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结合对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历史发展进程的分析,从以主调音乐创作为主流,对古典乐曲、器乐曲和舞剧音乐进行改编,使旋律与和声赋有中国特色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技法。
【关键词】钢琴音乐作品;中国;创作技法
作为一个西方的乐器,钢琴进入我国已有百年历史。而就在这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钢琴音乐经历了萌芽期、形成期、发展期、初步繁荣期、曲折发展期、全面发展期,成为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在钢琴音乐的发展进程中,一代代音乐家用智慧创作了大量艺术性和思想性俱佳的中国钢琴作品,为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标志着中国的钢琴音乐由探索阶段开始进入真正的自己创作阶段,逐步形成自己特有的创作手法和技巧,形成具有中国风的钢琴曲。
本文笔者通过对大量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赏析,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技法:
一、以主调音乐创作为主流
主调音乐即多声部音乐的一种,其主要特点在于旋律可位于任何声部,加强、陪衬主旋律。我国钢琴音乐在历经了单声音乐、复调音乐时期后,因独立奏出和声的键盘乐器的广泛使用、民间音乐中琉特所用的分解和弦织体的影响以及和声理论研究进展的不断推进等因素的影响,于20世纪20年代逐步进入了主调音乐时期,主调音乐形式成为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的主流形式,主调音乐作品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占据绝对的主体地位。同时,在钢琴主调音乐作品的创作中,又呈现出如下特征:
(一)以优秀民歌为创作题材
大众对音乐作品题材内容的认同,除了音乐本身所具有的艺术气息外,还有一个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主题要深入人心,其能够反映当代社会中一些主流的、积极的群众话题和语境。而几千年来浩如烟海的民歌中,它的题材几乎呈现和反映了人民的性格、感情与理想、追求等方方面面。因此,在千百年来的演唱实践中,民歌又逐渐形成了各种风格特色的音乐体裁。中国钢琴音乐家要创作出我国“本土化”的主调钢琴音乐,必然要从民歌之中汲取营养。故而在后期的创作过程中,大量运用了民歌作为素材进行创作,成就了更多更具创造性的钢琴音乐作品。如《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中国民歌主题变奏曲》《摇篮曲》《变奏曲》《农作舞变奏曲》《儿童小组曲》《旱天雷》《思春》等。
(二)运用中西音乐语言进行融合创作
中西音乐融合是中国主调钢琴音乐发展的总趋势。主要是在相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与非主调钢琴音乐相比,中国主调钢琴音乐的主旋律HYPERLINK“http://zhidao.baidu.com/search?word=%E5%A3%B0%E9%83%A8&fr=qb_seareh_exp&ie=utf8”声部占有绝对优势,并使用了西方的乐器和音乐手段,因此,实现了中西音乐语言的融合创作,做到“中西融汇,雅俗共赏”,是推动中国主调音乐发展的动力之一。
二、对古典乐曲、器乐曲和舞剧音乐进行改编
在众多西方乐器中,钢琴是演奏的表现力最为丰富的乐器之一,可以独自一人通过钢琴创造出一个完美的作品,塑造一场生动的画面。而中国作为一个音乐文化浓厚的国度,在钢琴音乐文化形成之前早已形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音乐形式和文化。从历史上流传下古典乐曲、器乐曲和舞剧音乐等优秀的音乐作品深受人们喜爱。因此,在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中,许多钢琴音乐家将既有的歌曲或器乐曲,在保持原曲相对完整性的情形下,改编为钢琴曲。一方面使优秀的民族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实现借古颂今,古为今用;另一方面又赋予民族音乐新的内涵和意义,使得原有作品形象更加饱满、内容更加深刻。同时,根据中国传统器乐曲改编的钢琴曲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这也是中国钢琴作品与国外钢琴作品所体现出不同情感表达方式的重要原因。
(一)对古典乐曲的改编
相较于西方音乐,中国古典音乐在创作手法、表现形式、情感和意境表达上,二者区别较大,西方音乐所要展现的是内涵和意境,中国古典音乐追求的是“韵”、“意”、“神”的传达和表现。而中国钢琴音乐通过对古典乐曲的改编,能够通过钢琴的音色将中国古典音乐更好地表现出来,很好地弥补中国乐器所演绎的不足,从而将中国古典音乐的内涵完美地展现出来。如王建中改编的现代钢琴曲代表作《梅花三弄》、陈培勋改编的现代钢琴曲之作《流水》等。
(二)对器乐曲的改编
20世纪中叶后,在西学东渐过程中,中国钢琴作曲家在西洋乐器钢琴上利用中国传统音乐资源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其中有一部分乐曲即是根据中国传统器乐曲改编的作品。这类作品不仅继承了中国音乐美学传统,同时结合了钢琴音乐的传统。如《二泉映月》《夕阳箫鼓》《梅花三弄》《百鸟朝凤》《平湖秋月》等,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钢琴民族器乐曲。
(三)对舞剧音乐的改编
钢琴音乐创作对舞剧音乐的改编,不仅赋予了改编后乐曲的时代气息,更在保持和忠实于原作风格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其他乐器无法比拟的优势,使改编后的曲调在原有的表现力基础上更加丰盈。如《(鱼美人)选曲六首》《(红色娘子军)组曲》《北风吹》《红头绳》等。
三、使旋律与和声赋有中国特色
中国的审美观念以“中庸”,注重“神似”,“结构随意”。因此,中国音乐的的旋律调式特点是以民族七声音阶旋律和三音列旋律相结合。同时,在钢琴音乐的创作中,为了体现中国民族调式的特点,钢琴创作曲多以调式风格的特质作为和声风格的依据,从而使大量钢琴作品的旋律与和声赋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如《三十里铺》(G徵-C徵)、《嘎达梅林》(E羽调式)、《采茶扑蝶》(c羽调)、绣荷包》(c商调)、《绣红旗》(G徵-C徵)、《蓝花花》等,正是依照歌词提供的内容展开曲调。旋律通顺、流畅且色彩斑斓,音乐充满意境与变化,以其简单、安宁、舒适的旋律,既符合了歌曲主题的意境,也符合了当下人们的生活需求。
【关键词】钢琴音乐作品;中国;创作技法
作为一个西方的乐器,钢琴进入我国已有百年历史。而就在这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钢琴音乐经历了萌芽期、形成期、发展期、初步繁荣期、曲折发展期、全面发展期,成为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在钢琴音乐的发展进程中,一代代音乐家用智慧创作了大量艺术性和思想性俱佳的中国钢琴作品,为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标志着中国的钢琴音乐由探索阶段开始进入真正的自己创作阶段,逐步形成自己特有的创作手法和技巧,形成具有中国风的钢琴曲。
本文笔者通过对大量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赏析,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技法:
一、以主调音乐创作为主流
主调音乐即多声部音乐的一种,其主要特点在于旋律可位于任何声部,加强、陪衬主旋律。我国钢琴音乐在历经了单声音乐、复调音乐时期后,因独立奏出和声的键盘乐器的广泛使用、民间音乐中琉特所用的分解和弦织体的影响以及和声理论研究进展的不断推进等因素的影响,于20世纪20年代逐步进入了主调音乐时期,主调音乐形式成为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的主流形式,主调音乐作品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占据绝对的主体地位。同时,在钢琴主调音乐作品的创作中,又呈现出如下特征:
(一)以优秀民歌为创作题材
大众对音乐作品题材内容的认同,除了音乐本身所具有的艺术气息外,还有一个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主题要深入人心,其能够反映当代社会中一些主流的、积极的群众话题和语境。而几千年来浩如烟海的民歌中,它的题材几乎呈现和反映了人民的性格、感情与理想、追求等方方面面。因此,在千百年来的演唱实践中,民歌又逐渐形成了各种风格特色的音乐体裁。中国钢琴音乐家要创作出我国“本土化”的主调钢琴音乐,必然要从民歌之中汲取营养。故而在后期的创作过程中,大量运用了民歌作为素材进行创作,成就了更多更具创造性的钢琴音乐作品。如《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中国民歌主题变奏曲》《摇篮曲》《变奏曲》《农作舞变奏曲》《儿童小组曲》《旱天雷》《思春》等。
(二)运用中西音乐语言进行融合创作
中西音乐融合是中国主调钢琴音乐发展的总趋势。主要是在相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与非主调钢琴音乐相比,中国主调钢琴音乐的主旋律HYPERLINK“http://zhidao.baidu.com/search?word=%E5%A3%B0%E9%83%A8&fr=qb_seareh_exp&ie=utf8”声部占有绝对优势,并使用了西方的乐器和音乐手段,因此,实现了中西音乐语言的融合创作,做到“中西融汇,雅俗共赏”,是推动中国主调音乐发展的动力之一。
二、对古典乐曲、器乐曲和舞剧音乐进行改编
在众多西方乐器中,钢琴是演奏的表现力最为丰富的乐器之一,可以独自一人通过钢琴创造出一个完美的作品,塑造一场生动的画面。而中国作为一个音乐文化浓厚的国度,在钢琴音乐文化形成之前早已形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音乐形式和文化。从历史上流传下古典乐曲、器乐曲和舞剧音乐等优秀的音乐作品深受人们喜爱。因此,在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中,许多钢琴音乐家将既有的歌曲或器乐曲,在保持原曲相对完整性的情形下,改编为钢琴曲。一方面使优秀的民族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实现借古颂今,古为今用;另一方面又赋予民族音乐新的内涵和意义,使得原有作品形象更加饱满、内容更加深刻。同时,根据中国传统器乐曲改编的钢琴曲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这也是中国钢琴作品与国外钢琴作品所体现出不同情感表达方式的重要原因。
(一)对古典乐曲的改编
相较于西方音乐,中国古典音乐在创作手法、表现形式、情感和意境表达上,二者区别较大,西方音乐所要展现的是内涵和意境,中国古典音乐追求的是“韵”、“意”、“神”的传达和表现。而中国钢琴音乐通过对古典乐曲的改编,能够通过钢琴的音色将中国古典音乐更好地表现出来,很好地弥补中国乐器所演绎的不足,从而将中国古典音乐的内涵完美地展现出来。如王建中改编的现代钢琴曲代表作《梅花三弄》、陈培勋改编的现代钢琴曲之作《流水》等。
(二)对器乐曲的改编
20世纪中叶后,在西学东渐过程中,中国钢琴作曲家在西洋乐器钢琴上利用中国传统音乐资源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其中有一部分乐曲即是根据中国传统器乐曲改编的作品。这类作品不仅继承了中国音乐美学传统,同时结合了钢琴音乐的传统。如《二泉映月》《夕阳箫鼓》《梅花三弄》《百鸟朝凤》《平湖秋月》等,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钢琴民族器乐曲。
(三)对舞剧音乐的改编
钢琴音乐创作对舞剧音乐的改编,不仅赋予了改编后乐曲的时代气息,更在保持和忠实于原作风格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其他乐器无法比拟的优势,使改编后的曲调在原有的表现力基础上更加丰盈。如《(鱼美人)选曲六首》《(红色娘子军)组曲》《北风吹》《红头绳》等。
三、使旋律与和声赋有中国特色
中国的审美观念以“中庸”,注重“神似”,“结构随意”。因此,中国音乐的的旋律调式特点是以民族七声音阶旋律和三音列旋律相结合。同时,在钢琴音乐的创作中,为了体现中国民族调式的特点,钢琴创作曲多以调式风格的特质作为和声风格的依据,从而使大量钢琴作品的旋律与和声赋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如《三十里铺》(G徵-C徵)、《嘎达梅林》(E羽调式)、《采茶扑蝶》(c羽调)、绣荷包》(c商调)、《绣红旗》(G徵-C徵)、《蓝花花》等,正是依照歌词提供的内容展开曲调。旋律通顺、流畅且色彩斑斓,音乐充满意境与变化,以其简单、安宁、舒适的旋律,既符合了歌曲主题的意境,也符合了当下人们的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