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自身束缚 释放人性魅力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an99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次作文太难写了”、“我的作文是学的作文书上的”……在校园里,你经常会听到这些学生们对作文颇感犯难的议论。确实,在平时的写作中,作文言之无物,假话连篇,胡编乱造的现象很普遍。作文怎么才能不难写呢?正如朱熹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文思泉涌,必须要有那生活的“源头活水”、情感的“源头活水”,作文教学,教师要为学生开一汪甘泉,掬一泓清水。
   一、关注生活是作文成功的基础
   向生活要作文。生活是每个人的老师,叶圣陶说:“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有的学生说:“我的生活太单调了。每天在教室、食堂、宿舍之间活动,过的是三点一线的生活,哪里有什么生活呢?我没有东西可写啊!”难道学校生活就不是生活吗?俗话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
   太阳每天照常升起,校园的一切都在不停地变化。春天,小草会偷偷的从枯黄的草坪里钻出来,剪刀似的春风多情地裁出细叶,柳枝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吐出了毛绒绒的新芽,池塘的涟漪绿得如蓝一般;夏天,校园的香樟树亭亭如盖,青翠欲滴,知了紧抱一枝在深情的歌唱;秋天,风儿送来缕缕果香,金黄的树叶飘满林荫小道,给大地铺上了软软的地毯;冬天,校园里一片萧瑟,最美的是有雪的时候,教学楼、操场、树木,所有的一切都披上一层厚厚的白雪,整个世界一片冰清玉洁……这些不是生活吗?今天,这两个同学之间闹矛盾了。明天,那几个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了,老师为什么生气了,老师又为什么表扬谁了,这不也是生活吗?校园的一枝一叶都关乎感情,只要有心去留意它们,你就会发现好写的东西太多了。
   鲁迅先生说:“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有了好的观察习惯,还要养成随手积累的习惯。比如,做日志。在日志里将一天看到的、听到的和有感触的事情记下来。日志不同于有私密性的日记,可以随时翻看。再比如,做摘抄。将平时读到的好词、好句、好段、好文章进行摘抄,并附上当时的感悟。只要日积月累,生活就会变得厚重起来。等到作文时,将这些本子翻开,那些逝去的时光就会倒流。在那么多的事情里,或许就有能触动你的心灵,激发你写作灵感的生活经历。因为都是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写起来一定会有感而发。所以,如果你是一个细心的人,生活会给你丰富的作文体验,当你把这些体验转化为涓涓细流,流淌在笔下时,你将体会到一种莫大的幸福,写作文也会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
   二、模仿是作文成功的必由之路
   向模仿要作文。在平时的作文课上,作文的写法,老师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强调。但等到作文写出来时,会发现,好多作文的水平并没有得到改善。这是什么原因呢?笔者以为,不一定是学生不认真听讲,也不是他不想改变,很大程度上是老师没有给学生一个有效的抓手。作文的写法、注意点老师可以讲解,但每个同学的接受水平不同,落实时会良莠不齐。“照葫芦画瓢”,要先有葫芦,才能有瓢。所以,给学生一个有效的抓手显得尤为重要,这个有效的抓手就是范文。写作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是学生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模仿可以分为三个层面:最浅层次是形式上的模仿。写作的形式可谓五花八门,除了传统的写法,还有许多为广大学生喜爱的形式,例如,采用书信体的形式,戏曲回目的形式,文言文的模式,采用童话或科幻形式,或者在文章的前面加上富有哲理的题记,还有采用数学证明题论证的方式。这些新颖形式,可以让作文显出个性,“不与培塿为类”。
   深层次是内容上的模仿。通过模仿可以不断改善干枯的语言表达习惯。例如,同样是写伤心,语言干瘪的同学会说“我的心里很难过”、“我很痛苦”之类的话。假如模仿“我听到自己心碎了一地的声音”来写伤心,仿佛让人看到、听到像玻璃杯摔碎在地上的响声。这时,抽象干枯的表白就变成了具体可感的听觉和视觉,表达效果自然就大不相同了。同样是寂寞,有的同学只会说“我真孤单”、“我很寂寞”,而古龙在说到寂寞时是这样说的:“你可知道已经开了多少朵梅花?”阿飞道“十七朵”,李寻欢的心沉了下去。连花开了多少朵都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的寂寞来自于灵魂的深处。同样是对事情记忆深刻,只会说“我清楚地记得某事”。东来东往在怀念他母亲的文章里说:“这些事情刻在了记忆的硬盘上,既无法覆盖,也无法删除。”说得多好啊,用“记忆的硬盘”、用“刻”把对母亲的那种铭心刻骨的怀念形象地表达了出来。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训练,将机械的、呆板的语言形象化。
   更深层次的模仿,则是在模仿的基础上实现融会贯通,超越模仿。模仿不是目的,真正地写出有自我风采的文章才是终极目标。为此,需要多读书,读名著。尤其是课本,都是精选的名篇名章,在读的时候,将一些认为好的,有感触的句子、段落摘录下来,到写作的时就想方设法把它用上去,经过两三次使用,这个句子就成为你自己的了。有许多人,读的书很多,知识也很丰富,但不会写文章,就在于他只充当了一个两脚书橱的角色,只进不出,不去运用,语言永远不是他的。模仿得多了,语言自然而然地融进心灵,使超越他人成为可能。
   三、抒发真实情感是作文成功的保证
   向真情实感要文章。学生能否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扮演了设计师的角色。训练什么,怎样训练,训练之后收到什么效果,都是预先设定的。所以,首先要结合学生的情感体验,给出让学生一看就觉得有话可说的作文题目。如果作文题目脱离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写出的文章必然假话连篇,矫揉造作,毫无真情。其次要引导学生写真事。真事常和真情连在一起,写出真事不一定是好文章,但没有真情实感肯定不是好文章。学生的生活并不是一张白纸,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可以写出许多与成人不同的感悟,要尽量给学生一个抒发真性情的空间。再次,在评价体系上,教师要对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给以更多的关注,形成正面的舆论引导。由于年龄的原因,学生们在写作时可能会出现一些低幼化倾向或说过头话的现象,对此要正确引导, 切不可因为低幼了就加以嘲讽,过头了就一棒打死。要充分肯定好的一面,对于不足则艺术地加以引导。既要点出学生作文存在的不足,又要保护学生写作真事真情的积极性,学生将会更乐意将自己的内心世界打开,从而形成说真话、写真情的良好习惯。
   总之,作文教学有法可循,而又没有固定的法则。我们每个人都应开动脑筋,用心思考,为学生掬一泓清水,为个性作文尽一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如皋初级中学(226500)
其他文献
《三颗枸杞豆》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八课,本单元的主题是“童年趣事”。本文是一篇小说,充满童趣,对文章内容学生不难理解,但本文生动、细致的描写了三叔的话,对其深刻含义的理解是本文的难点也是重点。课文用回忆的笔法,写了三叔一生留给“我”的教训——三颗枸杞豆以及这三颗枸杞豆对“我”的启示、教育,使我懂得生命的意义,转而变得勤奋好学,领会了珍惜时间、抓住生命的重要性。   本文以“我
期刊
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要做一个优秀教师,首先要做一个充满爱心的人。但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时体现爱心,容易;长期保持爱心,很难;爱优秀学生,容易,爱发展中有明显不足的学生,很难。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充满爱心的教师在语文教育中会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如沐春风”。   一、亲其师,信其道   孩子是孩子世界的国王,孩子是成人世界的贵宾。我们应怀有一颗爱心,用知识教育人,更要用品行影响人。
期刊
哲理诗发轫先秦,盛行魏晋,至宋代达到巅峰,并且因时代不同而注入不同的内涵,或玄言,或禅理,或理学等。哲理诗在题材上,多为咏史、送别和咏物等题材。咏史诗,一般是借凭吊古代的人物或事件,来表达盛衰感慨,阐述治国之道,如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赤壁》、《题乌江亭》等。古人重离别,然因人而异,送别诗所写内容往往迥然相异。除了一般的惜别之外,还有抒发对人生哲理
期刊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能写简单的说明文。目前写作说明文的现状是:因为中考不考或考的几率很小而基本不进行说明文写作训练。因此,说明文作为一种常见的文体,学生平时缺乏练习而很难掌握其写作技巧,不但写不出复杂说明文,连简单说明文也写得较差。  在教学《巍巍中山陵》的时候,有学生课上发牢骚:老师,这篇课文太罗嗦了,除了7到11节,其他都是废话。  学生这一问题一提出,我感觉教育的契机来了,我试图利用典范说明
期刊
一、现代教学思考  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化的网络时代,信息技术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现代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正冲击并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同时也为作文教学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笔者将通过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的教学实践研究,探寻一种在现代信息技术大环境下高效、新型的作文教学模式。  如今的七年级学生出生在21世纪,生活在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这一群体对网络阅读十分热衷,具备
期刊
阅读是人们运用语言文字认识世界、获取信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这样诠释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深入细致的阅读能让我们在领会作品精华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语文的学习能力。阅读,不仅能提高语文理解能力,也能陶冶情操,精彩生活。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对此试做三点分析。  一、阅读是养
期刊
2011年泰州市中考作文题目是:   “ 努力”“努力 ”。努力:① 把力量尽量使出来。②花的精力多,下的工夫大。—— 《现代汉语词典》。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处处有“努力”的故事,时常有对“努力”的思考…… 亲爱的同学,你心中有着怎样的故事或思考呢?要求:⑴任选一题,将补充完整后的文题抄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⑵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⑶不少于600 字,不
期刊
有人说:“犯错误是孩子成长的权利” ,“孩子是在错误中成长起来的”;也有人说:“错误常常是最好的老师”。既然出现错误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然经历,那么,教师应如何对待教学过程中的错误呢?我们认为教师应微笑面对“错误”,妙用“错误”,善于在错误发生时捕捉其亮点,挖掘其价值,使错误成为启迪思维的“催化剂”、学生成长的契机和教育教学的资源。   一、捕捉错误,点石成金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
期刊
抛锚式教学是在西方建构主义理念的基础上创立的新型教学模式,主张学习者要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它能够适应各类学科,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认知能力和领悟能力以及拓展学习创新思路,是一种新型的教
期刊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包括多个方面,各方是环环相扣的一个整体,自我修改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   中学生要想提高写作能力,就必须正确对待文章的自我修改。实际上,文章的自我修改过程就是对原来写作思维结果进行的一种反思和重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