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浙江宁波《大爱》《绍兴慈善》和《温州慈善》,了解了各杂志的内容与特色,也透过这扇慈善宣传的“窗口”,明晰了浙江省三市慈善事业的发展情况。本期,我们一起走进河南,走进中原慈善宣传的舆论阵地。
“三驾马车”打造河南立体式宣传阵地
河南省慈善总会以河南慈善网、《阳光慈善》杂志、官方微博平台三种自有媒体为依托,打造立体式全辐射宣传阵地,成为慈善宣传工作的“三驾马车”。
河南慈善网是河南省慈善总会倾力打造的一个立体式的透明慈善服务平台,融慈善捐赠与救助、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于一体。全省公益信息一“网”尽览,参与慈善一“站”导航,为慈善公益组织和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支持和慈善服务,方便快捷,透明高效。设置的版块主要有:慈善捐助中心、爱心档案馆、河南NPO、信息披露、淘善社区。从而能让求助、帮助,爱心看得见;使每一笔捐赠、每一次志愿服务都有迹可寻;同时为其它组织提供网络平台及技术支持,共同打造透明慈善、推动信息公开。其中“淘善社区”是其特色板块,该社区是以BBS论坛形式设立的慈善互动交流社区,通过淘物资,展示募捐慈善物资,组织开展义卖;通过淘项目,进行项目评估讨论,在线募集资金。而“爱心档案馆”则是一个温暖的缩影,里面有爱心企业档案馆、爱心个人档案馆和志愿者档案馆,自2011年11月1日至今,已有爱心企业543家,爱心个人6274位,积累的善款总额达256395913.31元,帮助人次13587次。
《阳光慈善》杂志创刊于2011年,是河南省慈善总会主办的一份专业慈善公益类双月刊。杂志设立10多个栏目,其中特别关注、总会动态、慈善中原、慈星闪耀等为主打栏目,旨在宣传普及慈善理念,关注弱势群体,弘扬慈善文化,汇聚慈善资源,彰显人间慈爱。
慈善应该是没有秘密的“透明口袋”,一切都应该展示在阳光之下。而慈善同时也正是拥有阳光般无私、温暖、普照人类的特质。慈善与阳光的相遇,是最美好的邂逅。《阳光慈善》正是在河南省慈善总会率先执行信息公开举措的背景下命名的,是鼓励,更是警示。《阳光慈善》致力于追踪报道河南慈善事业的发展轨迹,寻找中原热土发生的慈善故事。更重要的是,她从文化的视野关照慈善,使慈善文化大众化,直达每位读者的心灵。
每期的卷首语都用直击心灵的文字、全新的视角解读“慈善”,例如:慈善社区化,使得沟通更及时,守望更亲近,互帮更便捷,救助更高效。因此,在慈善基层组织建设中,要把城乡社区作为基层慈善组织的基本单位,善于将慈善事业与社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盘活社区爱心资源,打造社区慈善文化,促进社区融合。
河南省慈善总会利用《阳光慈善》对慈善工作进行专题总结,深度报道。例如:在河南省慈善总会信息公开四周年之际,一起回顾了发展历程,从2010年8月11日,出台《河南省慈善总会信息公开暂行办法》到2011年搭建慈善信息平台,从2012年依托爱心基金和网络平台尝试推出“自主式慈善”,慈善机构从“管理者”变成“服务者”,从管钱管物管分配变为捐赠人直接确定救助对象和救助金额的转变到《2013年度中国慈善透明报告》中,河南省慈善总会透明指数为43.11,以97分的高分获得2013年度信息披露卓越组织奖。2014年,河南省慈善总会借推出“1 4”发展战略之机,为有自主慈善需求的捐赠者设立规范的流程,提供慈善专业指导、支持服务,着力打造“慈善管家”这一公开透明的捐赠服务管理平台。慈善事业应该洒满阳光,敢于披露,敢于接受公众监督,才能提高组织公信力,增加慈善事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同期“专题”报道中,还有针对各类儿童開展的项目,如:点亮生命计划——贫困儿童大病救助慈善项目、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事实孤儿)助养项目、留守儿童梦想家园项目等,受助的孩子从与人交往时低头不语、手指颤抖,到勇敢地抬头微笑、大声说出自己的感受;从刺猬式地封闭自己、用言语和行为伤害同伴,到真诚地接纳他人……这些项目用行动和爱见证了孩子们的改变和成长。
“省慈事略”让我们了解到了近期的慈善资讯,“中原慈善”让我们领略到了中原大地上别样的异城慈情,“新锐视野”里独到的见解、睿智的文风启迪着读者对慈善有全新的思考……
官方微博是社会了解河南省慈善工作的“微”窗口。2014年,河南省慈善总会官方微博实现质与量的突破。通过及时更新,时时互动,新浪微博更新2941条,粉丝3964人。同时,对新浪微公益募资救助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实时更新求助项目,动员广大网友在线捐赠,救助困难群众。
网友如果需要了解详情,可以点击该微博下方的链接,跳转出来的网页有救助对象的详细信息、目标金额、项目进展、详细报告等。该救助对象冯思敏需要5000元进行移植手术,在信息发布的短短一周之内,在41名爱心网友的帮助下,成功筹集5083元帮助思敏。河南省慈善总会的官方微博不仅积极探索新的救助模式,还实时更新慈善动态,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宣传。
此外,河南省慈善总会于2014年5月27日正式开通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新的移动自媒体,总会微信公众平台以总结交流经验、展示工作成果、传播慈善文化、助推公益进步为宗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微信也会越发壮大,成为慈善事业发展的助推器。
传承红旗渠精神 抒写林州大爱
半个世纪前,中国林州的十万开山者,历时十年,绝壁穿石,挖渠千里,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了太行之巅。今天,林州人民日行一善,播撒爱心,用他们的善举,成就了林州的又一张精神名片——慈善。自2010年4月林州市慈善总会成立以来,以《红旗渠慈善》杂志和《红旗渠慈善专刊》为依托,传播善行,播撒爱心。林州不仅山美、水美,因为“慈善”,这里的人更美。
《红旗渠慈善》是林州市慈善总会成立不久后创办的一本季刊,旨在弘扬慈善文化,见证慈善修为。刊物设有“言论”“大爱无言”“慈善人物”“分会掠影”“回音壁”“文苑”等栏目。 第14期卷首语以《慈善月 百万林州人民的节日》开篇,记录了“一日捐”“一元捐”等活动,它的设立,让贫困大学生梦圆求学路,伤残困难民工得到及时救助,无人抚养儿童有了“再生父母”,空巢老人有了“亲子亲女”,让困境中的人重燃了希望,坚定了信心。
同期“关注”栏目里刊登了作者王长顺的《林州走进善时代》,全面展示了林州慈善事业发展的盛况,讲述了肺癌患者王志平、贫困学子侯幸、脊髓脂肪瘤任向兵、王平兄妹等一批受助同胞接受慈善会救助又积极投身慈善的故事;讲述了爱心妈妈义工团队救助孤童善举;讲述了退休教师杨蔚增、退休干部牛玉珠、拾荒老人李秋贵、拉粪工杨全堂、大学生村官郝志文等平凡生活中的慈善影子,他们最平凡,他们也最伟大。全民慈善风生水起,林州慈善成为林州人追求的另一种精神。
“大爱无言”是林州市慈善总会系列活动新闻报道的汇总,传承红旗渠精神,发扬慈善精神,林州荣登“中国城市公益慈善百强榜”,获评“六星级公益慈善城市”。林州市慈善总会也以其突出的成就应邀参加联合国人道主义峰会亚洲区会,世界人道主义峰会首席秘书长加美拉马穆德认为:林州市慈善总会的工作有创新性,在普及全民慈善和加强与国际国内慈善组织的合作方面做得非常优秀,值得全球慈善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滴水之恩,没齿难忘。“回音壁”里记录了一位又一位受助者的感激之情。受助学生丁小金写道:“今天我们被你们的爱呵护,明天我们愿化为泥土回报社会,把这份爱传递下去,怀一颗感恩之心,实现人生价值,把你们的关爱和期望升华为动力,掌握充足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回报社会……”
《红旗渠慈善专刊》于2010年创刊,截至2015年1月,已编排发行94期,每期4个版面(有重大活动时增至8个版面)。《红旗渠慈善专刊》以慈善信息类为主,及时补充了杂志更新周期慢的短板,为林州慈善事业的宣传添砖加瓦。
2014年12月3日至4日,林州的慈善风采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40多位书画家齐聚林州,现场创作20幅作品,拍卖所得52200元全部捐给了慈善事业。香港书画院院长闻得菖说:“来林州是我多年的愿望,这次通过参加慈善采风活动给我的感受有八个字:人心向善,业大可见。林州慈善的翟会长和他的慈善团队做了那么多具体的工作,惊天动地,感人肺腑,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慈善课,这次慈善采风活动可能会改变我今后的生活。”
《红旗渠慈善专刊》以专版专栏的形式全方位地报道林州慈善信息,图文并茂,既有视觉冲击力,又有可读性。透过这些“窗口”,我们发现,慈善作为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已经成为林州市的一张靓丽名片。从2010年成立至今,四年时间累计接收社会捐赠款物达1.39亿元,向困难群众发放救助金及物资达1.25亿元,受益人数29.6万人,义工队伍已发展到1.5万人。
“一报一刊”的出版发行,及时报道宣传了慈善工作,传递了慈善信息,为林州慈善营造了浓厚的慈善氛围,在林州慈善事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报一刊”也成为人们了解林州慈善的一條渠道,一个窗口,引领我们见证了太行山脚下大爱的发轫、延展与升华。
“三驾马车”打造河南立体式宣传阵地
河南省慈善总会以河南慈善网、《阳光慈善》杂志、官方微博平台三种自有媒体为依托,打造立体式全辐射宣传阵地,成为慈善宣传工作的“三驾马车”。
河南慈善网是河南省慈善总会倾力打造的一个立体式的透明慈善服务平台,融慈善捐赠与救助、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于一体。全省公益信息一“网”尽览,参与慈善一“站”导航,为慈善公益组织和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支持和慈善服务,方便快捷,透明高效。设置的版块主要有:慈善捐助中心、爱心档案馆、河南NPO、信息披露、淘善社区。从而能让求助、帮助,爱心看得见;使每一笔捐赠、每一次志愿服务都有迹可寻;同时为其它组织提供网络平台及技术支持,共同打造透明慈善、推动信息公开。其中“淘善社区”是其特色板块,该社区是以BBS论坛形式设立的慈善互动交流社区,通过淘物资,展示募捐慈善物资,组织开展义卖;通过淘项目,进行项目评估讨论,在线募集资金。而“爱心档案馆”则是一个温暖的缩影,里面有爱心企业档案馆、爱心个人档案馆和志愿者档案馆,自2011年11月1日至今,已有爱心企业543家,爱心个人6274位,积累的善款总额达256395913.31元,帮助人次13587次。
《阳光慈善》杂志创刊于2011年,是河南省慈善总会主办的一份专业慈善公益类双月刊。杂志设立10多个栏目,其中特别关注、总会动态、慈善中原、慈星闪耀等为主打栏目,旨在宣传普及慈善理念,关注弱势群体,弘扬慈善文化,汇聚慈善资源,彰显人间慈爱。
慈善应该是没有秘密的“透明口袋”,一切都应该展示在阳光之下。而慈善同时也正是拥有阳光般无私、温暖、普照人类的特质。慈善与阳光的相遇,是最美好的邂逅。《阳光慈善》正是在河南省慈善总会率先执行信息公开举措的背景下命名的,是鼓励,更是警示。《阳光慈善》致力于追踪报道河南慈善事业的发展轨迹,寻找中原热土发生的慈善故事。更重要的是,她从文化的视野关照慈善,使慈善文化大众化,直达每位读者的心灵。
每期的卷首语都用直击心灵的文字、全新的视角解读“慈善”,例如:慈善社区化,使得沟通更及时,守望更亲近,互帮更便捷,救助更高效。因此,在慈善基层组织建设中,要把城乡社区作为基层慈善组织的基本单位,善于将慈善事业与社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盘活社区爱心资源,打造社区慈善文化,促进社区融合。
河南省慈善总会利用《阳光慈善》对慈善工作进行专题总结,深度报道。例如:在河南省慈善总会信息公开四周年之际,一起回顾了发展历程,从2010年8月11日,出台《河南省慈善总会信息公开暂行办法》到2011年搭建慈善信息平台,从2012年依托爱心基金和网络平台尝试推出“自主式慈善”,慈善机构从“管理者”变成“服务者”,从管钱管物管分配变为捐赠人直接确定救助对象和救助金额的转变到《2013年度中国慈善透明报告》中,河南省慈善总会透明指数为43.11,以97分的高分获得2013年度信息披露卓越组织奖。2014年,河南省慈善总会借推出“1 4”发展战略之机,为有自主慈善需求的捐赠者设立规范的流程,提供慈善专业指导、支持服务,着力打造“慈善管家”这一公开透明的捐赠服务管理平台。慈善事业应该洒满阳光,敢于披露,敢于接受公众监督,才能提高组织公信力,增加慈善事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同期“专题”报道中,还有针对各类儿童開展的项目,如:点亮生命计划——贫困儿童大病救助慈善项目、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事实孤儿)助养项目、留守儿童梦想家园项目等,受助的孩子从与人交往时低头不语、手指颤抖,到勇敢地抬头微笑、大声说出自己的感受;从刺猬式地封闭自己、用言语和行为伤害同伴,到真诚地接纳他人……这些项目用行动和爱见证了孩子们的改变和成长。
“省慈事略”让我们了解到了近期的慈善资讯,“中原慈善”让我们领略到了中原大地上别样的异城慈情,“新锐视野”里独到的见解、睿智的文风启迪着读者对慈善有全新的思考……
官方微博是社会了解河南省慈善工作的“微”窗口。2014年,河南省慈善总会官方微博实现质与量的突破。通过及时更新,时时互动,新浪微博更新2941条,粉丝3964人。同时,对新浪微公益募资救助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实时更新求助项目,动员广大网友在线捐赠,救助困难群众。
网友如果需要了解详情,可以点击该微博下方的链接,跳转出来的网页有救助对象的详细信息、目标金额、项目进展、详细报告等。该救助对象冯思敏需要5000元进行移植手术,在信息发布的短短一周之内,在41名爱心网友的帮助下,成功筹集5083元帮助思敏。河南省慈善总会的官方微博不仅积极探索新的救助模式,还实时更新慈善动态,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宣传。
此外,河南省慈善总会于2014年5月27日正式开通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新的移动自媒体,总会微信公众平台以总结交流经验、展示工作成果、传播慈善文化、助推公益进步为宗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微信也会越发壮大,成为慈善事业发展的助推器。
传承红旗渠精神 抒写林州大爱
半个世纪前,中国林州的十万开山者,历时十年,绝壁穿石,挖渠千里,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了太行之巅。今天,林州人民日行一善,播撒爱心,用他们的善举,成就了林州的又一张精神名片——慈善。自2010年4月林州市慈善总会成立以来,以《红旗渠慈善》杂志和《红旗渠慈善专刊》为依托,传播善行,播撒爱心。林州不仅山美、水美,因为“慈善”,这里的人更美。
《红旗渠慈善》是林州市慈善总会成立不久后创办的一本季刊,旨在弘扬慈善文化,见证慈善修为。刊物设有“言论”“大爱无言”“慈善人物”“分会掠影”“回音壁”“文苑”等栏目。 第14期卷首语以《慈善月 百万林州人民的节日》开篇,记录了“一日捐”“一元捐”等活动,它的设立,让贫困大学生梦圆求学路,伤残困难民工得到及时救助,无人抚养儿童有了“再生父母”,空巢老人有了“亲子亲女”,让困境中的人重燃了希望,坚定了信心。
同期“关注”栏目里刊登了作者王长顺的《林州走进善时代》,全面展示了林州慈善事业发展的盛况,讲述了肺癌患者王志平、贫困学子侯幸、脊髓脂肪瘤任向兵、王平兄妹等一批受助同胞接受慈善会救助又积极投身慈善的故事;讲述了爱心妈妈义工团队救助孤童善举;讲述了退休教师杨蔚增、退休干部牛玉珠、拾荒老人李秋贵、拉粪工杨全堂、大学生村官郝志文等平凡生活中的慈善影子,他们最平凡,他们也最伟大。全民慈善风生水起,林州慈善成为林州人追求的另一种精神。
“大爱无言”是林州市慈善总会系列活动新闻报道的汇总,传承红旗渠精神,发扬慈善精神,林州荣登“中国城市公益慈善百强榜”,获评“六星级公益慈善城市”。林州市慈善总会也以其突出的成就应邀参加联合国人道主义峰会亚洲区会,世界人道主义峰会首席秘书长加美拉马穆德认为:林州市慈善总会的工作有创新性,在普及全民慈善和加强与国际国内慈善组织的合作方面做得非常优秀,值得全球慈善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滴水之恩,没齿难忘。“回音壁”里记录了一位又一位受助者的感激之情。受助学生丁小金写道:“今天我们被你们的爱呵护,明天我们愿化为泥土回报社会,把这份爱传递下去,怀一颗感恩之心,实现人生价值,把你们的关爱和期望升华为动力,掌握充足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回报社会……”
《红旗渠慈善专刊》于2010年创刊,截至2015年1月,已编排发行94期,每期4个版面(有重大活动时增至8个版面)。《红旗渠慈善专刊》以慈善信息类为主,及时补充了杂志更新周期慢的短板,为林州慈善事业的宣传添砖加瓦。
2014年12月3日至4日,林州的慈善风采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40多位书画家齐聚林州,现场创作20幅作品,拍卖所得52200元全部捐给了慈善事业。香港书画院院长闻得菖说:“来林州是我多年的愿望,这次通过参加慈善采风活动给我的感受有八个字:人心向善,业大可见。林州慈善的翟会长和他的慈善团队做了那么多具体的工作,惊天动地,感人肺腑,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慈善课,这次慈善采风活动可能会改变我今后的生活。”
《红旗渠慈善专刊》以专版专栏的形式全方位地报道林州慈善信息,图文并茂,既有视觉冲击力,又有可读性。透过这些“窗口”,我们发现,慈善作为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已经成为林州市的一张靓丽名片。从2010年成立至今,四年时间累计接收社会捐赠款物达1.39亿元,向困难群众发放救助金及物资达1.25亿元,受益人数29.6万人,义工队伍已发展到1.5万人。
“一报一刊”的出版发行,及时报道宣传了慈善工作,传递了慈善信息,为林州慈善营造了浓厚的慈善氛围,在林州慈善事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报一刊”也成为人们了解林州慈善的一條渠道,一个窗口,引领我们见证了太行山脚下大爱的发轫、延展与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