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3年到2006年,“枭龙”飞机以“基础版"01架和“完整版”04架、06架成功首飞的轰动消息,以及处处闪烁的自主创新光芒,成为各大媒体追逐的焦点,使它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今年3月7日,各大媒体刊载了一则消息:42架“枭龙”成功外销巴基斯坦,10亿美元的总金额创我国单笔军贸合同新高!“枭龙”,这架由我国自行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多用途战斗机,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时间·性能·成本
“枭龙”飞机是中航工业首次引进外资,根据国际市场需求,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的国际合作项目。因此,“枭龙”还在“孕育”阶段时就注定是一个面向世界的产品。早在研制之初,“枭龙”飞机的设计思想就被确定为:既要突出高的综合作战效能,又要突出低的采购费用和全寿命使用费用,以适应现代化战争环境和适宜发展中国家大批量装备买得起的先进战斗机。
在设计手段上,“枭龙”飞机在国内首次全线采用先进的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通过制定完整的数字化设计规范,实现了以数字量传递代替模拟量传递,首次实现设计与生产的数字一体化。
“枭龙”飞机总设计师杨伟总结出了“枭龙”飞机在研制中所具有的“六大创新与三大突破”特点,六大创新是:军机研制观念的原始创新,军机研制体制机制的原始创新,军机设计理念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军机研制流程的原始创新,突破系列重大关键核心技术的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三大突破是:实现了中国航空工业军用飞机国际市场的突破,实现了中国航空工业军用飞机技术输出的突破,实现了中国航空工业飞机研制体制与机制的突破、
时间、性能、成本三者之间原本相互矛盾的关系在科学的创新中逐渐弱化,取而代之的是相辅相成、和谐共生,高性价比使“枭龙”敲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
决策·攻关·交付
定下“交付决策点” “枭龙”飞机01架于2003年8月首飞成功后,科研人员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对全状态“枭龙”04架的攻坚战中“枭龙”04架的研制需要时间,而这时,巴基斯坦对“枭龙”飞机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于是中巴双方经过多次交涉、协调,毅然在2005年1月决定:小批生产交付与研制并行,提前投产首批8架交付巴基斯坦当时时隔“枭龙”01架首飞成功不到两年,才飞了100多个起落,“枭龙”04架也只存在于方案阶段搞飞机的人都知道,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坚决地定下“交付决策点”,是有很大风险的,基本等于签下了“军令状”——只能成功,不许失败!而甘愿冒着如此大的风险,正是源自中航工业雄厚的技术实力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让巴方对“枭龙”飞机的研制工作充满了信心!
试飞中的技术攻关对于一架飞机来说,试飞阶段就是暴露_口]题、发现问题的阶段,从而达到解决问题、优化设计的目的定下“交付决策点”的同一年,“枭龙”飞机03架在进行颤振试飞过程中发生气动弹性不稳定现象,导致方向舵和安定面受到不同程度损伤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立即组织了专业攻关团队察看损伤情况,大家根据现象发生时飞机的动态、飞行员的感受,和飞行员一起进行详细探讨,及时掌握了第一手情况,对出现的问题有了直观了解。
攻关团队对试验测试数据进行了科学分析和技术讨论,经过反复推敲和分析计算,最后一致确认:飞机在颤振试飞过程中由于先发生了方向舵嗡鸣造成助力器支座损坏,方向舵旋转频率下降,进而发生颤振造成方向舵和安定面受损。也就是说,“嗡鸣”是这起事故的罪魁祸首经过对几种解决方案的对比,最终确定在安定面后缘加装阻止激波漂移的扰流片为最佳方案垂尾结构的改进、改装方案也随之确定,并以最快速度发出了更改文件。
方案确定后,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积极与成飞公司及相关专业进行协调,确认扰流片的形状、长短及安装位置,同时加紧生产新的方向舵以便早日进行飞行验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枭龙”03架在最短时间内复飞研究所颤振专业组对复飞后的飞行试验测试数据再次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不断调试扰流片的长度,既解决了方向舵嗡鸣问题,又避免了加装扰流片后带来的负面影响。复飞后的“枭龙”03架再也没有发生方向舵嗡鸣问题。
“枭龙”飞机04架垂尾由于战术需要进行了一些局部改动,颤振速度不够,于是研究所颤振专业组开始了新一轮的攻关他们在研究中发现,将方向舵转轴前移不仅能够提高垂尾的颤振速度,还能够彻底解决方向舵嗡鸣的问题,针对这发现,颤振组最终确定了方向舵转轴前移50毫米为最佳距离结构设计攻关组立即着手进行结构优化调整,改进结构型式,并迅速发出了全套新版图纸。
事实证明这一方案是正确的——“枭龙”飞机在后续试飞中再也没有出现任何嗡鸣现象。
圆满完成首批8架交付任务2007年,中航工业按时向巴基斯坦顺利交付第1架和第2架“枭龙”飞机2月27日,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首批技术服务组抵达巴基斯坦开展工作3月2日,首批交付的2架飞机运抵巴方3月10日,交付的2架“枭龙”飞机在巴基斯坦首飞成功。3月12日,中巴双方在巴基斯坦空军基地举行了隆重而热烈的交接仪式 随后,巴方飞行员在中方专家的支持、协助下,立即投入到紧张的飞行训练中。3月23日,2架身披中巴国旗的“枭龙”飞机参加了巴基斯坦的国庆阅兵仪式,并进行了精彩的飞行表演。
表演结束后,时任巴基斯坦总统的穆沙拉夫在致辞讲话中多次提到“枭龙”飞机,提到中巴友谊,对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的研制能力、研制团队和“枭龙”飞机的优良表现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与肯定他在评价中说:“JF-17‘雷电’飞机作为一种有效的武器装备,将显著加强巴基斯坦空军的作战能力!”
涂装着巴基斯坦国旗的“枭龙”飞机,被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驻巴专家组的同志们亲切地称为“星月之鹰”。
2008年3月5日,中航工业又向巴基斯坦交付了3架“枭龙”飞机,并很快投入到了飞行训练中 2008年3月23日,共有4架“枭龙”飞机在巴基斯坦国庆阅兵仪式上再次进行了精彩的飞行表演2008年4月10日,最后3架“枭龙”飞机也成功交付巴基斯坦至 此,首批8架“枭龙”飞机的交付任务圆满完成!截至2009年3月8日,首批8架“枭龙”飞机共在巴基斯坦安全飞行1000多个起落,用优异的表现证明了当初“交付决策点”的科学性。
团队·使命·生命
随着小批8架的相继交付,“枭龙”飞机开始了它在异国他乡的新生活2007年2月27日,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的第一批驻巴专家组抵达巴基斯坦,开始了漫漫征途。这是研究所首次向国外派出售后服务保障队,他们的到来,翻开了“枭龙”飞机研制工作的新篇章。
由于“枭龙”飞机还没有达到设计定型状态,因此在结构、系统等方面都还不成熟,即飞机还处于磨合期。这一阶段正是问题的“高发期”,再加上巴基斯坦众所周知的动荡局势……“枭龙”飞机第一副总设计师顾伟很实在地说:“他们的压力很大,责任很重”他们除了必须圆满完成飞机保障任务,还有更为重要的生命保障工作。
生命保障——最根本的基础到目前为止,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已向巴基斯坦相继派出了五批售后服务保障小组,每半年一换每一批成员都住在小小的“中国城”(KAMRA基地)内,每天有一小时的外出活动时间,但到后来连这宝贵的一小时也取消了。虽然并没有明文规定禁止外出,但大家都自发遵守了这一无形的规定。
研究所派出的第四批驻巴专家组在去年的7月15日抵达巴基斯坦,在他们驻巴的这半年时间内,恰逢前任总统穆沙拉夫卸任,时局动荡。
2008年8月21日,号称巴基斯坦“戒备最森严、最引以为豪”的“第一军事重镇”瓦赫镇上最大的兵工厂遭遇两起“人肉”炸弹的袭击,死伤200多人,现场一片狼藉。这次爆炸地点距离“中国城”仅30多千米。之后,又发生了多起恐怖爆炸事件。如9月20日中午,伊斯兰堡的万豪大酒店遭遇恐怖分子袭击,装有重达一吨炸弹的卡车在酒店门前广场被引爆,地面被炸出10米深坑,人员伤亡惨重,被称作巴基斯坦的“9·11”。
鉴于巴基斯坦的安全形势非常严峻,当时驻巴的第四批专家组成员立刻向巴方提出“每天上班不定路线,不定车辆,不定时间,把飞控放飞场位撤下,尽可能减少人员进场,各方面加强安全保障”的要求,“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是物质的匮乏,而是无时、无处不在的生命威胁”。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第四批驻巴专家组领队蔡炳忠说,“早在前往巴基斯坦的路上时,我们就提出了‘一个都不能少’的口号”。巴方也非常重视中方人员的安全,逐一按照中方提出的要求落实执行,进步加强了各方面的安全保障措施,并在“中国城”外增加了特种部队。
客观条件落实了,主观意识更重要蔡炳忠除了每天多次的强调,还针对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四项必须遵守的安全要求:发动机未开车时,不得进入飞机45°斜阴影区域:开车时,不得进入飞机纵向10米内、45°斜阴影区域;若需进入禁区,需相关人员许可、陪同,并密切注意座舱人员操纵情况;若实习带教,禁止进入禁区。正是因为这样的严格规定和执行,才确保了零记录安全事故。
试飞保障——最重大的责任 在如此紧张的安全形势下,每一批专家组的成员每天都坚持进场开展试飞保障工作,对飞机的状态、飞行情况、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地记录、分析和整理,以非常专业的态度认真回答巴方提出的每一个技术问题,然后把这些情况统一汇总,以“周报”的形式定期发回研究所,让“在家”的同志们也能对“枭龙”飞机在巴基斯坦的情况了如指掌,对出现的问题也可以集思广益、共同讨论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不仅缩短了他们与家的距离,更有利于下一步工作的顺利开展。每一批驻巴专家组的成员都严格遵守研究所提出的“保持和加强与研究所的信息沟通、严格按照我方的现场指令开展工作、与巴方人员和谐友好共事”三项基本原则,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第四批驻巴专家抵达巴基斯坦的当天,就面临着解决刹车系统污染度的问题17日下午,蔡炳忠接到所里工程支持保障设计研究室领导傅云龙的电话:“枭龙”飞机总设计师杨伟要求每周必须报一次污染度检验结果,不达标就必须重新清洗。
大家在翻阅资料时发现,前一批驻巴专家组已经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伺服阀受污染所致而且在处理措施的文件中明确写出了每3~5个飞行日,必须检测一次污染度,不合格者必须清洗。
在与巴方沟通时,蔡炳忠发现中巴双方对检测标准的理解、认识上存在分歧专家组成员和巴方进行了多轮协调,了解问题现象,分析矛盾焦点,并询问检测的方法、步骤和打印的结果形式蔡炳忠通过和所里沟通,取得了能容忍的最大污染度数值,他立刻用该数据和巴方重新沟通,最终巴方接受了我方提出的检测标准双方于7月19日签订了一份协议,正式确立了双方污染度检测的义务和要求,同时巴方对我方提出的监控要求也欣然接受。
协议签订的同时,巴方就立刻开始了对“枭龙”飞机刹车系统污染度的检测 19日下午,专家组的同志们就拿到了检测报告,并很快将结果发回了研究所进行汇报。在后续的6个月中,“枭龙”飞机每周都进行一次检测,从未间断,不合格的立刻按技术条件进行清洗,大大确保了飞行安全。同时还定阶段综合飞行情况,中巴双方共同协商刹车系统污染度检测周期,对得出的污染度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共同探讨其使用规律,找出更加切实可行的使用方法。
“枭龙”飞机在第四批专家组驻巴的半年时间里,共安全飞行437个起落,飞机状态良好,完好率达到82%,其优异的性能、高可靠性、易维护性都受到巴基斯坦空军的高度评价。“‘枭龙’项目象征我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我们要使之成为二十世纪巴空军的中坚力量”、“在同等级别的飞机里,‘枭龙’是最经济、性价比最高的!”巴基斯坦空军参谋长不止一次对驻巴专家组的同志们这样说。
鉴定·精品·市场
2009年春,“枭龙”飞机设计鉴定前的科研试飞工作在云南砚山紧张进行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各专业相关人员及成飞公司、试飞大队全部聚集到此。
研究所的相关专业人员和飞行员进行了多轮副油箱投放科目和外挂物应急全投科目的试飞任务的协同和技术交流,特别针对投放副油箱的风洞吹风试验、理论计算、炸弹的运动轨迹等方面进行了细致深入地分析,及时处理数据,包括投放高度、速度和距离等具体操作细节和应急处置预案等,对试飞员提出详细的操作和使用建议,并认真答复试飞员提出的问题,使投弹精度摸底的试飞结果达到预期效果。在得到研究所对应急全投的原来方案提出改动投放次序的紧急通知后,立即对照执行并完成地面试验,确保了改动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为1100升副油箱的选择投放、副油箱和炸弹的应急全投科目的顺利安全完成试飞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9年2月27日,“枭龙”飞机首次成功投放1100升空副油箱,这重大技术攻关的胜利,是向顺利实现设计鉴定迈出的坚实一步。
3月3日,“枭龙”飞机成功进行了4枚炸弹和3个800升副油箱的空中全部投放。“枭龙”飞机空中应急全投试验顺利完成,武器分离安全,投弹精准,获得了巴基斯坦驻我所专家的一致称赞,这标志着“枭龙”武器分离试验及靶试精度摸底试验任务圆满完成。
按照研制计划,“枭龙”飞机将在2009年下半年完成设计鉴定,届时“枭龙”飞机将以一个相当完整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这是“枭龙”发展史上又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总设计师杨伟说:“如果说‘枭龙’首飞,实现了飞机从概念、图纸到产品的转变,那么,完成设计鉴定将使‘枭龙’飞机实现从产品向商品的跨越,这将是‘枭龙’飞机研制史的又一个里程碑。设计鉴定后的飞机状态是完整的、稳定的,这将进一步推动‘枭龙’的国际市场开拓和产业化发展……”
目前,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正针对国际市场的发展变化和不同用户的需求,对“枭龙”飞机进行不断地完善与改进,目标是把“枭龙”这一品牌做成系列化发展的精品。
总设计师杨伟自豪地说:“通过歼-10、‘枭龙’飞机的研制,以及其它系列重大型号的锤炼,我们已经逐步迈入飞行器设计研发的‘自由王国’。我们有这个信心,让‘枭龙’成为世界飞机!” [文中图片由张祖德、张引跃、唐治强、朱鹏摄影]
[编辑/李海峰]
时间·性能·成本
“枭龙”飞机是中航工业首次引进外资,根据国际市场需求,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的国际合作项目。因此,“枭龙”还在“孕育”阶段时就注定是一个面向世界的产品。早在研制之初,“枭龙”飞机的设计思想就被确定为:既要突出高的综合作战效能,又要突出低的采购费用和全寿命使用费用,以适应现代化战争环境和适宜发展中国家大批量装备买得起的先进战斗机。
在设计手段上,“枭龙”飞机在国内首次全线采用先进的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通过制定完整的数字化设计规范,实现了以数字量传递代替模拟量传递,首次实现设计与生产的数字一体化。
“枭龙”飞机总设计师杨伟总结出了“枭龙”飞机在研制中所具有的“六大创新与三大突破”特点,六大创新是:军机研制观念的原始创新,军机研制体制机制的原始创新,军机设计理念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军机研制流程的原始创新,突破系列重大关键核心技术的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三大突破是:实现了中国航空工业军用飞机国际市场的突破,实现了中国航空工业军用飞机技术输出的突破,实现了中国航空工业飞机研制体制与机制的突破、
时间、性能、成本三者之间原本相互矛盾的关系在科学的创新中逐渐弱化,取而代之的是相辅相成、和谐共生,高性价比使“枭龙”敲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
决策·攻关·交付
定下“交付决策点” “枭龙”飞机01架于2003年8月首飞成功后,科研人员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对全状态“枭龙”04架的攻坚战中“枭龙”04架的研制需要时间,而这时,巴基斯坦对“枭龙”飞机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于是中巴双方经过多次交涉、协调,毅然在2005年1月决定:小批生产交付与研制并行,提前投产首批8架交付巴基斯坦当时时隔“枭龙”01架首飞成功不到两年,才飞了100多个起落,“枭龙”04架也只存在于方案阶段搞飞机的人都知道,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坚决地定下“交付决策点”,是有很大风险的,基本等于签下了“军令状”——只能成功,不许失败!而甘愿冒着如此大的风险,正是源自中航工业雄厚的技术实力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让巴方对“枭龙”飞机的研制工作充满了信心!
试飞中的技术攻关对于一架飞机来说,试飞阶段就是暴露_口]题、发现问题的阶段,从而达到解决问题、优化设计的目的定下“交付决策点”的同一年,“枭龙”飞机03架在进行颤振试飞过程中发生气动弹性不稳定现象,导致方向舵和安定面受到不同程度损伤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立即组织了专业攻关团队察看损伤情况,大家根据现象发生时飞机的动态、飞行员的感受,和飞行员一起进行详细探讨,及时掌握了第一手情况,对出现的问题有了直观了解。
攻关团队对试验测试数据进行了科学分析和技术讨论,经过反复推敲和分析计算,最后一致确认:飞机在颤振试飞过程中由于先发生了方向舵嗡鸣造成助力器支座损坏,方向舵旋转频率下降,进而发生颤振造成方向舵和安定面受损。也就是说,“嗡鸣”是这起事故的罪魁祸首经过对几种解决方案的对比,最终确定在安定面后缘加装阻止激波漂移的扰流片为最佳方案垂尾结构的改进、改装方案也随之确定,并以最快速度发出了更改文件。
方案确定后,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积极与成飞公司及相关专业进行协调,确认扰流片的形状、长短及安装位置,同时加紧生产新的方向舵以便早日进行飞行验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枭龙”03架在最短时间内复飞研究所颤振专业组对复飞后的飞行试验测试数据再次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不断调试扰流片的长度,既解决了方向舵嗡鸣问题,又避免了加装扰流片后带来的负面影响。复飞后的“枭龙”03架再也没有发生方向舵嗡鸣问题。
“枭龙”飞机04架垂尾由于战术需要进行了一些局部改动,颤振速度不够,于是研究所颤振专业组开始了新一轮的攻关他们在研究中发现,将方向舵转轴前移不仅能够提高垂尾的颤振速度,还能够彻底解决方向舵嗡鸣的问题,针对这发现,颤振组最终确定了方向舵转轴前移50毫米为最佳距离结构设计攻关组立即着手进行结构优化调整,改进结构型式,并迅速发出了全套新版图纸。
事实证明这一方案是正确的——“枭龙”飞机在后续试飞中再也没有出现任何嗡鸣现象。
圆满完成首批8架交付任务2007年,中航工业按时向巴基斯坦顺利交付第1架和第2架“枭龙”飞机2月27日,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首批技术服务组抵达巴基斯坦开展工作3月2日,首批交付的2架飞机运抵巴方3月10日,交付的2架“枭龙”飞机在巴基斯坦首飞成功。3月12日,中巴双方在巴基斯坦空军基地举行了隆重而热烈的交接仪式 随后,巴方飞行员在中方专家的支持、协助下,立即投入到紧张的飞行训练中。3月23日,2架身披中巴国旗的“枭龙”飞机参加了巴基斯坦的国庆阅兵仪式,并进行了精彩的飞行表演。
表演结束后,时任巴基斯坦总统的穆沙拉夫在致辞讲话中多次提到“枭龙”飞机,提到中巴友谊,对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的研制能力、研制团队和“枭龙”飞机的优良表现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与肯定他在评价中说:“JF-17‘雷电’飞机作为一种有效的武器装备,将显著加强巴基斯坦空军的作战能力!”
涂装着巴基斯坦国旗的“枭龙”飞机,被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驻巴专家组的同志们亲切地称为“星月之鹰”。
2008年3月5日,中航工业又向巴基斯坦交付了3架“枭龙”飞机,并很快投入到了飞行训练中 2008年3月23日,共有4架“枭龙”飞机在巴基斯坦国庆阅兵仪式上再次进行了精彩的飞行表演2008年4月10日,最后3架“枭龙”飞机也成功交付巴基斯坦至 此,首批8架“枭龙”飞机的交付任务圆满完成!截至2009年3月8日,首批8架“枭龙”飞机共在巴基斯坦安全飞行1000多个起落,用优异的表现证明了当初“交付决策点”的科学性。
团队·使命·生命
随着小批8架的相继交付,“枭龙”飞机开始了它在异国他乡的新生活2007年2月27日,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的第一批驻巴专家组抵达巴基斯坦,开始了漫漫征途。这是研究所首次向国外派出售后服务保障队,他们的到来,翻开了“枭龙”飞机研制工作的新篇章。
由于“枭龙”飞机还没有达到设计定型状态,因此在结构、系统等方面都还不成熟,即飞机还处于磨合期。这一阶段正是问题的“高发期”,再加上巴基斯坦众所周知的动荡局势……“枭龙”飞机第一副总设计师顾伟很实在地说:“他们的压力很大,责任很重”他们除了必须圆满完成飞机保障任务,还有更为重要的生命保障工作。
生命保障——最根本的基础到目前为止,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已向巴基斯坦相继派出了五批售后服务保障小组,每半年一换每一批成员都住在小小的“中国城”(KAMRA基地)内,每天有一小时的外出活动时间,但到后来连这宝贵的一小时也取消了。虽然并没有明文规定禁止外出,但大家都自发遵守了这一无形的规定。
研究所派出的第四批驻巴专家组在去年的7月15日抵达巴基斯坦,在他们驻巴的这半年时间内,恰逢前任总统穆沙拉夫卸任,时局动荡。
2008年8月21日,号称巴基斯坦“戒备最森严、最引以为豪”的“第一军事重镇”瓦赫镇上最大的兵工厂遭遇两起“人肉”炸弹的袭击,死伤200多人,现场一片狼藉。这次爆炸地点距离“中国城”仅30多千米。之后,又发生了多起恐怖爆炸事件。如9月20日中午,伊斯兰堡的万豪大酒店遭遇恐怖分子袭击,装有重达一吨炸弹的卡车在酒店门前广场被引爆,地面被炸出10米深坑,人员伤亡惨重,被称作巴基斯坦的“9·11”。
鉴于巴基斯坦的安全形势非常严峻,当时驻巴的第四批专家组成员立刻向巴方提出“每天上班不定路线,不定车辆,不定时间,把飞控放飞场位撤下,尽可能减少人员进场,各方面加强安全保障”的要求,“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是物质的匮乏,而是无时、无处不在的生命威胁”。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第四批驻巴专家组领队蔡炳忠说,“早在前往巴基斯坦的路上时,我们就提出了‘一个都不能少’的口号”。巴方也非常重视中方人员的安全,逐一按照中方提出的要求落实执行,进步加强了各方面的安全保障措施,并在“中国城”外增加了特种部队。
客观条件落实了,主观意识更重要蔡炳忠除了每天多次的强调,还针对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四项必须遵守的安全要求:发动机未开车时,不得进入飞机45°斜阴影区域:开车时,不得进入飞机纵向10米内、45°斜阴影区域;若需进入禁区,需相关人员许可、陪同,并密切注意座舱人员操纵情况;若实习带教,禁止进入禁区。正是因为这样的严格规定和执行,才确保了零记录安全事故。
试飞保障——最重大的责任 在如此紧张的安全形势下,每一批专家组的成员每天都坚持进场开展试飞保障工作,对飞机的状态、飞行情况、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地记录、分析和整理,以非常专业的态度认真回答巴方提出的每一个技术问题,然后把这些情况统一汇总,以“周报”的形式定期发回研究所,让“在家”的同志们也能对“枭龙”飞机在巴基斯坦的情况了如指掌,对出现的问题也可以集思广益、共同讨论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不仅缩短了他们与家的距离,更有利于下一步工作的顺利开展。每一批驻巴专家组的成员都严格遵守研究所提出的“保持和加强与研究所的信息沟通、严格按照我方的现场指令开展工作、与巴方人员和谐友好共事”三项基本原则,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第四批驻巴专家抵达巴基斯坦的当天,就面临着解决刹车系统污染度的问题17日下午,蔡炳忠接到所里工程支持保障设计研究室领导傅云龙的电话:“枭龙”飞机总设计师杨伟要求每周必须报一次污染度检验结果,不达标就必须重新清洗。
大家在翻阅资料时发现,前一批驻巴专家组已经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伺服阀受污染所致而且在处理措施的文件中明确写出了每3~5个飞行日,必须检测一次污染度,不合格者必须清洗。
在与巴方沟通时,蔡炳忠发现中巴双方对检测标准的理解、认识上存在分歧专家组成员和巴方进行了多轮协调,了解问题现象,分析矛盾焦点,并询问检测的方法、步骤和打印的结果形式蔡炳忠通过和所里沟通,取得了能容忍的最大污染度数值,他立刻用该数据和巴方重新沟通,最终巴方接受了我方提出的检测标准双方于7月19日签订了一份协议,正式确立了双方污染度检测的义务和要求,同时巴方对我方提出的监控要求也欣然接受。
协议签订的同时,巴方就立刻开始了对“枭龙”飞机刹车系统污染度的检测 19日下午,专家组的同志们就拿到了检测报告,并很快将结果发回了研究所进行汇报。在后续的6个月中,“枭龙”飞机每周都进行一次检测,从未间断,不合格的立刻按技术条件进行清洗,大大确保了飞行安全。同时还定阶段综合飞行情况,中巴双方共同协商刹车系统污染度检测周期,对得出的污染度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共同探讨其使用规律,找出更加切实可行的使用方法。
“枭龙”飞机在第四批专家组驻巴的半年时间里,共安全飞行437个起落,飞机状态良好,完好率达到82%,其优异的性能、高可靠性、易维护性都受到巴基斯坦空军的高度评价。“‘枭龙’项目象征我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我们要使之成为二十世纪巴空军的中坚力量”、“在同等级别的飞机里,‘枭龙’是最经济、性价比最高的!”巴基斯坦空军参谋长不止一次对驻巴专家组的同志们这样说。
鉴定·精品·市场
2009年春,“枭龙”飞机设计鉴定前的科研试飞工作在云南砚山紧张进行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各专业相关人员及成飞公司、试飞大队全部聚集到此。
研究所的相关专业人员和飞行员进行了多轮副油箱投放科目和外挂物应急全投科目的试飞任务的协同和技术交流,特别针对投放副油箱的风洞吹风试验、理论计算、炸弹的运动轨迹等方面进行了细致深入地分析,及时处理数据,包括投放高度、速度和距离等具体操作细节和应急处置预案等,对试飞员提出详细的操作和使用建议,并认真答复试飞员提出的问题,使投弹精度摸底的试飞结果达到预期效果。在得到研究所对应急全投的原来方案提出改动投放次序的紧急通知后,立即对照执行并完成地面试验,确保了改动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为1100升副油箱的选择投放、副油箱和炸弹的应急全投科目的顺利安全完成试飞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9年2月27日,“枭龙”飞机首次成功投放1100升空副油箱,这重大技术攻关的胜利,是向顺利实现设计鉴定迈出的坚实一步。
3月3日,“枭龙”飞机成功进行了4枚炸弹和3个800升副油箱的空中全部投放。“枭龙”飞机空中应急全投试验顺利完成,武器分离安全,投弹精准,获得了巴基斯坦驻我所专家的一致称赞,这标志着“枭龙”武器分离试验及靶试精度摸底试验任务圆满完成。
按照研制计划,“枭龙”飞机将在2009年下半年完成设计鉴定,届时“枭龙”飞机将以一个相当完整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这是“枭龙”发展史上又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总设计师杨伟说:“如果说‘枭龙’首飞,实现了飞机从概念、图纸到产品的转变,那么,完成设计鉴定将使‘枭龙’飞机实现从产品向商品的跨越,这将是‘枭龙’飞机研制史的又一个里程碑。设计鉴定后的飞机状态是完整的、稳定的,这将进一步推动‘枭龙’的国际市场开拓和产业化发展……”
目前,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正针对国际市场的发展变化和不同用户的需求,对“枭龙”飞机进行不断地完善与改进,目标是把“枭龙”这一品牌做成系列化发展的精品。
总设计师杨伟自豪地说:“通过歼-10、‘枭龙’飞机的研制,以及其它系列重大型号的锤炼,我们已经逐步迈入飞行器设计研发的‘自由王国’。我们有这个信心,让‘枭龙’成为世界飞机!” [文中图片由张祖德、张引跃、唐治强、朱鹏摄影]
[编辑/李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