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责任教育的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te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给我们留下的至理名言。作为教师,我们不仅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特别在新世纪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责任感对于语文老师来说更显得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呢?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进行学科渗透,巧妙地融责任教育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关键词:语文课堂渗透责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做人”。现在不少的初中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庭教育缺失,使得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只求索取,不重回报,把别人的付出当做理所当然的事,不尊重长辈,工作拈轻怕重,遇到问题就想方设法推卸责任,学习马虎了事,甚至放任自流……以上的表现,都是他们责任感淡泊所致。面对初中学生责任感缺失的社会现实,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已成为教育教学中一个严峻的课题。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的因素,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下面是我关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责任教育的探究。
  一、用好课文作者介绍,让学生在认识名家过程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增强责任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课程改革的目标”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这一目标表明,对学生的责任教育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从小抓起、从学科教学抓起。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蕴含责任教育的文章,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和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最佳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选编的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往往凝结着作者本人的情感精华。因此,每次上新课之前,教师应该抓住作者简介这一环节,通过作者对国家、社会、家庭等的强烈责任感给学生以最直观的教育。例如教学杜甫的诗歌,应该先让学生了解杜甫对国家命运、对广大百姓生活的关心。在“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窘境下,诗人关心的不是自己风烛残年的病体、艰难凄苦的生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他同情大众苍生,对富人浪费的悲痛控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言”则是他心怀百姓的最有力证明。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责任感教育的良好素材。在教学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引导学生体会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让学生明白这博大的情怀源于他心系天下的责任感。这类例子,在中学课本中比比皆是。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作者的高尚品格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增强对自己、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
  二、充分挖掘语文文本内涵,引导学生感悟、体验,让学生在精神上受到陶治与洗礼,进一步渗透责任教育。
  語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深读”文本的基础上,提炼出其人文内涵,使之转化为自己做人的某种“营养”,让每一次体验都能够转化成学生自觉发育和提升其人文素养和责任情怀的扎实历练。
  作为语文教师,我特别注意将责任教育融合在自己的教学中。如教学莫怀戚的《散步》时,我引导学生理解“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深刻含义——展现了作者肩负着承上启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很自然地问学生:如果是你,又将如何担负这份责任呢?学生们结合自己的情况,并联系父母亲在这方面的表现畅所欲言。等他们讨论完后,我进一步问他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这种责任感呢?这就使学生的责任认知与现实状况有机联系起来,并逐步落实到行动上,既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又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在语文教材中,还有很多培养学生责任感的课文。有鼓励人们进取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有赞颂师生爱国情操的《最后一课》等具有深远教育意义的篇章。这些课文人物的情怀、操守都闪烁着人生的光辉,显示了人格的力量,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及爱国的情操。
  三、借助语文课堂实践,让学生进行信息交流、精神沟通和情感交融,深化责任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我在上《行道树》时,我提出这样的问题:行道树为城市制造清新,献出浓荫,自己却蒙受一身烟尘,它象征了什么呢?接下来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了很好的讨论和研究,对无私奉献者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知道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应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然。让学生在课堂实践活动中,通过师生之间相互合作,在沟通与交流中将个人与集体有机融合,体会到了一份责任和责任的重要。通过一些科学、有效的训练,同时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深刻主题,找寻其光辉的点点滴滴,来教育学生,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实现和完善她们的人生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文以载道”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则。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点,合理地、有效地进行责任教育是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探究的问题。新课标就给我们指出要“注重学生素质的深层建构和整体提高,变‘教书’为‘铸魂’。教师要善于化知识为智慧,变‘行为’为‘素养’,积‘文化’为‘品格’。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浸透责任感教育,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让学生逐步形成对民族、国家以及社会他人强烈的责任感,这才是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精华所在。
其他文献
学位
本方法根据较高纬度地区太阳光对地面的照射在大部分时间里是斜射的现象 ,在屋顶下设置一层或多层副屋顶 ,利用斜射阳光与散射阳光用于种植植物。副屋顶的设置扩大了屋顶种植
【中图分类号】G623.2  德为素质之基,为人之本。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教育最基础的、也是最永恒的话题。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几乎无处不在,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是不露痕迹地渗透,达到“水到渠成”而又“润物细无声”的“无痕”效果。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呢?  一、钻研教材,寻找德育渗透点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16  目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呼声也愈来愈高。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被赋予心理健康教育的使命。那么,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怎样有效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这就要求思想品德教师必须找准思想品德课教学任务与学生需养成的心理品质间的结合点,在此基础上,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  一、思想品德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和
期刊
德育教育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1.用自己的言行教会学生自我约束;2.用严格规范行为习惯,用真情感动学生;3.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等阐述了
《厚重河南》是《大河报》的一个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专版,创刊于2002年12月2日,其前身是该年11月4日创刊的《郑州解读》。《厚重河南》是《郑州解读》在全省范围的扩展与延伸,在这里谈《厚重河南》亦包括了前期的《郑州解读》。《厚重河南》从创刊就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普遍认可和欢迎。2003年9月,应广大读者的要求,《厚重河南》已结辑出版两卷,且销势不错。作为一个述史版,《厚重河南》如此受欢迎的一个不容忽视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I、Taq I酶切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新疆墨玉县维吾尔族成人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4月-5月课题组对新疆墨玉县维吾尔族成人进行的
调查性报道(Investigative Re-porting)是一种较为系统、深入地揭露问题为主旨的报道形式。调查性报道对于记者的采访有着更为严格、更为深入、更为全面的要求。特别是电视
目的:观察被动吸烟对大鼠牙槽骨内牙本质基质蛋白1羧基(dentin matrixprotein1 COOH,DMP1 C)末端表达的影响。  方法:30只6周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
【中图分类号】G633.6  笔者在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发现: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不但受到智力因素的制约,而且还受到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1、学习数学的畏难心理。进入高中后,因为学习内容的增多,难度的增大,不少学生听到数学就害怕,认为数学太难、太枯燥、太抽象,加上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多次的失败使得这部分学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出现了自卑的心理,形成一种心理定势:认为自己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