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教育的开设和体会

来源 :人口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12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我校自1985年开设人口教育课至今已整10年。10年来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依据人口教育的有关要求,我们一直把人口教育作为必修课,不断更新教学设备,加强人口教师的素质培养,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熟悉中国的人口国情,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恋爱观,婚姻观,生育观,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收到了有益的效果。 1 我校人口教育的开设 1.1 国家教委于1990—03颁布的《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中明文规定:“人口教育是必修的内容,进行人口教育试点的学校要把人口教育列为必修课,总课时不得少于16课时,教学时间可在选修课的时间安排,其它学校要利用选修课或课外活动,开设人口教育讲座,还要在政治、生物、地理等课内进行结合。”这就明确强调了人口教育在教学中的位置,为人口教育经常化、规范化提供了保证。
其他文献
“人口研究奖”是本刊于1991年设立的我国人口学界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人口学优秀论文奖项。迄今已评选过三届。“人口研究奖”设立以来,受到人口学界、广大读者和有关部门的关注,并得到社会极大的支持,编辑部还经常收到询问有关“人口研究奖”情况的函电。为此,特发表这篇文章,使大家对“人口研究奖”有一个更清楚的了解,同时我们期盼着更多的支持。
<正>我市自1992年跳出计划生育省重点管理圈子以后,瞄准全面落实“三为主”方针的目标,把工作着重点及时转移到加强村级规范化管理上来,不仅有效地巩固了跳圈子成果,而且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的稳步提高。1993年底全市人口出生率11.3‰,计划生育率93.4%,期内节育落实率95.6%,一孩积累率25.96%。1994年1—6月份,全市人口出生率4.82‰,计划生育率91.72%,期内节育措施落实率96.7%,一孩积累率28%,意外怀孕率由1.78%降至0.8%。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从1993年起上海率先在全国诸省市中进入人口负增长状态。由于人口增长态势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与人口控制相联系,因而,这一人口现象的出现引起人们的关注,乃至对人口政策本身的检讨是正常的。本文从上海人口负增长的形成过程及其原因的角度探讨负增长与人口政策的关系,进而讨论人口政策是否需要改变的问题。负增长是长期低生育率的结果,而低生育率是人口转变的必然趋向,由负增长引出的社会经济问题(包括人口问题)亟须关注重视,但这些问题的消弭并不可能指望通过人口政策的调整(哪怕是较大的调整)来实现,并且,盲目的调整可能引出新的问
回顾1974年布加勒斯特世界人口大会以来国际社会对人口与发展问题认识的演变过程;较为详细地介绍1994年开罗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的情况;对开罗会议产生的《行动纲领》的要点给予归纳和分析;结合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现实情况,就如何理解和借鉴国际上对人口与发展问题认识的新进展,推动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谈一些初步的想法。
利用翔实全面的调查数据细致深入地分析了全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现状、问题和原因。文章指出农村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虽有新的进展,但表现出相当大的不平衡性,扶贫工作与计划生育的结合仍处于试点和起步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奖励优惠政策措施出台难,落实难,覆盖面低;政策、措施普遍存在实际落实程度差的问题;奖励优惠措施针对性差和力度较低,利益导向的作用不大;扶贫与计划生育相结合存在着政策环境尚未形成,没有形成坚强的组织保证工作,制度尚未形成,采取的工作措施单一等问题。文章指出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认识问题,资金
<正>背景 今天,世纪之交的中国在社会经济转型的诸多方面都已走到了历史的转折点,中国的人口发展也不例外。从历史变革的背景下审视人口与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互动关系,我们可以说,对人口问题认识的推陈出新既是变革的反映,也是变革的动力。 正如有识之士所共同关注的,当代中国人口发展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在发生重要的变化,有关社会大转型中人口转型问题的讨论正趋热烈。譬如,中国人口已开始转向低、负增长,人口转变增长开始转向人口惯性增长,等等。总之,中国人口发展中互相交织的内生变化和外生变化正在
<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跃发展,人员流动量的迅速增加,特别是城镇以往以户口为载体的计划生育管理模式,已使计划生育工作形成了断层夹缝,因此,计划生育工作又出现了城镇新的难点和重点,全国各地作为热门课题在不断研究探索。笔者通过对江苏省大丰县实行计划生育辖区管理的调研,认为这不失为目前较为成功的抓好城镇计划生育的管理体制。 1 实行辖区管理势在必行 所谓计划生育辖区管理,就是无论常住户或临时居住户,无论流进或流出,城镇还是农村在辖区政府区域内的人口,均实行由当地人民政府
<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近年来,外省来我市婚配落户的育龄妇女(简称“外来妹”)越来越多,她们的婚育状况对计生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如何对“外来妹”的婚育行为进行管理,已成为当今各级政府和计生部门十分棘手又亟待解决的新课题。为此,我们对本市西、南部经济条件较差,“外来妹”较集中的薛窑、石庄、江安三区的15个乡镇246个村1596名1990年以来“外来妹”的婚育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分析,并进行了思考、研讨。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正>亳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中原,开发较早,人口发展很快,计划生育工作任务繁重。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对计生工作高度重视,坚持不懈地做了大量工作。1993年人口出生率为16.18‰,计划生育率为90.32%,受到了阜阳地委、行署的表彰、奖励,安徽省委、省政府的表扬。国家计生委政策法规司及省、地计生委的领导同志多次来亳视察,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几年来,我市的计划生育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历了非常坎坷的历程。80年代初,我市是全省计划生育先进单位,1986年受到国务院的表彰,获先
<正>我厂是一个具有54年历史的老企业,总人口9415人,其中,育龄妇女1909人,已婚育龄妇女1577人,落实各种节育措施1555人。节育率达95%,晚婚率达95%,独生子女率达99.8%,计划生育率达96.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0‰。随着党的计划生育方针政策的不断深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计划生育政策,坚持两种生产一起抓。全面完成了上级分配的各项任务,曾多次被评为国家、省、市、县、镇的先进集体,1982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1992年又被评为国家级基层计生管理先进单位。近两年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