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构建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d200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但不少语文课堂过于强调“阅读”教学,而弱化了“写作”训练,导致课堂教学陷入“读”“写”分离的尴尬境地,不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故本文根据教学实践,着重分析如何构建读写结合教学模式。
  关键词:语文课堂 读写结合 教学模式
  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从二者关系来说,“读”“写”技能的训练是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然而不少语文课堂过于强调“阅读”教学,而弱化了“写作”训练,使得课堂教学陷入“读”“写”分离的尴尬境地,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仅以《烟台的海》(苏教版六年级下第三课)为例,谈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构建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就教于方家和同行。
  一、读:涵咏品味,深悟内蕴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意义就在于使学生掌握获取文本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技能,但同时阅读也是学生的个性化心智活动,因此阅读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借助于具体的文本,引领学生在“读”中对文本内容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和训练语感,在“读”中接受情感熏陶,在“读”中把握文本的意蕴。笔者以为以不同的方式涵泳品味就是实现这些目标最便捷的途径。譬如在教读《烟台的海》一文时,我就以“涵泳品味,深悟内蕴”为基本目标定位,构建出“听读——习读——赏读”的课堂教学运行机制,既突出了学生的主體地位,关注了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激起了学生内心的情感波澜,让课堂洋溢着生命活动的激情,收到出人意料的教学效果。
  (一)听读,整体感知
  教学伊始,我在“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之后,随即运用PPT出示了“听读”的具体要求: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画出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初步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体会作者所要抒发的思想情感。然后播放《烟台的海》朗诵视频,学生在舒缓清扬的乐曲声里,在浩渺无际的海景画面中,一边听读,一边落实屏幕上显示的“要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感知,较好地达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精神饱满,情绪高涨,情感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熏陶,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习读,化解难点
  《烟台的海》是一篇情文并茂的写景散文。教学时,我立足《语文课程标准》,依据文本内容,确立了如下三个方面的教学难点:其一,概括内容——根据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其二,理清结构——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以及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其三,含英咀华——揣摩动词的妙用,领悟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为有效化解这三个难点,我引导组织学生按如下步骤开展了课堂活动:
  (1)自由朗读。即根据学生在听读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带着问题纵情地放声朗读课文。学生一旦进入了课文情境,很快就能从中捕捉并筛选出相关信息。如第一自然段里的“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第二自然段、第四自然以及文末一段。在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作出精准的概括:课文主要描写了烟台的独特景观——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日的高远,以及在大海背景下烟台人的劳动与生活。这样一来,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而且还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至此,第一个难点得以顺利化解。
  (2)互动研读。在这一环节中,我有意识地将重心放在化解第二个难点上,并拟设了两个子问题:第一,课文是按照怎样的结构方式来组织安排材料的?第二,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烟台的海上景观的?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再次进入课文情境,深入钻研文本内容,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学生时而冥思苦想,时而探讨交流,而我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适时地营造出一个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的生命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积极,他们纷纷对这两个问题作出了令人满意的回答——课文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顺序来组织安排材料的;文章是按照季节顺序来描写烟台的海上景观的,但又不是严格地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而是先写冬天的海,因为冬天烟台的海景尤为独特,是“一道壮丽的风景线”。
  (3)揣摩品味。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化解第三个难点,此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目光聚焦于课后练习的第2、3,对重点的词句进行揣摩品味。
  先看第2题:联系上下文,体会两个“扑”字的细微差别,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原题见课文)
  当然,要学生准确地体会出这两个“扑”字的细微差别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我们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揣摩这两个 “扑”字所处的语言环境,明确“扑”的主客体关系及其所描绘的情状,学生往往也能作出合乎情理甚至是令人满意的回答。比如有个同学就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同样是“扑”字,但表达的意思存在着细微的差别。第(1)句是“涌浪”“扑向堤岸”“像暴怒的狮子”“前赴后继、锲而不舍”,“扑”字让人感受到了烟台海景的壮观。第(2)句是浪花“扑”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扑”字展现的是“微微泛起”的浪花的可爱与轻盈。
  再看第3 题:作者把烟台的海说成是“画”,是“广阔的背景”,是“壮丽的舞台”,你是怎样理解的?
  理解这个句子的内涵也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如果我们能让学生先回答出这里的“画”“背景”“舞台”指什么,然后再引导其结合文本内容去深入思考这个问题,就能化难为易了。
  (三)赏读,美感体验
  感受烟台海的绮丽壮观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一,因此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通过文本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来品赏文章所描绘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深入挖掘文本资源,精心制作PPT,尤其是采取音乐、画面相互配合的音像手段,展示课文第2-5段描写的内容,让学生更直观地领略到烟台的海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日的高远,感受到人海相依的恬静与惬意。如此,学生就能真切地获得美感体验,接受独特的美感熏陶,从而获得更高层次的领悟。   二、写:序列练习,内化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的综合实践性,因此,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必须是学习和实践的综合体而不单单只是机械的学习。而要真正落实语言“积累”与“运用”的目标,教师就必须深入挖掘文本资源,运用文本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积累”与“运用”的实践活动,唯有如此才不会让人有脱缰之马之感,才能切实做到读写结合,使二者相互为用。譬如教读《烟台的海》一文时,我就设计了如下“积累”与“运用”序列:
  (一)识字组词
  借助于课文中所出现的生字如“蔚、峻、恬、痴、湛”等,让学生在正确认读的基础上组词,看谁组得最多,组得最快,组得最妙。一时间,学生凝神细想,埋头疾书,纷纷展现出自己的实力。如:
  蔚:蔚蓝 蔚然 蔚然成风 蔚为壮观
  峻:高峻 严峻 峻拔 峻峭
  恬:恬靜 恬美 恬不知耻
  痴:痴呆 痴心妄想 痴人说梦 如痴如醉
  湛:湛蓝 精湛 深湛 湛炽
  (二)遣词造句
  《烟台的海》中富有文学意味的词语很多,如双音节词“凝重、凉爽、惬意、恬静、温柔、倒映、轻盈、浪漫、平添”,叠词“绿莹莹、湿漉漉、飘悠悠”,四字短语(包括成语)“气势汹汹、前赴后继、锲而不舍、蔚为壮观、如痴如醉、万家灯火、呢喃细语”,等等。对此,我往往会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或让他们用单个的词语造句,或让他们选用词语写一段语意连贯的话,学生挥洒才情,妙语连珠。
  如:
  那个凉爽的秋夜,我独自在庭院中漫步,抬头望见月亮如银盘似的高悬天空,如水的月华温柔地倾泻在蓊郁的香樟树上,偶有受惊的鸟儿舞动轻盈的翅膀,为这秋夜平添了几分静中有动的意趣,晚风轻拂着我的面颊,令我感到十分的惬意。
  又如:
  近听秋虫呢喃细语,远观万家灯火齐放,其情其景蔚为壮观,令人赏心悦目,如醉如痴,叹为观止。倏忽间,只见有人气势汹汹,骂声咧咧,打破了这谐美的境界,让人陡然产生一丝莫名的恐惧与不安。
  (三)仿例写句
  提供例句让学生仿写是一种常见的写作练习,也是提升写作能力的一种短平快的方式,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文本中找出一些结构独特、巧用修辞、意蕴丰厚的句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仿写,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在教读《烟台的海》过程中,我就要求学生仿照下面的例句,再写一个句子。
  教师的例句:
  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
  学生的仿句:
  (1)墙角的花,是一首诗,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是一种别样的文化。
  (2)杯中的水,是一支歌,是一首清丽的小诗,是一种独特的情缘。
  “读”和“写”正是“积累”与“运用”的物化形式,这种基于文本的“读”“写”形式,促进了“读”与“写”教学的有机融合,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有助于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诚然,构建读写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项艰辛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但我深信只要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牢固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一定能收获“花红一地锦,木秀万户春”的欣喜。
其他文献
摘要:生本课堂课题实验研究已有一年时间,在基于预习任务单背景下,如何在有效检测学生的预学效果,并基于学情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小组合作”是生本课堂重要的学习方式和途径。但因为怕课堂乱,怕学生吵,很多老师选择放弃“小组合作”模式,本文就结合课例谈一谈自己对于“生本课堂”的理解和感悟。  关键词:生本课堂 小组合作 生命成长   引言  2019年10月16日下午,我作为省级课题生本课堂的主持人展示一节
期刊
摘要: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近年来教育界的热点话题。深度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批判性的、建构的和面向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要求学习者进行理解性学习,运用批判性的高阶思维主动地进行知识建构,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从而达到解决真实问题的目标。本文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理论而设计的“三段六环”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深度学习 三段六环 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引言
期刊
摘 要:受经济下行和疫情影响,毕业生求职困难增多,就业形势复杂严峻。为应对毕业生“就业慢”“择业难”等现象,安徽理工大学勇谋善为,把居“六稳”“六保”首位的就业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线上线下精准发力,主动出击联络资源,突出重点精准帮扶,创新奖励激发信心,开展就业 “百日攻坚”集中推进行动,以一系列强而有力的“组合拳”为毕业生顺利就业保驾护航。  关键词:多措并举;就业服务;渠道;创新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作为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国当代主流价值观的特殊文学作品,《女勇士》《灶神之妻》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汲取养分,以美国人的视角加以创作,激发了西方读者的想象力,引发了共鸣,获得了巨大成功。而在创作过程中,因时空之囿、身份诉求以及跨文化传播等因素,华裔作家经常有意无意夸大中国文化中的消极部分或改编经典的故事人物形象,以迎合西方人的欣赏品味,造成了中国形象的误读。这种误读折射了华裔美国作家回应
期刊
摘 要:《淮南子》作為我国思想文化史上一部重要著作,为成语的起源提供了丰厚的土壤,成为我国成语典故出处的重要源泉。开展《淮南子》成语典故文化传承研究和基地建设,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良好的文化氛围基础和雄厚的文化研究团队。科学制定《淮南子》成语典故文化传承与推广基地建设目标和实施方案,应当坚持整体性和系统性相统一、思想性和教育性相统一、概念性和创新性相统一的原则。同时,在课程互动教学、搭建传播平
期刊
摘要:中学时政社团是中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平台。本文以合肥一中“怀天下”时政社开展的多元活动为蓝本,坚持实践探索与理论求真相结合,通过挖掘社团活动内在价值,健全社团活动运作机制,力求为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开辟一条新渠道,为中学生成长、成才铺设一条新路径,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搭起一座新舞台。  关键词:社团活动学科核心素养学习共同体素质教育  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是中学校园中
期刊
摘 要:根据以安徽省某高校教师为对象开展的师德师风建设情况调查,文章认为受主观认知、社会环境、管理制度等因素影响,高校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呈现出诸多问题。在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措施:建立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考核评价、监督和奖惩相结合的工作机制,通过创新师德师风教育模式和完善评价监督体系等方法,不断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成效。  关键词:高
期刊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生理、心理快速发育期,在此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大量疑问、困惑和矛盾。这一阶段也是学生大脑快速发育的时期,由于身体、心理和大脑的快速发育,急需了解许多非学科知识——学科之外的知识。生涯教育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可以帮助学生做什么?它可以让学生探寻自我、找寻人生方向。  关键词:SCCT理论(社会认知生涯理论)体验活动生涯教育  引言  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2018年全国有相当数量省份实行新
期刊
摘要:作为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是高中化学教师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简要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以期为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
期刊
摘要: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与深化,班本课程逐渐成为课程领域的一大研究点,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对此进行了不断的尝试与摸索。在班本课程的主要类型中,学科拓展型的班本课程是开发最多,而且最易操作的类型。其主要针对班级内学生在某学科存在的弱势或学科内容的延伸拓展所开发的班本课程。本文以“美文美话”班本课程为例,对学科拓展型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模式进行实践性总结。同时,对其开发过程进行理论性反思,为学科拓展型班
期刊