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建筑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stac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层建筑抗震工作一直是建筑设计和施工的重点,概述高层建筑的发展,对建筑抗震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从而来探索高层建筑的设计理念、方法,从而采取必须的抗震措施。为了避免短柱脆性破坏问题在高层建筑中发生,首先要正确判定短柱,然后对短柱采取一些构造措施或处理,提高短柱的延性和抗震性能。 关键词:高层建筑; 抗震; 设计; 
  Abstract: High-rise building work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build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s, analysis the necessary theory for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design concept, the method of high-rise buildings, and seismic measures must be take. In order to avoid the brittle failure of short columns in high-rise buildings, first of all to the judgment of short column, and then take some structural measures and treatment of short column, improving the ductility and seismic performance of short columns.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seismic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
          0 引言
           结构工程师按抗震设计要求进行结构分析与设计,其目标是希望使所设计的结构在强度、刚度、延性及耗能能力等方面达到最佳,从而经济地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目的。但是,由于地震作用是一种随机性很强的循环、往复荷载,建筑物的地震破坏机理又十分复杂,存在着许多模糊和不确定因素,在结构内力分析方面,由于未能充分考虑结构的空间作用、非弹性性质、材料时效、阻尼变化等多种因素,计算方法还很不完善,单靠微观的数学力学计算还很难使建筑结构在遭遇地震时真正确保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
           1 高层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1.1 结构构件应具有必要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延性等方面的性能①结构构件应遵守“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强底层柱(墙)”的原则。②对可能造成结构的相对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③承受竖向荷载的主要构件不宜作为主要耗能构件。
           1.2 尽可能设置多道抗震防线①一个抗震结构体系应由若干个延性较好的分体系组成,并由延性较好的结构构件连接协同工作。例如框架—剪力墙结构由延性框架和剪力墙两个分体组成,双肢或多肢剪力墙体系组成。②强烈地震之后往往伴随多次余震,如只有一道防线,则在第一次破坏后再遭余震,将会因损伤积累导致倒塌。抗震结构体系应有最大可能数量的内部、外部冗余度,有意识地建立一系列分布的屈服区,主要耗能构件应有较高的延性和适当刚度,以使结构能吸收和耗散大量的地震能量,提高结构抗震性能,避免大震时倒塌。③适当处理结构构件的强弱关系,同一楼层内宜使主要耗能构件屈服后,其他抗侧力构件仍处于弹性阶段,使“有效屈服”保持较长阶段,保证结构的延性和抗倒塌能力。④在抗震设计中某一部分结构设计超强,可能造成结构的其他部位相对薄弱,因此在设计中不合理的加强以及在施工中以大带小,改变抗侧力构件配筋的做法,都需要慎重考虑。
           1.3 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①构件在强烈地震下不存在强度安全储备,构件的实际承载能力分析是判断薄弱部位的基础。②要使楼层(部位)的实际承载能力和设计计算的弹性受力的比值在总体上保持一个相对均匀的变化,一旦楼层(部位)的比值有突变时,会由于塑性内力重分布导致塑性变形的集中。③要防止在局部上加强而忽视了整个结构各部位刚度、承载力的协调。④在抗震设计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控制薄弱层,使之有足够的变形能力又不使薄弱层发生转移,这是提高结构总体抗震性能的有效手段。   
  2 建筑抗震的理论分析
      2.1建筑结构抗震规范
    建筑结构抗震规范实际上是各国建筑抗震经验带有权威性的总结,是指导建筑抗震设计(包括结构动力计算,结构抗震措施以及地基抗震分析等主要内容)的法定性文件它既反映了各个国家经济与建设的时代水平,又反映了各个国家的具体抗震实践经验。它虽然受抗震有关科学理论的引导,向技术经济合理性的方向发展,但它更要有坚定的工程实践基础,把建筑工程的安全性放在首位,容不得半点冒险和不实。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现代规范中的条文有的被列为强制性条文,有的条文中用了“严禁,不得,不许,不宜”等体现不同程度限制性和“必须,应该,宜于,可以”等体现不同程度灵活性的用词。
      2.2抗震设计的理论
    2.2.1 拟静力理论。拟静力理论是20世纪10~4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它在估计地震对结构的作用时,仅假定结构为刚性,地震力水平作用在结构或构件的质量中心上。地震力的大小当于结构的重量乘以一个比例常数(地震系数)。
    2.2.2 反应谱理论。反应谱理论是在加世纪40~60年代发展起来的,它以强地震动加速度观测记录的增多和对地震地面运动特性的进一步了解,以及结构动力反应特性的研究为基础,是加理工学院的一些研究学者对地震动加速度记录的特性进行分析后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
   2.2.3 动力理论。动力理论是20世纪70-80年广为应用的地震动力理论。它的发展除了基于60年代以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试验技术的发展外,人们对各类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线性与非线性反应过程有了较多的了解,同时随着强震观测台站的不断增多,各种受损结构的地震反应记录也不断增多。进一步动力理论也称地震时程分析理论,它把地震作为一个时间过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震动加速度时程作为地震动输入,建筑物简化为多自由度体系,计算得到每一时刻建筑物的地震反应,从而完成抗震设计工作。
      3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3.1 抗震措施
    在对结构的抗震设计中,除要考虑概念设计、结构抗震验算外,历次地震后人们在限制建筑高度,提高结构延性(限制结构类型和结构材料使用)等方面总结的抗震经验一直是各国规范重视的问题。当前,在抗震设计中,从概念设计,抗震验算及构造措施等三方面入手,在将抗震与消震(结构延性)结合的基础上,建立设计地震力与结构延性要求相互影响的雙重设计指标和方法,直至进一步通过一些结构措施(隔震措施,消能减震措施)来减震,即减小结构上的地震作用使得建筑在地震中有良好而经济的抗震性能是当代抗震设计规范发展的方向。而且,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和强节点弱构件在提高结构延性方面的作用已得到普遍的认可。
  3.2 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理念
  我国《建筑抗震规范》(GB50011-2001)对建筑的抗震设防提出“三水准、两阶段”的要求,“三水准”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当遭遇第一设防烈度地震即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时,结构处于弹性变形阶段,建筑物处于正常使用状态。建筑物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因此,要求建筑结构满足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承载力极限状态验算,要求建筑的弹性变形不超过规定的弹性变形限值。当遭遇第二设防烈度地震即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基本烈度地震时,结构屈服进入非弹性变形阶段,建筑物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要求结构具有相当的延性能力(变形能力)不发生不可修复的脆性破坏。当遭遇第三设防烈度地震即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时,结构虽然破坏较重,但结构的非弹性变形离结构的倒塌尚有一段距离。不致倒塌或者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从而保障了人员的安全。因此,要求建筑具有足够的变形能力,其弹塑性变形不超过规定的弹塑性变形限值。
  三个水准烈度的地震作用水平,按三个不同超越概率(或重现期)来区分的:多遇地震:50年超越概率63.2%,重现期50年;设防烈度地震(基本地震):50年超越概率 10%,重现期475年;罕遇地震:50年超越概率 2%-3%,重现期 1641-2475年,平均约为2000年。
  对建筑抗震的三个水准设防要求,是通过“两阶段”设计来实现的,其方法步骤如下:①第一步采用与第一水准烈度相应的地震动参数,先计算出结构在弹性状态下的地震作用效应,与风、重力荷载效应组合,并引入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进行构件截面设计,从而满足第一水准的强度要求;第二步是采用同一地震动参数计算出结构的层间位移角,使其不超过抗震规范所规定的限值;同时采用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变形能力和塑性耗能,从而自动满足第二水准的变形要求。②采用与第三水准相对应的地震动参数,计算出结构(特别是柔弱楼层和抗震薄弱环节)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使之小于抗震规范的限值。并采用必要的抗震构造措施,从而满足第三水准的防倒塌要求。
  3.3 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
  我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对各类建筑结构的抗震计算应采用的方法作了以下规定:①高度不超过 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等简化方法。②除1 款外的建筑结构,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方法。③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和限制高度范围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可取多条时程曲线计算结果的平均值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较大值。
  4  结束语 现阶段,土与结构物共同工作理论的研究与发展使建筑抗震分析在概念上进一步走向完善,如果可以在结构与地基的材料特性,动力响应,計算理论,稳定标准诸方面得到符合实际的发展,自然会在建筑结构抗震领域内起到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新型建材的不断提供,土建工程施工技术的水平也相应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特别是近年来,施工工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技术和新建材给传统的施工技术带来了较大的冲击。这一系列的出现,不但解决了过去传统施工技术无法实现的技术难题,而且新的施工技术使得施工效率得到了空前的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问世,在土建工程建设中的地位显得日益重要。正因为混凝土自身具有较高的强度及耐久性
摘要:施工过程的管理是全方位的,要求项目经营者对施工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成本、文明施工等,都纳入正规化、标准化管理,这样才能使施工项目各项工作顺利地进行.本文着重阐述了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方法,主要对施工前期以及施工阶段的管理进行分析,提出管理的要求。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前期管理;施工阶段管理   Abstract: The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传统上,由于供水企业收费只到用户总表带来的很多弊端,一直成为新闻媒体及人民关注的问题,随着项目建设及用水观念的变化,IC卡水表这种新的收费方式逐渐被市场所认可,它不仅从技术
摘要:建筑电气覆盖着人们生活、学习、休闲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其安装方式及安装质量的好坏直接关乎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建筑工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体系的健康发展。本文旨在对建筑电气技术管理过程中需要着重注意的一些问题来进行探讨。  关键字:建筑;电气技术;管理   Abstract: Electrical building covered with people liv
流行病学的队列研究和一些实验室方法都可用于对目标人群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新近感染状况的估计,但各种方法在偏倚的控制、价格、技术等方面存在制约其被广泛应用的因素。
目的:对盐酸林可霉素滴眼液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改进,现行方法对林可霉素峰与羟苯乙酯峰难以分开,对林可霉素含量测定干扰很大;方法:本法改为ODS Hypors C_(18)柱(200 mm×4.6mm
目的 评价口服塞克硝唑片治疗滴虫阴道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设计,入选滴虫阴道炎患者84例,塞克硝唑片组与替硝唑片组各42例,对其临床疗效和滴虫清除率进行比较,并观察用药后不良事件和实验室检查异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用药后塞克硝唑片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35.0%和92.5%;替硝唑片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19.5%和92.7%,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评估不同剂量新型磷酸二酯酶5(PED5)抑制剂伐地那非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3个药物剂量(5、10和20mg)的方法,
肿瘤择时放疗是通过肿瘤细胞与正常组织细胞在生长代谢时间规律上的不同,选择射线对肿瘤细胞杀伤能力最强、对正常组织损伤最小的时间进行治疗,从而最大程度地杀伤肿瘤细胞。
1病例资料女,49岁。因右侧肢体麻木、无力1个月,进行性加重伴四肢活动受限1周入院。患者曾在当地用中草药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近1周自觉症状明显加重,并出现右手、足阵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