政策和相适应的机制和体制。
从“双创鱼”模型整体来看,鱼眼紧盯人才培养目标,鱼头(双创理念文化)引领鱼身(专创融合),鱼尾(制度、条件保障)为鱼身(专创融合)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鱼身的专创融合为鱼头文化理念的螺旋提升提供了丰富的工作实践,对鱼尾提出了满足当下和未来工作需要的条件要求。
西安思源学院“双创鱼”模型的应用实践
1.学校层面的实践分析
(1)双创文化理念引领学校发展
创新文化植根于学校办学理念。西安思源学院以“为每一位思源学子打上创新的思想烙印”教育理念为指导,重视创新文化建设。建校以来逐步形成了以“崇尚创新、勇于实践、理性批判、开放协作、宽容失败”为主要内涵的校园创新文化,明确了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浓厚的创新文化引领下,师生的双创意识、双创精神和双创能力不断得到锻炼和提升。 创新文化引领学校发展。西安思源学院办学中的很多做法本身就是很好的创新实践实例,比如学校先进的“中央水循环回收利用系统”,在节约水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进行了大胆和创新实践,每年直接节水效益60多万元。众多类似的案例充分说明创新文化已经落实到了学校治理和人才培养工作中。
(2)完善机制建设,重视顶层设计
2002年,西安思源学院从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引入创新教育,从此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创新教育实践活动,成立了创新教研室。随着双创工作的不断推进,为满足工作需要,及时调整组织机构,形成了以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为领导,以承担双创基础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文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创新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创业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和以落实“专创融合”主要任务的教务处、二级教学科研单位,两方分别为两翼的组织架构。
在制度建设方面,西安思源学院积极学习、领会国家及省上的创新创业政策和文件,结合自己的办学实际和教育实践,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实际的创新创业制度文件,印发了《大学生学科竞赛奖励办法》《专利管理办法》《创新创业导师管理办法》《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管理制度》《创新文化节创新作品评选奖励办法》《创新创业训练学分认定管理办法》,以及支持学生创新创业的学籍管理制度。学校不断优化顶层设计,印发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完成了专创融合的顶层设计,并初步形成了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双创鱼”理论模型。
(3)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融合
西安思源学院将“创新思维与能力”和“创业基础”两门课程设为公共必修课,传授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其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学校根据专业特点开设了相应的选修课,如在教育学院开设“艺术与创新思维”,在商学院开设“经济与创新”,将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创新创业实践结合起来。学校要求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学科创新创业元素,渗透创新思维,融入学科前沿;鼓励教师进行探究式教学,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在专业课程考核中,注重命题的开放性,着重考查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贯彻了学校双创引领专创融合的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
西安思源学院已经连续举办了18届创新文化节,以创新文化节为平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创新创业实践。创新文化节设置了机械电子创新大赛、信息服务创新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社会服务创新大赛、方案设想创新大赛、文学创作创新大赛、艺术设计创新大赛、数理应用创新大赛等八项赛事,覆盖了学校所有的学科体系和专业领域,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每届参与创新文化节各类赛事活动的师生超过5000人次,征集创新创业项目1000余项。近三年,部分优秀作品代表学校参加省级或国家级创新创业相关赛事,获得奖励800余项,每年申报国家专利100多项,有效提升了学生专业领域的创新创业能力。
(4)以成果为导向,促进“专创融合”
为了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落实到工作实践中,学校出台激励制度,形成了以成果为导向,促进专创融合的“双创鱼”模型。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并将此作为建设活力校园、文化校园和科技校园的重要保证。学校在2002年就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创新能力培训试验单位”;2003年被中国创造学会确定为“中国创造学会高校实验基地”;2004年获得中国创造学会创造成果奖;2007年《大学生创新教育》教材被评为“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大学生创新教育实践研究”获得“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6年被评为“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示范院校”;2017年被评为“创新中国杰出贡献单位”;2018年荣获“陕西省创造学会创造成果一等奖”;2019年承办中国创造学会“创造创新与未来发展”论坛并获论坛成果一等奖;2020年自编创新教材《创新思维方法与实践》再获陕西省优秀教材称号。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青年科普实验创新暨作品大赛、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等省级以上各类比赛中频频获奖,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37项,获得国家专利300余项,这些成果反映了学校实施专创融合教育的效果。
2.二级学院的实践分析
(1)工学院“双创鱼”应用实践——“能力工程路线图”
西安思源学院工学院实施“能力工程路线图”,践行“双创鱼”,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能力工程路线图”首先通过“启蒙引导讲座”和“专业导论课”给工学院学生灌输人才培养定位——工程师,引导学生认知工程师岗位和能力需求,然后结合时代背景要求,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拥有创造性思维、创新创造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同时,鼓励学生紧追时代热点,紧跟学科前沿,用创新途径和方法提升专业技术。
工学院通过自编教材《电器控制与工程实习指南》《电气工程实习指南》和《电氣工程与自动化经典案例教学》,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专业技术提升训练和创新能力训练。工学院集合34个实验实训室、1个工程师综合训练基地和1个“工业4.0”示范基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教材编写和实训平台的运用,为工学院实践专创融合提供了有力支撑。工学院还确定了“一对一指导”制度,以加强专业社团建设,形成创新创业团队。这些举措使得“双创鱼”在工学院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电信学院“双创鱼”应用实践——“新工科+物联网创新培养模式”
电信学院积极研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新工科+物联网创新培养模式”,以“新工科”为起点,积极探索工科发展的新方向,以及工科和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把新的科技和技术理念引入工科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视野,使其具备运用创新方法和工具的能力,具有创新素养。实践证明,新的教学方法把“创新文化”和“双创”理念融入了专业教学中。 电信学院以“物联网”作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抓手,用“物联网”把新型教学模式、新型教学方法结合到一起,使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创”教育手段实现了完美的融合。
“双创鱼”理论模型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提高“专创融合”认知,做好顶层设计
要运用好“双创鱼”模型,把“双创鱼”模型更好地落实到学校的“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中,就必须充分认识到“双创教育”发展对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应进一步提高专创融合思想的认识水平,明确专创融合的目标任务。
要想实现专创融合,学校应先做好顶层设计工作。首先,坚定创新文化和创新理念,即用新的文化和理念引领全校教育工作,将其落实到学校教育管理、人才培养标准、专业教学改革和教育教学效果评价中。其次,顶层设计要解决一个核心问题,即专创融合的目标定位。对于西安思源学院来说,就是要坚定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的专创融合工作目标。最后,要把建设满足专创融合工作需要的师资队伍作為重点工作来抓,逐步培养起一支认同专创融合理念,具备专创融合能力,能够产出专创融合成果的教师队伍。
2.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以专创融合带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要在专创融合中实现“全面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需要进一步完善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体系是学校人才培养的纲领和灵魂,在推动专创融合的过程中起着统领全局的作用。西安思源学院把“双创鱼”理念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运用“双创鱼”理论模型实现专创融合,进而实现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的目标。
3.抓好组织建设,明确责任分工
科学合理的机构设置能为“双创鱼”赋能,保障专创融合工作有序推进。在强化组织建设方面,校长要落实“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工作职责,优化学校各组织机构在“双创教育”“专业教育”融合中的责任分工,明确各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其他岗位的工作职责。
专创融合涉及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要想真正实现专创融合,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创新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和创业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要承担起双创基础教育和研究的重任,牵头负责创新文化建设,组织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搭建;教务处和二级教学科研单位要承担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工作;学生工作系统要承担第二课堂、社团建设的工作,以及学生思想引导工作。
4.推进重点工作,促进专创融合
专创融合涉及面广,工作内容繁多,但是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在专创融合的过程中,只有抓重点工作、重点领域,才能取得“重点工作有突破、普通工作有创新、全局工作有提升”的良好效果。要把建设满足专创融合的师资队伍、完善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有利于专创融合的激励机制、制定专创融合在基层的具体实施方案、建设满足学生创新创业需求的实践平台和保障支持条件等作为重点工作。
结论与展望
西安思源学院经过不断探索,形成了专创融合的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型,即“双创鱼”模型。本文以西安思源学院近20年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为基础,结合国家和地方有关“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方针政策,用德尔菲法、案例分析法和对策研究法,构建了专创融合的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双创鱼”模型;分析了该模型目前在西安思源学院及其二级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实践;提出了提高“专创融合”认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抓好组织建设、推进重点工作等促进“双创鱼”持续稳定发展的建设性对策。
西安思源学院尚是一个年轻的大学,虽然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很多不足,持续深入开展专创融合教育,是学校以后需努力的一个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黄春丽.产教融合背景下新商科拔尖双创人才培养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35):85-86.
[2]阴法明,张威.“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机制实践研究——以南信院大学生创业工作坊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34):74-75.
[3]刘步中.优化双创教育实践育人模式,提升大学生就创业能力[J].智库时代,2019(46):36-37.
[4]曹蕾,蒋学强.“专创融合”视角下创新创业实验室发展路径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8):26-31+36.
[5]曾秀臻,李亚昕.论高职“专创融合”的课程选择及实施路径[J].职教论坛,2020,36(7):64-70.
[6]陈强.“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及推进策略——以新商科专业群为视角[J].中国高校科技,2019(11):73-76.
[7]张弛,赵良伟,李蔚佳.高职院校专创融合的多元价值、实施困境与模式构建[J].教育与职业,2021(9):50-56.
[8]周晶.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专创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5):1.
[9]卢卓,吴春尚.专创融合改革的理论逻辑、现实困境及突围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0(19):74-78.
作者单位:西安思源学院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