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施肥的方法很多,如底肥的全层施肥、分层施肥和追肥深施、面施、撒施、浇淋等。下面谈谈科学施肥的重要意义和主要方法,供参考。
一、科学施肥的养地效应
1. 有利于提高土壤供肥能力。实践证明,科学施用有机肥料或无机肥料都能有效地提高土壤供肥能力。无机肥料大多易于溶解,施用后除部分为土壤吸收保蓄外,其余的被作物较快地吸收利用。而有机肥料,除少量养分可供作物直接吸收外,大多数须经微生物分解,作物方能利用,在分解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以及各种有机酸和无机酸。二氧化碳除被植物吸收外,溶解在土壤水分中形成的碳酸和其他各种有机酸、无机酸都有促进土壤中某些难溶性矿质养分溶解的作用,从而增加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有些肥料(如石灰、石膏)除直接增加土壤养分外,还能通过调节土壤反应,提高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
2. 有利于促进土壤结构的改善。施用有机肥料和含钙质多的肥料,除了能增加土壤养分外,还能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因为有机肥料在土中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矿化作用增加土壤中有效养分,同时,增加土壤腐殖质含量。腐殖质在土壤中遇到钙离子就会和土粒凝聚在一起形成水稳定性的团粒结构,使黏土的坚实板结以及沙土的跑水漏肥等不良性状得到改善,土壤肥力才得以提高。
3. 有利于优化土壤的生态环境。一般有机质都有吸水和保水的能力,特别像腐殖质这一类亲水胶体,保水能力更强。土壤中的腐殖质和黏土粒结合形成团粒,在团粒内部有许多毛管孔隙,也能保存很多水分,能被植物利用。由于腐殖质是棕黑色的物质,土壤中腐殖质含量多,土壤颜色较深,可增加吸收日光热能,有利于提高土温。同时,腐殖质保水能力强,比热较大,导热性小,土壤温度变化慢,耕层生态环境良好,从而有利于作物根系的发育和生长。
4. 有利于增加生理活性物质。增施有机肥能促进土壤各种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有大量有益微生物活动的结果,除了增加土壤中的矿物质营养和腐殖质外,还能产生多种维生素、抗生素、生长素等,具有促进根系发育、刺激作物生长、增强植株生理抗性的作用。
二、科学施肥的主要技术
1. 要因土壤条件制宜。因地区、地块和耕作制度等的不同,土壤结构、保水保肥能力千差万别,故施肥时要避免盲目性,尽可能地做到先测土后施肥,根据测定结果,如土壤物理、肥力状况和土壤酸碱度等,确定施肥的数量和种类。如在碱性土壤要选用硫酸铵等酸性化肥,在酸性土壤要追施尿素、碳酸氢铵、氨水等碱性或中性化肥,在保水保肥能力差的砂土和砂壤土,要追施不易挥发的氯化铵、尿素等化肥。同时,在追肥期内,要把握好施肥量,不要一次施足,可将需要的追肥量分几次施入,减少每次施肥量,这不仅可以防止化肥过量烧苗,而且还可防止化肥挥发和流失。质地黏重的地块,地温偏低,应注意做好苗期施肥,以有效克服土壤障碍。
2. 要因肥料品种制宜。在施肥时一定要根据肥料的性质,有针对性地选用肥料,规避因用肥不当而产生的各种负面效果,如破坏土壤结构、危害作物生长等。氯化铵与尿素混合施用于水田,可抑制硝化,减少淋失,但不可在盐渍土壤使用,以免氯化物在土壤中积累,加重盐害。另外,水田不宜施用硝酸态氮肥。移动较小的磷肥,可作为基肥和种肥,施入根系集中层。易溶于水的化肥,适合作为追肥。氯化钾型复合肥料不可施用于西瓜、烟草、甜菜和马铃薯等忌氯作物中,以免降低其产量和品质,导致西瓜不甜等;尿素适用于各种农作物和各类土壤,但它需在土壤中通过转化才能释放肥效被作物吸收。因此,在用尿素作追肥时,要比其他氮肥提前几天,同时深施覆土,以提高利用率。
3. 要因不同茬口和作物制宜。①茬口。热茬:如小麦、马铃薯茬,由于收获早,有充分的休闲晒垡时间,宜施含水较多的猪粪、牛粪等冷性肥料。冷茬:如白菜、油菜等茬口,由于收获晚,宜施用羊粪、马粪等热性肥料。软茬:如大豆等茬口,土壤较湿润松软,遗留氮素较多,宜多施含磷、钾的肥料。硬茬:如玉米、高粱等茬口,土壤结构紧密,应施含有机质较多的肥料。②作物。如豆科作物,因根部生有根瘤菌,能通过固氮菌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需氮较少,而需磷较多,在施肥时应考虑增施磷肥,少施氮肥;禾本科作物除需氮较多外,还需较多的磷、钾肥,在施肥时,应注意氮、磷、钾的合理搭配;叶菜类作物需氮较多,施肥时应以氮肥为主。
4. 要掌握作物最佳施肥期。掌握最佳施肥期的目的,是要满足作物养分的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对肥料的需要,确保施肥的预期效果。如小麦施氮肥的最大效率期在拔节至抽穗期,应在三叶期追施1次氮肥;大豆应在初花期追2次氮肥,可减少落花落荚率,并能延长植株的寿命,增加粒重和产量;玉米在拔节后至大喇叭口期是吸收营养的高峰期,应在抽穗前追施第二次肥;水稻应在返青、拔节、抽穗期各追肥1次。此外,天气状况影响作物根系的生长及其对养分的吸收,同时也影响土壤中养分所处的状态。因此,低温季节施肥要根据需要适当提前,高温天气施肥要防止肥效挥发,雨天施肥要防止肥分流失。
5. 要根据作物产能需要确定施肥量。在施肥时要严格按不同作物生产指标确定不同的施肥量,不可过多或过少,如氮肥追肥过量,容易导致作物徒生旺长,抗病及抗倒伏能力降低,造成减产。而磷肥施用过量,则会缩短农作物生长期,过早熟化,导致产品品质下降。施肥失衡或过少,土壤供肥乏力,同样不利于作物的前期生长发育和后期产量的提高。当缺少某种养分时,作物生长亦会受到影响或发生生理障碍,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因此,施肥时不仅要注重数量,而且还要合理搭配,不可偏施某种要素肥料,务求其所需养分平衡、充足,只有这样,才能收到相得益彰和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联系地址:湖南省益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龙光桥邮局) 邮编:413046]
一、科学施肥的养地效应
1. 有利于提高土壤供肥能力。实践证明,科学施用有机肥料或无机肥料都能有效地提高土壤供肥能力。无机肥料大多易于溶解,施用后除部分为土壤吸收保蓄外,其余的被作物较快地吸收利用。而有机肥料,除少量养分可供作物直接吸收外,大多数须经微生物分解,作物方能利用,在分解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以及各种有机酸和无机酸。二氧化碳除被植物吸收外,溶解在土壤水分中形成的碳酸和其他各种有机酸、无机酸都有促进土壤中某些难溶性矿质养分溶解的作用,从而增加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有些肥料(如石灰、石膏)除直接增加土壤养分外,还能通过调节土壤反应,提高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
2. 有利于促进土壤结构的改善。施用有机肥料和含钙质多的肥料,除了能增加土壤养分外,还能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因为有机肥料在土中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矿化作用增加土壤中有效养分,同时,增加土壤腐殖质含量。腐殖质在土壤中遇到钙离子就会和土粒凝聚在一起形成水稳定性的团粒结构,使黏土的坚实板结以及沙土的跑水漏肥等不良性状得到改善,土壤肥力才得以提高。
3. 有利于优化土壤的生态环境。一般有机质都有吸水和保水的能力,特别像腐殖质这一类亲水胶体,保水能力更强。土壤中的腐殖质和黏土粒结合形成团粒,在团粒内部有许多毛管孔隙,也能保存很多水分,能被植物利用。由于腐殖质是棕黑色的物质,土壤中腐殖质含量多,土壤颜色较深,可增加吸收日光热能,有利于提高土温。同时,腐殖质保水能力强,比热较大,导热性小,土壤温度变化慢,耕层生态环境良好,从而有利于作物根系的发育和生长。
4. 有利于增加生理活性物质。增施有机肥能促进土壤各种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有大量有益微生物活动的结果,除了增加土壤中的矿物质营养和腐殖质外,还能产生多种维生素、抗生素、生长素等,具有促进根系发育、刺激作物生长、增强植株生理抗性的作用。
二、科学施肥的主要技术
1. 要因土壤条件制宜。因地区、地块和耕作制度等的不同,土壤结构、保水保肥能力千差万别,故施肥时要避免盲目性,尽可能地做到先测土后施肥,根据测定结果,如土壤物理、肥力状况和土壤酸碱度等,确定施肥的数量和种类。如在碱性土壤要选用硫酸铵等酸性化肥,在酸性土壤要追施尿素、碳酸氢铵、氨水等碱性或中性化肥,在保水保肥能力差的砂土和砂壤土,要追施不易挥发的氯化铵、尿素等化肥。同时,在追肥期内,要把握好施肥量,不要一次施足,可将需要的追肥量分几次施入,减少每次施肥量,这不仅可以防止化肥过量烧苗,而且还可防止化肥挥发和流失。质地黏重的地块,地温偏低,应注意做好苗期施肥,以有效克服土壤障碍。
2. 要因肥料品种制宜。在施肥时一定要根据肥料的性质,有针对性地选用肥料,规避因用肥不当而产生的各种负面效果,如破坏土壤结构、危害作物生长等。氯化铵与尿素混合施用于水田,可抑制硝化,减少淋失,但不可在盐渍土壤使用,以免氯化物在土壤中积累,加重盐害。另外,水田不宜施用硝酸态氮肥。移动较小的磷肥,可作为基肥和种肥,施入根系集中层。易溶于水的化肥,适合作为追肥。氯化钾型复合肥料不可施用于西瓜、烟草、甜菜和马铃薯等忌氯作物中,以免降低其产量和品质,导致西瓜不甜等;尿素适用于各种农作物和各类土壤,但它需在土壤中通过转化才能释放肥效被作物吸收。因此,在用尿素作追肥时,要比其他氮肥提前几天,同时深施覆土,以提高利用率。
3. 要因不同茬口和作物制宜。①茬口。热茬:如小麦、马铃薯茬,由于收获早,有充分的休闲晒垡时间,宜施含水较多的猪粪、牛粪等冷性肥料。冷茬:如白菜、油菜等茬口,由于收获晚,宜施用羊粪、马粪等热性肥料。软茬:如大豆等茬口,土壤较湿润松软,遗留氮素较多,宜多施含磷、钾的肥料。硬茬:如玉米、高粱等茬口,土壤结构紧密,应施含有机质较多的肥料。②作物。如豆科作物,因根部生有根瘤菌,能通过固氮菌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需氮较少,而需磷较多,在施肥时应考虑增施磷肥,少施氮肥;禾本科作物除需氮较多外,还需较多的磷、钾肥,在施肥时,应注意氮、磷、钾的合理搭配;叶菜类作物需氮较多,施肥时应以氮肥为主。
4. 要掌握作物最佳施肥期。掌握最佳施肥期的目的,是要满足作物养分的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对肥料的需要,确保施肥的预期效果。如小麦施氮肥的最大效率期在拔节至抽穗期,应在三叶期追施1次氮肥;大豆应在初花期追2次氮肥,可减少落花落荚率,并能延长植株的寿命,增加粒重和产量;玉米在拔节后至大喇叭口期是吸收营养的高峰期,应在抽穗前追施第二次肥;水稻应在返青、拔节、抽穗期各追肥1次。此外,天气状况影响作物根系的生长及其对养分的吸收,同时也影响土壤中养分所处的状态。因此,低温季节施肥要根据需要适当提前,高温天气施肥要防止肥效挥发,雨天施肥要防止肥分流失。
5. 要根据作物产能需要确定施肥量。在施肥时要严格按不同作物生产指标确定不同的施肥量,不可过多或过少,如氮肥追肥过量,容易导致作物徒生旺长,抗病及抗倒伏能力降低,造成减产。而磷肥施用过量,则会缩短农作物生长期,过早熟化,导致产品品质下降。施肥失衡或过少,土壤供肥乏力,同样不利于作物的前期生长发育和后期产量的提高。当缺少某种养分时,作物生长亦会受到影响或发生生理障碍,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因此,施肥时不仅要注重数量,而且还要合理搭配,不可偏施某种要素肥料,务求其所需养分平衡、充足,只有这样,才能收到相得益彰和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联系地址:湖南省益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龙光桥邮局) 邮编:413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