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旧事

来源 :广西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yuxuan365200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蔡呈书 广西宾阳县蔡氏书香古院后人,中学高级教师,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广西小小说学会理事、南宁市作家協会理事。作品散见于《广西文学》《百花园》《红豆》等刊物,有多篇作品被转载。
  糨 罾
  捞虾六早上捕虾回来,在八九点钟时分糨罾。
  我们这地方,管捕小鱼虾的方形渔网叫“罾”。所谓“糨罾”,就是往捕虾的网涂上一层用米粉或木薯粉煮成的糨糊,然后晒干。为的是第二天网虾,小虾们闻着糨味,便往虾网里钻,很容易就捕到虾。
  这天,捞虾六拿把大毛刷醮着糨糊往一排虾罾里刷糨的时候,打鱼七从屋里走了出来。
  打鱼七指着自家的窗户说:“六哥,你每天糊这酸臭的东西,熏人呢!”
  捞虾六瞪着打鱼七:“滚,你走远点!”
  “你整天捞些小虾,能赚什么钱!还不如跟我打鱼去!”
  捞虾六恼了:“我知道你有能耐!你有能耐是你的事,我穷是我的事,关你屁事!”
  “我真想把你的虾罾撕个稀巴烂!”
  “我真想把你的头砸个稀巴烂!”
  这兄弟俩经常这样磕磕碰碰地闹矛盾。旁人说,这捞虾六就是缺点气量。打鱼七觉得捞虾不如打鱼,常劝他和自己去打鱼,可捞虾六心里有结,一直解不开。
  以前,捞虾六是和打鱼七一起打鱼的,兄弟俩亲得不行。两人打鱼来了钱,不分你我。那年,捞虾六新婚,老婆说还没上过县城,新婚蜜月说什么都得去县城逛逛。捞虾六说好,顺便叫七弟一起去。三人便去了县城逛。那个年代,乡下到县城的班车来回只各一趟,三个人玩得疯,不想错过了回来的班车,只好找了一家低档的“工农兵旅社”住宿。他们开了两个房,是紧挨在一起的。半夜,捞虾六老婆起来上厕所(那时客房内还没有卫生间,一层楼只一个公厕),撒泡尿回来,见个房间虚掩着门,也不细辨,便钻了进去,上了床。万万没想到,竟然上错了打鱼七的床。原来,打鱼七习惯夜不闭户,因为家里那个破房没个值钱的东西,况且那时村风淳朴,没有小偷,这次住旅社他竟然也没有关门。打鱼七迷糊之间,翻身过来竟然就碰着了个女人,以为是自己遇着了艳福,也不问是谁,便抱住了。完事后,开灯,两人都惊呆了……事后,捞虾六坚决要休掉老婆。老婆在离村的那一刻,被打鱼七拉住了。打鱼七拉着她的手说:“嫂,你跟我过吧!”……
  从此,捞虾六不再跟打鱼七合伙打鱼,自己捞虾去了。每天凌晨四五点钟,他就从家里扛出那十几面一米见方的小虾罾,到池塘边一字摆开,等距离地投放到池塘里,隔十来二十分钟提网一次,便能兜起前来食用诱饵的小虾们。每天一般都能网到六七斤鲜虾,运气好的话有十斤八斤。天大亮的时候,虾就不上网了,捞虾六就收罾回家,等着村民们前来买鲜虾;卖不完的,就开锅来烘,制成虾干,等着圩天拿到集市上去卖。日头照到屋街的时候,捞虾六就晾网糨罾。糨完罾,还可以去参加生产队的劳动。
  这段时间,只见捞虾六将罾一字排在墙边晾干,却不见他糨罾了。
  打鱼七觉得怪怪的。这天,捞虾六晾罾的时候打鱼七走了出来,问道:“六哥,你为什么不糨罾了?”
  “关你屁事!”
  “是不是想通了,不网虾了,想跟我打鱼去?”打鱼七希望老兄能接受他的诚意。
  “扯你个淡!你以为你是谁?”捞虾六脸仰上天。
  “你真是不可救药!”打鱼七骂道。
  第二天,生产队劳动收工后,捞虾六却发现自己的虾罾被人糨过了。
  第三天,依然这样。
  村里哪来的“活雷锋”?捞虾六觉得怪怪的。明天干脆不去做工,躲在家里看一下,这个活雷锋究竟是谁。
  这天,捞虾六捞虾回来,照例把虾罾摆在自家的墙边晾。他扛起一把锄头,装着出去整自留地,但走到村边,便又偷偷地折了回来,躲进家里。
  日头上得三丈高的时候,只见打鱼七提着桶,向捞虾六晾晒的虾罾走去,他拿起一把毛刷往桶里蘸了糨糊,便往虾罾刷去。
  原来是打鱼七!他那时是大队“企业队”的员工,不用参加生产队劳动。
  “打鱼七,你干什么?”这时,捞虾六从屋里走出来了。
  “干什么?帮你糨罾啊!”打鱼七不理捞虾六,“捞虾不糨罾,你怎么懒成这个样子!这几天,你以为我不知道,每天只捞上两三斤虾,你这是干什么!”
  “你狗抓老鼠多管闲事!我的事不用你管!”捞虾六上前去一把夺下打鱼七手里的毛刷,丢在地上。
  “好好好,我好心不得好报,好柴烧烂灶!我不管你了!”打鱼七拂了一下沾了糨糊的双手,就要走开。
  这时,打鱼七的屋里踱出了一个女人,她手里拄着一支拐杖,颤颤地站住了:“六伯,你就听我一句话,你七弟是好心的,他见你不糨罾,每天捞到的虾少了大半,就帮你糨了,你就不要太见外了。”
  “我就喜欢这样子,又怎么着?我捞虾少,又关他什么事!”
  “六伯,那天我只是跟你随便说一说,说我得了这病,闻着你这糨味就恶心想吐,想不到你当真了。其实也没什么的,你这糨味,好闻着呢!”女人说到这,装出很受用的样子,深深地吸了吸糨糊的气味。不想喉咙就咯噔了一下,想吐,又吐不出。据说,这女人已肺癌晚期。
  “秀——哦,弟妹,你就不用说了……”捞虾六想走上前去扶女人一把,但走了几步,就止住了。
  “六伯,你就听我一句,你们兄弟俩要和气,不要斗气了行不行?老这样下去,我到阴间地府也不会安心……你跟他打鱼去吧,确实比捞虾强……”女人撑着拐杖,颤颤地说道。
  捞虾六没回答,径直回到屋里去。
  杠 网
  打鱼七好久不“杠网”了,准备过年,村上有两家人杀猪,打鱼七就想讨点猪血来“杠网”。
  那年头,还没有塑料渔网。打鱼七的渔网是自己用青麻绞成细绳编织成的。为使渔网耐用,就得经常“杠网”。所谓“杠网”,就是用猪血加鸡蛋搅拌后浸染渔网。被猪血加鸡蛋浸染过的麻绳渔网,就像镀上了一层塑胶,变得杠杠地经久耐用。   打鱼七很轻松地从村东头瘦六哥家讨到了两勺猪血。两勺是不够用的,但又不好多讨,因为主家还得用猪血来灌“猪红”。那个年代的乡俗,哪家杀猪,都要把猪血灌到猪小肠里,做成名叫“猪红”的一道美食,然后切成一小截一小截的,与乡亲们分享。
  打鱼七打算再到也正在杀猪的自家亲兄弟捞虾六那里讨两勺猪血。不想,在自家兄弟那碰了壁。
  “这猪血,谁都可以给,就是不能给你!”捞虾六脸色铁青。
  “我给你钱。”打鱼七说。
  “你以为有钱就了不起?给块金条也不行!”
  肥五兄弟知道打魚七碰了一鼻子灰,便对他说:“我来帮你。”
  肥五到了捞虾六的家,说是要讨两勺猪血。
  “你是帮打鱼七讨的吧?”捞虾六正忙着灌猪红。
  “是的。”肥五递给了捞虾六一支烟。
  “你要是说你自家用,我给你,你说帮打鱼七讨,我不给。”捞虾六说。
  “我就是帮打鱼七讨。”
  “你知道,我跟打鱼七不对劲。”捞虾六照直说。
  “那我跟你关系怎样?”
  “好得没二话!”捞虾六也给肥五递了一支烟,并划了一根火柴给他点烟。
  “既然我们关系这么好,你就应该给我。”
  “关键是你是帮打鱼七讨!你改口吧,说是自家用。”
  “我不改口,就帮打鱼七讨!”
  “不给!”捞虾六吞了个烟圈。
  “没有打鱼七,就没有了我那个‘狗东西’;没我那个‘狗东西’,也可能就没了你那个‘狗东西’了。”肥五绕口令似的。
  肥五喜欢把自己的儿子叫作“狗东西”。谁都知道,肥五那个“狗东西”,是村里的骄傲,在县城大医院当医生。村里人得个乡下治不了的病,都得去找“狗东西”;找过“狗东西”后都给治好了。每逢村里人夸肥五的儿子,肥五总是谦逊地嘻嘻道:“我家那‘狗东西’,不值得一提嘛!”后来大家都管他儿子叫“狗东西”了。
  “狗东西”小时候在村里的池塘游泳,不幸溺水。当时,打鱼七正好路过,便奋不顾身地跳进池塘里把“狗东西”救了上来。肥五很记打鱼七的救命之恩,每当打鱼七有难,必拔刀相助。
  有一次,捞虾六家里死了一只鸡,便整来炒了吃。在那个贫困的年代,农村人大凡死了鸡,都舍不得丢,放油炒香了吃,还相当美味。不想,捞虾六的那只死鸡,是吃了老鼠药死掉的。那年月,一年到头不见多少荤腥,他那两岁的儿子见了肉,便没命地吃,结果中了毒。幸好当时“狗东西”回家在村里,知道情况后马上送人民公社的卫生院,并亲自给他洗胃治疗……
  所以,当捞虾六听到肥五那段“绕口令”后便默不作声了。良久,还是拐不过弯来:“道理是这样讲,但一事归一事……”
  “到底给还是不给,今日我就听你一句话!”
  “不……给。”
  “不给拉倒,你看着办!”肥五便大步地朝捞虾六的大门走去。
  就在肥五跨出门口的那一刻,捞虾六急忙站起来喊道:“站住,我给,我给!”
  肥五头也不回地走出了门口,撂下了一句狠话:“我叫打鱼七自己来讨,你要是再跟兄弟斗气,小心我扭断你的头!”
其他文献
2018年12月14日, “第七届广西诗歌双年展暨云南诗歌邀请展”研讨会在南宁举行。广西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石才夫,广西评论家协会主席容本镇以及来自广西、云南两地的诗人代表以及文学界同仁七十余人参加本次活动。会上,代表们就诗歌创作及本届诗展成果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现将会议发言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冯艳冰(广西):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但中国还有两句新话,第一句是,云南盛产诗人和土
期刊
背 带  父亲大病,是母亲独自一人含辛茹苦带大儿子和女儿,十年间,给父亲买药,煨药,喂药,端盆,倒便,擦身……母亲迅速变成了老人,满脸皱纹,两鬓苍苍,眼眶深陷,双手皲裂,女儿给她买的白玉手镯黯淡无光。兴许父亲恢复得好,他活了过来,能自如行走和干些轻体力劳动,于是父亲给母亲的回报是:至今做了近二十年的饭菜,天天做!  母亲高,父亲矮,雨天里出行,总是父亲给母亲打伞,父亲把雨伞高高举起,他的手臂绷直,
期刊
陆阿勇 本名陆锡勇,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南宁市宾阳县陈平镇名山村人,曾做过记者编辑、城管队长、行政机关秘书等。南宁市作家协会会员、宾阳县作家协会秘书长。现供职于宾阳县住建局城管大队。作品散见于《广西文学》《红豆》《广西日报》等报刊。  不惑之年与父亲达成“和解”  一  曾混迹于邕城数家报社,潜伏基层单位文秘之职十余载,酒足饭饱之余,常附庸风雅涂鸦文字;也曾迫于压力和生计,为一些部门写过不少应
期刊
大树长在村口,让我们知道家的方向。   ——题记  每次回老家,我都要去看看村小学门前那棵大树,那种心情就像去挖出埋藏多年的宝藏。村子像许多山区村落一样,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大部分的老房子似乎“寿数”已尽,衰椽塌顶,破败不堪,在一场与时间对抗的战争中几成废墟。人们从住了几代人的祖屋中被“逐出”,迁到靠村口的田垌。原先种植水稻、蔬菜、豆角、红薯、花生的地方,现在“种”起了一幢幢水泥楼房,只有学校门前那
期刊
1  他进门来,妻子看到了他懊恼的表情。妻子有些惊讶,歪着脑袋端详着他,很惊奇:“哟,情绪不高啊?”他没有迎合妻子的目光,头低着双脚互相剐蹭着把皮鞋脱掉,只轻轻地吐出了一个字:“累!”妻子拿过他的旅行袋,说:“那你好好休息一下,我这就煮菜。”  妻子看得出来他不仅仅是累,肯定还有别的什么让他不顺心的事。他总是这样,不管在外面是怎样一副德行,一打开门,那副面具便像一张纸遇着火,扑哧一声便没了,露出了
期刊
一  父亲曾是个出色的猎人。  夏天的夜晚,父亲总是高举着火把,顶着满天繁星出门。噼啪作响的火把将他的背影拉得很长。他的身影在屋旁的山脚下消失。夜色正浓,远远地看见时明时暗的火把到了山腰,到了山顶,几分钟后,彻底消失在我的视线里。  黎明时分,父亲提着一个口袋回来。口袋里传出的幼儿哭声把我从梦中惊醒。我兴奋地从床上跳起来,跑到父亲跟前。父亲将口袋里的东西倒进水缸,水缸里顿时水花乱溅。父亲说,今天运
期刊
1  这是个春天的晚上,程岩佳在自己家准备出售的房子的客厅沙发上躺着,她才与自己的两个闺蜜分别,感觉全身不适,因此靠着沙发睡一会儿。她感觉自己的身体像座破庙,早就缺乏上供的对象,风吹进来,雨打进来,不是咳嗽就是气喘。如果现在手边放着手机,她一定要拨通打给丈夫希腊,她要他受着,她也要自己活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他已经无法给她庇护,但这一切,他得承受。她想象他在哪里,走在回来的路上或者躺在哪间屋子的床上
期刊
岑燮钧 1973年生,浙江慈溪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在《小说选刊》《小说月刊》《四川文学》《小小说月刊》《天池》《金山》《百花园》《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等杂志发表作品。有作品入选多个年度排行榜和年度选本,其中“族中人”“戏中人”系列有一定影响。著有小小说集《戏中人》、散文集《文人之美》。  鹿鹿在人流中正在寻找时,忽觉背上的书包一下子轻了。  上了车,他看了看父亲的脸。父亲戴着墨镜,他看
期刊
又一年  昨天,你已经离开  星辰大海,一望无际  朝花也好,夕照也好  白云传信,每天都一样  苦而不言,喜而不语  阆苑书附鹤,诗人多薄命  山泉流水,无问东西  如是如来,跟着心走  明月似弯刀,如同困兽  我在镜中,蹉蹉跎跎又一年  湘西剿匪记  火车呼啸而过  有人在出售同情  秋天的山城有些凉意  一个外乡人  他在吉首的街头  捡到大地施舍的一块钱  从市政广场到夜市小摊  他手里拿
期刊
彼婴 本名罗颖,1995年生于江西南昌,现就读于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1  躺在母亲儿时睡过的红漆木床上,我生下了一个女婴。四周无人,连一盏亮着的灯也没有,我抱起她的时候,她已经穿着一件杏黄色的对襟棉衣。屋外脚步声大得很,一列列士兵举着火把穿过芭蕉林往山洞赶去。有尼姑穿着法袍走到床边,她要为这婴儿取名字。我想抱着孩子出去,可是房子的门和窗都消失不见了……  “尊敬的各位旅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