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扬州市2012—2016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变化特点,为本地区防控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收集2012—2016年中国疾病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对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收集扬州市哨点医院手足口病病例样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扬州市2012—2016年共报告手足口病35 720例,年均发病率为155.30/10万(35 720/2 300万),男女性别比为1.54︰1,重症构成比为1.60‰(56/35 720),死亡病例2例。病例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91.83%(32 800/35 720)。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60.18%,21 498/35 720)为主,其次为托幼儿童(35.93%,12 834/35 720)。全年均可发病,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每年5至7月和10至12月;其中2012、2014和2016年发病率较高,2013和2015年发病率较低。2012—2016年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普通病例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占33.28%(432/1 298),肠道病毒71型(EV71)占28.58%(371/1 298),其他肠道病毒占38.14%(495/1 298);重症病例主要以EV71(76.79%,43/56)为主,且重症病例EV71阳性率高于普通病例(1.05%,13/1 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62,P<0.01)。
结论扬州市手足口病的发生存在明显季节性及性别、年龄、职业、地区差异,且疫情呈现高发年与低发年交替的规律,病原主要为Cox A16、EV71,重症病例以EV71为主。应根据发病规律加强对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尤其是对EV71的监测,预防重症病例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